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的不断改进离不开课程评价的发展,课程评价的发展也离不开评价原则的规范。本文介绍了课程评价的几种主要的模式和评价原则,为教学的改进提供教育借鉴。
关键词: 课程评价;模式;原则
一、引言
目前全國正在展开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的“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高校课程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单一的课程评价模式仍然变相的存在,因此,对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作进一步的研究是有必要的,现在的学校应如何恰如其分的运用课程评价的模式来客观的衡量学生的能力,本文将主要探讨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原则,为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课程评价的概念与作用地位。
二、课程评价的模式
2.1 目标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是泰勒在“八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评价模式。其“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七个步骤:(1)建立目的和目标(2)把目标分解成教细的类目(3)用行为动词表述,解释目标;(4)确定能表现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场景;(5)选择和设计评价所使用的测量技术;(6)搜集有关学生表现的资料(7)将搜集的资料与行为目标作比较。这种评价摸式是以目标为中心展开。目标评价模式曾在国际评价领域广为流行,因此成为后来所称的“传统评价模式”,其原理和所讨论的问题确定了西方课程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这一模式通过对目标的行为化表述,增加了目标的可操作性,评价者可清晰而准确地判断目标达成的情况。现许多高校运用目标模式评价学生的能力,但是目标评价模式的最大弱点在于局限于针对目标进行评价,导致对目标以外的结果的忽视,而行为化的评价方式,也使得对态度的形成等这些更具有教育意义的结果的评价无法进行。
2.2 CIPP模式
CIPP是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是由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他认为评价不应局限于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是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的过程。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课程决策分为四类:(1)设计决定—涉及终止,改变或维持某一学程;(2)终结性决定—涉及改变课程的活动;(3)实施决策(4)循环决策—得知变革的效能后,决策者决定变革是否纳入课程重新修订,抑或再次试验。这四种课程决策分别与CIPP模式的四个部分:背景,输入,过程及成果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1. 背景评价
确定课程方案实施机构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极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反映这些需要。背景评价通常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关联性和符合性,以作为建立目标和决定变革的基础。前者辨别学校系统以外影响课程的力量(如社区的态度或政府的政策)以促进系统的改进;后者比较教育系统的实际表现和预期表现,以确定实践的成功程度。符合性评价发现的差距,可以作为建立目标个决定变革的基础。
2. 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主要是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课程与教学方案进行评价。输入评价研究的策略,并确定如何运用资源以达到目标。输入评价主要探讨不同策略达到目标的可行性,成本效益,逻辑效用和实际效用等。
3. 过程评价
主要是通过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方案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方案的有效信息。过程评价的范围包括步骤,教学法,及学生活动等。这个阶段的评价具有三个主要目标:为决策者提供反馈信息;预测课程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的缺点,并为修订或详细解说计划指引;记录课程实施的过程,包括实施涉及的成本,参与者和观察者如何判断实施的因素等。
4. 成果评价
测量,解释,和评价课程方案的成绩,并协助决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它要搜集与结果相关的各种描述或判断,把它们与目标,背景,输入,及过程方面的信息相关的各种描述或判断,把它们的背景,输入及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通过提供正面成果,提高士气。成果评价是一种质量控制手段,而不只是最终的鉴定。
CIPP评价模式考虑到影响课程方案的种种因素,可以祢补其他评价模式的不足,相对而言比较全面。但是由于这种模式过程比较复杂,所以难以一般人所掌握,实用不强。
2.3 应答模式
应答模式由斯太克首先提出,再由其他人发展而成。所谓应答评价模式是指把问题作为评价的先行者,以所有的与评价方案有利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 种评价。该评价模式强调,评价者要关心活动的决策者,与实施者所关心的问题,同时必须从关心这一活动进行比较,对教育决策者或方案作出修改,对大多数人的愿望作出应答,以使课程与教学能够满足各种人的需要。
应答模式的评价步骤是(1)评价者与一切跟评价对象相关的人员接触,获得他们对评价对象的看法;(2)根据获取信息,确定评价范围;(3)评价者对方案的实施做实地的考察;(4)通过观察比较预想的目标和实际成果;(5)根据反馈修正理论;(6)设计评价方案;(7)选择不同的搜索信息的方法;(8)加工处理信息资料;(9)将处理后的信息按需求回答的问题分类;(10)把分类的评价结果写成报告,分为有关人员;(11)在分类报告的基础上对方案作出全面判断。
三、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课程评价运作过程涉及各个层面,评价原则应对评价活动涉及的各层面作出总体要求。概括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如下:
3.1 方向性与发展性原则
方向性与发展性原则主要针对评价与目的之间的关系提出。这一原则要求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中,坚持正确的导向,有利于课程实施与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评价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把各项工作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避免误导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情况。同时,要坚持不为了评价而评价,把评价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不仅要让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要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3.2 科学性与客观性原则
科学性与客观性原则主要对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经验主义,科学水平不高等问题而提出。这一原则要求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科学地安排和设计评价的标准与方法,根据被评价的对象的真实状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评价的过程和结果都应符合客观实际,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评价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符合科学要求并遵循评价活动的客观规律。
3.3 全面性与一致性原则
全面性与一致性原则就是指评价工作应基于被评对象的真实状况,作出完整的,连贯的价值判断。这一原则要求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中,不宜过分突出某一项的评价,而忽视其他方面,不应出现前后不衔接甚至相悖的评价现象。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课程评价的几种模式以及其优点和缺点,如目标模式,差距模式,CIPP模式,应答模式,目标游离模式等,为教学的提高提供借鉴。教育学者在运用这些模式时应注意有关的本文介绍的几种原则。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3]王道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4]余林.课堂教学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5]苏启敏.价值反思与学生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年
作者简介:
邓斯怡,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课程评价;模式;原则
一、引言
目前全國正在展开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的“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高校课程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单一的课程评价模式仍然变相的存在,因此,对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作进一步的研究是有必要的,现在的学校应如何恰如其分的运用课程评价的模式来客观的衡量学生的能力,本文将主要探讨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原则,为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课程评价的概念与作用地位。
二、课程评价的模式
2.1 目标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是泰勒在“八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评价模式。其“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七个步骤:(1)建立目的和目标(2)把目标分解成教细的类目(3)用行为动词表述,解释目标;(4)确定能表现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场景;(5)选择和设计评价所使用的测量技术;(6)搜集有关学生表现的资料(7)将搜集的资料与行为目标作比较。这种评价摸式是以目标为中心展开。目标评价模式曾在国际评价领域广为流行,因此成为后来所称的“传统评价模式”,其原理和所讨论的问题确定了西方课程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这一模式通过对目标的行为化表述,增加了目标的可操作性,评价者可清晰而准确地判断目标达成的情况。现许多高校运用目标模式评价学生的能力,但是目标评价模式的最大弱点在于局限于针对目标进行评价,导致对目标以外的结果的忽视,而行为化的评价方式,也使得对态度的形成等这些更具有教育意义的结果的评价无法进行。
2.2 CIPP模式
CIPP是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是由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他认为评价不应局限于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是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的过程。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课程决策分为四类:(1)设计决定—涉及终止,改变或维持某一学程;(2)终结性决定—涉及改变课程的活动;(3)实施决策(4)循环决策—得知变革的效能后,决策者决定变革是否纳入课程重新修订,抑或再次试验。这四种课程决策分别与CIPP模式的四个部分:背景,输入,过程及成果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1. 背景评价
确定课程方案实施机构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极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反映这些需要。背景评价通常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关联性和符合性,以作为建立目标和决定变革的基础。前者辨别学校系统以外影响课程的力量(如社区的态度或政府的政策)以促进系统的改进;后者比较教育系统的实际表现和预期表现,以确定实践的成功程度。符合性评价发现的差距,可以作为建立目标个决定变革的基础。
2. 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主要是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课程与教学方案进行评价。输入评价研究的策略,并确定如何运用资源以达到目标。输入评价主要探讨不同策略达到目标的可行性,成本效益,逻辑效用和实际效用等。
3. 过程评价
主要是通过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方案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方案的有效信息。过程评价的范围包括步骤,教学法,及学生活动等。这个阶段的评价具有三个主要目标:为决策者提供反馈信息;预测课程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的缺点,并为修订或详细解说计划指引;记录课程实施的过程,包括实施涉及的成本,参与者和观察者如何判断实施的因素等。
4. 成果评价
测量,解释,和评价课程方案的成绩,并协助决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它要搜集与结果相关的各种描述或判断,把它们与目标,背景,输入,及过程方面的信息相关的各种描述或判断,把它们的背景,输入及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通过提供正面成果,提高士气。成果评价是一种质量控制手段,而不只是最终的鉴定。
CIPP评价模式考虑到影响课程方案的种种因素,可以祢补其他评价模式的不足,相对而言比较全面。但是由于这种模式过程比较复杂,所以难以一般人所掌握,实用不强。
2.3 应答模式
应答模式由斯太克首先提出,再由其他人发展而成。所谓应答评价模式是指把问题作为评价的先行者,以所有的与评价方案有利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 种评价。该评价模式强调,评价者要关心活动的决策者,与实施者所关心的问题,同时必须从关心这一活动进行比较,对教育决策者或方案作出修改,对大多数人的愿望作出应答,以使课程与教学能够满足各种人的需要。
应答模式的评价步骤是(1)评价者与一切跟评价对象相关的人员接触,获得他们对评价对象的看法;(2)根据获取信息,确定评价范围;(3)评价者对方案的实施做实地的考察;(4)通过观察比较预想的目标和实际成果;(5)根据反馈修正理论;(6)设计评价方案;(7)选择不同的搜索信息的方法;(8)加工处理信息资料;(9)将处理后的信息按需求回答的问题分类;(10)把分类的评价结果写成报告,分为有关人员;(11)在分类报告的基础上对方案作出全面判断。
三、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课程评价运作过程涉及各个层面,评价原则应对评价活动涉及的各层面作出总体要求。概括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如下:
3.1 方向性与发展性原则
方向性与发展性原则主要针对评价与目的之间的关系提出。这一原则要求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中,坚持正确的导向,有利于课程实施与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评价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把各项工作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避免误导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情况。同时,要坚持不为了评价而评价,把评价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不仅要让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要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3.2 科学性与客观性原则
科学性与客观性原则主要对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经验主义,科学水平不高等问题而提出。这一原则要求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科学地安排和设计评价的标准与方法,根据被评价的对象的真实状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评价的过程和结果都应符合客观实际,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评价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符合科学要求并遵循评价活动的客观规律。
3.3 全面性与一致性原则
全面性与一致性原则就是指评价工作应基于被评对象的真实状况,作出完整的,连贯的价值判断。这一原则要求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中,不宜过分突出某一项的评价,而忽视其他方面,不应出现前后不衔接甚至相悖的评价现象。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课程评价的几种模式以及其优点和缺点,如目标模式,差距模式,CIPP模式,应答模式,目标游离模式等,为教学的提高提供借鉴。教育学者在运用这些模式时应注意有关的本文介绍的几种原则。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3]王道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4]余林.课堂教学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5]苏启敏.价值反思与学生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年
作者简介:
邓斯怡,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