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还未进入冬天,一场大雪毫无预兆地袭来,使本来就有些安静的小山村沉寂了下来。偶尔有树枝断裂的声音,划破夜空,传得很远,很远……
半夜,我被冻醒,蜷着身子直往母亲怀里钻,还是禁不住瑟瑟发抖。不知是太冷,还是我的动作太大,母亲也醒了,她紧紧搂住我,轻轻地拍着我的后背,我又沉沉睡去。
不一会儿,我再一次被冻醒,迷迷糊糊中听到父亲和母亲的对话。
“孩他爹,怎么这么冷啊?怕是下雪啦!”
“怕是呢,家里能盖的都给你们盖上了,这个天气也太冷了,不知楼下的牲口怎么样?我得下去看看。”
那时我家有两所草房,正屋有一间,楼下做饭,楼上除了放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剩下的地方仅仅够成年的几个哥哥铺一席床铺。正屋的对面是三间草房,说是三间,其实也就六七米长,只是农村建房有只建单数不建双数的风俗,这才叫三间。房屋很矮,墙是用泥土堆出来的,楼也是用土堆出来的,中间放了一些木捧,叫做土库。下面是牛圈,用来关牛羊等牲畜,土库上堆放一些粮食,留一块空地放上草席,再放上羊毛毡子,那就是我们的床。
父亲边说着,边用火镰打着火,点着油灯,从梯子上慢慢下去了。不一会儿,在父亲的嘟囔声中,一股热气从楼下升了上来。父亲怕牛羊受冻,找了一些玉米秆在牛圈里生了火,牛羊都向火堆围了过来,睡在楼上的我们也渐渐暖和起来,我在母亲的怀抱中做起了美梦。
第二天一早,我被父亲从梦中叫醒,催我起来上学。母亲找了好几件旧衣服让我穿上,我还是直喊冷。父亲找了一根布条,系在我腰间,边系边说:“系根线,抵得上穿一件。”还别说,我真觉得不太冷了。推开门,一股寒气硬生生把我逼了回来。我打着寒颤说:“爹,雪这么大,路都被封了,学校怕不会上课了,我不去了行吗?”“不行,别说下雪,就是下刀,你都必须去读,等一下爹背你去。”说着,找了一些棕把脚裹住,戴上一个斗笠,背上我,毅然向学校走去。
门外,是耀眼的白,早上父亲已经用钉耙把房上的积雪抓下来了,除了我家的草房露出茅草外,放眼望去,真算得上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了。路上的积雪有大人膝盖那么深,父亲拄着一根棍子,用棍子做支点,把陷入雪里的脚拔出来,迈出—步,再把另一只拔出来,每迈一步都是那么吃力,好几次都只拔出脚来,鞋子被雪埋住。父亲不得不弯下腰去雪里摸索鞋子。即使这样,父亲还是把我背在肩上,一只手搂着我的屁股,一只手费力地把鞋子提出来穿好,继续向前挪动。
一路上,看不到一个行人。雪没有一丝停下的意思,父亲的斗笠上已经堆起了雪。父亲的脚步愈发沉重了,我哭着喊道:“爹,把我放下来吧,我能走!”父亲没有理我,在路边有大石头的地方,让我站在石头上,依然紧紧地搂着我,他靠在被大雪覆盖了的石头上喘口气,继续艰难地向学校走去。
就这样走走停停,不足一千米的路程,父亲用了四十多分钟终于把我背到学校。校园里,也是一片沉寂,白茫茫一片,见不到一个人影。在父亲的要求下,我把他带到校长兼班主任刘老师的宿舍前。父亲站在门外怯怯地说:“刘校长,我把娃送来上学了。”听到声音,刘校长开门出来,看到两个雪人时,一脸惊讶,看清楚我是他的学生后,连忙招呼着我们爷俩进他的宿舍避避寒。父亲没有动,问道:“刘校长,其他娃呢,咋见不到一个人影啊?”刘校长说:“这么冷的天,怎么能来嘛,快进来烤烤火,回去吧!”父亲还是没有动,自言自语地说:“怎么不能来呢,我们不就来了吗,怎么说不来就不来呢,学生不读书,怎么能行呢……”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刘校长看着我温习了昨天的课程,又布置了作业,父亲这才满意地背起我回家。路上,还是没有一个人,父亲背着我,走走停停,始终没有让我的双手离开他的背,又用了差不多四十多分钟,我们终于回到了家里。
下午,几个和父亲要好的人来约父亲去山上撵野兔。父亲爽考地答应了,收拾好东西正准备出门时,看了看拿出作业本的我,忽然想到了什么,又推辞说不去了。
他向火塘里加了几块大柴,把饭桌搬到火塘边,对我说:“来吧,爹今天哪里也不去,就陪着儿子写字。”说完,咧开嘴,呵呵一笑。我坐在饭桌前,一笔—划地写着作业,父亲时不时凑过头来看看,然后,满意地笑了。
那一天,打雪仗的欢呼声被关在门外;那一晚,邻居家兔肉的香味让我不知咽了几次口水;我吃着父亲在火塘里烧的洋芋,硬是装作比吃兔肉还香的样子。第二早,雪更大了,父亲依然背着我,走到学校,恳请刘校长批改了昨天的作业,布置了当天的作业,再一次背着我回家。
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雪,一直下了三天三夜才停,山上的野兔几乎灭绝。村里不时传來牛羊被冻死的消息。
后来,区里组织了一次作文竞赛,题目就是:大雪。同学们把他们玩的经历如实写了下来,而我,没有和他们堆过一个雪人、打过一次雪仗,那些欢声笑语只能想象。我只能把父亲背我上学的经过记录下来,并且自作主张地换了—个题目:《那场下在心里的雪》。
那次作文竞赛,我出乎意料地得了全区小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第二年九月,我被破格录取到中学寄宿班读书。
从那时起,我没有找任何理由和借口旷过一节课、缺过一次作业。
那一年,我九岁,读四年级。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面对我的学生,我静静地讲了这个故事。讲着讲着,就忘了季节。
因为,那场雪,已经下在心里!
半夜,我被冻醒,蜷着身子直往母亲怀里钻,还是禁不住瑟瑟发抖。不知是太冷,还是我的动作太大,母亲也醒了,她紧紧搂住我,轻轻地拍着我的后背,我又沉沉睡去。
不一会儿,我再一次被冻醒,迷迷糊糊中听到父亲和母亲的对话。
“孩他爹,怎么这么冷啊?怕是下雪啦!”
“怕是呢,家里能盖的都给你们盖上了,这个天气也太冷了,不知楼下的牲口怎么样?我得下去看看。”
那时我家有两所草房,正屋有一间,楼下做饭,楼上除了放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剩下的地方仅仅够成年的几个哥哥铺一席床铺。正屋的对面是三间草房,说是三间,其实也就六七米长,只是农村建房有只建单数不建双数的风俗,这才叫三间。房屋很矮,墙是用泥土堆出来的,楼也是用土堆出来的,中间放了一些木捧,叫做土库。下面是牛圈,用来关牛羊等牲畜,土库上堆放一些粮食,留一块空地放上草席,再放上羊毛毡子,那就是我们的床。
父亲边说着,边用火镰打着火,点着油灯,从梯子上慢慢下去了。不一会儿,在父亲的嘟囔声中,一股热气从楼下升了上来。父亲怕牛羊受冻,找了一些玉米秆在牛圈里生了火,牛羊都向火堆围了过来,睡在楼上的我们也渐渐暖和起来,我在母亲的怀抱中做起了美梦。
第二天一早,我被父亲从梦中叫醒,催我起来上学。母亲找了好几件旧衣服让我穿上,我还是直喊冷。父亲找了一根布条,系在我腰间,边系边说:“系根线,抵得上穿一件。”还别说,我真觉得不太冷了。推开门,一股寒气硬生生把我逼了回来。我打着寒颤说:“爹,雪这么大,路都被封了,学校怕不会上课了,我不去了行吗?”“不行,别说下雪,就是下刀,你都必须去读,等一下爹背你去。”说着,找了一些棕把脚裹住,戴上一个斗笠,背上我,毅然向学校走去。
门外,是耀眼的白,早上父亲已经用钉耙把房上的积雪抓下来了,除了我家的草房露出茅草外,放眼望去,真算得上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了。路上的积雪有大人膝盖那么深,父亲拄着一根棍子,用棍子做支点,把陷入雪里的脚拔出来,迈出—步,再把另一只拔出来,每迈一步都是那么吃力,好几次都只拔出脚来,鞋子被雪埋住。父亲不得不弯下腰去雪里摸索鞋子。即使这样,父亲还是把我背在肩上,一只手搂着我的屁股,一只手费力地把鞋子提出来穿好,继续向前挪动。
一路上,看不到一个行人。雪没有一丝停下的意思,父亲的斗笠上已经堆起了雪。父亲的脚步愈发沉重了,我哭着喊道:“爹,把我放下来吧,我能走!”父亲没有理我,在路边有大石头的地方,让我站在石头上,依然紧紧地搂着我,他靠在被大雪覆盖了的石头上喘口气,继续艰难地向学校走去。
就这样走走停停,不足一千米的路程,父亲用了四十多分钟终于把我背到学校。校园里,也是一片沉寂,白茫茫一片,见不到一个人影。在父亲的要求下,我把他带到校长兼班主任刘老师的宿舍前。父亲站在门外怯怯地说:“刘校长,我把娃送来上学了。”听到声音,刘校长开门出来,看到两个雪人时,一脸惊讶,看清楚我是他的学生后,连忙招呼着我们爷俩进他的宿舍避避寒。父亲没有动,问道:“刘校长,其他娃呢,咋见不到一个人影啊?”刘校长说:“这么冷的天,怎么能来嘛,快进来烤烤火,回去吧!”父亲还是没有动,自言自语地说:“怎么不能来呢,我们不就来了吗,怎么说不来就不来呢,学生不读书,怎么能行呢……”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刘校长看着我温习了昨天的课程,又布置了作业,父亲这才满意地背起我回家。路上,还是没有一个人,父亲背着我,走走停停,始终没有让我的双手离开他的背,又用了差不多四十多分钟,我们终于回到了家里。
下午,几个和父亲要好的人来约父亲去山上撵野兔。父亲爽考地答应了,收拾好东西正准备出门时,看了看拿出作业本的我,忽然想到了什么,又推辞说不去了。
他向火塘里加了几块大柴,把饭桌搬到火塘边,对我说:“来吧,爹今天哪里也不去,就陪着儿子写字。”说完,咧开嘴,呵呵一笑。我坐在饭桌前,一笔—划地写着作业,父亲时不时凑过头来看看,然后,满意地笑了。
那一天,打雪仗的欢呼声被关在门外;那一晚,邻居家兔肉的香味让我不知咽了几次口水;我吃着父亲在火塘里烧的洋芋,硬是装作比吃兔肉还香的样子。第二早,雪更大了,父亲依然背着我,走到学校,恳请刘校长批改了昨天的作业,布置了当天的作业,再一次背着我回家。
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雪,一直下了三天三夜才停,山上的野兔几乎灭绝。村里不时传來牛羊被冻死的消息。
后来,区里组织了一次作文竞赛,题目就是:大雪。同学们把他们玩的经历如实写了下来,而我,没有和他们堆过一个雪人、打过一次雪仗,那些欢声笑语只能想象。我只能把父亲背我上学的经过记录下来,并且自作主张地换了—个题目:《那场下在心里的雪》。
那次作文竞赛,我出乎意料地得了全区小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第二年九月,我被破格录取到中学寄宿班读书。
从那时起,我没有找任何理由和借口旷过一节课、缺过一次作业。
那一年,我九岁,读四年级。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面对我的学生,我静静地讲了这个故事。讲着讲着,就忘了季节。
因为,那场雪,已经下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