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上课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要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
(老师随意用白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几朵云)
生1:我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几朵白云。
师指着黑板:大家仔细看,是白云吗?
生2:我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朵云。
师:你表达得很准确。老师没有在云上涂白色,我们只能说画了云。云有时候是白色的,有时候是黑色的,当天空出现黑色云的时候……
(师又在云下面画了一些雨点儿)
师:瞧,这是云妈妈的孩子,它们从天上飘落下来了,它们下来干什么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点评:教师的教学导入,看似随意,但却独显匠心,彰显教师基本功,既通过云、雨点尽快把学生带到课文情境中,又注意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
二、 初读课文
师:读书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自己读课文,不懂的字可以看一看它上面的帽子,也可以问同学。
(学生都积极自读课文,其中也有问同学的,老师提醒读得快的学生再读第二遍。)
师:刚才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认真读书,读得快的同学还能读第二遍呢!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不过,这次是圈课文的生字或是自己不认识的字,小朋友们可要拿好笔读书哦!
(小朋友们又投入到圈读生字的学习中。老师巡视。)
[点评:读书要求具体、明确,让学生自主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己圈读生字,体现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学习生字、生词
师:小朋友们都找到生字宝宝了,把它们读给同桌小朋友听吧!
教师挂起了小黑板,黑板上有以下生词:
师:老师还没教,就能读小黑板上其中一个词语的小朋友,请举手!
(有好几个小朋友举手。)
老师:其他小朋友,你们不举手,是不是能读得更多词语呀?
生:是呀!
师;那,能读两个的请举手;能读三个的……四个的……
师:能读全部词语的请举手!
(有四个小朋友最后把手举起来。)
师:老师还没有教读,你们竟然全能读了,真厉害呀!你们愿意当小老师吗?
[点评:生字的第一次呈现以带拼音词语的形式出现,既降低了自学难度,又注意做到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此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顺手把小黑板上的拼音擦掉了。
师:现在,词语宝宝没戴帽子了,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这难度可是越来越大啦!
(很多小朋友都争着喊起来:老师,我认识!)
师:小朋友们都能读好词语了,下面我们将要进行的是摘苹果的游戏。
(老师又把生词的其他字擦掉了,只留下生字。)
师:小朋友们,现在只剩下生字宝宝了,大家快快读好它,等会才能摘苹果哦!
(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读生字的活动中。)
(老师把小黑板的另一面反过来,小黑板上画了一棵树,树上贴了11个没有写任何字的苹果。)
师:小朋友们,摘苹果的游戏开始了!哪三个同学最先上来摘!
(好几个孩子忍不住大声地叫嚷起来“我!我!老师,我来!”)
[点评:摘苹果的游戏,很多低年段的老师都在做,但是这里的摘苹果游戏却跟很多老师的做法不一样,首先是苹果上面没有任何字,老师注意设计了让学生自主巩固生字后再进行摘果,教读藏在苹果后面的生字,难度比较大,但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巩固所学生字的积极性。教学进行至此,教师没有费力地进行教读,课堂中是学生自己教学生,老师充当的是只是教学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用大量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主学习的舞台。]
教师再指着学生读得不够准的字进行教读,其中有“空(后鼻韵母)”、“地方(轻声)”、“数(翘舌音)”。
师:“数数不清数不清”。“数不清”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顺手在云朵下面点了好些雨点。)
师:小朋友们,快快数,你们能一下子数得清这些雨点吗?(生数了数,说:不能!)
师:是呀,昨天我们看到下雨时,那么多的雨点——
(老师故意停顿了一下,便有了学生以下的回答。)
生:数都数不清。
师:课本里写的是——
(学生马上看课本,读课本中的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点评:在生字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学生发音的难点,并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板书较好解决了理解的难点。]
师:第四组同学读得好大声哦!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句子里还有“飘落”这个词呢!什么是“飘落”呢?请大家看老师示范。
(老师两只手分别拿了粉笔头和几片树叶,让它们同时从手中落下来。)
师:刚才,谁看清楚了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
生:树叶。
(这时,教室的窗外恰巧有黄叶纷纷飘落的景象。)
师:大家快往窗外看呀!
生1:树叶飘落下来了。
生2:黄色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了!
师:树叶可以说飘落下来,那雨点怎么也能说飘落呢?
生1:因为雨点很轻。
生2:因为有风。
生3:风很小
生4:雨点飘落下来时是斜斜的!
[点评: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不仅设计了利用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飘落”这个词,更重要的是捕捉到了窗外黄叶飘落的景象,利用这个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飘落”的意思,再而迁移理解雨点飘落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准确表达,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师:是呀,多美丽的景色呀!我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一两遍“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老师巡视。)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能读通了第一自然段,不过,有些小朋友没读好“雨点儿”。
(老师用标准的普通话教读“雨点儿”两遍,再教读第一自然段。)
[点评:教师的教读是建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重视教在难读处,教在学生朗读不到位之处。]
(责编钟岚)
师:小朋友们,你们要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
(老师随意用白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几朵云)
生1:我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几朵白云。
师指着黑板:大家仔细看,是白云吗?
生2:我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朵云。
师:你表达得很准确。老师没有在云上涂白色,我们只能说画了云。云有时候是白色的,有时候是黑色的,当天空出现黑色云的时候……
(师又在云下面画了一些雨点儿)
师:瞧,这是云妈妈的孩子,它们从天上飘落下来了,它们下来干什么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点评:教师的教学导入,看似随意,但却独显匠心,彰显教师基本功,既通过云、雨点尽快把学生带到课文情境中,又注意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
二、 初读课文
师:读书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自己读课文,不懂的字可以看一看它上面的帽子,也可以问同学。
(学生都积极自读课文,其中也有问同学的,老师提醒读得快的学生再读第二遍。)
师:刚才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认真读书,读得快的同学还能读第二遍呢!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不过,这次是圈课文的生字或是自己不认识的字,小朋友们可要拿好笔读书哦!
(小朋友们又投入到圈读生字的学习中。老师巡视。)
[点评:读书要求具体、明确,让学生自主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己圈读生字,体现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学习生字、生词
师:小朋友们都找到生字宝宝了,把它们读给同桌小朋友听吧!
教师挂起了小黑板,黑板上有以下生词:
师:老师还没教,就能读小黑板上其中一个词语的小朋友,请举手!
(有好几个小朋友举手。)
老师:其他小朋友,你们不举手,是不是能读得更多词语呀?
生:是呀!
师;那,能读两个的请举手;能读三个的……四个的……
师:能读全部词语的请举手!
(有四个小朋友最后把手举起来。)
师:老师还没有教读,你们竟然全能读了,真厉害呀!你们愿意当小老师吗?
[点评:生字的第一次呈现以带拼音词语的形式出现,既降低了自学难度,又注意做到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此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顺手把小黑板上的拼音擦掉了。
师:现在,词语宝宝没戴帽子了,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这难度可是越来越大啦!
(很多小朋友都争着喊起来:老师,我认识!)
师:小朋友们都能读好词语了,下面我们将要进行的是摘苹果的游戏。
(老师又把生词的其他字擦掉了,只留下生字。)
师:小朋友们,现在只剩下生字宝宝了,大家快快读好它,等会才能摘苹果哦!
(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读生字的活动中。)
(老师把小黑板的另一面反过来,小黑板上画了一棵树,树上贴了11个没有写任何字的苹果。)
师:小朋友们,摘苹果的游戏开始了!哪三个同学最先上来摘!
(好几个孩子忍不住大声地叫嚷起来“我!我!老师,我来!”)
[点评:摘苹果的游戏,很多低年段的老师都在做,但是这里的摘苹果游戏却跟很多老师的做法不一样,首先是苹果上面没有任何字,老师注意设计了让学生自主巩固生字后再进行摘果,教读藏在苹果后面的生字,难度比较大,但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巩固所学生字的积极性。教学进行至此,教师没有费力地进行教读,课堂中是学生自己教学生,老师充当的是只是教学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用大量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主学习的舞台。]
教师再指着学生读得不够准的字进行教读,其中有“空(后鼻韵母)”、“地方(轻声)”、“数(翘舌音)”。
师:“数数不清数不清”。“数不清”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顺手在云朵下面点了好些雨点。)
师:小朋友们,快快数,你们能一下子数得清这些雨点吗?(生数了数,说:不能!)
师:是呀,昨天我们看到下雨时,那么多的雨点——
(老师故意停顿了一下,便有了学生以下的回答。)
生:数都数不清。
师:课本里写的是——
(学生马上看课本,读课本中的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点评:在生字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学生发音的难点,并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板书较好解决了理解的难点。]
师:第四组同学读得好大声哦!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句子里还有“飘落”这个词呢!什么是“飘落”呢?请大家看老师示范。
(老师两只手分别拿了粉笔头和几片树叶,让它们同时从手中落下来。)
师:刚才,谁看清楚了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
生:树叶。
(这时,教室的窗外恰巧有黄叶纷纷飘落的景象。)
师:大家快往窗外看呀!
生1:树叶飘落下来了。
生2:黄色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了!
师:树叶可以说飘落下来,那雨点怎么也能说飘落呢?
生1:因为雨点很轻。
生2:因为有风。
生3:风很小
生4:雨点飘落下来时是斜斜的!
[点评: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不仅设计了利用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飘落”这个词,更重要的是捕捉到了窗外黄叶飘落的景象,利用这个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飘落”的意思,再而迁移理解雨点飘落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准确表达,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师:是呀,多美丽的景色呀!我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一两遍“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老师巡视。)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能读通了第一自然段,不过,有些小朋友没读好“雨点儿”。
(老师用标准的普通话教读“雨点儿”两遍,再教读第一自然段。)
[点评:教师的教读是建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重视教在难读处,教在学生朗读不到位之处。]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