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感教育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o89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广泛兴趣,让他们在欣赏学习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音乐教学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实施有效的美感教育。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小学生营造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围绕音乐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学习音乐作品的实践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力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美感教育 教学实践
  一、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素质
  优化趣味化教学活动,进一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营造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音乐教学氛围,创设温馨乐观的趣味化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他们热爱音乐的好奇心,挖掘孩子们热爱音乐的情感动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新世纪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民族传统优秀音乐作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发和拓展新的音乐教学内容。民族传统文化音乐作品中蕴含很多趣味化信息,具有集趣味性、娱乐性、音乐性为一体的欣赏功能,教师要充分发挥民族传统音乐教学的优势,在扎实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工夫下在开拓创新方面。要特别注意,必须强化传统音乐教学的民族精神和创新意识,包括先进的音乐器材装备。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品质,必须建立高素质音乐教师队伍。因为,音乐器材再先进,要靠人操作实践运用;教学条件再好,没有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教学效果仍不会很好。音乐教师一定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潜在优势,在做好基础教学工作的同时,给予特定的重点培育。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更有价值,因为对于音乐来说,人的天赋更加重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大多数学生的音乐兴趣为基础,重点培养有音乐潜力的学生,做到以点带面,扶优扶强,最终提高全体同学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一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水平。
  二、在音乐教学与欣赏过程中陶冶情操
  教师要带领小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辅助音乐教学,让孩子们模仿音乐作品中动物的声音,进行活动训练。辅导小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歌词,让他们模仿音乐作品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歌词。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小学生模仿作品自己写音乐作品,一开始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真实的情感为主,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定期学习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欣赏活动,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养成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提高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有利于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运用音乐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教师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音乐作品,让小学生边演示边唱,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音乐知识训练,反复记忆歌词,通过有兴趣的歌唱比赛等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意识,进一步丰富想象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欣赏,并且逐步提高创造和想象力,进一步挖掘音乐潜能。为强化素质教育,有必要结合音乐教学,组织孩子们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美育实践活动,在每一个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日里,都要通过音乐教学开展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和文化道德等方面的主体教育活动。结合音乐教学,逐步让孩子们认识爱国主义影片中人物形象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从小学阶段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心灵深处埋下崇尚理想和美的希望,每学期至少组织小学生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充分利用音乐教学时间,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个专题,通过鼓励小学生大胆唱歌、比赛等形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但不能把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变成孩子们新的负担,一定要让小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歌曲,提高学习音乐作品的质量,最终提高高尚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三、从情感深处将音乐教学与美育实践结合
  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初意识源于儿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小学生音乐智能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加强音乐知识辅导和训练,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表现力,加强音乐欣赏训练,提高音乐实践运用能力,积极探索小学生学习音乐和提高音乐水平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加强美感训练,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逐步提高心理素质。在大量的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美感教育效果和客观认知能力。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小学生学习音乐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小学生的审美意识,科学引导他们通过欣赏优秀音乐作品,在逐步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音乐欣赏与教学活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实施音乐教学活动,以提高本民族音乐传统教学方法为重点,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和文化素养。
  通过音乐教学,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精神文化发展,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通过举办各种音乐教学和比赛活动,进一步活跃小学生的身心,丰富小学生的文娱生活,陶冶师生的艺术情操,有效实施美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许玉红.音乐教学中的美、情、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4).
  [2]肖珂.创设情境发展情趣培养情感[J].音乐天地,2004(01).
  [3]李坤霞.音乐教学要有趣味性[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7(12).
其他文献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养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并且知道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明确怎样去学,并且帮助他们把这些行为坚持下来。  学习习惯的
预习是学生通过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掌握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和思维局限,在预习中需老师和家长进行辅导,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预习经验,掌握了基本的预习方法,其知识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了提高,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进行自主预习的训练水到渠成。  一、自主预习的意义  高
摘 要: 教育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必经途径。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我国教育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当前,作为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教育教学管理效果直接影响我国人才培养效率,关系我国未来建设事业的成功。作者基于工作实践,分析我国教育教学现状,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 教
一、中职教学实施多元化评价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具有提高学生素质和服务专业课的功能。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各方面的要求,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以书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主,较少涉及考查学生的兴趣特长、自我认识、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使评价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无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评价形式多为标准化测验,并辅以书面、闭卷答题的统一要求,
摘 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美术实践能力,在民族文化精神的激励下,积极开拓思维。通过美术教学,启发小学生快乐学习,通过分析教学目标,逐步向加强素质教育方面发展。教师根据学生的审美文化情结,探索其本质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确定每一次美术教学活动的主题内容,并且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健康的审美文化情境。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教学实践 文化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