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之石。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从文化育人、课程育人、社会育人三个方面,浅谈小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途径。敬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人格;教育途径
儿童阶段的小学生,身心发展十分迅速。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重视学生们的外在变化,而对学生们的性格、思想、心理、价值取向等“软件”变化知之不详。事实上,小学生在身体快速成长的同时,心理和性格也在快速变化,而为培养学生幸福人生的根,需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小学生的健康人格,包括强烈的感受力,坦诚正直,有力量感,心态积极,具备一定抗挫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良好,善于管理个人情绪,待人友好,不怨天尤人等等。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应如何引导学生们养成健康人格?
1、文化育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是学生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们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一天中的早中午晚,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换言之,学校的环境,作为某种文化的载体,对学生们的人格发展有着全面而深远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校园文化育人,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其一,静态文化。静态文化是相对于动态文化而言,一般而言指代文字、图片、家具、器具、花草、建筑等实物映射而出的“能量信息”。静态文化给人予直观的、具体的、深刻的信息传导,而小学校园内的静态文化,其映射出的正能量对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莫大焉。比如说,教室内部的,或者说班级主题词,常见的有黑板上方的醒目大字,班级通知栏,黑板报等等。又如,走廊外悬挂的名人名言,亦或者是校园大门处的校训等等。其二,动态文化。动态文化以“动”育人,如学校组织的作文竞赛、书法比赛、体育活动等等不一而足。其三,生态文化。小学校园人口密度较大,而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几乎活动在校园内的每个角落。校园生态文化,如绿茵小道、花坛、草坪、盆景等等。植物是无声的教师,小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雪松挺拔昂扬的身姿,梅花迎风怒放的傲骨等等,对学生们的健康人格熏陶大有裨益。
2、课程育人
学习成绩好,固然是好事,但学习并非只有语、数、英等课程知识,成长也绝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上。课程育人,应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在丰富课程体系的同时,正确把控课程之间的比例,以便于推动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毋庸置疑,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社会、家长对学生们的要求与期望较为“极端”。人们交口称赞的三好学生,其实只是学习一好,而这类学生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在日复一日的负重前行中,这类学生变得更加敏感、脆弱,性格上也表现的较为孤僻、固执、自大,缺乏合作精神与分享意识,难以与人为善。需要知道,文化课程的教学,不应也不能干扰到学生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为此,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挖掘课程文本中的德育元素,渗透德育教育,以德育人。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在教学活动中,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应多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尤其是重点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循序渐进增强学生们的自主性、独立性。此外,需完善教学评价,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进一步提高评价的时效性、指向性,以此强化师生信息交互,给予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体验。
3、社会育人
从微观角度而言,学校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而从宏观角度看待,社会无疑是广阔无边的大课堂。古人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校是学生们学习及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学生们的学习与成长不能总是局限于校园之内。与之对应,作为教育者,应为学生们延展教育的宽度,挖掘教育的深度,以便于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学习视角。然而,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学校为了学生安全,主动放弃了校外实践活动,甚至于任何校外活动都一概禁止。如此一来,学生们在层层包裹下固然安全无忧,可对社会的认识、接触与了解也随之隔绝。人具有社会属性,且人的社会属性与年龄无关。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并非一无所知。为健全学生人格发展,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应放开怀抱,在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比如说,我们可以开展校外的劳动活动,以劳动使学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劳动教育既可以让学生们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也能让学生们体验到父母的不易,生活的艰辛,这远比理论上的灌输更加深刻、更加有效。又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社区环保宣传活动等,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现代公民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鍛炼学生们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4、结语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小学生健康人格教育,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优化课程设置,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环境、学习、实践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失败也是一种成长[J].王莹.华夏教师.2017(16).
[2]浅谈重视对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林芳,咸维清.中华少年.2017(27).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人格;教育途径
儿童阶段的小学生,身心发展十分迅速。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重视学生们的外在变化,而对学生们的性格、思想、心理、价值取向等“软件”变化知之不详。事实上,小学生在身体快速成长的同时,心理和性格也在快速变化,而为培养学生幸福人生的根,需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小学生的健康人格,包括强烈的感受力,坦诚正直,有力量感,心态积极,具备一定抗挫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良好,善于管理个人情绪,待人友好,不怨天尤人等等。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应如何引导学生们养成健康人格?
1、文化育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是学生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们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一天中的早中午晚,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换言之,学校的环境,作为某种文化的载体,对学生们的人格发展有着全面而深远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校园文化育人,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其一,静态文化。静态文化是相对于动态文化而言,一般而言指代文字、图片、家具、器具、花草、建筑等实物映射而出的“能量信息”。静态文化给人予直观的、具体的、深刻的信息传导,而小学校园内的静态文化,其映射出的正能量对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莫大焉。比如说,教室内部的,或者说班级主题词,常见的有黑板上方的醒目大字,班级通知栏,黑板报等等。又如,走廊外悬挂的名人名言,亦或者是校园大门处的校训等等。其二,动态文化。动态文化以“动”育人,如学校组织的作文竞赛、书法比赛、体育活动等等不一而足。其三,生态文化。小学校园人口密度较大,而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几乎活动在校园内的每个角落。校园生态文化,如绿茵小道、花坛、草坪、盆景等等。植物是无声的教师,小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雪松挺拔昂扬的身姿,梅花迎风怒放的傲骨等等,对学生们的健康人格熏陶大有裨益。
2、课程育人
学习成绩好,固然是好事,但学习并非只有语、数、英等课程知识,成长也绝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上。课程育人,应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在丰富课程体系的同时,正确把控课程之间的比例,以便于推动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毋庸置疑,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社会、家长对学生们的要求与期望较为“极端”。人们交口称赞的三好学生,其实只是学习一好,而这类学生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在日复一日的负重前行中,这类学生变得更加敏感、脆弱,性格上也表现的较为孤僻、固执、自大,缺乏合作精神与分享意识,难以与人为善。需要知道,文化课程的教学,不应也不能干扰到学生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为此,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挖掘课程文本中的德育元素,渗透德育教育,以德育人。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在教学活动中,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应多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尤其是重点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循序渐进增强学生们的自主性、独立性。此外,需完善教学评价,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进一步提高评价的时效性、指向性,以此强化师生信息交互,给予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体验。
3、社会育人
从微观角度而言,学校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而从宏观角度看待,社会无疑是广阔无边的大课堂。古人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校是学生们学习及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学生们的学习与成长不能总是局限于校园之内。与之对应,作为教育者,应为学生们延展教育的宽度,挖掘教育的深度,以便于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学习视角。然而,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学校为了学生安全,主动放弃了校外实践活动,甚至于任何校外活动都一概禁止。如此一来,学生们在层层包裹下固然安全无忧,可对社会的认识、接触与了解也随之隔绝。人具有社会属性,且人的社会属性与年龄无关。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并非一无所知。为健全学生人格发展,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应放开怀抱,在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比如说,我们可以开展校外的劳动活动,以劳动使学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劳动教育既可以让学生们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也能让学生们体验到父母的不易,生活的艰辛,这远比理论上的灌输更加深刻、更加有效。又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社区环保宣传活动等,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现代公民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鍛炼学生们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4、结语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小学生健康人格教育,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优化课程设置,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环境、学习、实践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失败也是一种成长[J].王莹.华夏教师.2017(16).
[2]浅谈重视对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林芳,咸维清.中华少年.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