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职校“生活性”语文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语文课程内容源于生活,面向生活,应该也归于生活。我们每一个中职校的学生,都是生活中鲜活的主体。所以,我们在中职校语文教学中强调“生活性”,即改变以往忽视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事实,将学习主体与生活主体融合起来,将语文教学与师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体验和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本身就是生活,学习语文就等同于在经历生活,从而促进主体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努力实现中职校学生人格的完全建构和全面发展。
“生活性”语文教学由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而能够触及到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助于缩短学生与书本知识之间的距离,加深理解学习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目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中职校“生活性”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在中职校语文学习的实践中,“生活性”语文应该直接聚焦于语文与生活相融合的主题上,而不是和普教及以往一样,将教学覆盖全部教材,覆盖章法、句法、名词术语、词语概念等内容。实践中,“生活性”中职校语文教学设计途径可以采取语文与生活结合的“体验题”策略,例如:
你为包身工感到难过吗?为什么?《包身工》
鲁侍萍做出的选择正确吗?为什么?《雷雨》
在山上生活对你来说有吸引力?解释原因。《我的空中楼阁》
你能想象自己和这个人一样的境况会如何吗?你会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纪念刘和珍君》
故事的结尾使你感到吃惊吗?解释原因。《项链》
这个故事在你心中激起的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解释原因。《老人与海》
是什么品质使邓稼先可以面对核辐射的危险?解释原因。《邓稼先》
这个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最能令你产生共鸣或这个故事有哪些令人失望的地方?《城南旧事》
假如你是朱自清,你会怎么面对?《荷塘月色》
如果你在马克思墓前,你会说什么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你愿意到课文所描述的地方去旅游吗?《富春江上》
在你的生活里有什么物品对你的情感有影响力?为什么?《黄鹂》
如果你能见到孔子,你最想和他讨论这篇课文中的哪个观点?为什么?《论语》七则
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哪些情况能支持作者的观点?《敬业与乐业》
……
这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体验”题目,可以用谷鲁斯所讲的“内摹仿”(Innere Nachahmung)来解释。他说:“例如一个人看跑马,这时真正的摹仿当然不能实现,他不愿放弃座位,而且还有许多其他理由令他不能去跟着马跑,所以他只心领神会地摹仿马的跑动,享受这种内摹仿的快感。这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也最纯粹的审美欣赏了。”这种“内摹仿”其实是自我情感、经验等与外界客观存在的融合,从而体验到不可能真实经历的心理活动、身体动作,在外物之中也能感受到自我力量的发展与强大。
体验教学重在语文和生活的相遇,在于过程,在于情境的构建和生成。“体验”的主题以学生为主,围绕学生在生活经验、生命成长的意义、生存方式等角度,进行个别体验和互动生成。重视体验性学习,是对语文源于生活的进一步确认,是对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的尊重。体验性学习追求的不是对知识体系的现成储存,而是强调在认知过程中个体生命的感性参与,注重个体经验与新的知识信息的互动联系,文本的间接经验与主体的直接经验的交融,进行更接近语文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对话教学。当学生逐渐意识到这些体验生活的问题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时,他们的语文学习动机也就日渐高涨。
三、中职校“生活性”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中职校学生通过“体验题”的讨论,进行了语文学习的自我建构,形成了健全的自我人格。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真正给学生以主体地位,避免以全体感悟代替个体感悟、以教师感悟代替学生感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存在阅读理解程度的差异,不能以个别感悟能力强的学生的理解进度代替所有学生的理解进度,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感悟空间和时间。同时,在感悟的过程中,因为不同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不同,对同一文本的感悟点不同,教师要珍惜这种差异,因为差异代表了感悟的个性,也代表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一方面,我们语文老师也要发挥引导作用,提供好背景,以免学生产生对“生活”的误解。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语文课程内容源于生活,面向生活,应该也归于生活。我们每一个中职校的学生,都是生活中鲜活的主体。所以,我们在中职校语文教学中强调“生活性”,即改变以往忽视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事实,将学习主体与生活主体融合起来,将语文教学与师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体验和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本身就是生活,学习语文就等同于在经历生活,从而促进主体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努力实现中职校学生人格的完全建构和全面发展。
“生活性”语文教学由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而能够触及到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助于缩短学生与书本知识之间的距离,加深理解学习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目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中职校“生活性”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在中职校语文学习的实践中,“生活性”语文应该直接聚焦于语文与生活相融合的主题上,而不是和普教及以往一样,将教学覆盖全部教材,覆盖章法、句法、名词术语、词语概念等内容。实践中,“生活性”中职校语文教学设计途径可以采取语文与生活结合的“体验题”策略,例如:
你为包身工感到难过吗?为什么?《包身工》
鲁侍萍做出的选择正确吗?为什么?《雷雨》
在山上生活对你来说有吸引力?解释原因。《我的空中楼阁》
你能想象自己和这个人一样的境况会如何吗?你会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纪念刘和珍君》
故事的结尾使你感到吃惊吗?解释原因。《项链》
这个故事在你心中激起的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解释原因。《老人与海》
是什么品质使邓稼先可以面对核辐射的危险?解释原因。《邓稼先》
这个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最能令你产生共鸣或这个故事有哪些令人失望的地方?《城南旧事》
假如你是朱自清,你会怎么面对?《荷塘月色》
如果你在马克思墓前,你会说什么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你愿意到课文所描述的地方去旅游吗?《富春江上》
在你的生活里有什么物品对你的情感有影响力?为什么?《黄鹂》
如果你能见到孔子,你最想和他讨论这篇课文中的哪个观点?为什么?《论语》七则
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哪些情况能支持作者的观点?《敬业与乐业》
……
这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体验”题目,可以用谷鲁斯所讲的“内摹仿”(Innere Nachahmung)来解释。他说:“例如一个人看跑马,这时真正的摹仿当然不能实现,他不愿放弃座位,而且还有许多其他理由令他不能去跟着马跑,所以他只心领神会地摹仿马的跑动,享受这种内摹仿的快感。这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也最纯粹的审美欣赏了。”这种“内摹仿”其实是自我情感、经验等与外界客观存在的融合,从而体验到不可能真实经历的心理活动、身体动作,在外物之中也能感受到自我力量的发展与强大。
体验教学重在语文和生活的相遇,在于过程,在于情境的构建和生成。“体验”的主题以学生为主,围绕学生在生活经验、生命成长的意义、生存方式等角度,进行个别体验和互动生成。重视体验性学习,是对语文源于生活的进一步确认,是对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的尊重。体验性学习追求的不是对知识体系的现成储存,而是强调在认知过程中个体生命的感性参与,注重个体经验与新的知识信息的互动联系,文本的间接经验与主体的直接经验的交融,进行更接近语文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对话教学。当学生逐渐意识到这些体验生活的问题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时,他们的语文学习动机也就日渐高涨。
三、中职校“生活性”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中职校学生通过“体验题”的讨论,进行了语文学习的自我建构,形成了健全的自我人格。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真正给学生以主体地位,避免以全体感悟代替个体感悟、以教师感悟代替学生感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存在阅读理解程度的差异,不能以个别感悟能力强的学生的理解进度代替所有学生的理解进度,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感悟空间和时间。同时,在感悟的过程中,因为不同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不同,对同一文本的感悟点不同,教师要珍惜这种差异,因为差异代表了感悟的个性,也代表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一方面,我们语文老师也要发挥引导作用,提供好背景,以免学生产生对“生活”的误解。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