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课文精妙感悟写作技巧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散步》,虽然只有580个字,却很好地写出了“我”一家三代四口人其乐融融、相互关爱的人性美,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教学时,无疑应该重视其“人性”“美德”陶冶价值,但更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妙、感悟写作技巧,从而实现其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价值。
  一、语言朴实,传达感人之情
  优秀的文章往往通过朴实的语言写人叙事、传达真善美或揭示主题。《散步》有哪些朴实话语传达了感人肺腑之情?开头即为一例:“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如此朴实而简洁的开头,展现了分外融洽、祥和的家庭气息。紧接着介绍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样平淡、质朴的话语耐人寻味,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至善,也相映成趣地写出了儿子孝顺、母亲明理。又如“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里的笑,既是为年幼的儿子表现出的聪颖、机灵而开心,又是为拥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而由衷高兴。再如“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句朴实的叙述,既点出了妻子的贤惠,又体现出夫妻之间总是能够互相尊重。还如“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叙述是如此的朴实,但字字句句有情、有理、有趣,让人读来无限感慨:深沉的爱,和睦的家,人性的光辉和人间的至爱跃然纸上。品味课文中这些朴实却感人肺腑的真情妙笔,也就不难理解老舍所说“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在引导学生品味、感悟了语言朴实却传达感人真情之后,还应该指导学生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写作,摈弃无病呻吟、言之无物或堆砌华丽辞藻的不良做法,重视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努力培养具有真情實感、真知灼见而语言朴实的写作技能。
  二、描写精细,增添文章异彩
  李准说“没有细节描写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散步》中就有很多精妙的细节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动作描写,例如“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其中的“蹲”“背”“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等动作,将夫妻二人对母亲和儿子的竭力呵护、家庭的和谐、尊重生命的感悟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景物描写,例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借助这看似无意却是精心描摹的处处是生机与活力、焕发着生命色彩的初春景物,艺术地表达了“我”对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日而发自内心的欣喜,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母亲的爱和对生命的感悟。三是心理描写,例如当儿子要走小路而母亲要走大路时,“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这段描写真实自然、质朴感人。“走大路”是出于作者对母亲的一片孝心,而一句“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又道出了暂时违背儿子意愿背后深沉的父爱。在引导学生品味、感悟了课文描写精细增添文章异彩的特点之后,还应该指导学生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写作,既要克服泛泛而谈和大而化之的单一叙述,也要摈弃为描写而描写和堆砌华丽辞藻的拙劣做法,重视观察、积累和感悟,努力把文章写得生动细腻、有血有肉。
  三、平凡小事,彰显人生主题
  《散步》写的虽然是一个三代同堂普通家庭在春日里外出散步的小故事,背后却有值得细品的深意,真可谓恰当运用了“尺水兴波、以小见大”写法。路途中,年幼的儿子一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惹得一家人都笑了。这极为简单的素材,却展现出了祖孙三代人和睦、亲密的关系,能给读者以家庭的温暖和生命的感悟。当发生“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分歧时,“我”权衡再三,以服从母亲意见为重,提出走大路;但接着,祖母却要顺从孙儿走小路,并且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最后特写了“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的动人情景。在这看似平淡的道路选择中,“我”与母亲都表现得十分自然,丝毫没有刻意做作的成分。在一个慈母、一个孝子处理一个简单分歧和“我们”背着老的小的步行的背后,包含着家庭温情,也暗含着人生主题,以一件平凡小事深刻反映了家人的谦让与体贴、中年人的沉重的责任和生活的意义。这种通过平凡小事彰显人生主题的写作手法,是学生必须学习与借鉴的。
  如果在《散步》教学时,紧紧围绕着语言朴实传达感人之情、描写精细增添文章异彩和以平凡小事彰显人生主题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品味、感悟以及写作练习,不仅有利于他们深入理解、鉴赏课文,而且有利于他们逐步懂得一些写作的真谛,从而写出好作文。
  [作者通联:湖北洈水镇西斋中学]
其他文献
现代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阅读理解在中考语文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但现代文阅读教学却不尽人意,达不到“为学而教”的目的。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评价课堂优劣的标准也应该是学生课堂收获的多少。“活力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张扬个性,发散思维,绽放生命激情,从而形成健康上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语文课堂要深入分析学情,关注学生需要,精选教学内容,设计适
恐怕没有哪个学科像语文这样有那么多的教学观点与主张,甚至是教学争议。从早前的“误尽苍生皆语文”,到后来的“语文无效教学批判”,到新课程改革之后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都是各种教学观点的碰撞,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自然是大有裨益的。前不久看到一组文章,是关于《背影》教学的,这组文章谈到了语文教学的“迷失”问题,谈到了语文的“遮蔽”与“去蔽”问题。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倒觉得无论是之前的语文教学争论,还是
所谓“预习”是指学习个体自觉运用已经储备的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进行自主地了解、质疑、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是连接“旧”与“新”、“课外”与“课堂”、“教”与“学”的桥梁。有效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回忆及运用旧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新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有效的预习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
今年使用全国卷Ⅲ的省份有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相对于全国卷Ⅰ和Ⅱ,卷Ⅲ在命题风格和难度上都有很大差异。  全国卷Ⅲ作文题目具体如下: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
2009年高考,继广东、山东、宁夏/海南、江苏五省区率先命制新课标卷之后,浙江、安徽、福建、辽宁、天津五省市也加入了新课标卷行列,从而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与新高考的有机对接。综观9套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我们可以从中探寻出新课程卷改革的四大走势和四大焦点:    一、嬗变的四大走势    为了更清晰地扫描出新课标卷嬗变的轨迹,现对2009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的基本构成板块、题量、分值作一鸟瞰
《囚绿记》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同时,陆蠡也以之冠名自己最后一本散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其编选在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中。我相信,这是对这位诚悫忠直的、牺牲于抗日年代的年轻作家最好的纪念与致敬。  有意思的是,苏教版与沪教版也将此文选编入初中语文教材。能同时入选三种教材,可谓名篇,然其篇章虽名,其旨却未必昭明。罔顾全篇而断章取义,不及细读却
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地渗透学生的情感思想,把文本变成指向学生生命成长的媒介,有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适时地做好文本之外的迁引。遇到适合借鉴的课文文本,要及时地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此处的“写”不是无方向的言语训练,是关联学生的生活,借助学生生活的体验,巧妙链接课堂、融合文本的言语实践。这样的写作可以称为“生活写作” 。生活写作之于文本教学,是外在衔接,也是后续实践,更是生命世界的共鸣、延展与升华。课堂应该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2001年,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我国提出了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其基本措施有:1.完善以现有师范
江苏高考作文题延续近年观点型命题的形式,稳中有变化。稳表现在命题形式简洁,不含蓄、不高深,一看就懂;三句话,各自表述明确,指向明确,不像叙事型文题指向丰富。变化表现在前两年的观点型文题只含一个核心词,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一个核心词展开,如2015年的“智慧”,2014年的“青春不朽”,而今年的作文题三句话单独看很简单,但三句话涉及多个核心词,逻辑关联又是如何,需要学生慎思明辨。  一、提笔前的三思后
“知道可以教而教,知道不可以教而不教,不知道可以教也教,不知道不可以教而依旧教。”不知有多少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属于知者,又有多少教师沦落至不知者而不自知。我们无法廓清知与不知全部的原因,但细细梳理,知与不知,大概与教师对作文的课程目标和达成作文课程目标方式的认知不无关系。  一  关于高中作文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部分,有六个方面的表述。这些目标涉及作文的准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