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但不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平稳情绪,副作用相对小,在精神科临床应用较广。笔者在近几年临床应用利培酮过程中,发现数例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TD),造成患者不适,出现运动障碍,甚至残疾。现在报告如下。
1 案 例
例1. 冯某,女,56岁,因复起凭空闻声、疑人害己以及睡眠差第3次入住我院,患者原诊断精神分裂症,服用利培酮治疗效果好,此次停药后复发,诊断同前,继续服用利培酮治疗。3周后病情稳定,但患者出现口、舌徐动,不能控制,夜晚睡眠时消失,加用抗胆碱药物无效,考虑为迟发性运动障碍(TD),停用利培酮及安坦,改用氯氮平治疗,其口、舌徐动症状消失。
例2. 陈某,男,42岁,于2002年起出现精神异常,在我院及外院均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直服用利培酮治疗,因服药不正规,反复发作,于2013年7月再次入住我院,继续服用利培酮治疗,于2个月后出现面颈部不自主抽动,不能控制,睡眠时消退。加用抗胆碱药物无效,后换用阿立哌唑治疗,3个月后再次出现头颈部抽动,考虑迟发性运动障碍(TD),停用可能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所有药物,换用喹硫平治疗,其头颈部抽动症状消失。
例3. 汤某,男,46岁,因复起凭空闻声冲动伤人在我院长期住院,一直服用利培酮治疗,于大约1年左右动作迟缓,有刻板样动作,加用安坦,减药,改用阿立哌唑治疗无明显好转,考虑迟发性运动障碍(TD),停用所有药物,用喹硫平治疗,2周后其动作迟缓好转,刻板动作消失。
例4. 徐某,男,48岁,因凭空闻声、疑人害己在外院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直服用利培酮治疗,因病情无好转住我院,继续服用利培酮治疗,2周后,患者出现口、舌徐动,不能控制,考虑迟发性运动障碍(TD),先后换用阿立哌唑及氯氮平治疗,患者症状好转不明显,转上级医院治疗,仍诊断为迟发性运动障碍(TD),后服用小剂量氯氮平、氯硝西泮治疗,其口、舌徐动一直存在,精神症状不能缓解,因外伤导致瘫痪在床,后因脑血管意外不治身亡。
例5. 徐某,女,65岁;严某,女,66岁。两人均因凭空闻声、疑人害己在我院门诊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以利培酮治疗,病情一直稳定。二人均于半年后先后出现口、舌、颊三联症,给予抗胆碱药物无效,考虑迟发性运动障碍(TD)。停用利培酮及安坦,改用喹硫平、氯氮平治疗。其口、舌、颊徐动症状消失。现在病情稳定。
例6. 孙某,男,17岁,因凭空闻声、疑人议论在我院门诊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其母亲有精神分裂症病史,服用利培酮后病情一直稳定。考虑同源关系,给予利培酮治疗,病情好转,后一直服用利培酮3mg/d维持治疗。1年后,患者出现右上肢肌紧张,伴肘关节运动不协调,考虑迟发性运动障碍(TD),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被诊断为迟发性运动障碍(TD),换用喹硫平控制精神症状,给予异丙嗪、维生素E、氯硝西冸等药物缓解不良反应,患者右上肢肌紧张,伴肘关节运动不协调有所好转,因患者精神症状加重,再次出现幻听,将喹硫平加至0.6/d,患者精神症状有所缓解。一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右上肢肌肉紧张,伴腕关节运动不协调,仍考虑迟发性运动障碍(TD),换用氯氮平控制精神症状,继续服用异丙嗪、维生素E、氯硝西冸等药物缓解不良反应,并且加强功能锻炼。现仍在康复中,已造成右上肢残疾。
2 分 析
此报告病例年龄17~66岁,服用利培酮均超过半年以上,最长者近10年。由于长期服用利培酮引起一种特殊而持久的椎体外系反应,表现为异常的不自主运动综合征,一般包括刻板样动作、舞蹈样手足徐动症,以口、舌、颊三联症为多见。一般认为其发生机理为长期服药,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D2受体效应过强,导致D2受体当代偿性超敏和向上调节,引起多巴胺功能相对增强所致,也可能与基底节、GABA功能受损有关。
3 体 会
迟发性运动障碍(TD)虽然多见于高效价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但在临床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也有增多现象,特别是利培酮,在临床应用中要关注此不良反应,发现后要及时停药,换用氯氮平或喹硫平(因二者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最少);同时给予相应处理,如异丙嗪、大剂量维生素E、氯硝西冸治疗,可缓解症状。在长期门诊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利培酮的给药量和时间,不建议超过1个月的剂量,防止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TD)未及时处理,造成不良后果。及时发现、及时停药及有效的对症治疗,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1 案 例
例1. 冯某,女,56岁,因复起凭空闻声、疑人害己以及睡眠差第3次入住我院,患者原诊断精神分裂症,服用利培酮治疗效果好,此次停药后复发,诊断同前,继续服用利培酮治疗。3周后病情稳定,但患者出现口、舌徐动,不能控制,夜晚睡眠时消失,加用抗胆碱药物无效,考虑为迟发性运动障碍(TD),停用利培酮及安坦,改用氯氮平治疗,其口、舌徐动症状消失。
例2. 陈某,男,42岁,于2002年起出现精神异常,在我院及外院均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直服用利培酮治疗,因服药不正规,反复发作,于2013年7月再次入住我院,继续服用利培酮治疗,于2个月后出现面颈部不自主抽动,不能控制,睡眠时消退。加用抗胆碱药物无效,后换用阿立哌唑治疗,3个月后再次出现头颈部抽动,考虑迟发性运动障碍(TD),停用可能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所有药物,换用喹硫平治疗,其头颈部抽动症状消失。
例3. 汤某,男,46岁,因复起凭空闻声冲动伤人在我院长期住院,一直服用利培酮治疗,于大约1年左右动作迟缓,有刻板样动作,加用安坦,减药,改用阿立哌唑治疗无明显好转,考虑迟发性运动障碍(TD),停用所有药物,用喹硫平治疗,2周后其动作迟缓好转,刻板动作消失。
例4. 徐某,男,48岁,因凭空闻声、疑人害己在外院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直服用利培酮治疗,因病情无好转住我院,继续服用利培酮治疗,2周后,患者出现口、舌徐动,不能控制,考虑迟发性运动障碍(TD),先后换用阿立哌唑及氯氮平治疗,患者症状好转不明显,转上级医院治疗,仍诊断为迟发性运动障碍(TD),后服用小剂量氯氮平、氯硝西泮治疗,其口、舌徐动一直存在,精神症状不能缓解,因外伤导致瘫痪在床,后因脑血管意外不治身亡。
例5. 徐某,女,65岁;严某,女,66岁。两人均因凭空闻声、疑人害己在我院门诊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以利培酮治疗,病情一直稳定。二人均于半年后先后出现口、舌、颊三联症,给予抗胆碱药物无效,考虑迟发性运动障碍(TD)。停用利培酮及安坦,改用喹硫平、氯氮平治疗。其口、舌、颊徐动症状消失。现在病情稳定。
例6. 孙某,男,17岁,因凭空闻声、疑人议论在我院门诊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其母亲有精神分裂症病史,服用利培酮后病情一直稳定。考虑同源关系,给予利培酮治疗,病情好转,后一直服用利培酮3mg/d维持治疗。1年后,患者出现右上肢肌紧张,伴肘关节运动不协调,考虑迟发性运动障碍(TD),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被诊断为迟发性运动障碍(TD),换用喹硫平控制精神症状,给予异丙嗪、维生素E、氯硝西冸等药物缓解不良反应,患者右上肢肌紧张,伴肘关节运动不协调有所好转,因患者精神症状加重,再次出现幻听,将喹硫平加至0.6/d,患者精神症状有所缓解。一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右上肢肌肉紧张,伴腕关节运动不协调,仍考虑迟发性运动障碍(TD),换用氯氮平控制精神症状,继续服用异丙嗪、维生素E、氯硝西冸等药物缓解不良反应,并且加强功能锻炼。现仍在康复中,已造成右上肢残疾。
2 分 析
此报告病例年龄17~66岁,服用利培酮均超过半年以上,最长者近10年。由于长期服用利培酮引起一种特殊而持久的椎体外系反应,表现为异常的不自主运动综合征,一般包括刻板样动作、舞蹈样手足徐动症,以口、舌、颊三联症为多见。一般认为其发生机理为长期服药,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D2受体效应过强,导致D2受体当代偿性超敏和向上调节,引起多巴胺功能相对增强所致,也可能与基底节、GABA功能受损有关。
3 体 会
迟发性运动障碍(TD)虽然多见于高效价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但在临床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也有增多现象,特别是利培酮,在临床应用中要关注此不良反应,发现后要及时停药,换用氯氮平或喹硫平(因二者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最少);同时给予相应处理,如异丙嗪、大剂量维生素E、氯硝西冸治疗,可缓解症状。在长期门诊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利培酮的给药量和时间,不建议超过1个月的剂量,防止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TD)未及时处理,造成不良后果。及时发现、及时停药及有效的对症治疗,是治疗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