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著称。蒙古族人善于用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牧人的生活,表达牧人的美好情感。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蒙古舞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优美动人,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一、动作之美
舞蹈之美主要是由人体动作之美来体现的。蒙古舞由于民族特色具有獨特的美感。
1、马步
马步,就是用舞蹈步伐模拟马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其动作繁复,包括轻骑马步、轻跑马步、奔驰马步、刨吸马步、技巧马步等五类。舞者有时模拟牧人骑在马背上,舒缓轻松地行走,有时又模拟牧人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纵马奔驰,有时模拟马在行走时,被意外惊吓的躲闪,有时又模拟马如风驰电掣般的飞腾,仅以手的姿势而论,具有特点的就有扬鞭、抽鞭、提鞭、绕鞭、套马式、牵马式、拴马式腿的动作更为灵活多样,有左右翻腾跳、跃马大跳、勒马仰身转、空中打马转等。
2、动肩
蒙古族舞蹈中的肩部动作主要有以下几种:硬肩,指硬的动肩,分快慢、单双两种。双肩(或单肩),前后交替推收、快而有力,给人以活泼俏力之感。纵肩,也称为笑肩,双肩同时向上怂起、放下,也可单双交替。无论单肩(即两肩交替前后摆动).还是双肩,连续上下纵动的时间短促,起落的过程快,加上圆场步伐的配合,表现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而引起肩的连续抖动,给人以轻松愉快、粗狂豪爽之美。柔肩,即两肩交替连贯优美地柔动,双肩在硬肩的基本动律上作弧线,慢而柔韧交替连贯地推收,给人以优雅端庄之荚。绕肩,分单、双两种。在上身和头、颈保持平衡的基础上,双肩(或单肩)放松,前后绕圈,腰随之配合,给人以内在含蓄之美。碎肩,双肩前后快速筛动,像投石于水,顿起涟淆,通进碎抖动把内心的情、意、美全部注入其中。甩肩,可分为快、慢两种,快甩肩为两肩同时向前随手甩出,起伏动作快而有力;慢甩肩是两肩同时向前随手甩出再慢慢向后拉双手,仰上身,肩腰配合协调一致,给人一种挺拔向上的美感。肩部动作是蒙古舞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个性之美是通过它特有的肩部动作加之它特有的柔臂、曲臂、绕臂、拉臂等动作的配合而充分体现出来的。
3、手姿
蒙古舞的各种姿态和造型,手的变化最细致最丰富,它最能体现蒙古舞的造型之美。蒙古舞的手姿、手式种类繁多,其中挤奶手式、鹿头式、查玛手式等是其他少数民族舞蹈中没有的,而骑马手姿中的勒马、扬鞭、绕腕、翘腕、推腕等更是独绀一帜。它充分体现出蒙古舞的个性特征。
二、音乐之美
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牧歌的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三、气质之美
动作之美是一个民族舞蹈的外在之美,而气质之美是一个民族舞蹈的神、情之美。气质来源于神与气.而且也是一个民族心理与生理等素质在自己本民族舞蹈艺术中的再现。蒙古舞的气质之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女性舞蹈优美、舒展、欢快、亮丽,给人以温柔不失健美,端庄不失俏丽的美感。而男性舞蹈就显得雄浑、刚健、粗犷、豪放,充满阳刚之气。在蒙古族的男女群舞中,通过强烈的对比把两者不同的气质之美衬托得更加鲜明。比如女性舞蹈《天堂》、《草原姑娘》、等都把蒙古族女性的优美、舒展、欢快、亮丽的气质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鹰》、《鼓舞》、《捧跤手》等更是把蒙古族男性的雄浑,刚健、粗犷、豪放表现得格外充分。男女群舞《鄂尔多斯舞》、《敖特尔风情》、《蒙古人》等都通过丰富的舞蹈语汇和表情,把蒙古族男女的不同气质之美,表现得格外鲜明。
四、韵味之美
所谓韵味,就是指舞蹈演员在表演舞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而又能被观众所感受到的内在的含蓄之美。我们这里所说的韵味之美,就是蒙古族舞蹈区别于其他民族舞蹈的独特风格和味道。它是舞蹈的灵魂,它是风格的核心与本质,它也是蒙古族舞蹈个性最突出最显著的特性。
韵味来源于韵律,韵律是形成风格、味道的舞蹈动作的运行规律,即在舞蹈表演中经常可以看到的那种欲左先右,欲放先收,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等辩证协调的规律。蒙古族历史悠久,蒙古舞韵律也十分丰富多彩。根据蒙古舞各派专家的不同意见,经综合归纳,蒙古舞的韵律大体上可分为7种:绕圆韵、起伏韵、横樱韵、扭倾韵、拧转韵、点梗韵、反射胸。我们为了叙述方便把它们分为7个类型,实际上在舞蹈表演中它们都有着许多不可分割的联系。起伏韵称为。基础韵律”,它是其他韵律和动作的基础,而起伏与反射,横摆与点梗,拧转与扭惯又是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每一种韵律可以单一地出现在一个舞蹈之中,而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以上的韵律在一个舞蹈中共同存在。如《筷子舞》采用了绕圆与扭倾韵律;《驼铃舞》和《任重道远》舞蹈中大量采用了起伏和射韵律;《彩虹》舞蹈中采用了点梗和横摆韵律。以上例子足以说明这种多韵律的集中、统一、协调、连贯使用,往往会使舞蹈形象更富有内在的含蓄美,使观众久久难以忘怀。 (上接第206页) 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如果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了,那么有时,看似平常普通但确实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语言,可以有效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
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学生,小学的音乐教育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的素养,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忠实的心愿,书上说:施比受更为有福。把自己的音乐知识分享给学生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尽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遨游,在音乐的太空翱翔放飞!
一、动作之美
舞蹈之美主要是由人体动作之美来体现的。蒙古舞由于民族特色具有獨特的美感。
1、马步
马步,就是用舞蹈步伐模拟马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其动作繁复,包括轻骑马步、轻跑马步、奔驰马步、刨吸马步、技巧马步等五类。舞者有时模拟牧人骑在马背上,舒缓轻松地行走,有时又模拟牧人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纵马奔驰,有时模拟马在行走时,被意外惊吓的躲闪,有时又模拟马如风驰电掣般的飞腾,仅以手的姿势而论,具有特点的就有扬鞭、抽鞭、提鞭、绕鞭、套马式、牵马式、拴马式腿的动作更为灵活多样,有左右翻腾跳、跃马大跳、勒马仰身转、空中打马转等。
2、动肩
蒙古族舞蹈中的肩部动作主要有以下几种:硬肩,指硬的动肩,分快慢、单双两种。双肩(或单肩),前后交替推收、快而有力,给人以活泼俏力之感。纵肩,也称为笑肩,双肩同时向上怂起、放下,也可单双交替。无论单肩(即两肩交替前后摆动).还是双肩,连续上下纵动的时间短促,起落的过程快,加上圆场步伐的配合,表现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而引起肩的连续抖动,给人以轻松愉快、粗狂豪爽之美。柔肩,即两肩交替连贯优美地柔动,双肩在硬肩的基本动律上作弧线,慢而柔韧交替连贯地推收,给人以优雅端庄之荚。绕肩,分单、双两种。在上身和头、颈保持平衡的基础上,双肩(或单肩)放松,前后绕圈,腰随之配合,给人以内在含蓄之美。碎肩,双肩前后快速筛动,像投石于水,顿起涟淆,通进碎抖动把内心的情、意、美全部注入其中。甩肩,可分为快、慢两种,快甩肩为两肩同时向前随手甩出,起伏动作快而有力;慢甩肩是两肩同时向前随手甩出再慢慢向后拉双手,仰上身,肩腰配合协调一致,给人一种挺拔向上的美感。肩部动作是蒙古舞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个性之美是通过它特有的肩部动作加之它特有的柔臂、曲臂、绕臂、拉臂等动作的配合而充分体现出来的。
3、手姿
蒙古舞的各种姿态和造型,手的变化最细致最丰富,它最能体现蒙古舞的造型之美。蒙古舞的手姿、手式种类繁多,其中挤奶手式、鹿头式、查玛手式等是其他少数民族舞蹈中没有的,而骑马手姿中的勒马、扬鞭、绕腕、翘腕、推腕等更是独绀一帜。它充分体现出蒙古舞的个性特征。
二、音乐之美
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牧歌的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三、气质之美
动作之美是一个民族舞蹈的外在之美,而气质之美是一个民族舞蹈的神、情之美。气质来源于神与气.而且也是一个民族心理与生理等素质在自己本民族舞蹈艺术中的再现。蒙古舞的气质之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女性舞蹈优美、舒展、欢快、亮丽,给人以温柔不失健美,端庄不失俏丽的美感。而男性舞蹈就显得雄浑、刚健、粗犷、豪放,充满阳刚之气。在蒙古族的男女群舞中,通过强烈的对比把两者不同的气质之美衬托得更加鲜明。比如女性舞蹈《天堂》、《草原姑娘》、等都把蒙古族女性的优美、舒展、欢快、亮丽的气质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鹰》、《鼓舞》、《捧跤手》等更是把蒙古族男性的雄浑,刚健、粗犷、豪放表现得格外充分。男女群舞《鄂尔多斯舞》、《敖特尔风情》、《蒙古人》等都通过丰富的舞蹈语汇和表情,把蒙古族男女的不同气质之美,表现得格外鲜明。
四、韵味之美
所谓韵味,就是指舞蹈演员在表演舞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而又能被观众所感受到的内在的含蓄之美。我们这里所说的韵味之美,就是蒙古族舞蹈区别于其他民族舞蹈的独特风格和味道。它是舞蹈的灵魂,它是风格的核心与本质,它也是蒙古族舞蹈个性最突出最显著的特性。
韵味来源于韵律,韵律是形成风格、味道的舞蹈动作的运行规律,即在舞蹈表演中经常可以看到的那种欲左先右,欲放先收,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等辩证协调的规律。蒙古族历史悠久,蒙古舞韵律也十分丰富多彩。根据蒙古舞各派专家的不同意见,经综合归纳,蒙古舞的韵律大体上可分为7种:绕圆韵、起伏韵、横樱韵、扭倾韵、拧转韵、点梗韵、反射胸。我们为了叙述方便把它们分为7个类型,实际上在舞蹈表演中它们都有着许多不可分割的联系。起伏韵称为。基础韵律”,它是其他韵律和动作的基础,而起伏与反射,横摆与点梗,拧转与扭惯又是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每一种韵律可以单一地出现在一个舞蹈之中,而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以上的韵律在一个舞蹈中共同存在。如《筷子舞》采用了绕圆与扭倾韵律;《驼铃舞》和《任重道远》舞蹈中大量采用了起伏和射韵律;《彩虹》舞蹈中采用了点梗和横摆韵律。以上例子足以说明这种多韵律的集中、统一、协调、连贯使用,往往会使舞蹈形象更富有内在的含蓄美,使观众久久难以忘怀。 (上接第206页) 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如果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了,那么有时,看似平常普通但确实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语言,可以有效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
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学生,小学的音乐教育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的素养,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忠实的心愿,书上说:施比受更为有福。把自己的音乐知识分享给学生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尽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遨游,在音乐的太空翱翔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