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建设是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高师化学教材的现状分析,针对目前高师化学教材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将经济观念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的现状,提出高师化学要树立以建设经济观念培养为核心内容的新观念,加强完善教材中经济观念的培养,促进高师化学教材建设。
关键词:经济观念 高师化学教材 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学校的教育为经济服务,这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规律。因此,构建经济观念在高师化学教材建设的研究,就成为高师化学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师化学教材的现状。将经济观念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在国外的教材尤其是欧美国家是非常普遍的,但在中国大陆却少有研究,对于化学与经济互动的研究就更少。而且,高师化学教材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过于单纯注重学科的逻辑体系,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而在教材中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的经济观念及效益意识培养的内容。因此,探讨和解决高师化学学科基础内容的革新,更新认识上的旧观念,构建以建设经济观念培养为核心内容的新观念,促进高师化学教材建设的研究很有必要,同时又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经济观念的培养在教材中应有合理的定位。俗话说:“好的开头是事业成功的一半。”为此,高师化学对经济观念的培养在教材建设的研究中应有合理的定位。
1.确立经济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能力已成为一种基本能力,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经济一体化、信息多元化以及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社会。针对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我们必须对经济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充分的认识,在高师化学教育中广泛开展经济教育。
化学史实也一再表明,无论是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来看,还是从科学家本人的研究工作来看,化学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着辩证的互动关系。首先,经济生产活动是化学研究的基本动因。其次,化学的发展状况对经济生产活动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1]。因为化学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技术生产环节作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进而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化学与经济联系的紧密性。化学与经济是分不开的。化学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突出的特点是能够使物质变贱为贵、变废为宝,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当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真正进入化学的课堂教学中,高师化学教育更要加快其改革的步伐,要正确把握化学与经济联系的紧密性在化学教材中的具体体现,从而使化学与经济在教学中予以贯彻,为最终实现化学的课程目标奠定基础[2]。
3.经济观念在基础教育的需要。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石。中国作为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大国,其本身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将变得更为突出。这就需要人们的教育观念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因此,面临着挑战的高等师范教育必须有所创新,必须紧握时代的脉搏,在改造和建设高师化学教材中,要与基础教育新课程衔接,并把改革的目光建立在新的理论教材体系中,因为实现高师化学经济观念的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构建经济观念的教材体系。1.完善教材中经济观念的培养。首先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现代的关系。树立经济观念,加强与经济和社会的联系,牢固树立经济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其次以经济问题作为化学知识的切入点。在原教材基础上加强对经济观念、环境保护、绿色化工等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完善经济观念的培养在原教材的不足和欠缺,为高师化学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经济观念体系的渗透。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特殊社会活动。这就要求教育的着眼点必须放在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上。而就现行高师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看,虽然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做了一定的调整,但从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从化学知识的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利润、市场等问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把经济观念渗透到高师化学教材中,是进入新世纪后高师化学教材改革的任务之一。
3.构建合理的教材体系。高师化学教材普遍存在知识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不足,其表现主要是对中国改革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化学经济学内容改革力度不够,教材将化学知识与反映生活、技术、市场、环境、国情等内容编排不合理,没有将经济与化学知识体系真正融入教材中。所以,对于进入新世纪的高师化学教材而言,必须正视、重视乃至适应这种时代发展的需求,构建合理的教材体系,为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廖正衡.化学学导论[M].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36-37.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3.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学院生化系
关键词:经济观念 高师化学教材 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学校的教育为经济服务,这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规律。因此,构建经济观念在高师化学教材建设的研究,就成为高师化学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师化学教材的现状。将经济观念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在国外的教材尤其是欧美国家是非常普遍的,但在中国大陆却少有研究,对于化学与经济互动的研究就更少。而且,高师化学教材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过于单纯注重学科的逻辑体系,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而在教材中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的经济观念及效益意识培养的内容。因此,探讨和解决高师化学学科基础内容的革新,更新认识上的旧观念,构建以建设经济观念培养为核心内容的新观念,促进高师化学教材建设的研究很有必要,同时又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经济观念的培养在教材中应有合理的定位。俗话说:“好的开头是事业成功的一半。”为此,高师化学对经济观念的培养在教材建设的研究中应有合理的定位。
1.确立经济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能力已成为一种基本能力,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经济一体化、信息多元化以及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社会。针对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我们必须对经济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充分的认识,在高师化学教育中广泛开展经济教育。
化学史实也一再表明,无论是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来看,还是从科学家本人的研究工作来看,化学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着辩证的互动关系。首先,经济生产活动是化学研究的基本动因。其次,化学的发展状况对经济生产活动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1]。因为化学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技术生产环节作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进而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化学与经济联系的紧密性。化学与经济是分不开的。化学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突出的特点是能够使物质变贱为贵、变废为宝,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当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真正进入化学的课堂教学中,高师化学教育更要加快其改革的步伐,要正确把握化学与经济联系的紧密性在化学教材中的具体体现,从而使化学与经济在教学中予以贯彻,为最终实现化学的课程目标奠定基础[2]。
3.经济观念在基础教育的需要。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石。中国作为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大国,其本身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将变得更为突出。这就需要人们的教育观念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因此,面临着挑战的高等师范教育必须有所创新,必须紧握时代的脉搏,在改造和建设高师化学教材中,要与基础教育新课程衔接,并把改革的目光建立在新的理论教材体系中,因为实现高师化学经济观念的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构建经济观念的教材体系。1.完善教材中经济观念的培养。首先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现代的关系。树立经济观念,加强与经济和社会的联系,牢固树立经济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其次以经济问题作为化学知识的切入点。在原教材基础上加强对经济观念、环境保护、绿色化工等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完善经济观念的培养在原教材的不足和欠缺,为高师化学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经济观念体系的渗透。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特殊社会活动。这就要求教育的着眼点必须放在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上。而就现行高师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看,虽然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做了一定的调整,但从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从化学知识的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利润、市场等问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把经济观念渗透到高师化学教材中,是进入新世纪后高师化学教材改革的任务之一。
3.构建合理的教材体系。高师化学教材普遍存在知识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不足,其表现主要是对中国改革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化学经济学内容改革力度不够,教材将化学知识与反映生活、技术、市场、环境、国情等内容编排不合理,没有将经济与化学知识体系真正融入教材中。所以,对于进入新世纪的高师化学教材而言,必须正视、重视乃至适应这种时代发展的需求,构建合理的教材体系,为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廖正衡.化学学导论[M].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36-37.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3.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学院生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