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深度地解读文本,探寻生成之“源”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我在备课时发现,牛皋和岳飞问路的故事便于教学实施,就准备将重点围绕“牛皋和岳飞问路的故事”展开。课堂上,我让学生默读这一段落,找一找两人向同一位老人问路,为什么结果不同呢?画一画两人向同一位老人问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学生深入思考,学习的自主性被调动起来,深入分析两者问路结果不同的原因,深刻地明白文章要阐述的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运用文章的留白部分,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学会补白:老人听了两者的问路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文中人物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感悟“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语文教学要重视课文留白,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发挥丰富的想象,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来充实课文留白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思考、想象、探究留白艺术中透彻地理解课文。
二、 科学的教学设计,激活思维之“舟”
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与梯度性。以《海伦·凯勒》一文为例,问题的设计要从整体入手:海伦的精神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不屈不挠。围绕这一点,课文写了海伦的哪些事迹呢?从主问题入手,还要系统地展开分析:文中哪些语段和词语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呢?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批注。然后,通过交流来品词析句,体味人物的精神品质。当然,教学设计也应由浅入深,在对人物的精神品质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们还要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我们可以设计拓展交流环节: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从海伦的事迹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这样层层铺垫,步步深入,就能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启迪学生的思维,升华文本的主题,促进课堂的生成,这样语文课堂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学生的思维之“舟”被激活,有了强劲的动力,才能驶向更广阔的知识海洋。
三、 独特的情境创设,汇集情感之“流”
语文教学要重视从整体入手,层层推进,采用剥笋的方式,品词析句,进行朗读指导。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比如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真爱为什么如茉莉?茉莉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说爸爸妈妈间的真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我把问题抛给学生,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的成功。通过细读,感悟父母之间平淡无奇的爱,让学生从文中的细节来体验爱的真谛,每交流完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概括“爱是什么?”学生分别概括出:爱是妈妈虚弱的叮咛;爱是妈妈善意的谎言;爱是爸爸直奔医院的背影;爱是父母执手而眠的情景;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最后,我将学生的理解归纳并串联成一首《爱如茉莉》的散文诗。学生通过朗读,真切地体会到文本的情感内涵,感悟到爱的真谛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他们通过动情的朗读,品味到爱的平淡无奇,爱的纯洁,爱的幽香。这样,本课难点的突破就显得亲切、自然,一气呵成。
四、 关注文本的外延,升华能力之“果”
我们关注课文,除了从整体入手,切入文本细节,感悟文本实质,还要再回到文本,要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角。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作者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眷恋呢?她把祖父的园子写得那样的美好,她有何用意呢?我们还要跳出文本,关注文本的外延——萧红的人生经历:萧红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唯有年迈的祖父疼爱她,唯有在祖父的园子里,才能享受到自由快乐。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童年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学生对文本的外延有了深层次的了解,自然而然地情感又进行沉淀,更有了一种忧伤、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样,也就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作者单位:盐城市楼王小学)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我在备课时发现,牛皋和岳飞问路的故事便于教学实施,就准备将重点围绕“牛皋和岳飞问路的故事”展开。课堂上,我让学生默读这一段落,找一找两人向同一位老人问路,为什么结果不同呢?画一画两人向同一位老人问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学生深入思考,学习的自主性被调动起来,深入分析两者问路结果不同的原因,深刻地明白文章要阐述的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运用文章的留白部分,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学会补白:老人听了两者的问路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文中人物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感悟“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语文教学要重视课文留白,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发挥丰富的想象,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来充实课文留白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思考、想象、探究留白艺术中透彻地理解课文。
二、 科学的教学设计,激活思维之“舟”
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与梯度性。以《海伦·凯勒》一文为例,问题的设计要从整体入手:海伦的精神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不屈不挠。围绕这一点,课文写了海伦的哪些事迹呢?从主问题入手,还要系统地展开分析:文中哪些语段和词语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呢?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批注。然后,通过交流来品词析句,体味人物的精神品质。当然,教学设计也应由浅入深,在对人物的精神品质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们还要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我们可以设计拓展交流环节: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从海伦的事迹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这样层层铺垫,步步深入,就能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启迪学生的思维,升华文本的主题,促进课堂的生成,这样语文课堂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学生的思维之“舟”被激活,有了强劲的动力,才能驶向更广阔的知识海洋。
三、 独特的情境创设,汇集情感之“流”
语文教学要重视从整体入手,层层推进,采用剥笋的方式,品词析句,进行朗读指导。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比如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真爱为什么如茉莉?茉莉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说爸爸妈妈间的真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我把问题抛给学生,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的成功。通过细读,感悟父母之间平淡无奇的爱,让学生从文中的细节来体验爱的真谛,每交流完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概括“爱是什么?”学生分别概括出:爱是妈妈虚弱的叮咛;爱是妈妈善意的谎言;爱是爸爸直奔医院的背影;爱是父母执手而眠的情景;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最后,我将学生的理解归纳并串联成一首《爱如茉莉》的散文诗。学生通过朗读,真切地体会到文本的情感内涵,感悟到爱的真谛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他们通过动情的朗读,品味到爱的平淡无奇,爱的纯洁,爱的幽香。这样,本课难点的突破就显得亲切、自然,一气呵成。
四、 关注文本的外延,升华能力之“果”
我们关注课文,除了从整体入手,切入文本细节,感悟文本实质,还要再回到文本,要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角。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作者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眷恋呢?她把祖父的园子写得那样的美好,她有何用意呢?我们还要跳出文本,关注文本的外延——萧红的人生经历:萧红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唯有年迈的祖父疼爱她,唯有在祖父的园子里,才能享受到自由快乐。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童年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学生对文本的外延有了深层次的了解,自然而然地情感又进行沉淀,更有了一种忧伤、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样,也就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作者单位:盐城市楼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