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研读美国的一份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案例——《写个人自叙》,感触颇深。
案例由六个部分组成:(一)范文阅读;(二)预写;(三)收集资料和研究;(四)打草稿;(五)修改;(六)发表。
从案例看,这次作文教学是从“范文阅读”开始的。在美国,范文阅读是小学作文指导一贯使用的方法,而且都放在作文指导之首。
我们知道,儿童学习语言、获得言语能力,大部分是通过在没有强化的观察与模仿中进行的。就作文而言,模仿是儿童作文的心理需要,是教学的必须手段。朱熹曾指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美国之所以加强“范文阅读”,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不仅特别重视在学生作文之前让学生进行范文阅读,而且还特别注重向学生提出阅读范文的具体要求。如本案例中,范文阅读的要求是:
阅读下面的个人自叙。
(范文略)
思考:作者想和我们分享什么故事?想想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的。他对于自身经历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结合范文,讨论并认识一篇好的自叙的要求:(1)诉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2)用第一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3)有一个有趣的开头和结尾;(4)句子要连贯、通顺;(5)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来表达想法,使文章通顺连贯。
有了这样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范文,并结合思考、讨论,既明确了本次作文的目的,又知道了作文的要求,同时还了解了作文的范围、重点及基本方法。
事实上,在作文之前,为学生提供范文,既能够示范性地把文章的结构形式以及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地告诉学生本次作文大致要怎样写,又能帮助学生扩充知识,开拓思路,丰富想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
然而,新课改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为学生提供范文以及引导学生仿写,在我国的作文教学中却倍受冷落,有人甚至对此提出批评,认为提供仿文和仿写,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真正限制学生思维的不是范文和仿写本身,而是由于在实施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美国的教学实践说明,只要要求具体,引导科学,范文和仿写永远是促进学生作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美国的作文教学十分重视“预写”,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作文教学所没有的环节。预写,顾名思义就是在正式写作之前的事先写作。这种写作无需动笔,只是在心中进行写作的预计与谋划。对小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学生从接受作文任务到范文阅读,再到动笔写作,要历经一个较大的心理跨度,其间十分需要有一个预写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激活”与“唤醒”的过程,是儿童学习和认识事物必经的心理历程,就像人们在许多活动中的预热、热身一样,必不可少。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个极为关键的环节。作文课一上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题意后,就要拿起笔来写。学生缺少必需的心理准备,再加上老师提出的三条、五条“写作要求”“写作方法”,学生的大脑几乎一片茫然。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能写作吗?正是这样,才导致学生长时间无法动笔,或者一个开头就要写好几遍。可见,美国设计预写环节,对学生写作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预写环节,他们也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怎样在自叙中让别人分享你的经历?
1、考虑你的目的和读者。
2、回忆自己的经历。
3、选择一个主题并且整理你的想法。
4、用一张思路图表写下你的想法。
不难想象,有了这样的环节和要求,学生作文将会进入一种怎样的状态。
“收集资料和研究”也是美国作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放在让学生预写之后进行的。要想学生有材料可写,仅要求学生“选材”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先有材料可选,这就是要让学生先去“收集资料”。可是我们的教学却淡化或轻视“收集资料”。从思想上看,我们似乎也重视让学生“注重观察、‘积累素材”,可是我们大多都把让学生注重观察、积累素材这些“事情”放在课外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细想想,正处在初学与启蒙状态的小学生,有能力、有精力、有时间去完成这个任务吗?即使是勉强完成了,其效果又是怎样的?凡此种种,表面上在重视,实际是一切都在虚化之中,一切都处在老师的“理想状态”之下。所以,要想学生有材料可写,应像美国那样,在教学过程中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研究资料:
你需要为自叙收集更多的资料。从在列表中提出一些问题开始,然后考虑你要用哪些资料来回答你的问题。
纪念品、照片和家庭录像都是有用的信息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寻找你所需的细节。
做一个采访:采访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者是邮件。
整理资料:本文作者从他采访的邮件中找到了一些重要的资料。他也在日记中、他姐姐拍摄的录像中收集资料。看看他是怎样修改自己的写作思路图表的。
不难看出,这个环节的要求,对学生写好本次作文多么有价值,多么富有现实引导意义。
“发表”是美国作文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在他们看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成果进行发表,比让学生写好作文更重要。因为,作文是一种交流,是一种用书面语言来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既然是交流,当然要有交流的对象,即读者。作文是有感而发,有感是对某一事物有了强烈的感受,形成了想和别人交流的强烈冲动,于是就写出来,发出来,告诉一定范围的社会群体以引起共鸣。只有这样,才会有写作热情,才会写出有血肉、有激情、有灵气的作文。由此,美国作文教学就精心设计学生的发表环节,让学生通过一次次写作、一次次发表去抒发自己的情怀,激发写作的热望,享受写作的快乐。当然,美国要求学生发表作文,不是随意的,而是要让学生做出精心策划,的:
发表一篇好的自叙需要详细的规划。
第一步,怎样讲述你的故事。
朗读策略:当你发表你的自叙时,记住你的目的是娱乐你的读者,要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列一个提纲或使用便条帮助你回忆你的故事。
大声朗读,让站在你后面的人能听到你的声音。
第二步,怎样展现你的故事。
建议:通过添加视觉材料来使你的故事表达更清晰有趣,使读者就像在“观看”文章一样有乐趣。
照片,和图画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你的故事。
海报和拼图可以表达你的主要思想和细节。
图表或图可以帮助读者“看”到你故事在哪儿发生。
第三步,怎样和别人分享你的故事。
演讲建议:你练习得越多,表达时就越顺畅。
想象你在一个听众前讲述你的故事。
听取同伴的意见。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发表你的故事。
眼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少意识到学生的作文是一种交流,只认为它是一项作业,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知道,作文写出来是给老师看的,老师从来不把自己当读者,总是以评判者的身份来审视。作文的内容必须符合老师的要求,作文的方法必须符合成人的标准,否则就得重写,或者收获低分或零分。这样冷酷的写作心理环境和成果收获方式,只能使学生逐步失去作文兴趣,厌烦写作,导致学生在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上造假,慢慢学会写“取悦文章”,进而步入假、大、空的写作歧途。
当然,让学生将作文进行发表的方式很多,可以让学生在班内向同学朗读,可以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张贴,可以在学校广播站播出,可以在校刊校报上登载,还可以向正规报刊、网站等媒体投寄,等等。只要能让学生的作文拥有更多的读者,并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分享,学生就会收获到喜悦,感受到成功,就会喜欢写作,进而写出好的文章来。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要取得实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科学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美国作文教学案例告诉我们,“范文阅读”“预写”“收集资料和研究”以及“发表”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必要环节,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责任编辑 黄日暖
案例由六个部分组成:(一)范文阅读;(二)预写;(三)收集资料和研究;(四)打草稿;(五)修改;(六)发表。
从案例看,这次作文教学是从“范文阅读”开始的。在美国,范文阅读是小学作文指导一贯使用的方法,而且都放在作文指导之首。
我们知道,儿童学习语言、获得言语能力,大部分是通过在没有强化的观察与模仿中进行的。就作文而言,模仿是儿童作文的心理需要,是教学的必须手段。朱熹曾指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美国之所以加强“范文阅读”,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不仅特别重视在学生作文之前让学生进行范文阅读,而且还特别注重向学生提出阅读范文的具体要求。如本案例中,范文阅读的要求是:
阅读下面的个人自叙。
(范文略)
思考:作者想和我们分享什么故事?想想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的。他对于自身经历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结合范文,讨论并认识一篇好的自叙的要求:(1)诉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2)用第一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3)有一个有趣的开头和结尾;(4)句子要连贯、通顺;(5)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来表达想法,使文章通顺连贯。
有了这样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范文,并结合思考、讨论,既明确了本次作文的目的,又知道了作文的要求,同时还了解了作文的范围、重点及基本方法。
事实上,在作文之前,为学生提供范文,既能够示范性地把文章的结构形式以及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地告诉学生本次作文大致要怎样写,又能帮助学生扩充知识,开拓思路,丰富想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
然而,新课改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为学生提供范文以及引导学生仿写,在我国的作文教学中却倍受冷落,有人甚至对此提出批评,认为提供仿文和仿写,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真正限制学生思维的不是范文和仿写本身,而是由于在实施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美国的教学实践说明,只要要求具体,引导科学,范文和仿写永远是促进学生作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美国的作文教学十分重视“预写”,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作文教学所没有的环节。预写,顾名思义就是在正式写作之前的事先写作。这种写作无需动笔,只是在心中进行写作的预计与谋划。对小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学生从接受作文任务到范文阅读,再到动笔写作,要历经一个较大的心理跨度,其间十分需要有一个预写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激活”与“唤醒”的过程,是儿童学习和认识事物必经的心理历程,就像人们在许多活动中的预热、热身一样,必不可少。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个极为关键的环节。作文课一上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题意后,就要拿起笔来写。学生缺少必需的心理准备,再加上老师提出的三条、五条“写作要求”“写作方法”,学生的大脑几乎一片茫然。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能写作吗?正是这样,才导致学生长时间无法动笔,或者一个开头就要写好几遍。可见,美国设计预写环节,对学生写作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预写环节,他们也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怎样在自叙中让别人分享你的经历?
1、考虑你的目的和读者。
2、回忆自己的经历。
3、选择一个主题并且整理你的想法。
4、用一张思路图表写下你的想法。
不难想象,有了这样的环节和要求,学生作文将会进入一种怎样的状态。
“收集资料和研究”也是美国作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放在让学生预写之后进行的。要想学生有材料可写,仅要求学生“选材”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先有材料可选,这就是要让学生先去“收集资料”。可是我们的教学却淡化或轻视“收集资料”。从思想上看,我们似乎也重视让学生“注重观察、‘积累素材”,可是我们大多都把让学生注重观察、积累素材这些“事情”放在课外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细想想,正处在初学与启蒙状态的小学生,有能力、有精力、有时间去完成这个任务吗?即使是勉强完成了,其效果又是怎样的?凡此种种,表面上在重视,实际是一切都在虚化之中,一切都处在老师的“理想状态”之下。所以,要想学生有材料可写,应像美国那样,在教学过程中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研究资料:
你需要为自叙收集更多的资料。从在列表中提出一些问题开始,然后考虑你要用哪些资料来回答你的问题。
纪念品、照片和家庭录像都是有用的信息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寻找你所需的细节。
做一个采访:采访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者是邮件。
整理资料:本文作者从他采访的邮件中找到了一些重要的资料。他也在日记中、他姐姐拍摄的录像中收集资料。看看他是怎样修改自己的写作思路图表的。
不难看出,这个环节的要求,对学生写好本次作文多么有价值,多么富有现实引导意义。
“发表”是美国作文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在他们看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成果进行发表,比让学生写好作文更重要。因为,作文是一种交流,是一种用书面语言来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既然是交流,当然要有交流的对象,即读者。作文是有感而发,有感是对某一事物有了强烈的感受,形成了想和别人交流的强烈冲动,于是就写出来,发出来,告诉一定范围的社会群体以引起共鸣。只有这样,才会有写作热情,才会写出有血肉、有激情、有灵气的作文。由此,美国作文教学就精心设计学生的发表环节,让学生通过一次次写作、一次次发表去抒发自己的情怀,激发写作的热望,享受写作的快乐。当然,美国要求学生发表作文,不是随意的,而是要让学生做出精心策划,的:
发表一篇好的自叙需要详细的规划。
第一步,怎样讲述你的故事。
朗读策略:当你发表你的自叙时,记住你的目的是娱乐你的读者,要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列一个提纲或使用便条帮助你回忆你的故事。
大声朗读,让站在你后面的人能听到你的声音。
第二步,怎样展现你的故事。
建议:通过添加视觉材料来使你的故事表达更清晰有趣,使读者就像在“观看”文章一样有乐趣。
照片,和图画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你的故事。
海报和拼图可以表达你的主要思想和细节。
图表或图可以帮助读者“看”到你故事在哪儿发生。
第三步,怎样和别人分享你的故事。
演讲建议:你练习得越多,表达时就越顺畅。
想象你在一个听众前讲述你的故事。
听取同伴的意见。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发表你的故事。
眼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少意识到学生的作文是一种交流,只认为它是一项作业,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知道,作文写出来是给老师看的,老师从来不把自己当读者,总是以评判者的身份来审视。作文的内容必须符合老师的要求,作文的方法必须符合成人的标准,否则就得重写,或者收获低分或零分。这样冷酷的写作心理环境和成果收获方式,只能使学生逐步失去作文兴趣,厌烦写作,导致学生在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上造假,慢慢学会写“取悦文章”,进而步入假、大、空的写作歧途。
当然,让学生将作文进行发表的方式很多,可以让学生在班内向同学朗读,可以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张贴,可以在学校广播站播出,可以在校刊校报上登载,还可以向正规报刊、网站等媒体投寄,等等。只要能让学生的作文拥有更多的读者,并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分享,学生就会收获到喜悦,感受到成功,就会喜欢写作,进而写出好的文章来。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要取得实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科学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美国作文教学案例告诉我们,“范文阅读”“预写”“收集资料和研究”以及“发表”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必要环节,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