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缘于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n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上课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要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
  (老师随意用白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几朵云)
  生1:我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几朵白云。
  师指着黑板:大家仔细看,是白云吗?
  生2:我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朵云。
  师:你表达得很准确。老师没有在云上涂白色,我们只能说画了云。云有时候是白色的,有时候是黑色的,当天空出现黑色云的时候……
  (师又在云下面画了一些雨点儿)
  师:瞧,这是云妈妈的孩子,它们从天上飘落下来了,它们下来干什么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点评:教师的教学导入,看似随意,但却独显匠心,彰显教师基本功,既通过云、雨点尽快把学生带到课文情境中,又注意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
  
  二、 初读课文
  师:读书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自己读课文,不懂的字可以看一看它上面的帽子,也可以问同学。
  (学生都积极自读课文,其中也有问同学的,老师提醒读得快的学生再读第二遍。)
  师:刚才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认真读书,读得快的同学还能读第二遍呢!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不过,这次是圈课文的生字或是自己不认识的字,小朋友们可要拿好笔读书哦!
  (小朋友们又投入到圈读生字的学习中。老师巡视。)
  [点评:读书要求具体、明确,让学生自主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己圈读生字,体现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学习生字、生词
  师:小朋友们都找到生字宝宝了,把它们读给同桌小朋友听吧!
  教师挂起了小黑板,黑板上有以下生词:
  
  师:老师还没教,就能读小黑板上其中一个词语的小朋友,请举手!
  (有好几个小朋友举手。)
  老师:其他小朋友,你们不举手,是不是能读得更多词语呀?
  生:是呀!
  师;那,能读两个的请举手;能读三个的……四个的……
  师:能读全部词语的请举手!
  (有四个小朋友最后把手举起来。)
  师:老师还没有教读,你们竟然全能读了,真厉害呀!你们愿意当小老师吗?
  [点评:生字的第一次呈现以带拼音词语的形式出现,既降低了自学难度,又注意做到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此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顺手把小黑板上的拼音擦掉了。
  师:现在,词语宝宝没戴帽子了,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这难度可是越来越大啦!
  (很多小朋友都争着喊起来:老师,我认识!)
  师:小朋友们都能读好词语了,下面我们将要进行的是摘苹果的游戏。
  (老师又把生词的其他字擦掉了,只留下生字。)
  师:小朋友们,现在只剩下生字宝宝了,大家快快读好它,等会才能摘苹果哦!
  (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读生字的活动中。)
  (老师把小黑板的另一面反过来,小黑板上画了一棵树,树上贴了11个没有写任何字的苹果。)
  师:小朋友们,摘苹果的游戏开始了!哪三个同学最先上来摘!
  (好几个孩子忍不住大声地叫嚷起来“我!我!老师,我来!”)
  [点评:摘苹果的游戏,很多低年段的老师都在做,但是这里的摘苹果游戏却跟很多老师的做法不一样,首先是苹果上面没有任何字,老师注意设计了让学生自主巩固生字后再进行摘果,教读藏在苹果后面的生字,难度比较大,但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巩固所学生字的积极性。教学进行至此,教师没有费力地进行教读,课堂中是学生自己教学生,老师充当的是只是教学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用大量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主学习的舞台。]
  教师再指着学生读得不够准的字进行教读,其中有“空(后鼻韵母)”、“地方(轻声)”、“数(翘舌音)”。
  师:“数数不清数不清”。“数不清”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顺手在云朵下面点了好些雨点。)
  师:小朋友们,快快数,你们能一下子数得清这些雨点吗?(生数了数,说:不能!)
  师:是呀,昨天我们看到下雨时,那么多的雨点——
  (老师故意停顿了一下,便有了学生以下的回答。)
  生:数都数不清。
  师:课本里写的是——
  (学生马上看课本,读课本中的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点评:在生字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学生发音的难点,并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板书较好解决了理解的难点。]
  师:第四组同学读得好大声哦!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句子里还有“飘落”这个词呢!什么是“飘落”呢?请大家看老师示范。
  (老师两只手分别拿了粉笔头和几片树叶,让它们同时从手中落下来。)
  师:刚才,谁看清楚了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
  生:树叶。
  (这时,教室的窗外恰巧有黄叶纷纷飘落的景象。)
  师:大家快往窗外看呀!
  生1:树叶飘落下来了。
  生2:黄色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了!
  师:树叶可以说飘落下来,那雨点怎么也能说飘落呢?
  生1:因为雨点很轻。
  生2:因为有风。
  生3:风很小
  生4:雨点飘落下来时是斜斜的!
  [点评: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不仅设计了利用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飘落”这个词,更重要的是捕捉到了窗外黄叶飘落的景象,利用这个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飘落”的意思,再而迁移理解雨点飘落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准确表达,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师:是呀,多美丽的景色呀!我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一两遍“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老师巡视。)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能读通了第一自然段,不过,有些小朋友没读好“雨点儿”。
  (老师用标准的普通话教读“雨点儿”两遍,再教读第一自然段。)
  [点评:教师的教读是建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重视教在难读处,教在学生朗读不到位之处。]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无非是例子。”课文是经过许多专家反复推敲、精选的例子。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反复体味、欣赏这些精品。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无论是习作的对象、文章的结构,还是表达的语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积累、有所仿作。可是,眼下老师们指导习作,孩子们学习写作,却很少与学过的课文相联系。即便想到课文这个例子,也是抓住眼前所教的单元简单联系,有如蜻蜓点水
《莫高窟》是写景记叙文。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下面我根据第二课时相关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给孩子的自主空间要把握住兴奋点  【片段一】  欣赏壁画  师:同学们,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莫高窟的壁画吧!(板书
阅读能力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初中生正处于从“学会阅读”向“通过阅读学习”过渡的关键阶段,各学科在常规教学中适当引用一定的阅读材料助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必要。用素材辅助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和智慧。本案例依托笔者自编的科普阅读材料《降温地球—你了解二氧化碳吗?》,将其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旨在进阶式不断提高学生分析、提取和转化有效信息的学科阅读能力,落实核心
班级读书会是学生阅读的一种新兴组织形态,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由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共同阅读、交流、讨论,是跨越一本书的共享阅读。班级读书会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如同走进童趣盎然的“巴学园”,与书为友,为书着迷。    一、儿童本位,营造话语环境  理想的班级读书会,是形成“人与人、人与书、人与环境”的快乐阅读、快乐对话。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关键,是要选择好共读的书作为支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寓深刻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中,颇有点儿深入浅出的味道,蕴涵着深厚的哲学考量。  针对本课的语言特色,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诵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2.抓住“喂”“多高哇”“摸”“惭愧”“低下了头”等词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神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却能坦然面对、不断呼吁、梦想未来的感人事迹,赞扬了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文本语言平实,似乎没有“嚼头”,而且学生不了解艾滋病儿童的生活,难以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认同、共鸣、回应等,所以这篇课文很容易上成思品课。那么,怎样通过挖掘文字、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悟抗争的精神呢?我抓住人物语言,通过增减提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古文素养和文言文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笔者不揣浅陋,认为从如下途径入手,将有助于提升我们语文教师队伍的文言文教学水平。  一、常读古文经典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言素养的积淀和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坚持诵读古文经典,这是提升我们文言素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一方面,我们可以有选择地阅读自
[教学目标]    1、会认“坠”等5个生字,会写“乱”字,理解并积累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渗透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等重点语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驻足课堂,最美的享受莫过于沉浸在对文学作品的朗读了。当学生启用丰富的想象,调动全身的感官,声情并茂地将一段段静止的文字读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首首和谐的乐曲时,文本之意与读者之情自然和谐共振,语文课最大的亮点便得以凸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仔细倾听课堂的声音,却发现琅琅书声其实并不优美。因此,笔者
[摘要]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是《我的“自画像”》,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想介绍的几个方面内容向新来的班主任介绍自己。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在“难处”、导在“重点”、习在“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选材、掌握策略、评有方向。这样顺学而导,有效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习作教学;顺学而导;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