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言学习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_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是科学体系中所不可缺少的。我们的时代也需要语言学家,但所需要的人数并不会太多。大中小学生中,只是极少数,甚至是个别的人,将来可能去从事语言的研究,而绝大多数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工具。
  语言学习理论所研究的,是人们学习语言的规律。大家发现,人们学习语言所遇到的问题和语言学所研究的问题是两码事。比如“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究竟是单句还是复句,语言学家们至今还争论不休,可是说这样的句子,没有人会感到困难。让学生在这些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地方花费很多气力又有什么意思呢?人们常说的“教学”这个词固然反映了“教”与“学”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它多少还反映着一些旧的观念,就是把“教”放在首位。针对这种现象,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这个口号并不否定“教”的作用,而是强调要想教得好,必须适应学生学的规律,而且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为了让学习者自主自觉的学好语言,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总结和寻找其中的规律。
  大家都知道学习外语和学习母语是很不相同的。对一个人来说,外语是一种陌生的事物,不认真学习就不能掌握,而学习母语的过程却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从牙牙学语开始,每个人都在母语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年龄渐长,他每天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与人交谈、发表见解……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这种学习是终身的,但又是自发而朦胧的。所以如果问一个成年人他的母语能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绝大多数往往自己也说不清楚。语言学习理论把前者这种有目标的、自觉的掌握语言的过程称为“语言学得”,把后者这种无明确目标的、自发的掌握语言的过程称为“语言习得”。
  既然母语可以自然习得,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上语文课呢?
  原来,人的一生中在语言的发展方面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3岁到6岁,这是母语能力的形成时期:另一个是中学阶段,这是母语运用的变化时期。
  在母语运用的变化期——中学阶段,一个人从少年步入青年,他的视野不断扩大,思想也渐趋成熟。这时,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越来越复杂,而且审美意识逐渐形成,于是,他们的言语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自己过去的“娃娃腔”,而是要像有文化的成年人那样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但力求把日益复杂的内容表达清楚,而且力求把它表达得更加完美。实际上,用语言学者的话来说,就是实现由口语风格向纯熟书面语过渡。
  所以,中学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利用学生智力发展,言语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程度,化自发为自觉科学地加速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但往往在这时候学生 很难熟练驾驭语言。
  那么,在“语言学得”阶段,如何更好的掌握语言和驾驭语言?这其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首先,学习语言必须有个蓝本,这个蓝本就是语言运用的范例。范例是学习语言的起点。它必须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语言学习理论把这些语言的范例称为“目标语言”,而把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称为“伙伴语言”,意思是它代表着学习者和自己伙伴们交际时的语言水准。“目标语言”必定高于“伙伴语言”,否则就谈不上学习。这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条规律。
  其次,学习语言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必须积累相当多的语言材料,还要积累必要的言语经验。语言学习理论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语言材料称为“语言输入”,把学习者说出或写出的话语称为“语言输出”。儿童学话,总是懂得多,懂得早,说得少,说得晚;成年人也是这样,在语言学习阶段,输入必须大大早于输出,输入量必须远远超过输出量。这是学习语言的第二条规律。
  明白了学习语言的一般原理,就可以进一步探讨怎样学好语言的问题。
  语文教育不是要把本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现代汉语规定得死死的,一个东西、一样动作、一种性状,都只允许由一个词来表达,一个意思,只允许用一种句式来表达。它要求语言的多样性,丰富性。汉语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它容许语言各个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存在。具体地说,就是它在一定地原则下容许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近义词)、同义句等等的存在。而且随着社会和时代的飞跃发展语言的表述更加的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这就要求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掌握规律,成为学习和熟练应用语言的主导者。
其他文献
新课程明确了小学低年级多认少写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巩固学生记忆,激发学生认识汉字的兴趣,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认识更多的汉字,我进行了多种尝试,归纳如下:    一、引导观察,归类识字    中国汉字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音、形、义的巧妙结合是中国汉字的微妙之处。从观察入手,将形近字归类,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了解汉字的不同之处。例如:辩——瓣——辨——辬。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偏旁的改变与
期刊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情感、个性,有自己的人格,教师首先要把他们当人来对待无论他们在人人的眼中是多么的不懂事,教师也不能把他们看成是任人摆布的木偶,不能闭眼不看他们的喜好、充耳不闻他们的怨艾,仅仅把他们当成装知识的容器教师应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与他们灵犀相通,尊重、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平等对话。    一、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情感是灵性
期刊
“叫你家长过来”,这是不少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招杀手锏,也视为解决棘手问题的一根“救命稻草”。在强调师生平等,学生权益与尊严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动辄叫家长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引发诸多矛盾,使问题复杂化。宁夏回族自治区就辖内中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最反感的三件事之一就是“动辄叫家长”,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请莫动辄叫家长。  案例1:小赵今天上政治课又过位讲话,还顶撞老师,老师将他的
期刊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表现为由极感兴趣逐渐变为不感兴趣,甚至于厌烦,最后失去学习的信心。出现了两极分化,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同时也影响了初中英语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夯实基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切实抓好初中阶段的入门教学    英语入门教学是学好英语的启蒙阶段,该阶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提高运用英语的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主观能动性 主体作用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
期刊
在作业这个问题上,一般学生的作业写错了,老师评讲后往往要求学生订正或是重写,以达到掌握的目的。但是对于学生的作文训练,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处理的态度往往是:学生写了,教师讲了,就算结束了本次的训练,评讲后一般较少再要求学生去重写的,不断重写的就更少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作文批改起来工作量实在太大。那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要不要重写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一、实行回归性写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古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其凝炼生动、音韵和谐的语言,清新深远的意境,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哲理,对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鼓励青少年奋发有为有着重要意义。九年义务教育七至九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诗词,都是名篇佳作。如何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诗的内容,理解诗的内涵,感悟诗的意境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古诗教学。    一
期刊
一、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运兴衰在于教;教之本在于师,师之本在于德。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师德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内心世界应有的自觉、自律、自省与自尊的觉悟和信念。  抓好师德建设,不仅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前提,是改进教风带动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委派到一个教学班,全面负责对该班学生教育管理的专职教师。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学生等各种组织 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因此,班主任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现就自己几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经验做法和体会浅谈几点思考意见。    一、要有浓厚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坚定的教育信念    中小学教师本是一种清苦的
期刊
近年来在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关怀下,英语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英语教育质量尚待提高;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需待缩小;中小英语的衔接出现断层,学科结合不够紧密。长期以来有很多的因素制约着英语教学的发展。为了让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硕果,我们所有教师都应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寻求英语教学的好方法,好途径。    一、单词教学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毕业生英语单词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