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88-02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这句话道破了修改文章是整个作文过程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学生自改作文,他说:“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重视学生自主修改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训练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一、明确修改要求
修改的内容一般有:材料选择怎样,中心是否明确,详略处理如何,重点是否突出,文章结构怎样,前后是否连贯,开头结尾是否恰当等。每次修改要求的拟定都要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紧紧结合起来。如让学生写“暑假里的一件事”,训练重点是把内容写具体,我在教学中就拟定了如下的修改要求:①文中写的是一件什么事?②文章是否按一定的顺序写了?③文中是否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了?再如,小语第七册第三组习作是让学生写一种动物 或一种植物,重点观察其中的一、二方面,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对此,我在课堂上向学生出示了这样的修改要求:①选材是否正确,文与题是否统一?②文中重点观察的是某一动物或植物的哪一方面?③文中是否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其它部分是否写简略了?总之,每次修改既要有重点,又要重视综合运用,始终注意字、词、句、标点的基本功。
二、强化常规训练
初学修改自己作文的学生如同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扶持和引导。我在教学中,以学生的习作为实例在课堂中进行范改,对学生进行一些修改的常规训练。
1.统一修改符号。学生初改作文总是觉得无从下手。一方面 学生不知道改什么,另一方面也不知道怎么改,用什么方法、什么符号修改。为此,我在改之前,要求统一用各种特定的规范符号,标明其名称、作用、方法,便于修改时运用。
2.规定修改方式。通常作文的修改方式有四种:删、增、理、换。修改前告诉学生:删,就是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将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删去,使文章简练明确;增,就是加进必要的字、词、句、段,使文章表达得完整和具体生动些;理,就是把安排不当的词、句、段进行整理调换,使文章通顺连贯,条理清楚;换,就是调换字、词、句、标点,使语言准确、鲜明、说话得体。
3.明白修改步骤。我要求学生修改时按下面两步进行:第一步是从内容上修改,对照习作要求,改文章材料的选择是否得当,改文章的内容是否具体;第二步是在技术上修改,改书写格式、标点符号、错别字,使句子通顺。
三、掌握修改方法
一般地,引导学生修改文章,必须遵循“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一基本原则。修改方法有如下几种:
1.教师示范修改。这可为学生改作文打下基础,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修改文章,提高作文质量。一般地,我都将学生的习作输入电脑,展示在屏幕上,面对全班同学讲评、修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直观修改有错的地方,直接运用电脑技术删、增、理、换,只需几秒钟就快捷地搞定。同时,又可激起学生的兴趣。在修改范例时,我始终注意以下几点:①慎重选择范例。选择范例多以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为主要依据,要有针对性。所选的实例力求做到好中有差,差中有好。②出示范例要有层次,一般修改课出示的顺序应由差到好,由整体到片段。所出的实例,好的要指名道姓,差的要保密。③主要教学方法是:“半扶半放”,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处理同学间不同的见解,指出修改的不足之处。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敢”字精神。
2.互评互改。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强弱与思维发展水平提高密切相关,他们往往对别人的缺点看得较清楚,对自己的缺点则认识不足。他们写出的作文,往往自己很难发现毛病,,哪怕一个错别字有时也很难发现,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因此,.在修改方式上,有时要根据习作要求采用“互改”法。课堂上,我把学生按作文好、中、差搭配成三人组,轮流自读作文,读后依据习作要求进行评议: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哪些内容写得不恰当?哪些地方没有写具体?怎么改?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后提出修改意见。如有不同的看法,可请老师当面帮助解决。这种“互改”是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中来,在听取同学的意见中寻找差距,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在改中学习,改中借鉴,改中提高。这种互改是知识的互补,是情感的交融,是能力的提高。
3.批后自改。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为了把修改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要改革由教师批改作文的形式。因此,对学生的作文我通常采取只批不改的方式,把改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老师指导的方向进行自改。我只在作文本上画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写上批语:
“意思能改简洁些吗?”
“想想怎么表达意思才明确?”
“句子太长容易犯语病,改为短句好吗?”
“想想可以加上哪些词就能使意思表达更具体、完美?”
“此处少了标点符号,请加上去。”
学生学会了改作文的方法,感到改作文“易、趣、活”,懂得文成于改的道理,久而久之,作文技能就会相应提高,教师的指导才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总之,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是矫正学生语言习惯,是习作的继续和深化。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看作是写作中一个重要过程,看作是作者份内的事,日积月累,即可提高写作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先生拿做来教,乃为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为实学。”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这句话道破了修改文章是整个作文过程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学生自改作文,他说:“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重视学生自主修改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训练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一、明确修改要求
修改的内容一般有:材料选择怎样,中心是否明确,详略处理如何,重点是否突出,文章结构怎样,前后是否连贯,开头结尾是否恰当等。每次修改要求的拟定都要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紧紧结合起来。如让学生写“暑假里的一件事”,训练重点是把内容写具体,我在教学中就拟定了如下的修改要求:①文中写的是一件什么事?②文章是否按一定的顺序写了?③文中是否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了?再如,小语第七册第三组习作是让学生写一种动物 或一种植物,重点观察其中的一、二方面,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对此,我在课堂上向学生出示了这样的修改要求:①选材是否正确,文与题是否统一?②文中重点观察的是某一动物或植物的哪一方面?③文中是否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其它部分是否写简略了?总之,每次修改既要有重点,又要重视综合运用,始终注意字、词、句、标点的基本功。
二、强化常规训练
初学修改自己作文的学生如同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扶持和引导。我在教学中,以学生的习作为实例在课堂中进行范改,对学生进行一些修改的常规训练。
1.统一修改符号。学生初改作文总是觉得无从下手。一方面 学生不知道改什么,另一方面也不知道怎么改,用什么方法、什么符号修改。为此,我在改之前,要求统一用各种特定的规范符号,标明其名称、作用、方法,便于修改时运用。
2.规定修改方式。通常作文的修改方式有四种:删、增、理、换。修改前告诉学生:删,就是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将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删去,使文章简练明确;增,就是加进必要的字、词、句、段,使文章表达得完整和具体生动些;理,就是把安排不当的词、句、段进行整理调换,使文章通顺连贯,条理清楚;换,就是调换字、词、句、标点,使语言准确、鲜明、说话得体。
3.明白修改步骤。我要求学生修改时按下面两步进行:第一步是从内容上修改,对照习作要求,改文章材料的选择是否得当,改文章的内容是否具体;第二步是在技术上修改,改书写格式、标点符号、错别字,使句子通顺。
三、掌握修改方法
一般地,引导学生修改文章,必须遵循“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一基本原则。修改方法有如下几种:
1.教师示范修改。这可为学生改作文打下基础,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修改文章,提高作文质量。一般地,我都将学生的习作输入电脑,展示在屏幕上,面对全班同学讲评、修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直观修改有错的地方,直接运用电脑技术删、增、理、换,只需几秒钟就快捷地搞定。同时,又可激起学生的兴趣。在修改范例时,我始终注意以下几点:①慎重选择范例。选择范例多以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为主要依据,要有针对性。所选的实例力求做到好中有差,差中有好。②出示范例要有层次,一般修改课出示的顺序应由差到好,由整体到片段。所出的实例,好的要指名道姓,差的要保密。③主要教学方法是:“半扶半放”,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处理同学间不同的见解,指出修改的不足之处。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敢”字精神。
2.互评互改。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强弱与思维发展水平提高密切相关,他们往往对别人的缺点看得较清楚,对自己的缺点则认识不足。他们写出的作文,往往自己很难发现毛病,,哪怕一个错别字有时也很难发现,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因此,.在修改方式上,有时要根据习作要求采用“互改”法。课堂上,我把学生按作文好、中、差搭配成三人组,轮流自读作文,读后依据习作要求进行评议: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哪些内容写得不恰当?哪些地方没有写具体?怎么改?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后提出修改意见。如有不同的看法,可请老师当面帮助解决。这种“互改”是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中来,在听取同学的意见中寻找差距,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在改中学习,改中借鉴,改中提高。这种互改是知识的互补,是情感的交融,是能力的提高。
3.批后自改。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为了把修改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要改革由教师批改作文的形式。因此,对学生的作文我通常采取只批不改的方式,把改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老师指导的方向进行自改。我只在作文本上画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写上批语:
“意思能改简洁些吗?”
“想想怎么表达意思才明确?”
“句子太长容易犯语病,改为短句好吗?”
“想想可以加上哪些词就能使意思表达更具体、完美?”
“此处少了标点符号,请加上去。”
学生学会了改作文的方法,感到改作文“易、趣、活”,懂得文成于改的道理,久而久之,作文技能就会相应提高,教师的指导才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总之,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是矫正学生语言习惯,是习作的继续和深化。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看作是写作中一个重要过程,看作是作者份内的事,日积月累,即可提高写作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先生拿做来教,乃为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为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