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化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B)-0064-0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中学课堂。传统的化学教学媒介如标本、模型、挂图等,已被现代媒体技术所代替。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能以声、形、视、听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对化学实验和反应原理进行模拟,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能优化课堂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能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1 拓展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构建各种教学情境,大大拓展教学内容。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课本上的知识在逻辑上属于线性顺序结构,这种知识的存储和呈现方式并不符合人的思维特点;而信息技术可通过超级链接来实现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让知识呈现方式与人脑的思维方式达到最大限度的吻合。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图文并茂的说明。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大。
2 更新互动方式。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互动过程,以前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加粉笔板书的化学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容易导致学生综合能力的下降以及发散思维的缺失。信息技术的出现则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网络创设的互动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身情况制订学习计划,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3 改进教学方式。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以教为主,其优势在于教师监控教学进程,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与情感因素的发挥,但是学生的自主意识则被大大忽视了。相反,信息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向更高层次推进。
二、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微观知识“宏观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对微观世界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与验证,也很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想象和模拟微观事物,但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将教学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将微观的、抽象的东西宏观化、形象化。例如,在“氧化汞加热分解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三维动画效果,对氧化汞加热分解进行模拟,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课堂教学“互动化”。教学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才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协助教师建立起了化学教学平台,为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构建了一个畅通的交流平台,让教师的角色变成管理者和引导者,与学生进行充分的知识交流。学生可把自己的情况和计划通过网络反馈给教师,保持了学生在化学信息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 教学资源“网络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与知识的实时更新是十分必要的。与基本固定不变的教材相比,网络资源具有开放性和海量性的特点,能够帮助师生突破课本的限制,扩充教学知识量,开拓思路。以此为背景,教师的教学模式应该将以知识为中心转换为以资源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例如,在进行元素周期表的讲解时,就完全可以借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网络突破了时空的阻隔,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小组、班级甚至校际间的协作学习,对复杂问题进行求解或综合分析。通过竞争、协作、角色扮演和伙伴教学策略,从而优化了当前的化学教学模式。
4 化学实验“虚拟化”。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材料、设备等都对实验结果有所影响,信息技术的介入有力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例如,在做“甲烷的收集和燃烧”实验时,由于甲烷气体的收集比较困难,且具有一定的操作危险,极易由于误操作而致使爆炸事故的发生。但通过虚拟实验室和网络的支持,可构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环境,学生在鼠标的点击和选项的输入下,可以突破实际条件的限制,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验技能。
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课堂教学新模式,能把信息资源引入化学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编辑:张昀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B)-0064-0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中学课堂。传统的化学教学媒介如标本、模型、挂图等,已被现代媒体技术所代替。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能以声、形、视、听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对化学实验和反应原理进行模拟,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能优化课堂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能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1 拓展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构建各种教学情境,大大拓展教学内容。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课本上的知识在逻辑上属于线性顺序结构,这种知识的存储和呈现方式并不符合人的思维特点;而信息技术可通过超级链接来实现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让知识呈现方式与人脑的思维方式达到最大限度的吻合。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图文并茂的说明。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大。
2 更新互动方式。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互动过程,以前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加粉笔板书的化学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容易导致学生综合能力的下降以及发散思维的缺失。信息技术的出现则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网络创设的互动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身情况制订学习计划,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3 改进教学方式。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以教为主,其优势在于教师监控教学进程,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与情感因素的发挥,但是学生的自主意识则被大大忽视了。相反,信息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向更高层次推进。
二、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微观知识“宏观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对微观世界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与验证,也很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想象和模拟微观事物,但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将教学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将微观的、抽象的东西宏观化、形象化。例如,在“氧化汞加热分解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三维动画效果,对氧化汞加热分解进行模拟,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课堂教学“互动化”。教学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才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协助教师建立起了化学教学平台,为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构建了一个畅通的交流平台,让教师的角色变成管理者和引导者,与学生进行充分的知识交流。学生可把自己的情况和计划通过网络反馈给教师,保持了学生在化学信息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 教学资源“网络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与知识的实时更新是十分必要的。与基本固定不变的教材相比,网络资源具有开放性和海量性的特点,能够帮助师生突破课本的限制,扩充教学知识量,开拓思路。以此为背景,教师的教学模式应该将以知识为中心转换为以资源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例如,在进行元素周期表的讲解时,就完全可以借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网络突破了时空的阻隔,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小组、班级甚至校际间的协作学习,对复杂问题进行求解或综合分析。通过竞争、协作、角色扮演和伙伴教学策略,从而优化了当前的化学教学模式。
4 化学实验“虚拟化”。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材料、设备等都对实验结果有所影响,信息技术的介入有力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例如,在做“甲烷的收集和燃烧”实验时,由于甲烷气体的收集比较困难,且具有一定的操作危险,极易由于误操作而致使爆炸事故的发生。但通过虚拟实验室和网络的支持,可构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环境,学生在鼠标的点击和选项的输入下,可以突破实际条件的限制,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验技能。
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课堂教学新模式,能把信息资源引入化学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