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适度适量;创设情境;渗透美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0(B)—0020—02
多媒体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利用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各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信息系统。随着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它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使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了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盲目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过多、过滥地使用和依赖多媒体,不但没有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反而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效果适得其反。那么,怎样才能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适度适量
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节省了课堂时间。如高三总复习中的作文专题复习,可分解成审题立意、选材组织、篇章结构等专项给学生以系统的指导,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学生习作和高考范文,既省时省力,又能从中指明优缺点,一目了然。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加以训练,其效果胜过长时间空口无凭反复的解释说明。
另外讲课过程中需要插入某些资料时,教师原来要先写在黑板上再讲解,既费时又费力,而现在通过多媒体能将普通教学中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重点、难点,更直观地让学生明白,理解。师生也无需再忍受粉笔灰的污染。如教学苏轼的《赤壁赋》时,就可将他的《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延伸拓展的资料补充介绍给学生;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插入他在康桥的经历、理想,并补充介绍《我所知道的康桥》。而且多媒体也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生动、有趣,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潜在智能就会在这些信息的刺激和触发下活跃起来,从而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行动中,并且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就可以把学生从教材的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不断地去引进新的知识信息,既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天地,还可以充分利用节省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样做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利用率。
但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果忽略了适量适度原则,不对多媒体的内容进行选择,只是单一地用一幕幕的投影代替黑板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表面上看课堂容量增大了,实际上只不过是由原来的“人灌”变成“机灌”,甚至是“人机共灌”。再加之多媒体信息量大,节奏快,致使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这样不仅教师容易失去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而且大量使用多媒体会使师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媒体都会有干扰因素,信息越多,干扰因素越多。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应是少而精的,而且要能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真正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创设情境
由于多媒体能够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等于一体,因而比传统教具更生动直观,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沉闷的课堂气氛,创设了教材难以提供的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息。而且多媒体信息量大,教师可通过制作课件将大量的信息带给学生。有一些课文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有一定难度。而在这个时候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时空的限制,改善教学环境,创设比较理想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如讲解《登泰山记》一文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神秀壮丽、气势恢宏的泰山景观,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或纪录片让学生欣赏泰山风光,让学生对泰山有具体、可感的认识,使他们能欣赏到泰山的高峻、雄壮,体验“五岳独尊”的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可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划出作者登泰山的途径,了解登山的艰险,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但是,我们应认识到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视”,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让它成为制约课堂的因素。我们常会看到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操作环境不熟悉,害怕出现失误,因而只顾着照“屏幕”宣科,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反映,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学生干瞪眼,教师手脚忙”的现象。还有一部分教师仅仅是在公开课或评优课时,为达到“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要求,才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的本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了解甚少,甚至课件制作都由人代替,上课很容易出现失误,不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还会造成干扰,更谈不上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时时观察学生听课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真正做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要求。
三、渗透美育
科学研究表明,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的手段,约占人类信息总量的95%左右,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多媒体教学可使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补充和完善,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多媒体教学也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如在讲解关汉卿的《窦娥冤》一文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蕴涵的美,获取艺术的真谛,使离我们时代久远的元杂剧更容易被感知、鉴赏,笔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截取了戏曲《窦娥冤》的片断供学生欣赏,使静止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听觉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音乐情绪化的感受能力,学生一下子就被其感染,融入到剧作的情境中去了,对造成窦娥悲剧的黑暗腐朽的时代、昏庸腐败的封建统治者产生无比的忿恨之情。这样不仅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而且使美育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从而实现了审美的最佳效果。多媒体教学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学得快、学得懂、学得透彻,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抽象枯燥、理解困难的弊端,收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教学境界,而且也为学生课后演出戏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新课程标准”所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品味语言’,要‘与文本展开对话’,学生在阅读中能‘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特点,绝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语言的实践活动。如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有位教师精心搜集了许多美丽的荷塘图片,一开始就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虽然很成功地吸引住了学生,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用已有的画面、现成的思维模式代替了学生品读、想像的空间,语文教学的重心应在语言、文本上,应该让学生自己充分品味语言文字,领悟其丰富的内涵、隽永的意味,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材料,无疑会弱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扼杀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样做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要求。因此,使用多媒体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恰当地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极大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应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传统教学工具合理运用多媒体,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0(B)—0020—02
多媒体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利用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各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信息系统。随着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它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使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了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盲目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过多、过滥地使用和依赖多媒体,不但没有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反而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效果适得其反。那么,怎样才能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适度适量
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节省了课堂时间。如高三总复习中的作文专题复习,可分解成审题立意、选材组织、篇章结构等专项给学生以系统的指导,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学生习作和高考范文,既省时省力,又能从中指明优缺点,一目了然。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加以训练,其效果胜过长时间空口无凭反复的解释说明。
另外讲课过程中需要插入某些资料时,教师原来要先写在黑板上再讲解,既费时又费力,而现在通过多媒体能将普通教学中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重点、难点,更直观地让学生明白,理解。师生也无需再忍受粉笔灰的污染。如教学苏轼的《赤壁赋》时,就可将他的《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延伸拓展的资料补充介绍给学生;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插入他在康桥的经历、理想,并补充介绍《我所知道的康桥》。而且多媒体也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生动、有趣,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潜在智能就会在这些信息的刺激和触发下活跃起来,从而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行动中,并且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就可以把学生从教材的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不断地去引进新的知识信息,既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天地,还可以充分利用节省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样做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利用率。
但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果忽略了适量适度原则,不对多媒体的内容进行选择,只是单一地用一幕幕的投影代替黑板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表面上看课堂容量增大了,实际上只不过是由原来的“人灌”变成“机灌”,甚至是“人机共灌”。再加之多媒体信息量大,节奏快,致使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这样不仅教师容易失去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而且大量使用多媒体会使师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媒体都会有干扰因素,信息越多,干扰因素越多。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应是少而精的,而且要能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真正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创设情境
由于多媒体能够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等于一体,因而比传统教具更生动直观,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沉闷的课堂气氛,创设了教材难以提供的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息。而且多媒体信息量大,教师可通过制作课件将大量的信息带给学生。有一些课文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有一定难度。而在这个时候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时空的限制,改善教学环境,创设比较理想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如讲解《登泰山记》一文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神秀壮丽、气势恢宏的泰山景观,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或纪录片让学生欣赏泰山风光,让学生对泰山有具体、可感的认识,使他们能欣赏到泰山的高峻、雄壮,体验“五岳独尊”的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可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划出作者登泰山的途径,了解登山的艰险,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但是,我们应认识到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视”,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让它成为制约课堂的因素。我们常会看到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操作环境不熟悉,害怕出现失误,因而只顾着照“屏幕”宣科,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反映,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学生干瞪眼,教师手脚忙”的现象。还有一部分教师仅仅是在公开课或评优课时,为达到“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要求,才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的本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了解甚少,甚至课件制作都由人代替,上课很容易出现失误,不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还会造成干扰,更谈不上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时时观察学生听课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真正做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要求。
三、渗透美育
科学研究表明,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的手段,约占人类信息总量的95%左右,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多媒体教学可使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补充和完善,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多媒体教学也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如在讲解关汉卿的《窦娥冤》一文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蕴涵的美,获取艺术的真谛,使离我们时代久远的元杂剧更容易被感知、鉴赏,笔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截取了戏曲《窦娥冤》的片断供学生欣赏,使静止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听觉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音乐情绪化的感受能力,学生一下子就被其感染,融入到剧作的情境中去了,对造成窦娥悲剧的黑暗腐朽的时代、昏庸腐败的封建统治者产生无比的忿恨之情。这样不仅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而且使美育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从而实现了审美的最佳效果。多媒体教学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学得快、学得懂、学得透彻,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抽象枯燥、理解困难的弊端,收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教学境界,而且也为学生课后演出戏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新课程标准”所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品味语言’,要‘与文本展开对话’,学生在阅读中能‘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特点,绝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语言的实践活动。如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有位教师精心搜集了许多美丽的荷塘图片,一开始就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虽然很成功地吸引住了学生,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用已有的画面、现成的思维模式代替了学生品读、想像的空间,语文教学的重心应在语言、文本上,应该让学生自己充分品味语言文字,领悟其丰富的内涵、隽永的意味,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材料,无疑会弱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扼杀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样做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要求。因此,使用多媒体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恰当地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极大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应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传统教学工具合理运用多媒体,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