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的非物质大学生活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1234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说中国哪几届大学生毕业后出类拔萃的比例最大,应该没有人敢和“老三届”和“新三届”的大学生抢风头。在那个刚刚经历过动荡的年代里,大学生们无比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1977年11月,北京已入初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王彬就是经济学系的一名大学新人。
  对于29岁的王彬来说,这个学习机会来之不易,经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验,十几年来累积起来的人才爆发,王彬和他的同学成为了幸运的4.8%。同学之间的年龄差距很大,不少人都工作过,有的还结婚生了孩子;有的则是应届。不出二十。
  上大学发工资,这在现在看来很不可思议。不过对于“老三届”来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本来就有工作,当时的政策是:上大学的,原单位照常发放工资。以王彬为例,他月工资40块钱,吃穿用足够了。其他同学的工资多多少少,大家过得不算紧巴,也不至于“月光”。应届的同学也能拿到11~18块钱不等的补助,何况还有家里接济。大家基本上都衣食无忧,“好好学习”才是他们最重要的事。
  整体来说,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活很美好,单纯、向上。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也更加开放。
  
  抢座位
  
  当年很多同学都是带着梦想来上大学的,他们十分珍惜上大学的机会,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上课、自习。
  突然多了这么多学生,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首先是食堂,一到吃饭时间,食堂里只能用一个“挤”字来形容,没有位子的同学只能站着端着饭盒吃饭。这是“一抢”。宿舍里面倒是不用抢座位,一问宿舍住7个人,4张上下铺的床两两相对摆放,空一个床铺存放东西,床铺之问则是两张旧桌子,却根本没法学习。因此大家只能上图书馆学习,但图书馆的位置又极有限,去晚了就没有位子,所以也必须抢座位,此为“二抢”。
  王彬说,那个年代,校园恋情也是凤毛麟角,即使有,也都非常隐蔽,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单纯。
  
  当年的名师
  
  大学教育刚刚从“文革”中复苏过来,一边是对知识的渴望,一边就是增派师资,这是自50年代院系调整以来新的一拨教师流动。王彬有幸见识过许多名师,他们或极具个人魅力、或者谦逊低调、或者阅历丰富。
  洪晃之父洪君彦是著名的国家经济专家、美国问题研究学者。1980年,他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和东亚研究所出任访问学者,此前,他曾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短暂授课。据王彬回忆,每次洪君彦来上课的时候都风度翩翩,有名流风范。除了课上所讲内容非常动人之外,学生们对他登上讲台的动作印象尤为深刻。他上身正直,脚下却非常轻盈地跨步登上讲台,正如学生所说。是“跳着舞步上讲台”的!
  另一位名师是傅筑夫。傅筑夫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经济史,著有《中国经济通史》等著作。从50年代初开始,思想改造、肃反、反右,“文革”中他一直是个“运动员”。1978年起,他被调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经济史。王彬回忆起一件趣事。他在读《鲁迅日记》的时候,发现有“傅筑夫来访”的一个记载。一天,王彬看见正要出门的傅筑夫,就跟傅说起了《鲁迅日记》的事情,傅筑夫听后非常激动,立即返回家查阅《鲁迅日记》。后来王彬才知道,傅筑夫20年代在北师大求学期间,认识了鲁迅先生,从鲁迅先生那里得到宝贵的教诲。
  还有一位老师,声音特别洪亮,王彬说“像小钢炮似的”,后来一问,才知道那位老师当过兵,这绝技是战争时期在战壕里对敌喊话练出来的。当年闻炮灰,现如今改吃粉笔灰了。
  
  英语升温
  
  现在,学英语、出国是很多大学生的选择,不过这在当年也不算是个时髦的事,这种情况从“老三届”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很多“老三届”80年代学生毕业后去国外留学。此前大学有学英语的、有学俄语的,从这一时期开始,英语升温、俄语降到冰点。出国也多选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
  晨读现象在当时也很普遍。为了学好英语,同学们是白天学、晚上学,当时没有收音机,没有随身听,只有学英语的热情。有些人也许发音不标准,甚至是哑巴英语,但“学英语”从此成为中国大学生的必修课。
  认识到了学英语的重要性,很多人张罗着出国,也有一些人开始报考研究生。事实上,很多工农兵学员毕业后选择考研究生,那时,考研究生录取率较之大学还要高些,这跟现在也不同。
  不过也有因为学英语而耽误其他课程的。有的同学一心学英语,以致学期来考统计学时,由于不熟悉公式运算和概念,最终不及格。王彬说,其实大家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能考5分的绝不愿意考4分,当时可能在学英语上花了太多不必要的时间,毕竟青春有限。
  
  文学热
  
  虽然专业是经济学,但王彬的兴趣逐渐转向文学。大学期间,他就曾多次发表文章。1982年春,王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当老师,后又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任职。酷爱文学的他,在1984年毅然提出调动申请,次年调入鲁迅文学院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
  王彬说,文学之于他是一个梦想。过了这么多年,他有时候也觉得当年挽留他的老师说得对——毕竟是经济学系毕业。可是如果再让他选择一次,他仍然会坚守自己的梦想。
其他文献
1996年我大学毕业时,有两份Offer可以选择,一份是广州宝洁的生产管理培训生,月薪3900元;一份是广东顺德美的提供的类似岗位。月薪1500元。毫无疑问,我选择了宝洁。6年后,我离开宝洁的时候,职位是宝洁广州人力资源经理,薪水大约10000多元,公司还提供了一套房子,看上去不错。但是同期毕业进入美的的同学,彼时年薪加上公司业绩分享计划早已超过100万元,并且还有股票分红。  这样巨大的差异不是
期刊
IT行业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以至于每天都能看到这个行业的变革。作为IT企业,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人才发展能够赶得上行业趋势;与此同时,作为IT行业从业者,也需要保持自己的持续成长潜力。在这里。我所说的潜力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认为满足客户需求始终是一家公司首要强调的。  第二,他能够驱动创新。  第三,他应该对于他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  第四,他的价值理念和我
期刊
在神秘学大行其道的今天,塔罗牌已经代替“圣诞节折扣”、“杜拉拉现象”而悄然间渗入严肃高贵的写字楼,成为格子间中最能引起共鸣的流行话题。即使是穿着PRADA的女王,也已习惯用塔罗牌来占卜未来。  但请不要误会,塔罗牌并不是神神叨叨的巫术,更不是欺骗大众的鬼神说。塔罗牌所传达的并非是不可逆转的命运,而是显示出对求问者的提示与警讯,让求问者更能明辨在为与不为之间的抉择。这种起源于古埃及、蓬勃于欧洲大陆的
期刊
2010年年初,美国华盛顿州一家银行总裁John Dickson在休假中被首席执行长炒掉。原因是银行正处在被卖掉的生死存亡之际。但Dickson却坚持要和家人一起去夏威夷度假,申请在假期中用手机和电邮继续工作。首席执行长无法忍受这种行为,于是决定炒掉John Dickson。不久。银行被卖掉,而Dickson的职场之路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他很快在另外一家银行得到了相同职位的工作。  看到这条新闻,可
期刊
目前在网上,热度最持久、参与人数最广泛的话题,莫过于关于对过去物品的回忆——不少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那些已经消失的或者正在消失的东西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验证了我们逝去的岁月。”  因此,在这期关于“大学生至爱品牌评选”的专辑里,我们特别奉上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的典型大学生活样本。因为我们相信,无论是在那些物质匮乏、无可挑拣的年代,还是现在需要从万千品牌中优选出最爱的年代,物质或者品牌都是
期刊
嘀嗒,嘀嗒,这是钟摆的声音,也是英特尔马不停蹄的脚步声。就在这嘀嗒嘀嗒的响声中,英特尔已经走过了它在中国的第25个年头。嘀嗒,嘀嗒,还是钟摆的声音。在英特尔所构筑的钟摆策略的不疾不徐的晃动中,中国数以万计的公司甚至整个IT产业,都在随着它的节奏起舞。  长期以来,英特尔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公司。它历史悠久却始终引领着技术潮流;体形庞大架构上却精致、灵活;做事低调却不失个性张扬;对外攻势凌厉,对内却又温
期刊
六尺之外,首先进入人的视线是服装的色彩,然后才是着装风格、外表和配饰。色彩对人的第一印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着深色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稳重或者沉重:着亮丽的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则是充满活力或者新鲜感;如果服装的色彩是柔和的,那么给人的印象也是温和的。  我们通常会对色彩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进行简单的分类,也通常建议面试时穿上沉重的色彩,让面试官觉得你很成熟稳重。但这种建议对吗?是所
期刊
01创业要像推理小说一样严谨    爱上推理小说的理由:从推理小说中,悟出创业管理的真谛。  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不算什么,保送全国名校也不算什么,但放弃清华选择北大、抛弃理科专业选择新闻传播的“轴人”可能确实不多。他就是洪宸。  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洪宸会在每期卓越的新书上架时,订下所有他需要的推理小说,然后搬回家,坐在阳台上的红色躺椅里,一口气看完。京极夏彦的作品是目前最让他佩服的,这位作家
期刊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品牌”是一个稀缺概念,不过我们却能从那些苦日子里少许关于“物质”的宝贵回忆中,体会到真正的积累、奋斗和追求——而这些正是我们目前这个时代所缺少的。    1964年是毛荣贵人生的重要节点,那年7月15日至17日,在漕河泾南郊中学读书的他和孪生哥哥毛荣富双双在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参加高考。当时的流行语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那时的高考,根本引不起父母的重视。父
期刊
油纸伞——关于物质的执著    高考结束后,毛荣贵兄弟俩见附近家化工厂张贴告示,因为养猪,该工厂收购马齿苋,每斤2分钱。他们就决定去割马齿苋,除了补贴家用,还打算买两把油纸伞,因为无论读大学还是去新疆,家中都缺伞。当时的伞三种:油纸伞、油布伞和黑布伞,而油纸伞价廉物美,3元一把,正是他们想要的。  现在的漕河泾属徐汇区,高楼林立,当年则是一派沪郊的田园风光。哥俩天蒙蒙亮就出发,沿沪阔路步行一个小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