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逐步深入的过程,对话则是将阅读教学推向深入的有效手段,有效对话有助于丰富阅读教学的层次,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教师要积极探索语文课堂对话艺术,带领学生不断向阅读深处漫溯。
一、师本深度对话,提升阅读预设
1.吃透文本,全面掌握
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前提是要吃透教材,全面掌握文本,包括文本的写作思路、写作特色、思想主题、写作背景等,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教师备课时,要形成“备教资料”。只有备足了“料”,才能做到知文、论文,根据文本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加强阅读教学预设,才能有效指导学生。
2.人文渗透,深度挖掘
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是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人文因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如《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写景和语言是深度阅读的重点,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隽永,清新雅致。教师不仅要抓住写景和语言这两方面进行分析,还要挖掘文本背后的人文因素,感受作者对古都深深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生本深度对话,彰显学生主体
1.留足时间,充分对话
教师必须将生本对话作为阅读课堂教学的重点,为学生留足时间。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有可能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在阅读、思考、质疑、释疑等活动中,全面地解读文本。
2.角色置换,强化体验
生本对话的深入需要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才能推动学生与文本深度互动。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置换,通过角色置换的方式,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作者的视角重新解读文本,获得另类视角的阅读感受,丰富学生与文本对话体验。
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作为今天的学生,如果不了解那个时代、理解作者的处境,是难以理解作者梦想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置换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设计这样的环节:假如你就是马丁·路德·金,请借助工具书或网络,了解自己的身世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再结合自己对演讲稿的理解进行朗诵,再现演讲的那时那景。这个环节设计能引导学生从特定的时代,以特定的身份与文本对话,阅读自然就更加深入。
3.追本溯源,自主探究
目前,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主要有教师或者教学参考资料两个途径,文本信息获取缺乏主动性。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求本溯源,培养学生“学语文”的意识,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度把握,才能更全面地与作者进行互动,与教师进行互动。如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学生在学习之初提出一个问题:“题目为《再别康桥》,那么诗人何时又与康桥离别的呢?”这就为我引导学生求本溯源创造了条件。我及时抓住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查阅相关资料或者网络,为《再别康桥》文题中的‘再’制作一份备学卡片。”这样一个环节自然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对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领悟就更深刻。
三、生生深度对话,促进思维互动
1.把握时机,触发互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折射出学生思维活动的频度。生生之间的对话越充分,学生的学习思维就越活跃,对文本的理解就越深刻。孔子早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整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这句话启示我们,教师要凸显主导地位,加强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与学习需求,把握好时机,推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2.制造矛盾,激活思维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本的特点要求阅读教学应该体现出波折感,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在推动生生对话时,要善于抓住文本的起伏之处、情节跌宕之处制造矛盾,推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例如,戏剧在矛盾冲突中推进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戏剧的特点,抓住冲突制造矛盾。如学习《窦娥冤》,教师要抓住戏剧表现的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三大冲突制造矛盾,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探究,使学生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解读。在推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师生对话也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对话对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实践探索,探索语文对话课堂构建的路径,推动教师、学生、文本等多元主体互动,开辟语文阅读教学新角度,使阅读教学教出层次,教出深度,全面提升语文课堂互动频率,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人文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新宾重点高中(113200)
一、师本深度对话,提升阅读预设
1.吃透文本,全面掌握
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前提是要吃透教材,全面掌握文本,包括文本的写作思路、写作特色、思想主题、写作背景等,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教师备课时,要形成“备教资料”。只有备足了“料”,才能做到知文、论文,根据文本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加强阅读教学预设,才能有效指导学生。
2.人文渗透,深度挖掘
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是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人文因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如《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写景和语言是深度阅读的重点,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隽永,清新雅致。教师不仅要抓住写景和语言这两方面进行分析,还要挖掘文本背后的人文因素,感受作者对古都深深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生本深度对话,彰显学生主体
1.留足时间,充分对话
教师必须将生本对话作为阅读课堂教学的重点,为学生留足时间。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有可能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在阅读、思考、质疑、释疑等活动中,全面地解读文本。
2.角色置换,强化体验
生本对话的深入需要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才能推动学生与文本深度互动。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置换,通过角色置换的方式,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作者的视角重新解读文本,获得另类视角的阅读感受,丰富学生与文本对话体验。
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作为今天的学生,如果不了解那个时代、理解作者的处境,是难以理解作者梦想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置换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设计这样的环节:假如你就是马丁·路德·金,请借助工具书或网络,了解自己的身世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再结合自己对演讲稿的理解进行朗诵,再现演讲的那时那景。这个环节设计能引导学生从特定的时代,以特定的身份与文本对话,阅读自然就更加深入。
3.追本溯源,自主探究
目前,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主要有教师或者教学参考资料两个途径,文本信息获取缺乏主动性。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求本溯源,培养学生“学语文”的意识,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度把握,才能更全面地与作者进行互动,与教师进行互动。如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学生在学习之初提出一个问题:“题目为《再别康桥》,那么诗人何时又与康桥离别的呢?”这就为我引导学生求本溯源创造了条件。我及时抓住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查阅相关资料或者网络,为《再别康桥》文题中的‘再’制作一份备学卡片。”这样一个环节自然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对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领悟就更深刻。
三、生生深度对话,促进思维互动
1.把握时机,触发互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折射出学生思维活动的频度。生生之间的对话越充分,学生的学习思维就越活跃,对文本的理解就越深刻。孔子早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整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这句话启示我们,教师要凸显主导地位,加强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与学习需求,把握好时机,推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2.制造矛盾,激活思维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本的特点要求阅读教学应该体现出波折感,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在推动生生对话时,要善于抓住文本的起伏之处、情节跌宕之处制造矛盾,推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例如,戏剧在矛盾冲突中推进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戏剧的特点,抓住冲突制造矛盾。如学习《窦娥冤》,教师要抓住戏剧表现的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三大冲突制造矛盾,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探究,使学生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解读。在推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师生对话也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对话对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实践探索,探索语文对话课堂构建的路径,推动教师、学生、文本等多元主体互动,开辟语文阅读教学新角度,使阅读教学教出层次,教出深度,全面提升语文课堂互动频率,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人文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新宾重点高中(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