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在画画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常见到的问题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情况:1.不主动作画;2.画面布局掌握不好; 3.反复修改画面;4.不喜欢上色现象;5.机械模仿;等等。笔者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针对这几种问题,积极采取了一些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针对儿童不主动作画这一现象,巧设氛围,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儿童作画欲望
教学中常会碰到这样的孩子,拿着画笔在座位上左顾右盼,而纸上一笔都不动。通过认真观察、询问、分析,大致有两个原因:1.儿童不知道从何下手;2.自尊心太强,画得不好怕同伴笑话。
1.针对不知从何下手的儿童,我首先改变教授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一般都是老师事先准备一个范例,上课的时候按照步骤示范画一次,然后就让孩子自己画了。发现有这种不知从何下手的孩子后,我就改变了方法,在教画过程中又加了一步——分步画法。比如画娃娃头,老师先画一个圆,让孩子跟画,依次画眼睛、鼻子……这样不敢动手的孩子就一步步开始作画了。这种方法适合年龄很小或者刚起步学画的孩子,以及不知从何下手画画的孩子。
2.针对第二类不动手的孩子,改善他们的作画环境、并适时适度直接表扬。
这类孩子画画能力一般都较弱,但自尊心过强,总怕别人笑话就不敢动手。首先就是要给他们营造轻松的作画氛围,可以调换几个平时关系密切的小朋友靠近他们坐,充分利用伙伴之间的友爱去感染、鼓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作画能自然地交流,你帮我看、我帮你参谋,再让一个画得好的小朋友去引导。很快,不主动作画的儿童就不由自主地动手画了。此时老师要积极地适时适度地对其表扬,让孩子及时、充分地建立自信。
二、针对儿童反复修改画面现象,正确引导,培养儿童良好绘画习惯
绘画活动中经常看到孩子拿着橡皮反复地修改自己的画。据我观察儿童反复修改画的原因大致有两种:1、过于苛求形状的相似;2、太在乎他人的评价,造成儿童不自信。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用语言描述、画作欣赏等方法启发孩子,避免孩子苛求形状而反复修改。
比如,一个孩子正在画娃娃头,他画了好几次人的头形总觉得不圆,就反复擦了画,画了又擦。这时我就引导他:“你看看我的头是不是像皮球一样圆呢?对了,头只是比较接近圆形,但不是圆的,有的头形还像是方的。”并且给孩子一些这样的画作,让孩子观察,孩子慢慢了解了就不会那么刻意地画头了。
2.周围伙伴的随意评价,往往是造成儿童画画不自信而反复修改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我刻意表扬那些画得有自己特点的作品,并鼓励孩子要按自己的想法画,要画自己喜欢的、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同时给孩子提要求不要反复修改自己的画,反复修改会让画面不干净失去美感,在不断提醒下孩子就会慢慢改正反复修改的习惯。
三、针对儿童不喜欢上色现象,改善儿童绘画工具,提高画作质量
绘画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孩子不涂色。通过多次的观察,发现孩子不喜欢画色彩主要是绘画工具不好用,还有部分孩子也觉得涂色很费时间。
针对这情况我采取以下方法:儿童绘画时,他们自己的工具只限于油画棒、水彩笔、水彩铅笔等,根据儿童绘画工具的特点,我又为儿童提供了一些油画棒、棉签、甚至毛笔等涂色方便的绘画工具。这样儿童在着色时如果自己的工具不适合涂色,就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涂色工具,很快地给自己的画涂上颜色,这样孩子给自己的画涂色就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了,不但可以尝试多种绘画工具,而且不怎么费力就给自己的画涂上了颜色,让害怕涂色浪费时间的孩子也喜欢上了涂色。当然也可让不怎么愿意涂色的孩子嘗试用有底色的彩色纸作画,也会有不同寻常的效果。
四、针对儿童机械模仿的问题,多方面着手,培养儿童创造性
儿童绘画活动的模仿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方式、方法。要克服机械模仿,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变模仿在儿童学习绘画中主要方式的位置。
儿童在初步接触绘画活动之时,也是儿童绘画技能学习之始,同样也是儿童绘画习惯的养成之初,因此要避免把模仿作为儿童学习绘画的唯一方式,避免单一的老师教、儿童模仿的教学方式,要多通过印色画、银章画、添画等多种形式。要引导部分大胆,思维活跃的儿童,多做想象画、主题画的创作。对个别个性循规蹈矩、绘画惯于模仿的儿童,实施个别教育。
2.积极创设有针对性的观察活动,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为儿童的美术活动积累素材。
比如设置开百货店的游戏,摆上手绢、水果、汽车等,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然观察了解各种物品的颜色、形状等。然后开展简单的写生活动,使儿童的观察得到及时的物化,避免单一的模仿。
总之,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教育也不能单靠一、两次的活动就能够立竿见影,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持之以恒才会有一定的效果。我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及指导只是针对部分儿童的浅见,对此还有待不断探讨。
一、针对儿童不主动作画这一现象,巧设氛围,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儿童作画欲望
教学中常会碰到这样的孩子,拿着画笔在座位上左顾右盼,而纸上一笔都不动。通过认真观察、询问、分析,大致有两个原因:1.儿童不知道从何下手;2.自尊心太强,画得不好怕同伴笑话。
1.针对不知从何下手的儿童,我首先改变教授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一般都是老师事先准备一个范例,上课的时候按照步骤示范画一次,然后就让孩子自己画了。发现有这种不知从何下手的孩子后,我就改变了方法,在教画过程中又加了一步——分步画法。比如画娃娃头,老师先画一个圆,让孩子跟画,依次画眼睛、鼻子……这样不敢动手的孩子就一步步开始作画了。这种方法适合年龄很小或者刚起步学画的孩子,以及不知从何下手画画的孩子。
2.针对第二类不动手的孩子,改善他们的作画环境、并适时适度直接表扬。
这类孩子画画能力一般都较弱,但自尊心过强,总怕别人笑话就不敢动手。首先就是要给他们营造轻松的作画氛围,可以调换几个平时关系密切的小朋友靠近他们坐,充分利用伙伴之间的友爱去感染、鼓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作画能自然地交流,你帮我看、我帮你参谋,再让一个画得好的小朋友去引导。很快,不主动作画的儿童就不由自主地动手画了。此时老师要积极地适时适度地对其表扬,让孩子及时、充分地建立自信。
二、针对儿童反复修改画面现象,正确引导,培养儿童良好绘画习惯
绘画活动中经常看到孩子拿着橡皮反复地修改自己的画。据我观察儿童反复修改画的原因大致有两种:1、过于苛求形状的相似;2、太在乎他人的评价,造成儿童不自信。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用语言描述、画作欣赏等方法启发孩子,避免孩子苛求形状而反复修改。
比如,一个孩子正在画娃娃头,他画了好几次人的头形总觉得不圆,就反复擦了画,画了又擦。这时我就引导他:“你看看我的头是不是像皮球一样圆呢?对了,头只是比较接近圆形,但不是圆的,有的头形还像是方的。”并且给孩子一些这样的画作,让孩子观察,孩子慢慢了解了就不会那么刻意地画头了。
2.周围伙伴的随意评价,往往是造成儿童画画不自信而反复修改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我刻意表扬那些画得有自己特点的作品,并鼓励孩子要按自己的想法画,要画自己喜欢的、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同时给孩子提要求不要反复修改自己的画,反复修改会让画面不干净失去美感,在不断提醒下孩子就会慢慢改正反复修改的习惯。
三、针对儿童不喜欢上色现象,改善儿童绘画工具,提高画作质量
绘画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孩子不涂色。通过多次的观察,发现孩子不喜欢画色彩主要是绘画工具不好用,还有部分孩子也觉得涂色很费时间。
针对这情况我采取以下方法:儿童绘画时,他们自己的工具只限于油画棒、水彩笔、水彩铅笔等,根据儿童绘画工具的特点,我又为儿童提供了一些油画棒、棉签、甚至毛笔等涂色方便的绘画工具。这样儿童在着色时如果自己的工具不适合涂色,就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涂色工具,很快地给自己的画涂上颜色,这样孩子给自己的画涂色就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了,不但可以尝试多种绘画工具,而且不怎么费力就给自己的画涂上了颜色,让害怕涂色浪费时间的孩子也喜欢上了涂色。当然也可让不怎么愿意涂色的孩子嘗试用有底色的彩色纸作画,也会有不同寻常的效果。
四、针对儿童机械模仿的问题,多方面着手,培养儿童创造性
儿童绘画活动的模仿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方式、方法。要克服机械模仿,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变模仿在儿童学习绘画中主要方式的位置。
儿童在初步接触绘画活动之时,也是儿童绘画技能学习之始,同样也是儿童绘画习惯的养成之初,因此要避免把模仿作为儿童学习绘画的唯一方式,避免单一的老师教、儿童模仿的教学方式,要多通过印色画、银章画、添画等多种形式。要引导部分大胆,思维活跃的儿童,多做想象画、主题画的创作。对个别个性循规蹈矩、绘画惯于模仿的儿童,实施个别教育。
2.积极创设有针对性的观察活动,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为儿童的美术活动积累素材。
比如设置开百货店的游戏,摆上手绢、水果、汽车等,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然观察了解各种物品的颜色、形状等。然后开展简单的写生活动,使儿童的观察得到及时的物化,避免单一的模仿。
总之,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教育也不能单靠一、两次的活动就能够立竿见影,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持之以恒才会有一定的效果。我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及指导只是针对部分儿童的浅见,对此还有待不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