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盛夏,在忐忑中我收到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有一纸薄薄的入学报到须知。与别的同学截然不同的是,当我手执通知书时,几乎没有了惊喜、欢愉,更多的只是懊悔和犯难。
我懊悔的是高考发挥失常,分数很不理想,只考得个四类大学。犯难的是因为入学要交1700元学杂费,加上第一个月生活费,要一次性带齐2000元钱。
要知道,这2000元钱对当时的农村家庭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毕竟,在那时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一张薄薄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农村孩子来说,就是一张从农村跳入城市的通行证;对祖辈为农的父母而言,凝集着他们厚重的希望!
于是,在短暂的欣慰之后,父母开始积极而又艰难地筹措我的上学费用。
卖掉家里的稻谷,似乎是那年代农村人家为解决急用大笔资金而作出的正确且唯一的选择。我家住在丘陵山区,以种植水稻为生,更不例外。
那年头卖粮只能卖给国营粮店。卖粮之前,要在家里完成晾晒祛湿、除杂。
头一天吃过早饭,父母就开始张罗晒谷。我家收割好的稻谷都是装在几个大的泥缸里。缸的高度可能约一米五左右吧,直径好像也有一米多(具体记得不清)。因我家是依山而建,房子靠近后山岩,光线不好,阴暗得如那时我郁闷的心情。母亲一只手扶着缸口沿,另一只手从缸里把谷子一瓢一瓢舀到箩筐里,父亲再一担一担挑到村东头的晒谷场。当谷子只剩下小半缸时,母亲便弓着腰,头埋进缸里,吃力地把缸底谷子舀出来。
晒谷场离家约500米,水泥铺面。父亲先用木耙把谷子耙平,厚度刚好没过脚踝。再赤着双脚与肩平行在谷子里划走,走出一条条谷沟来。大概每隔两三个小时,父亲或母亲还要来到谷场重复上面的动作。这样有利于多蒸发掉稻谷含的水汽。
经过一天的暴晒,黄昏时分准备收谷了。父亲先用木铲把谷子铲到一堆,接着开始扬场。他站在逆风的位置,用木铲把谷粒用力抛向空中,画成一道弧线。借风力吹去谷糠谷皮等杂物,剩下就是较为纯净的饱满谷粒。扬完场后,母親拿起簸箕开始筛谷,筛完后的谷子装进塑料袋再挑回家。
吃晚饭时,父亲对我说:“明天和他一起去卖谷。”母亲补充道:“这个时候卖谷的人多,要赶早点去,凉快些。”
第二天天刚亮,父亲就叫醒了我。当我走出家门口时,只见父母已用板车把塑料袋装好,满满一车。父亲肩上搭一条浅黄色毛巾,正蹲在板车旁系牵绳。母亲已累得气喘吁吁,坐在门槛边石礅上,用衣角擦拭着额头的汗水,小声地说:“路上注意点……”
我家处于武穴西北部,毗邻蕲春县。村子四面环山,一座挨一座。有的地方是四五座山挤拥在一起,一挤便把其中的一座挤出了头,昂挺挺地就成了主峰,不很高,海拔340多米。一条柳界公路自东向西从山脚穿村而过。黄黄高速未通之前,这是武穴进入黄州、武汉的唯一一条陆路,也是我们走向外面精彩世界的唯一道路。
从读小学、初中到高中,我无数次走过这条路,闭着眼都知道这条路上有几道坡、几座桥、哪个地方转弯。离家最近的粮站叫松阳粮站,约七八里路,在柳界公路旁。
平路时,父亲把板车索绳套在肩膀上,双手把着板车两个手柄,微倾着身子拉,我跟在后面稍微用力推着走。
下坡时,父亲把板车手柄向后抬,微仰着身,双脚用力蹭住路面,我就转到前头把住一只手柄,往后拖,这样防止因惯力作用使板车行驶速度过快而翻车。
最难的是上坡,特别是从我家到粮站有两处陡坡,且长。上坡前,父亲都要停下来小歇一会儿,抽根烟,用毛巾擦去身上的汗水。起步前,父亲还捡起两块小石头放在板车后面,对我说:“如果我在前面没拉住,板车向后退的时候,你要手脚麻利点把两块石头塞到板车轮胎下,免得伤着你。”父亲弯着腰,低着头,像纤夫似的把身子向前倾得厉害,艰难地呈S型向前拉。我在后头也弯着腰,低着身子使劲推,每走一步,父亲就哼哟一声……
终于到达粮站。粮站还未开门,门口却已有十几辆板车在排队,横七竖八地摆着。有的站着交谈,谈的都是粮食的价格、今年的收成,有的蹲在地上打盹儿。父亲排好队后,脱掉湿透的上衣,用毛巾擦了几下身子,我看到他黝黑的肩膀上有一道红彤彤的勒痕,在白色的阳光下照得如此刺眼,我不禁鼻子一酸……
大约等了一个多小时,粮站开门了。前面有两家说是湿气重不收,要他们运回去或者到粮站左边一个晒场再去晒一天。太阳越来越旺,晒得脸上火辣辣的,我感觉人要虚脱了。
终于轮到我家了,有两个穿着工作服的人向我们走来,父亲早已从口袋里掏出香烟,满脸堆笑,低腰虔诚地递向他们,父亲正准备掏出火柴给他们点上,只见他们摆摆手,把烟别在耳朵后,用力把铁钎快速插入塑料袋又退回来,再把钎槽的谷子倒进手掌,先塞几粒嘴里一嚼,吐出来,再塞几粒再嚼。接着舒展开握着谷子的手掌,用另一只手手指扒拉几下,然后平托,口对着手掌用力一吹,便说:可以收。接下来就是卸货搬运,过磅称重,开票领钱。
一个星期后,父亲和母亲又卖过一次谷。再向亲戚乡亲借了一些钱,终于凑足了我上大学的费用……
每当回想起人生这段经历,在泪眼中明白:现实也许还有很多的无奈与失望,能支撑我们前行的依然是明天。
尽管我已不再年轻,父母也白发苍苍。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张 禾
我懊悔的是高考发挥失常,分数很不理想,只考得个四类大学。犯难的是因为入学要交1700元学杂费,加上第一个月生活费,要一次性带齐2000元钱。
要知道,这2000元钱对当时的农村家庭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毕竟,在那时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一张薄薄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农村孩子来说,就是一张从农村跳入城市的通行证;对祖辈为农的父母而言,凝集着他们厚重的希望!
于是,在短暂的欣慰之后,父母开始积极而又艰难地筹措我的上学费用。
卖掉家里的稻谷,似乎是那年代农村人家为解决急用大笔资金而作出的正确且唯一的选择。我家住在丘陵山区,以种植水稻为生,更不例外。
那年头卖粮只能卖给国营粮店。卖粮之前,要在家里完成晾晒祛湿、除杂。
头一天吃过早饭,父母就开始张罗晒谷。我家收割好的稻谷都是装在几个大的泥缸里。缸的高度可能约一米五左右吧,直径好像也有一米多(具体记得不清)。因我家是依山而建,房子靠近后山岩,光线不好,阴暗得如那时我郁闷的心情。母亲一只手扶着缸口沿,另一只手从缸里把谷子一瓢一瓢舀到箩筐里,父亲再一担一担挑到村东头的晒谷场。当谷子只剩下小半缸时,母亲便弓着腰,头埋进缸里,吃力地把缸底谷子舀出来。
晒谷场离家约500米,水泥铺面。父亲先用木耙把谷子耙平,厚度刚好没过脚踝。再赤着双脚与肩平行在谷子里划走,走出一条条谷沟来。大概每隔两三个小时,父亲或母亲还要来到谷场重复上面的动作。这样有利于多蒸发掉稻谷含的水汽。
经过一天的暴晒,黄昏时分准备收谷了。父亲先用木铲把谷子铲到一堆,接着开始扬场。他站在逆风的位置,用木铲把谷粒用力抛向空中,画成一道弧线。借风力吹去谷糠谷皮等杂物,剩下就是较为纯净的饱满谷粒。扬完场后,母親拿起簸箕开始筛谷,筛完后的谷子装进塑料袋再挑回家。
吃晚饭时,父亲对我说:“明天和他一起去卖谷。”母亲补充道:“这个时候卖谷的人多,要赶早点去,凉快些。”
第二天天刚亮,父亲就叫醒了我。当我走出家门口时,只见父母已用板车把塑料袋装好,满满一车。父亲肩上搭一条浅黄色毛巾,正蹲在板车旁系牵绳。母亲已累得气喘吁吁,坐在门槛边石礅上,用衣角擦拭着额头的汗水,小声地说:“路上注意点……”
我家处于武穴西北部,毗邻蕲春县。村子四面环山,一座挨一座。有的地方是四五座山挤拥在一起,一挤便把其中的一座挤出了头,昂挺挺地就成了主峰,不很高,海拔340多米。一条柳界公路自东向西从山脚穿村而过。黄黄高速未通之前,这是武穴进入黄州、武汉的唯一一条陆路,也是我们走向外面精彩世界的唯一道路。
从读小学、初中到高中,我无数次走过这条路,闭着眼都知道这条路上有几道坡、几座桥、哪个地方转弯。离家最近的粮站叫松阳粮站,约七八里路,在柳界公路旁。
平路时,父亲把板车索绳套在肩膀上,双手把着板车两个手柄,微倾着身子拉,我跟在后面稍微用力推着走。
下坡时,父亲把板车手柄向后抬,微仰着身,双脚用力蹭住路面,我就转到前头把住一只手柄,往后拖,这样防止因惯力作用使板车行驶速度过快而翻车。
最难的是上坡,特别是从我家到粮站有两处陡坡,且长。上坡前,父亲都要停下来小歇一会儿,抽根烟,用毛巾擦去身上的汗水。起步前,父亲还捡起两块小石头放在板车后面,对我说:“如果我在前面没拉住,板车向后退的时候,你要手脚麻利点把两块石头塞到板车轮胎下,免得伤着你。”父亲弯着腰,低着头,像纤夫似的把身子向前倾得厉害,艰难地呈S型向前拉。我在后头也弯着腰,低着身子使劲推,每走一步,父亲就哼哟一声……
终于到达粮站。粮站还未开门,门口却已有十几辆板车在排队,横七竖八地摆着。有的站着交谈,谈的都是粮食的价格、今年的收成,有的蹲在地上打盹儿。父亲排好队后,脱掉湿透的上衣,用毛巾擦了几下身子,我看到他黝黑的肩膀上有一道红彤彤的勒痕,在白色的阳光下照得如此刺眼,我不禁鼻子一酸……
大约等了一个多小时,粮站开门了。前面有两家说是湿气重不收,要他们运回去或者到粮站左边一个晒场再去晒一天。太阳越来越旺,晒得脸上火辣辣的,我感觉人要虚脱了。
终于轮到我家了,有两个穿着工作服的人向我们走来,父亲早已从口袋里掏出香烟,满脸堆笑,低腰虔诚地递向他们,父亲正准备掏出火柴给他们点上,只见他们摆摆手,把烟别在耳朵后,用力把铁钎快速插入塑料袋又退回来,再把钎槽的谷子倒进手掌,先塞几粒嘴里一嚼,吐出来,再塞几粒再嚼。接着舒展开握着谷子的手掌,用另一只手手指扒拉几下,然后平托,口对着手掌用力一吹,便说:可以收。接下来就是卸货搬运,过磅称重,开票领钱。
一个星期后,父亲和母亲又卖过一次谷。再向亲戚乡亲借了一些钱,终于凑足了我上大学的费用……
每当回想起人生这段经历,在泪眼中明白:现实也许还有很多的无奈与失望,能支撑我们前行的依然是明天。
尽管我已不再年轻,父母也白发苍苍。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张 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