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1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然而时下,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耗时颇多,而且大多成了“哑巴英语”,毕业后用不上或者干脆不会用。换言之,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弊端遭受着越来越多的质疑。因此,究竟如何看待现在高校所面临的双语教学方面的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双语教学 心要性 思考 误区
4月20日在苏州大学结束的2006年高校双语教学工作研讨会上,来自台湾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英语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等70多所高校的百余名专家指出,提高师资水平是改变时下“哑巴英语”的关键。
这次讨论会上,苏州大学公布了近期的一次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与“学生自身英语水平”、传统教学模式、教材配置和开设学科等因素相比,当前双语教学有待改进的最大因素竟然是“教师水平”,他们喜欢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有相当外语水平的老师,特别是外语很牛的老师,但这样的老师是稀缺资源。专家们坦言,这反映了当前高校双语教师肚子里“墨水”普遍不够,自己都讲不好怎么能教学生说好用好呢?因此出现“哑巴英语”也不足为怪,所以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应对这个挑战。
苏州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正在进行双语教学新探索。该校有关专家说,通常情况下,高校解决
双语师资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引进海归名师或博士,经过教学训练后开双语课;二是有针对性地选派学科骨干教师赴英语系国家进修,增强英语交流能力。但在师资水平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作为补充。比如讲课时汉语和英语的比例至少为半对半,并逐步增加英语的比例等。
一、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客观要求。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在更深的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因而更应加快国际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前列,中国要在世界开展大量的交流活动,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参与这种交流,那么如何去保证我们国家在世界各个方面的份额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昌增益教授认为,当今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是英语,用英语教学能使我们更好地检索、利用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文献。因为从20世纪中后期以后高水平科技文献绝大多数都是英文的,发表论文和专著、国际会议一般使用的也是英文。用英语掌握科学与技术能使中国学生更为自信地走向世界,更为有效地了解世界和参与国际交流,从而使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轻松地“引进来和走出去”。我们国家现在最需要的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这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我们近几年的工作中,有一个重点就是抓双语教学。目的就是让大学生增加英语的使用能力。中国的教育多年来一直走的是应试教育的道路,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如何通过各种考试。在英语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了重语法轻应用的模式。许多学生往往能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却不能真正看懂专业文章;能在听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却无法用英语交流。而推行双语教学能有效地避免“应试哑巴英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实行“双语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向国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并加快高校高层次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推广双语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21世纪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这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此外,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本身也需要双语教学。我国已加入WTO,在东西方文化传统的碰撞过程中,如何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证,如果我们的教师只会用汉语教学,所有的课程都是汉语讲的,既不利于外国学生到中国来留学,也降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国际化的趋势,高校教师将有更多机会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双语教学课堂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能力训练的机会。因此我们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有意义,而且势在必行。
二、双语教学的思考
在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几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首先是课程的选择。我们认为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小的自然科学类课程,更新很快的高新技术领域的课程,国际化要求更迫切(如进入WTO的急切需求)的课程较利于开展双语教学;此外通常“归纳性”为主的课程较“演绎性”为主的课程更适宜开展双语教学,如化学、生物一般易于数学、物理进行双语教学。
其次,继承与开创的问题。我国许多老一辈科学家花费了大量心血进行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汉化的研究,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与国际惯例有一定接轨的中文思维平台。我们采取双语教学,并不是否认前辈的工作和抛弃中文体系。
第三,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双语教学应该与正规的外语课相和谐,正规外语教学是基础,双语教学不能取而代之。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不能以降低该课程甚至是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双语教学课程的表现。双语教学需要以整体优化英文(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等),以及整体优化相关课程为基础。
第四,应正确处理“语言教学”和“教学语言”的关系。就一门具体的课程而言,主要目标是学科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因为双语教学课程是一门采用特殊语言(通常是英语)传授知识、开发能力的业务课程,其根本着眼点应该是“知识目标”,而不是“语言目标”。
第五,学生们将得到什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应该是学生获得的起码收获,它应该达到中文授课相同的知识目标。此外,经过双语教学训练的学生还能提高英文水平,具有与国际学者交流的“共同语言”,这可以称之为表象收获。最重要的收获,应该是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先进教育方式的借鉴,以及学科国际惯例的掌握。
采用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些外文词汇的冲击,一些一流外文教材的冲击,而是东西方教育理念、文化的碰撞。在这场碰撞中,我们如何保留下其精华,如何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而关于双语教育理论本人认为柯林·贝克(Colin Baker)的输入——输出——情景——过程双语教育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他把关于一般教育的研究引入双语教育领域,提出双语教育的“输入——输出——情景——过程”模式:
该模式指明了双语教育研究存在的某些局限和可能。
1.在不同的情景下,照搬目前的研究成果是危险的。
2.研究人员较多关注量化或短期效果,可是,双语教育还会产生诸如自我概念、就业成功、判断能力、融入社会等许多其他非量化效果和累积的、不因学生离开学校而丧失的长期效果。
3.研究人员较少关注“过程”与“输出”的关系。事实上,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互动、思维、感受、举止等都是双语教育中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双语课堂不同于普通课堂。需要重新认识其过程与输出的关系。
三、双语教学应该避免的几个误区
很多人认为双语教学其实就是强化英语。这其实是不准确的。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双语教学”是指教学语言除了母语以外,用另外一门语言(这里主要指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不是简单地使用一种语言进行教学,它不是强化英语。“语言教学”与“教学语言”的区别在于,“语言教学”以掌握语言是目的,“教学语言”以使用语言是手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尧学司长在“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工作研讨会”上指出,双语教学实际上是公共英语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应用,而且这种应用要落实在科学技术的学习、研究和交流上。
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是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清华大学化学系李艳梅教授认为,购买几本国际最主流的教材并不意味着与国际接轨,还需要做许多深层次的工作,如先进教材内容的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和学习方式的采纳、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对话等。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语言、文化掌握专业知识、熟悉英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熟练地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另一个误区是大多数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认为,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优秀的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没有原版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教师们普遍认为国外教材出版周期短,知识更新快,反映了学科前沿,内容丰富,叙述严谨规范。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使用原版教材时,可以从中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到新的教育思想和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因此,双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可采用英语国家的原版教材,网上下载资料和学校自己编写的各种教材。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好环境。但是由于国内和国外教学方法的差异,教材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在引进原版教材的同时,应根据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来选用或编写教材。有些学科我们已经站在世界前沿,鼓励高水平教师自主编写教材,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多媒体教学配套软件,才是教材的发展方向。
任何一种新兴事物的出现总是和问题相联系的,高校的双语教学也不例外。诸如以下的问题都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小语种的学生怎么办;学生适应外语授课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先易后难好,还是一步到位好;标准定得多高合适,等等。但是,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所说的:双语教学不但要搞下去还要搞好。最近要公布学校的十项状态数据指标,其中一项就是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数。光有点上的几门课搞双语教学不够,要形成一定的量,但从各方面条件、投入来讲都有很大难度。双语教学前景广阔,但任务艰巨。
让我们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激活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努力改变“哑巴英语”现状。愿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5日第3版
(2)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
(3) 王斌华《双语教育理论简介》(上)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4) 王斌华《双语教育理论简介》(下)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 心要性 思考 误区
4月20日在苏州大学结束的2006年高校双语教学工作研讨会上,来自台湾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英语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等70多所高校的百余名专家指出,提高师资水平是改变时下“哑巴英语”的关键。
这次讨论会上,苏州大学公布了近期的一次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与“学生自身英语水平”、传统教学模式、教材配置和开设学科等因素相比,当前双语教学有待改进的最大因素竟然是“教师水平”,他们喜欢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有相当外语水平的老师,特别是外语很牛的老师,但这样的老师是稀缺资源。专家们坦言,这反映了当前高校双语教师肚子里“墨水”普遍不够,自己都讲不好怎么能教学生说好用好呢?因此出现“哑巴英语”也不足为怪,所以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应对这个挑战。
苏州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正在进行双语教学新探索。该校有关专家说,通常情况下,高校解决
双语师资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引进海归名师或博士,经过教学训练后开双语课;二是有针对性地选派学科骨干教师赴英语系国家进修,增强英语交流能力。但在师资水平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作为补充。比如讲课时汉语和英语的比例至少为半对半,并逐步增加英语的比例等。
一、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客观要求。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在更深的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因而更应加快国际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前列,中国要在世界开展大量的交流活动,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参与这种交流,那么如何去保证我们国家在世界各个方面的份额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昌增益教授认为,当今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是英语,用英语教学能使我们更好地检索、利用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文献。因为从20世纪中后期以后高水平科技文献绝大多数都是英文的,发表论文和专著、国际会议一般使用的也是英文。用英语掌握科学与技术能使中国学生更为自信地走向世界,更为有效地了解世界和参与国际交流,从而使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轻松地“引进来和走出去”。我们国家现在最需要的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这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我们近几年的工作中,有一个重点就是抓双语教学。目的就是让大学生增加英语的使用能力。中国的教育多年来一直走的是应试教育的道路,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如何通过各种考试。在英语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了重语法轻应用的模式。许多学生往往能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却不能真正看懂专业文章;能在听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却无法用英语交流。而推行双语教学能有效地避免“应试哑巴英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实行“双语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向国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并加快高校高层次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推广双语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21世纪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这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此外,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本身也需要双语教学。我国已加入WTO,在东西方文化传统的碰撞过程中,如何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证,如果我们的教师只会用汉语教学,所有的课程都是汉语讲的,既不利于外国学生到中国来留学,也降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国际化的趋势,高校教师将有更多机会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双语教学课堂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能力训练的机会。因此我们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有意义,而且势在必行。
二、双语教学的思考
在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几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首先是课程的选择。我们认为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小的自然科学类课程,更新很快的高新技术领域的课程,国际化要求更迫切(如进入WTO的急切需求)的课程较利于开展双语教学;此外通常“归纳性”为主的课程较“演绎性”为主的课程更适宜开展双语教学,如化学、生物一般易于数学、物理进行双语教学。
其次,继承与开创的问题。我国许多老一辈科学家花费了大量心血进行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汉化的研究,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与国际惯例有一定接轨的中文思维平台。我们采取双语教学,并不是否认前辈的工作和抛弃中文体系。
第三,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双语教学应该与正规的外语课相和谐,正规外语教学是基础,双语教学不能取而代之。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不能以降低该课程甚至是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双语教学课程的表现。双语教学需要以整体优化英文(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等),以及整体优化相关课程为基础。
第四,应正确处理“语言教学”和“教学语言”的关系。就一门具体的课程而言,主要目标是学科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因为双语教学课程是一门采用特殊语言(通常是英语)传授知识、开发能力的业务课程,其根本着眼点应该是“知识目标”,而不是“语言目标”。
第五,学生们将得到什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应该是学生获得的起码收获,它应该达到中文授课相同的知识目标。此外,经过双语教学训练的学生还能提高英文水平,具有与国际学者交流的“共同语言”,这可以称之为表象收获。最重要的收获,应该是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先进教育方式的借鉴,以及学科国际惯例的掌握。
采用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些外文词汇的冲击,一些一流外文教材的冲击,而是东西方教育理念、文化的碰撞。在这场碰撞中,我们如何保留下其精华,如何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而关于双语教育理论本人认为柯林·贝克(Colin Baker)的输入——输出——情景——过程双语教育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他把关于一般教育的研究引入双语教育领域,提出双语教育的“输入——输出——情景——过程”模式:
该模式指明了双语教育研究存在的某些局限和可能。
1.在不同的情景下,照搬目前的研究成果是危险的。
2.研究人员较多关注量化或短期效果,可是,双语教育还会产生诸如自我概念、就业成功、判断能力、融入社会等许多其他非量化效果和累积的、不因学生离开学校而丧失的长期效果。
3.研究人员较少关注“过程”与“输出”的关系。事实上,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互动、思维、感受、举止等都是双语教育中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双语课堂不同于普通课堂。需要重新认识其过程与输出的关系。
三、双语教学应该避免的几个误区
很多人认为双语教学其实就是强化英语。这其实是不准确的。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双语教学”是指教学语言除了母语以外,用另外一门语言(这里主要指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不是简单地使用一种语言进行教学,它不是强化英语。“语言教学”与“教学语言”的区别在于,“语言教学”以掌握语言是目的,“教学语言”以使用语言是手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尧学司长在“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工作研讨会”上指出,双语教学实际上是公共英语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应用,而且这种应用要落实在科学技术的学习、研究和交流上。
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是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清华大学化学系李艳梅教授认为,购买几本国际最主流的教材并不意味着与国际接轨,还需要做许多深层次的工作,如先进教材内容的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和学习方式的采纳、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对话等。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语言、文化掌握专业知识、熟悉英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熟练地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另一个误区是大多数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认为,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优秀的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没有原版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教师们普遍认为国外教材出版周期短,知识更新快,反映了学科前沿,内容丰富,叙述严谨规范。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使用原版教材时,可以从中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到新的教育思想和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因此,双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可采用英语国家的原版教材,网上下载资料和学校自己编写的各种教材。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好环境。但是由于国内和国外教学方法的差异,教材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在引进原版教材的同时,应根据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来选用或编写教材。有些学科我们已经站在世界前沿,鼓励高水平教师自主编写教材,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多媒体教学配套软件,才是教材的发展方向。
任何一种新兴事物的出现总是和问题相联系的,高校的双语教学也不例外。诸如以下的问题都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小语种的学生怎么办;学生适应外语授课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先易后难好,还是一步到位好;标准定得多高合适,等等。但是,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所说的:双语教学不但要搞下去还要搞好。最近要公布学校的十项状态数据指标,其中一项就是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数。光有点上的几门课搞双语教学不够,要形成一定的量,但从各方面条件、投入来讲都有很大难度。双语教学前景广阔,但任务艰巨。
让我们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激活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努力改变“哑巴英语”现状。愿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5日第3版
(2)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
(3) 王斌华《双语教育理论简介》(上)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4) 王斌华《双语教育理论简介》(下)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