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感之情,皆现于笔墨之上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129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燧贸迁,鹤归华表。遥想古代,袁凯笔下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体现出旧时人们对书信的广泛利用。今非昔比,现今人们只需一条微信便可飞渡“山水万重”,书信便在时代的脚步中渐渐暗淡了昔日的光辉。
  纵使在如此情形之下,仍然有许多人对书信恋恋不舍。论其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想体验过去所流行的事物;也有人说,是想在日渐浮躁的大环境中寻求自我;还有人说,是想在闲暇之时持笔凝思,铸就心中的一段柔情……他们也许有着各式各样写信的理由,其中有些理由甚至看起来有些泥古不化,可正是他们的恋恋不舍,才让书信得以延续。这不仅仅是对传统的延续,更是文字与情感的一种美妙结合。
  对于书信的作用,众说纷纭,作者归因于“对传统的延续”“文字与情感的一种美妙结合”,可谓一语中的,起到了提纲挈领、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的作用。
  你可能会嘲笑他们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可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思忖:科技带来的迅捷与便利让你进入了无纸化的生活,抱着手机,无须再仔细推敲每句话的准确与精细,遵循“对方听懂就行”的心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退化呢?所感之情,皆现于笔墨之上——文字存在的本质就是让人们用其去抒发情感的,如果失去了这一功用,发出去的信息也自然失去了它的意义。
  恰是万籁俱寂之时,或是伴着一轮明月,或是伴着几颗星辰,拆开信封,不过是一张信纸、一行行亲手写出的字,却可能使收信之人百感交集,甚或潸然泪下,这是因为信中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情感,只能设身处地去体会。而且这种情感是最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它不是阳光驱散得了的雾霭,也不是暴风雨冲洗得掉的、画在沙上的人像,它是一个刻在石板上的名字,注定要和刻着名字的大理石一样恒久。
  或许将来会出现更多新的方式来传达信息,或许它们会具有传统书信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它们终究无法代替书信。因为书信具有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功能与效果:可以让人把话语表达得更清楚准确,以及更好地阐述心中对对方的情感。书信的美好是使用其他方式传递信息所体会不到的——写信能够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静下心来,让我们的情感更加深沉,能更加真挚地去体会亲情与友情。
  人世浮沉,时光悄然逝去。曾经亲密的友人也会渐行渐远,曾经真挚的友情也会变得淡薄。但在那时,若我们能拂去收纳盒上的灰尘,取出其中泛黄的信件,细细品读,定能回忆起当初的感动。再提笔写一封信给对方,人与人之间的牵绊,便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会更加持久,乃至永恒!
  其实写信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不是吗?华灯初上,虽是独自一人,取出信纸,提笔就写。时而抬头望向窗外仔细思考,只为用简单的笔墨描绘出最生动的画面,让许许多多令人难以割舍的风景在笔墨中定格成永恒的记忆。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虽然描摹读信、写信的场景着墨不多,但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语言委婉含蓄,让人读之有暖心的感觉。
  我很喜欢《紫罗兰永恒花园》中的一句话:“每封信都传达着思念,如果有想见的人,有爱的人,就去见他吧,就寄一封信给他吧,把心里的情感都倾注到信纸里,传达出去。”你的亲人可能在外地为生计奔波,你的旧友可能因种种原因而迁至异地求学。你思念他们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何不现在就写一封信寄给对方呢?
  所感之情,皆现于笔墨之上。直抒胸臆,正在此时!
  作者从生活中有些人对书信恋恋不舍这一现象入手,深入挖掘書信之于当今这个时代的意义,语言温婉隽永,感情深沉幽远,既引人共鸣,又启人深思。
  (指导老师:吴叶洪)
其他文献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是高中地理新课标中的重要理念之一。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以下是笔者在地理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的一些亲身体会。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地理概念  例如,内流河是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2013年,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12个年头。除了教材内容的变化、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变革,在身边的教师与课堂中,变化并不大。课堂教学仍以授受式教学为主,很少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初中化学教学中,内容多、课时紧、中考压力大,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课堂上很少有“花样”,重在课后的“盯”,拿时间换成绩。尤其是复习课,一堂课要复习很多内容,时常有学生忙于记录教师所强调的重点,而忽略了教师接下来所讲的内容
高考作文的選材一般有三条标准。一是材料要准确、典型。对议论文而言,材料要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对记叙文而言,材料就是能突出人物个性、表现作者情感、制造情节波澜的事件。二是材料要生动、鲜活。就是指作文材料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是作者独到的生活感触,或表现深刻的历史文化积淀。三是材料要充实、有力。要广泛地占有材料,根据表达需要加以甄别、选择。如议论文中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暑期,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裂变国际大楼的人造瀑布“爆红”网络。据大厦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裂变广场设计的一个景观瀑布,楼层总高121米,瀑布设计高度为108米。景观开放时,需用4台185千瓦的大型抽水泵抽至高层,随后喷涌而下。每次喷水,蓄水就要两小时,开放一小时至少需800元的电费。看到这样的人造景观,网友们评价不一。有网友认为,这样的
一  九月,秋意漸浓,天高地迥,金黄色的麦浪涌向天边,风中夹着浓浓的麦香,吹走农人一年的辛劳。无边的麦野中荡出两个人影,一大一小,是一对父女。五岁的她,在田埂上欢快地奔跑着。麦香绕着她,阳光照在她身上,软软的,香香的,她如临仙境。  “晓湫,过来,爸爸给你做了个小东西。”她闻声,兴奋地跑去——是一只用小麦秆扎成的小狗,散发出麦秆特有的清香,她把小麦狗举过头顶,夕阳把小狗染成金黄色。“爸爸,小狗真漂
袅袅清音从门缝里飘出,好一派热闹场景!春节先生一进屋内,便像是置身于酒的海洋之中。  这厢,主人元宵爷和酒先生正把酒言欢。于是,春节先生干脆端坐于座,欣赏歌舞,抬眼一望,但见清明、端午、七夕、重阳诸君正在喝茶,中间还有几个生面孔,细一打量,竟是劳动、国庆。春节先生心里默想,元宵这老头还真是交友广泛,不仅古代的来了,就连近现代的宾客也到了。  觥筹交错之间,不知是酒醉人,还是人自醉,元宵爷竟大声地唱
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原名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创办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课堂内外联合发起。从2006年到2018年,前十三届大赛挖掘和培养了一批具有语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2018年9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依据《管理办法》,原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从第十四届起,正式更名为全
春秋战国是诸侯相争的大争之世,中国的政治、军事陷入空前的混乱,这为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土壤。百家争鸣,铸就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第一次大繁荣、大发展。先秦诸子百家学说,共同奠定了中国人内圣外王、修齐治平、奋发图强、刚健有为又亲近自然、淡泊名利的文化心理模式,历千年而不衰。无论是身在庙堂,抑或远处山林,中国人都能从先秦哲学思想中寻求心灵的皈依,求得自身的解放。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
盛唐人论诗,常标举“兴象”。而这种内在的“兴”(主观情思)与外在的“象”(客观景物)之间的契合交融往往是在无意当中形成的。胡应麟在《诗薮》中说:“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可见,“兴象玲珑”本来是人们用来形容唐诗中形象鲜明生动而又有无穷的寄托,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塑造鲜明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观点、情思”。说起形象塑造,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诗歌、记叙性散文或写景散文,其实在议论文里
挫折是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内外障碍或干扰,使其动机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中学阶段,在心理学上称为“第二断乳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极不平衡,往往导致认识和情感上出现某种消极的状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受挫并产生挫折行为。探索中学生产生挫折感的成因,对于培养他们的承受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按照心理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