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规范化检测进程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w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肿瘤,表现为M蛋白、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受损和免疫功能异常.迄今为止MM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临床预后呈现高度异质性.目前国际上已提出MM的危险分层体系并根据该体系进行分层治疗.MM分子细胞遗传学是危险分层的主要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IDH基因(IDHI和IDH2)突变发生率、突变类型及其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NPMl基因突变和部分l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63例初诊患者IDHI和IDH2基因4号外显子突变、NPMl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和FLT3基因14、15号外显子中ITD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 ①163例AML患者
患者,女,61岁.因进行性胸、背部疼痛3个月,双下肢无力伴麻木1个月,截瘫1d于2010年9月27日入院.2010年6月初患者开始出现胸、背部阵发性疼痛,逐渐累及双侧肩胛骨、腋下及心前区.0010年8月末出现左下肢麻木,继而出现双下胜无力、行走困难.2010年9月术双下肢麻木、无力进一步加重,并出现感觉减退,入院1d前突然不能站立.体格检查: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均未触及肿大;第1、2、3胸椎棘突压痛
期刊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儿童发病极少见,国外仅有个别文献报道,国内未见报道.我们报道1例儿童BPDCN,同时结合文献探讨儿童BPDCN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老年人群的恶性单克隆性浆细胞疾病.MM细胞的某些特征类似于长命的后生发中心浆细胞,如具有较强骨髓依赖性与广泛的Ig基因体细胞高频突变.但与终末分化生理性浆细胞不同,1%~3% MM细胞处于分裂周期;部分MM细胞(CD19 CD45-/lowCD38+ CD138+)与肿瘤干细胞类似,保留着极高的增殖潜能.临床上,MM主要表现为溶骨病变、贫血、免疫缺陷及肾功能不全
期刊
摘要:美术教学应能让学生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在教学《风景如画》一课时,围绕“线造型”教学内容,尝试将文化渗透其中:指向文化,制订教学目标;紧扣文化,统整教学内容;立足文化,实施教学评价。  关键词:文化理解;线造型;小学美术;《风景如画》  “文化理解”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体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膜上,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一般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但一些患者停用激素后很快复发或需要较大剂量的维持治疗,不少患者因为糖皮质激素的相关不良反应,难以坚持用药.雷帕霉素是近年开发应用的新的免疫抑制剂,我院2008年至2010年应用雷帕霉素治疗28例复发性AIHA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76例硼替佐米初次治疗疗效达部分反应(PR)以上,复发或疾病进展后予以硼替佐米再治疗的MM患者,评价硼替佐米再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硼替佐米再治疗MM的总有效率(ORR)为60.5%,其中完全反应(CR)率6.5%,非常好的部分反应(VGPR)率15.8%,PR率38.2%.按硼替
【主持人语】 “双减”政策落地后,如何让课堂40分钟更有效,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过关清单”能够帮助教师厘清教学中的“教什么”“怎么教”“教成什么样”等问题,进一步明确教学的方向、过程和结果,是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绝佳载体。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的3篇文章,介绍“过关清单”的研制与使用。  ——何捷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意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根本上是要提升教学的质量。以“过关清单”帮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基因表达下调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筛选最有效的IGFBP7干扰序列,瞬时转染处于对数生长期U937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U937细胞IGFBP7蛋白表达.观察转染IGFBP7基因干扰序列后U937细胞的增殖、黏附、穿膜和浸润能力.结果 IGFBP7基
患者,女,18岁.于4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伴发热,最高39.6 ℃,伴畏寒、头痛、肌肉关节疼痛、巩膜黄疸,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明显疗效.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给予甲泼尼龙治疗,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但肝、脾逐渐肿大,黄疸较前加重,考虑HPS进展,于2011年11月14日转入我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明显黄染,右手臂散在瘀斑,结膜轻度苍白,听诊双肺呼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