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教法的研究较多,对学法的强调偏少。几乎所有公开课的分析讨论,更多地注重教法的研究,很少注意学生学法的研究。事实上,很多学生的学法显得比较薄弱,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眼高手低、高耗低效的现象。高中数学教师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原因就是刚进高中时,学习环境和模式都变了,数学知识跨度也很大,有的学生一开始就在众多科目的学习中变得无所适从。这就更需要加强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实质就是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学习体系。
一、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上的误区
面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以下误区:
1.被动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教学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课前不进行预习,坐等上课,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熟悉,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法则、公式、定理,对数学知识死记硬背。也有的学生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起炉灶,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轻视基础。一些数学学习“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推理,但对难题、偏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不会总结。常有高中数学教师批评学生:“这道题我都讲了三次,你怎么还是不会做?”这其中的问题是学生不会总结的问题。有的学生一头扎进了题海,只知道盲目地多做题,做完数学题后,就置之不理,不知道也不会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结果就会出现被同样的题目绊倒的现象。
5.衔接不够。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这些内容中有的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由于前后衔接不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出现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高中生仅仅想学好数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数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数学成绩。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误区,教师应当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
1.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第一是帮助学生制定数学学习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第二是课前预习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预习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教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2.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数学意识。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生”到“熟”。
3.培养循序渐进意识。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学生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学生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数学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熟练程度,是依靠日复一日的数学基础积累而形成的。
4.温故而知新,学会系统总结。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总结,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数学解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数学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复习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复习,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加以掌握,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5.加强课外学习指导,培养兴趣。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去取经或与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数学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调动起来。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法指导,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一、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上的误区
面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以下误区:
1.被动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教学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课前不进行预习,坐等上课,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熟悉,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法则、公式、定理,对数学知识死记硬背。也有的学生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起炉灶,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轻视基础。一些数学学习“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推理,但对难题、偏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不会总结。常有高中数学教师批评学生:“这道题我都讲了三次,你怎么还是不会做?”这其中的问题是学生不会总结的问题。有的学生一头扎进了题海,只知道盲目地多做题,做完数学题后,就置之不理,不知道也不会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结果就会出现被同样的题目绊倒的现象。
5.衔接不够。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这些内容中有的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由于前后衔接不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出现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高中生仅仅想学好数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数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数学成绩。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误区,教师应当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
1.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第一是帮助学生制定数学学习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第二是课前预习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预习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教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2.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数学意识。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生”到“熟”。
3.培养循序渐进意识。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学生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学生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数学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熟练程度,是依靠日复一日的数学基础积累而形成的。
4.温故而知新,学会系统总结。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总结,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数学解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数学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复习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复习,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加以掌握,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5.加强课外学习指导,培养兴趣。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去取经或与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数学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调动起来。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法指导,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