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夏天,太阳像个大炉子,我无精打采地走在上班的路上,迎面走来一个女人拦住了我。原来是朋友的同事,她说,同学得了乳腺癌,临终前的遗愿是想把眼角膜捐出去,又不知去哪捐,让我帮着想想办法。就这样,我认识了眼角膜捐献志愿者李芳。
第一次见到李芳时,她穿了一件粉色的半截袖,一双大眼睛就像泉水一样清澈明亮。我问她,为什么会有捐角膜的想法,她给我讲述了这几年的经历。原来,十几年前李芳就已下岗在家,丈夫每个月靠给人打零工,维持家里的开销。虽然日子挺紧巴,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倒也其乐融融。李芳性情温和,喜欢帮助别人,不管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愿与她来往,无论是家务事还是工作上的事都愿与她倾诉。在丈夫的眼里,她是一位好妻子;在女儿眼里,她是一位好母亲,在邻居眼里,她是一位贤德善良、乐善好施的好人。然而,2004年,在一次偶然检查中,李芳发现右侧乳房有 “硬结”,经过确诊为乳腺癌。一向乐观的她闻听此噩耗,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暗自流泪好几天。思前想后,考虑到家里实在困难,孩子还在上学,李芳没把自己得病这事儿告诉女儿,决定放弃治疗。
三个月后,李芳的病情急转直下,胳膊肿得几乎抬不起来,好心的邻居知道后,劝她赶快去医院,亲朋好友东挪西借,凑了些钱把李芳送到了医院,但已经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李芳术后,病情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随着病情的一天天恶化,痛苦也与日倍增,我再一次看到李芳时,她已经三天没吃饭了。疼痛时常像千根针扎穿身体,让她大汗淋漓,夜不能眠。那时,李芳每天只能靠吃二十几片的止痛药止痛。可远在他乡的女儿,并不知道母亲患了重病。李芳说,不想让孩子回来着急,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自己去世后捐赠出眼角膜,帮助那些看不到的人重见光明。
李芳的丈夫是一位老实敦厚的男人,妻子患病后,他一个人支撑起厄运当头的家,不仅要洗衣、做饭,还要注意不能将家庭以外的烦恼带回家。他不忍心看到妻子离去时残缺的身体,心情非常沉重。可李芳说:“人死如灯灭,什么也带不走,我就想,如果我把眼角膜捐出來,那么别人就能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的生命也就能够得到延续。”她整整给丈夫做了三天的工作,丈夫含泪同意了她的决定。
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天上的云朵好像一伸手就能抓到一样,省医院的马教授和她的同事们赶了200里路,专程看望病重中的李芳。“谢谢你们来看我,都来了。”李芳斜靠在床头,热情地招呼大家。“应该谢谢你。”马教授说着,把一大束娇艳欲滴的康乃馨递到了李芳面前,顿时,屋子里飘溢着沁人的馨香。44岁的李芳,也在那一天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在无偿捐献眼球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成为当地眼角膜捐献第一人。病床前李芳提出了两个希望:希望受助人做一个善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希望丈夫和孩子要坚强一些,好好地生活下去,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了。邻居们知道李芳的时间不多了,每天轮流陪她唠嗑,谁家做点好吃的都不忘给她送一碗。李芳说,今生最幸福的事就是能遇到这些好姐妹,邻居们也常常在一旁偷偷地抹着眼泪,被她的乐观、坚强和无私感动着。
北方的12月,雪花疯狂地咆哮,冰凉刺骨。早上7点,我接到一个急促的电话。“李芳,今天早上走了,你快来吧!省医院马教授她们已在来的路上。”电话是李芳丈夫打来的。来不及多想,放下电话,我迅速赶往李芳家。刚走到大门口就看到,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大家都静悄悄的,神情凝重。一进屋,我看见李芳躺在走廊里,身上盖了一层布单。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陌生人的遗体,但意外的是没有任何恐惧感,只是伤感生命的脆弱。前阵子,还来看过她,今天却只是一副冰冷的遗体,想到这里,再也抑制不住眼里的泪水。
上午9时44分,李芳的眼角膜被送往省医院眼科进行移植。在手术台的无影灯下,薄如蝉翼的透明角膜被移植在两位受助人的眼球上。60岁的郭大娘和38岁的刘先生,同时告别了黑暗,重现光明。刘先生在加油站工作,6岁时患有角膜云翳,视力逐渐下降到0.1以下,如果没有遇到李芳这样的好心人,他会一直生活在黑暗里。那天,刘先生术前也签下了眼角膜无偿捐献协议,他想让这份爱永远延续下去……
在李芳去世后的三天里,我几乎不能入眠,闭上眼睛总能看到她那双明亮的眼睛,仿佛黑暗中的一盏灯摇曳着火花,点亮了黑夜里迷失的我们。
责任编辑:蒋建伟
第一次见到李芳时,她穿了一件粉色的半截袖,一双大眼睛就像泉水一样清澈明亮。我问她,为什么会有捐角膜的想法,她给我讲述了这几年的经历。原来,十几年前李芳就已下岗在家,丈夫每个月靠给人打零工,维持家里的开销。虽然日子挺紧巴,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倒也其乐融融。李芳性情温和,喜欢帮助别人,不管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愿与她来往,无论是家务事还是工作上的事都愿与她倾诉。在丈夫的眼里,她是一位好妻子;在女儿眼里,她是一位好母亲,在邻居眼里,她是一位贤德善良、乐善好施的好人。然而,2004年,在一次偶然检查中,李芳发现右侧乳房有 “硬结”,经过确诊为乳腺癌。一向乐观的她闻听此噩耗,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暗自流泪好几天。思前想后,考虑到家里实在困难,孩子还在上学,李芳没把自己得病这事儿告诉女儿,决定放弃治疗。
三个月后,李芳的病情急转直下,胳膊肿得几乎抬不起来,好心的邻居知道后,劝她赶快去医院,亲朋好友东挪西借,凑了些钱把李芳送到了医院,但已经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李芳术后,病情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随着病情的一天天恶化,痛苦也与日倍增,我再一次看到李芳时,她已经三天没吃饭了。疼痛时常像千根针扎穿身体,让她大汗淋漓,夜不能眠。那时,李芳每天只能靠吃二十几片的止痛药止痛。可远在他乡的女儿,并不知道母亲患了重病。李芳说,不想让孩子回来着急,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自己去世后捐赠出眼角膜,帮助那些看不到的人重见光明。
李芳的丈夫是一位老实敦厚的男人,妻子患病后,他一个人支撑起厄运当头的家,不仅要洗衣、做饭,还要注意不能将家庭以外的烦恼带回家。他不忍心看到妻子离去时残缺的身体,心情非常沉重。可李芳说:“人死如灯灭,什么也带不走,我就想,如果我把眼角膜捐出來,那么别人就能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的生命也就能够得到延续。”她整整给丈夫做了三天的工作,丈夫含泪同意了她的决定。
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天上的云朵好像一伸手就能抓到一样,省医院的马教授和她的同事们赶了200里路,专程看望病重中的李芳。“谢谢你们来看我,都来了。”李芳斜靠在床头,热情地招呼大家。“应该谢谢你。”马教授说着,把一大束娇艳欲滴的康乃馨递到了李芳面前,顿时,屋子里飘溢着沁人的馨香。44岁的李芳,也在那一天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在无偿捐献眼球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成为当地眼角膜捐献第一人。病床前李芳提出了两个希望:希望受助人做一个善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希望丈夫和孩子要坚强一些,好好地生活下去,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了。邻居们知道李芳的时间不多了,每天轮流陪她唠嗑,谁家做点好吃的都不忘给她送一碗。李芳说,今生最幸福的事就是能遇到这些好姐妹,邻居们也常常在一旁偷偷地抹着眼泪,被她的乐观、坚强和无私感动着。
北方的12月,雪花疯狂地咆哮,冰凉刺骨。早上7点,我接到一个急促的电话。“李芳,今天早上走了,你快来吧!省医院马教授她们已在来的路上。”电话是李芳丈夫打来的。来不及多想,放下电话,我迅速赶往李芳家。刚走到大门口就看到,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大家都静悄悄的,神情凝重。一进屋,我看见李芳躺在走廊里,身上盖了一层布单。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陌生人的遗体,但意外的是没有任何恐惧感,只是伤感生命的脆弱。前阵子,还来看过她,今天却只是一副冰冷的遗体,想到这里,再也抑制不住眼里的泪水。
上午9时44分,李芳的眼角膜被送往省医院眼科进行移植。在手术台的无影灯下,薄如蝉翼的透明角膜被移植在两位受助人的眼球上。60岁的郭大娘和38岁的刘先生,同时告别了黑暗,重现光明。刘先生在加油站工作,6岁时患有角膜云翳,视力逐渐下降到0.1以下,如果没有遇到李芳这样的好心人,他会一直生活在黑暗里。那天,刘先生术前也签下了眼角膜无偿捐献协议,他想让这份爱永远延续下去……
在李芳去世后的三天里,我几乎不能入眠,闭上眼睛总能看到她那双明亮的眼睛,仿佛黑暗中的一盏灯摇曳着火花,点亮了黑夜里迷失的我们。
责任编辑:蒋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