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法》案例教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o0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案例教学法是《经济法》课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结合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从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案例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经济法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经济法》 案例教学法 案例应用
  知识经济时代提升了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必须懂得经济法律与法规,熟知并遵守市场竞争的规则,培养在现代复杂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然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学习信心不足,加上《经济法》课程本身内容的庞杂及法律规范固有的严谨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深感被动。探求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成为授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经济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理论课程,传统教学中常采用课堂讲授法,即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是知识与真理的传授者;学生是配角,是知识与真理的接受者、追求者。这种教学方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学生被动接受多,师生互动少。似乎学生只要熟记那些知识要点和内容就可以了。进一步说,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似乎都是为了考试这样一个目标,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难以提高学生运用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采用讲授法,教师重视的是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和阐述,学生实践感知的概率较低,导致理论与实践脱离,逐渐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认为,《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是否切实有效在于能否认识《经济法》教学活动的规律,在于能否认识《经济法》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差异。一般来说,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在《经济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知识和思想的讲解,阐述自己所认同的经济法学精神,实际上,衡量《经济法》教学的科学标准,不在于给学生传授了多少“死知识”,而在于使学生如何理解通说。《经济法》教学应该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应让“过程”培养人。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应该让“过程”活起来,活起来的目的是丰富课堂教学,做法是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沟通,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教学方法要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变为讲课、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社会调查研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其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又称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案例把经济法课程中抽象的原理、概念具体化,把其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恰当地掌握这些原理、概念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案例教学法能创设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思考、分析、讨论,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的主宰者;教师是配角,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强调师生、学生之间的讨论对话,变被动学习为互动学习,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集体研讨案例,使学生身临其境,处于“当事人”地位,积极发表独到见解,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互动。采用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案例教学法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提高与他人沟通的社交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选择准确与典型案例。反映抽象理论的案例有多种渠道来源,最常用的一种渠道是各种媒体,如案例书刊、杂志、电视广播等。收集这类案例时,教师应做有心人,报纸杂志上的应及时摘录案例,从电视电台看到的案例应随即将其大意记下来。另一种渠道是教师自己深入实践第一线收集有关资料,这种案例的编制要求教师对活动实践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任课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与所讲课程内容有关的案例材料,但由于课堂教学时数有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案例纳入课堂讲授范围。因此,必须对已收集编制的案例进行认真分析与比较。在分析与比较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优先选取最典型的案例,典型案例往往是多种知识的交汇点,典型案例应用到教学中有助于说明复杂深奥的道理。二是案例应与相应的理论相贴近,表面现象的牵强附会将会误导学生,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三是所选取的案例切记庸俗,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不宜在课堂上过多讲述社会的阴暗面,也不宜过多讲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资料和小道消息。四是选取的案例不宜太复杂,切忌喧宾夺主,案例要为理解理论服务,要有针对性。具体选择哪一个案例取决于教学的内容和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准备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案例,并建立案例库,供课堂教学及课外练习使用,从而发挥案例教学应有的优势。
  灵活应用案例。这是采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有关理论的关键环节。应用案例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或者先讲授基本的理论含义,然后用案例加以说明,或者教师先讲授案例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有关的基本理论。案例的应用千万不能仅局限于此种方法,必须灵活应用。教师必须根据授课对象所面临的具体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由教师提供与某种理论有关的案例,然后提出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后做出回答,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分析评论,这会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提供案例方式方法上要进行巧妙构思,掌握数倍于学生的背景材料;讨论中要引导控制讨论,避免教师控制讨论;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并进行适当引导,使所有学生都参加讨论;讨论结束时要做好讨论总结。总结并非一定要由教师进行,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适当加以点评即可。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实际上就是授予学生分析方法。讲案例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预习有关法律原理、原则,向学生交代案情时提示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如何运用基本原理、原则去分析、推理、判断、论证。在最初的案例教学阶段,教师的示范极为重要,因为教师的思维模式将对学生今后的法律思维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教师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案例的能力。
  案例延伸。所谓案例延伸,简单地说就是让在学生学习某一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努力寻找反映理论原理的案例,并用所学过的理论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的理解。
  案例教学法不是独立的教学形式,只是讲授教学的辅助手段。案例教学法可以且必须与传统的系统讲授法相结合,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不是完美无缺的,反过来讲,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传统教学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解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有很多,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纪炳南.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8):220-224.
  [2]李霞.高职“经济法”课程实践性教学初探[J].职业圈,2007(17):78-186.
  [3]邢淑清.高职经济法课程改革中参与式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2):159-160.
其他文献
摘 要: “模拟”翻译教学模式的本质是将翻译实践更好地融入翻译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模拟”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教学模式  一、引言  现行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年版)将学生的翻译能力要求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运用所学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能自主进行汉英及英汉翻译;其二,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素质并最终能满足一般外事活动要求。由此可见,新
摘 要: 现代教育实施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富有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审美情趣 综合型人才  在深化课堂改革、倡导新课程的新形势下,对于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人类的知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隶属人文科学的美术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共存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人类的结晶
古希腊哲学家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此同理,一个教师即使是执教同一内容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课堂永远处于千变万化的动态中,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针对偶然事件,巧妙出奇地处理,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当前在许多地区,普遍实行集体备课,教师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共同研究教材,商定教学程序,因此,基本能形成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但是,同样的课堂教学结
从学生的接受视野来看,语文应该是一门自由而博大的学科,它带给学习者的是心灵的净化和视野的开阔。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一种特殊的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充实自己的过程。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语言、文学。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学习课文的过程既是在学习语言又是在学习文学,两者密不可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文本
摘 要: 文章认为,教师要运用多元口语交际策略,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实践,引导学生进行交际、倾听、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  关键词: 交际情境 口语技能 交流表达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教师要根据课程理念的精神,采用多元的口语交际活动策略,创设各种有利于激发学生语言实践兴趣的情
摘 要: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难已成为近年来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民办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就业基地建设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职业指导 就业基地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民办高职院校
摘 要: 小学阶段学生的的色彩技能得到训练有所提高,似乎真正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颜色,从梦幻色向现实色慢慢过渡,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有美术课作为认识这个世界的基石。  关键词: 色彩教学 小学低年级 美术教学  色彩这个话题在小学阶段美术课上被反复提到,我们时常可以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话:“注意色彩协调”,“注意涂色均匀”,“注意冷暖色对比”……当我们将这些话听到有些麻木,认为是美术课
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一直是幼儿在园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今,班级墙面环境创设随着教师观念的不断转变而悄然地变化着。墙面环境无论从内容来源还是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幼儿园的墙面布置,班与班在内容上、在空间的安排上更加突出幼儿发展的个性化。  一、主题墙饰与主题活动相呼应  主题墙饰与教育活动相呼应,具有较
摘 要: 教学的本质是活动。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活动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 学习方式  英语新课程改革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主导理念出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的自主学习方式,旨在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健康自由地发展。新课程理念落实到
摘 要: 勞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本文结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特点,基于财经类院校及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提出财经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 财经类院校 高级应用型人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