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通过多次问卷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体验不到教育人生的幸福,既受社会环境、学校管理、学生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为个体“心理期盼”所制约。这样的“内忧外患”,不光局促了教师的成长环境,也局限了教师的生命视野,让某些教师看不到被当下利益遮蔽了的远大的教育理想。因为争名于分数,争利于考试,部分教师不能悉心向学,未能全力向教,也就使得他们身不由己地在人生的低端行走,生活质量大为降低,生命幸福悄然消逝。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生活是单调的。许多踌躇满志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在经过几年的教学生活后会逐渐失去了职业的新鲜感,甚至会出现倦怠心理,中年教师更是习惯了教师生活,他们一般缺乏职业的积极性。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生活幸福,努力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这种心态影响下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干群关系都不可否认地包含着这一因素。因此,作为一所学校灵魂的校长在处理自己与教师之间关系时,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生活与工作的渴望这一内在需求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给予每位教师一种恰当的生活与工作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动机,提高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些年来,一些学校的绩效性考核偷走了教师的幸福。一以贯之的对教学效果的关注,再加上“绩效工资”的实施,已经让某些学校领导找到了惩治教师的“杀手锏”。而花样繁多的“绩效性考核”,最终往往又会简化为对考试分数的孜孜追求。
诚然,对成绩和效果的考核有用,也有效,但也应该有个度。否则,不仅不能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还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记得几年前,某校就已经提出了借助“精细化管理”手段增强学校竞争力的发展策略,其核心指标就是教师的教学成绩。为突出教学成绩的“导向”作用,学校采取了“绩效”考查的一票否决制,规定凡是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按上级要求进行的质量检测中,所带学科成绩处于末位的教师,都不得参加各类评优评先活动。为了避免自己班级的学生在考试中“败北”,部分教师殚精竭虑加班补课,不遗余力地实施题海战术。然而,不管大家怎样努力,总是无法改变有人处在末位的事实。悬在头顶的“末位剥权”之剑,致使许多教师产生了与专业成长格格不入的忧虑、压抑和焦躁情绪。
教学是要出成绩,目标对于教师完成工作也有激励作用,然而,教学评比不能惟分数是瞻。教师应该接受考核,但学校领导不该将考核异化为教师头上的“紧箍咒”。要知道,耽于成绩、限于效率的考核,不光会让考核陷入“技术性”的境地,更会让教师远离人生的幸福。毕竟,绩效是简单的,而人是复杂的。
教师是人,需要理解,更应该得到尊重。可是,在一些学校领导的眼里,教师只是“教书”的机器,而不是“育人”的主体。更有一些领导,为了求得学生的好成绩,获取评比的高分数,让学校管理早见成效,频出佳绩,他们非考试不谈,非分数不比,变着花样地将所有的压力都放大、转嫁、集中到教师身上,导致少数教师之间出现恶性竞争的闹剧。更让人心冷的是,在将教师推向分数比拼的“战场”,将教师变成超过学生的“应试受害者”时,有人还一脸的无辜,彰显无须掩饰的“正义”。
真正能够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是教师在寻常工作中收获的快乐和幸福。没有快乐,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会走样,没有幸福,教师的教育激情也就无法持久。不给教师以幸福的领导,也许可以算得上是负责任的领导,但他们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领导。
在平素的学校管理上,常规管理要制度化,某些学校领导往往可以特殊,点名可以不到,原因很简单,人家是领导,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难道还能给校长点名?可他们无论什么时候检查教师,都得必须达到领导的要求,否则就要受到批评。笔者认为,在常规管理中,领导和普通员工一样,要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会更让人信服。
据说,某学校教职工迟到现象比较严重。校长每天早晨到校很早,校长在校门口,对每一位到校的教职工含笑问好,哪怕有人迟到,也是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校长都是如此,以后还有谁会迟到?“一所好的学校不是靠制度的约束,更多的是靠人格的引领和感染”,这是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之所以能创立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精神底蕴。笔者深信他的这句话,教师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能采取粗暴的管理方式。
学校领导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应该把评价的着眼点定位在每一位教师的优点和长处方面,并给予适当的激励性评价。因为惟有激励性评价才能诱发教师工作的动机和需要。
据说,每当圣诞节来临之际,美国西部就会流行一种幸运游戏:谁能吃到面包里的一颗橄榄,谁这一年就会得到好运,并会事事吉祥。因此,每个人在圣诞节前夜都希望能吃到藏有橄榄的面包。有一年的圣诞前夜,正是伍德的公司成立的日子。说实在的,公司的员工对公司的前景并不看好,甚至是没有信心,仅有的五名技术人员也是得过且过,如果有好的去处,他们随时都会离开。圣诞节前夜,伍德请他们吃饭,结果每个人都得到了橄榄。没错,这是伍德让面包师把带有橄榄的面包做了记号,然后他亲自把带有记号的面包分别放在五个人的盘子里。尽管这一做法是人为的,都知道是伍德事先放在里面的,但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
五个人都得到了橄榄。尽管人人都知道这是老板事先安排好的,但是能够在圣诞前夜得到象征好运的橄榄,每个人还是十分高兴,并从中感受到来自伍德的友善和公司的温暖。至少,他们的明年预示着好运。于是,五个人都留了下来。
信任来自相互理解和尊重。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这个集体必须是一个积极的、团结的、和谐的、友善的组织。校长就是这个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协作者。如何使这个组织富有生机与活力,如何提高这个组织的战斗力则是校长必须而且首先思考的问题。融洽的干群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团结的师师关系和积极的生生关系都是保证这个组织强大的重要条件。其中,融洽的干群关系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笔者曾经读过一篇叫《校长的午餐》的短文,文章说的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校长杨祖佑的故事。在他任这所学校校长期间,该校从1998年到2004年的短短6年时间里先后有5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学校声名鹊起,杨祖佑也被人称为“伯乐”。当有媒体采访这位伯乐的办学经验时,他自然列举了大量的办学措施,比如怎样吸引人才,怎样筹募资金,怎样建设校园等。不过,其中的一个办学经验确实十分有趣的,即他的午餐。他说:“当日我是战战兢兢到学校的,我除了向资深的学长请教外,还积极和每一位教授接触。这一年,我尽量留在校园。我每天中午都安排与8到10位教授一起吃饭。这样的午餐会,我一年吃了大概100顿。和教授们午餐会的谈话记录收集了一大摞。教授们都有把大学变成世界级、领导级、研究型大学的想法,大家也非常关注本科生的问题。就这样,我们有了很简单而又明确的目标,因为都是大家的意见,所以实行起来特别通畅、顺利。”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制定了自己的各种教育教学管理措施,但是具体落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半途而废的居多。究其原因,部分校长把学校最强大的教师群体置之局外,更谈不上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了。如杨祖佑校长的午餐会,这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干群之间的距离制约着一所学校的发展与建设。
转眼间又到了下一年的年终,公司业绩平平,正经历着创业初期的艰难阶段。可是在年底,作为老板的伍德却给了每个人一种荣誉:他真诚地把“最勤奋奖”给了劳尔,把“最优秀奖”给了迈克,把“贡献最大奖”给了耐特……总之,伍德尽力去发现、去鼓励每个人的优点。于是,每个人都意外地得到了一项特别的奖励,就像每个人都得到了象征好运的橄榄一样。尽管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人们还是激动不已,感到十分的荣耀。在当时的美国,伍德的这个公司简直就是沧海一粟,但是由于伍德奉送的橄榄使整个公司里都洋溢着融融的暖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友善。
伍德认为,其实年终是要发奖金的,我为什么要平淡无奇地分给大家而不好好奖励每个人的优点呢?同样一笔钱,使用后一种方法却能在人们心中点燃向上的力量,让人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为整个公司注入生机与活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每个教师的工作进行阶段性的和终结性的评价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进行这些工作是令校长们十分头疼的事情。而渴望公正的评价则是所有教师共同的想法和愿望。现实生活中的教师,谁没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呢?可能一位教师的教学成绩低一点,但是他对学生的爱是温暖的,可能一位教师的性格偏颇,但是他对工作的执著是无人能比的,可能一位教师经常与领导“顶撞”,但他是一直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样,与其“惩”字当头,倒不如学学伍德的做法,尽力去发现他的优点与长处。
可时下某些校长的管理,笔者不敢过于恭维。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在很多学校,每逢考试,都要有一系列的活动。考前动员,往往是说明这次考试如此这般地重要,要采取怎样的奖励方法,并要排出名次,奖优罚劣,要张贴公告等。弄得教师人心浮动,忐忑不安,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督促检查,又往往弄得师生之间关系对立,很不利于良好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的养成。
曾任复旦大学校长多年的杨福家院士,是享有国际声誉的核物理学家,几年前因年龄原因退了下来。不久,向全世界聘请校长的英国诺丁汉大学,经过选举锁定杨福家而将其“引进”。这无疑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英国大学用人的做法也值得我们深思。杨福家院士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后,曾深怀歉意地说起自己对不起复旦大学学子的事:在英国,学生毕业校长必须亲自主持典礼,亲自给学生颁发毕业文凭。这样,隆重的典礼会使学生终生难忘,引为自豪。可复旦大学发毕业文凭时,是由班长成捆地领回去,分给了学生便万事大吉。为此,他非常愧疚。杨福家院士还讲述了一件令自己非常感慨的事:在美国波士顿大学,一位非常有名的教授被聘为传播系主任。上课时,他给学生们讲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刚说完就下课了。课后,一名学生找到校长,说:“这段论述我在别的杂志上见过,教授没有说明来源,这是不诚实的。”校长马上找到教授核实,尽管他不是不想说这段话的出处,而是因为铃声响了,匆忙中的疏忽,仍然为此当即引咎辞职。最后在其他教师的挽留下,学校免去了他的系主任职务,再次上课,教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学生道歉。杨福家院士愧疚和感慨的事,在国内,不单在大学,在中、小学,岂非司空见惯?
管理是一门学问,是要讲求艺术性的,是要以制度为原则,佐以爱心和智慧才行的。学校管理,呼唤人文关怀。管理的人文化、人性化,更能得到属下的拥护,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如今伍德已成为全美国三大轮胎企业之一的总裁。他说,他之所以能拥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因为他不失时机地、不断地为他人送上一颗颗生活的橄榄。伍德认为,人生本是平淡的,因此需要“橄榄”。作为领导者,必须尽可能地把“橄榄”放到每个人的盘子里。得到“橄榄”的人,会让平淡的人生焕发出异彩,使人在乐观中发现自己,感到慰藉;而奉送“橄榄”的人也会把自己的周身照亮,你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何尝不是这样!确如伍德所说的那样,“人生本是平淡的人生,因此需要橄榄。”那么,笔者呼吁:校长,请你别吝啬自己手中的任何一枚生活的“橄榄”,把它送给你身边的每一个教师,让他们的精神更加抖擞,让教师的心里更加健康,一定会让他们的工作更加出色,更有成就感、幸福感。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马沟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