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和悦,别无二致 慈觉林的“梅朵曲巴”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20070601ZW126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藏历四月十四到十六日,是慈觉林和蔡公堂著名的“梅朵曲巴”(鲜花供养节),慈觉林的村民们都要于十四日这天,前呼后拥地将宗赞神像护送到公堂寺,让他与公堂拉姆女神互诉衷肠。到了十六日,再将宗赞神像抬回到慈觉林村过林卡,然后送回庙里。
  对这一西藏独特的宗教节日,不但全村人要倾巢出动,举行欢庆活动,也会引得附近村落及一些拉萨市民前来观赏。这不光是宗教的仪轨仪式,也是村落文化的载体,起到了维护地方文化、凝聚地域群体的作用。
  藏历四月,是西藏传统的转经、朝佛的“萨嘎达瓦”月份,这时春播早已结束,秋收还为时尚远,闲下来的人们更多地在想着怎么念经拜佛、修身养性,而慈觉林的村民们却在为本村宗赞拉康里的男神宗赞,和邻村公堂寺里的女神公堂拉姆如何“相会”而操劳。
  准备
  虽说“公堂梅朵曲巴”节是从藏历四月十四日正式开始的,但在慈觉林村,细节的准备早就已经启动,更为具体的给神像描金、更换神像服装等工作,则要提前到四月十三日这一天。
  一大早,在宗赞拉康已经独自念诵了十六年经文的喇嘛坚赞群培,要把院里院外彻底地清扫一遍,给所有佛像前供奉的油灯添上酥油,给水碗换上清水。坚赞群培三十七岁,来自山南,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显得年长得多。他听力不是太好,这天,来自村里帮忙的一群男人们,会边忙碌边拿他打趣。
  这天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给面相俊美的宗赞大神“化妆”和“换衣”。“化妆”是指给神像脸上描金。在请来的描金师动工之前,坚赞群培先要挥起弓形的鼓捶,敲响法鼓,和同龄但看起来要年轻得多的慈觉林寺管委会主任平措坚赞喇嘛,一起念诵经文。平措坚赞手中持钵,两个人配合默契,法鼓阵阵,“美男”之神宗赞,则在诵经声中,持一脸那永远亲切迷人的笑。
  诵经声毕,平措坚赞打开宗赞神像所在的玻璃门,描金师在化开了金粉的小碗里,小心蘸上金汁,一笔一笔在宗赞那本就庄严帅气的脸上开始涂描起来。这个过程十分冗长,刚好能使我对这位美男之神展开遐想。
  如同藏传佛教中众多神灵一样,关于宗赞的来历也说法多样,莫衷一是。问过平措坚赞喇嘛,村民,以及老一辈西藏的学者,比较多见的说法是,他原是大昭寺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的守护神,跟随文成公主一起入藏,但他不守神规,与女神白巴东赞悄悄相爱。白巴东赞的妈妈,正是赫赫有名的大昭寺和拉萨大护法神班丹拉姆。在西藏的神殿上,班达拉姆是位来历复杂且脾气古怪、变幻莫测的女神。她是千千万万女神的首领,被誉为是“三界主母”,掌管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一切生灵。她有很多化身,在民间传说中,她的化身成了她的三个女儿:大女儿白巴东赞,二女儿东苏拉姆,小女儿白拉姆。
  得知宗赞和白巴东赞的恋情后,班丹拉姆十分愤怒,于是将宗赞流放到了拉萨河南岸的奔巴日神山下,规定这对恋人一年中只能在藏历十月十五日这天,隔着拉萨河相望一眼。这一天,形成了拉萨十分出名的吉祥天女节,藏语称为“白来日追”,也就是现在俗称的“仙女节”。“每年的白来日追节里,木鹿寺(木如寺)的喇嘛都要背着白巴东赞的塑像绕着八角街走一圈,并在原夏扎府的地方停留片刻,让她与情人看上一眼,然后才匆匆离开。”这是冯和一所著《世界神仙简谱·民族卷之藏族女神班达拉姆》中的记载。而在宗赞拉康内,“仙女节”那天,慈觉林的村民会和僧人们一起,将宗赞神像移动,使其面向拉萨城。
  可怜的宗赞被流放到慈觉林后,五世达赖喇嘛封他为慈觉林的守护神,让他掌管拉萨河谷的农牧丰歉,为他重塑金身,并在山上给他修了小庙。到了八世达赖喇嘛时期,又在慈觉林修建了慈觉林寺,宗赞又被封为慈觉林寺的护法神。但宗赞大神显然是个情种,他在拉萨河南岸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又喜欢上了东边公堂寺里的公堂拉姆女神。对于这个女神的来历,充满各种说法,有说其正是白巴东赞,也有说其是班丹拉姆的小女儿白拉姆,也有人说其是牧羊女的化身。总之,非常有爱的慈觉林村民,为了地方风调雨顺,成全大神的意愿,于是每年举办梅朵曲巴节,以隆重的仪式,把他送到公堂寺,让两位神仙通宵达旦述说衷肠,而僧人和民众则要举行各种娱神活动,让他们在一年一度的相会中“感到快乐和满足,而播下丰收、幸福和吉祥。”
  节日中,相送、迎请宗赞的工作均由慈觉林村的精壮男人们承担,但又非常讲究。这些仪式上的主角,必须由“骨系干净”、出身优越的德吉绕丹、拉古夏巴、紫噶、沃玛、次仁康萨等12户人家里挑选。特别是背送宗赞的人,必须得从藏历三月十五开始,集中于宗赞拉康,发誓此后一个月里不近女色,不吃肉,不说脏话,不做坏事,不与别人同碗,总之不从事一切不洁净的事情,并在宗赞神像前敬酒起誓,直到四月十七日活动结束,再到宗赞面前把誓言“赎回”,方可回归到世俗生活。
  描金师对宗赞大神描画完毕,坚赞群培和平措坚赞又要敲起法鼓,念诵一段经文,做完法事后,一众人才共同将宗赞神像抬到殿外的走廊上,搭起庄重的黄色围幔,然后取来崭新的神像衣装以及背后所插的彩旗,他们要给大神穿上全新的彩缎战袍,披上新的甲胄,连他跨下的宝马,也要更换笼头。
  “我们要给神仙换衣服了,你们不能观看,先回吧,明天早上再来嘛。”临近给大神换衣服时,有人客气地向我下达了逐客令。
  相会
  过去,宗赞大神的送迎来往完全靠人力背送,现在公路方便了,先由人们背到村口,再由汽车拉送到蔡公堂,再由人背着进入公堂寺内。
  一大早,慈觉林村里桑烟飘荡,早已经有人从宗赞拉康门口开始,在村中大神所要行经的路线和经停的地方,用糌粑粉划出了吉祥图案。每相隔不远,便有一堆煨桑的柏叶枝、香柴、野蒿等。
  拉康里,即将参与送神的男人们,也依据各自角色穿好了华美的服装,他们还戴着各种帽子以及耳饰,然后一一在煨桑炉前经过“净化”仪式。等到良辰吉时,这些汉子便在铜号、锣、钵等法器的齐鸣声中,打着彩旗与宝幢华盖,背负一身新衣新妆的宗赞大神,浩浩荡荡地列队出发了。他们先在拉康下村边不远的一块空地上安放好大神,让他接受村民们的朝拜和祈福。人们要给宗赞不停地敬献哈达,还要给他面前的酒盆里倒满美酒,再给他的坐骑木马嘴里面塞满青稞苗,以示吃饱喝足。等法事完毕,背送他的人才会在村民的相送下,把宗赞背到村中稍宽阔的公路上,那里几辆汽车早已经过精心装扮。负责送迎的汉子们一起将宗赞大神送入汽车,再次接受村民们的祈福,法乐响起,汽车这才缓缓驶出村子,向着公堂寺缓缓进发,并一路接受百姓的朝拜,他们不停地向车上的大神敬献哈达。   与此同时,经过精心准备的公堂寺也焕然一新,正等待着宗赞大神的到来。殿前地上也已用糌粑画好了吉祥图案,佛殿内,鲜花花瓣被巧妙地布置在各位神佛前。佛殿一旁,大锅正熬着供村民和外来参观者免费饮用的酥油茶及甜茶,人们兴奋地等待着这一节日盛况的到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公堂寺距离慈觉林大约十公里左右。公堂寺所在的蔡公堂地方,虽然少有拉萨城那样的内地游客,但其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却非常厚重:藏传佛教噶举派四大支系之一的蔡巴噶举发源于此,其开创者向·尊珠扎,在此修建了蔡巴扬衮寺和公堂寺两座寺庙,历史均近千年;元朝时期,十三万户之一的蔡巴万户,其万户府也设在这里。这里的几代万户长,被元朝和明朝皇帝授封为“大司徒”。吐蕃时期“风云人物”禄东赞和他的家族,也曾在此地经营和繁衍,由他带头栽种柏树、形成郁郁葱葱的林园,这就是“蔡”(意为“林园”),这也是蔡公堂地名的由来。后人把蔡巴扬衮寺和公堂寺之地,合称为蔡公堂,意为“蔡氏家族所在的坝子”。此外,公堂寺西边,还有一片被五颜六色经幡环绕的土丘,那里曾有著名的念勒澎波塔,现在只剩下废墟,每天都有患重病的人到这里来转经,据说这种方式可以让病痛得到解除。
  公堂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除了本地人和拉萨人,知道的外人不是很多。对于即将到来的两神相会,这一取悦神人的佛事活动,如今被俗人们误解成神与神之间的世俗情愫,公堂寺的僧人们耿耿于怀。他们说,公堂寺的梅朵曲巴节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与拉萨大昭寺元月十五日的坚阿曲巴(酥油灯供奉节),热振寺四月十五日的库优曲巴(杜鹃鸟供奉节)和桑耶寺六月十五日的朵得曲巴(经藏会供节),史称为卫藏地区的“四大会供”。这一仪式最早是出于宗教上一种人与神之间惺惺相惜的目的,早些时候连拉萨的乃琼护法神,也要被请到这里来参加公堂寺的鲜花供奉仪式,后来才被俗人理解成神与神之间的世俗感情,并沿袭至今。
  当宗赞大神即将到来时,公堂寺的僧人则要安排人背着公堂拉姆神像,来到寺庙外面的街道上迎接宗赞大神的到来。男神和女神相会,会在朝拜人群的簇拥下翩跹起舞,仿佛一年未见,分外亲热愉快的样子。跳过好一阵舞蹈,然后才会双双进入到公堂寺内,在殿前空地上再起舞片刻,才会进入殿堂内,被分别安置在殿堂的两侧。
  取悦神民的宗教民俗活动,这样“相会”味道的宗教舞蹈“羌姆”仪式,在当天下午和第二天全天,还会多次进行,此外有些年份,还会有藏戏表演助阵。到了晚上,也会有由慈觉林僧人带头,带着抬送宗赞大神的男子们,来到公堂拉姆女神面前献灯朝拜,进行颂祷和献唱活动。
  第三天,也就是十六日的早上,宗赞大神将会离开公堂寺返回慈觉林。公堂拉姆女神这时也会赶到寺外为他送行,两神再次跳起羌姆舞,仿佛人间惜别,难舍难分。
  迎归
  宗赞大神的回归,与相送时方式基本相同。先由人背,再汽车,再回到村里由人背。只是这一天,慈觉林人比十四日相送时更为激动和热情,迎接仪式也显得更加盛大隆重。
  十六日一早,与公堂拉姆分别后,我们超过迎接的车队,提前赶到慈觉林村中。村里的一片空地上,早已满是守候的村民们。空地中央,村民们搭好了举办迎接仪式的法台,经书、法号等也一应俱全。村民们还从自己家里搬来了各种各样的鲜花,摆于现场。地上依然是用糌粑画上的吉祥图案,桑烟升腾,烟雾袅绕。
  这一天,宗赞在村里行经的路线比相送时,更弯曲,因为要尽可能在村中多经过一些人家,覆盖全村大部分范围,让更多人受用神灵带来的福泽。
  等候颇久,迎接宗赞神像的队伍,终于在法号和阵阵法乐中来到了。守候在此的村民们快速簇拥了上去。人们先是敬献哈达,念诵经文,顶礼膜拜。更有老年人,在仪式上激动得泪流满面。当宗赞神像停驻下来,人们立刻将带来的青稞酒倒入大神面前的大盆中,向大神敬献。青稞酒算得上五花八门,有自家酿制的,也有人用买来的罐装青稞酒代替。同样,宗赞的坐骑,神马马嘴里也被人塞满了青翠的青稞苗。
  法号声中,做法事的平措坚赞和坚赞群培,大声念诵起祈祷的经文,祈求大神赐予村民们吉祥安乐,风调雨顺,庄稼有好的收成等。
  村民们敬献了宗赞大神之后,宗赞大神也就要赐福村人们了。这时协助做法事的人,会将供奉在神像前的青稞酒取出,分发给大家饮用。不管大人小孩,只要你伸出手,就能接到一捧青稞酒。村民们一般的做法是,凑到嘴边先喝一小口,然后将其余的酒液涂抹在额头上,同时念诵经文,或者说一些祈祷的吉祥话。另外会有人将打了结的小绳子,发放到每个人手里,大家恭敬地接过,系于腕间或者颈上。
  这一段法事完毕,宗赞大神就会再次被浩浩荡荡的人群簇拥至林卡。一路上每家依然都在门口处煨起桑烟,献上鲜花。林卡里早就为宗赞大神准备好了法台和帐篷。等宗赞神像被安放好,等候在那里的村民又继续向大神供奉青稞酒,敬献哈达。这时,又有人将打了结的小绳子发至每个人的手里,据说,这是经过宗赞神加持,能护佑人平安的圣物。
  这轮法事完毕,接下来才是休息时间,也是宗赞大神与民同乐的时候。人们坐在林卡中的草地上,树荫下,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俨然林卡节上的休憩。
  人们一直欢乐到下午四五点钟,吃饱喝足。这时男人们才又围成一圈,站到宗赞大神面前,再次跳起舞蹈,唱起歌。等舞蹈结束,在喇嘛平措坚赞和坚赞群培的带领下,专门负责接送宗赞大神的男人们,又会吹响法号,鸣锣开道,将宗赞大神送回半山腰上的宗赞拉康。送回后,宗赞大神依然被安放在殿堂门口的廊道上。
  人神共娱的法事活动至此告一段落,人们在对大神拜谒完毕后也纷纷离去,但喇嘛和负责接送宗赞大神的男人们,则要留在拉康里继续从事法事结尾的仪式。这一晚,他们要用宗赞拉康门口的井水(现在已为自来水)为宗赞大神洗澡,到了第二天早上阳光出来,大约十点钟时,再给宗赞大神洗一次澡,然后才能把神像抬回殿堂里,放入他原来所坐的位置。也只有到了这天晚上,那些从事法事活动、背负神像的男人们,才能在宗赞大神面前“赎回”先前一月所做“不近女色”、“不吃肉”等承诺。
  每年一次的“梅朵曲巴”节,不光是宗教的仪轨仪式,也是村落民俗文化的载体,起到了维护地方文化、凝聚地域群体的作用。而且,这一俨然人神和悦的演示性剧目,以迎合神灵的方式表达了村人们对宗赞大神的尊崇,使人们建立了人神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获得了受神灵佑护的心理慰藉。
其他文献
古时西藏分为三区,卫藏地区为其中之一。卫藏地区在元、明时称作乌斯藏,前藏地区称卫,后藏地称藏,卫藏地区历史上曾北起那曲地区的当雄县,南至山南地区的洛扎县,东达山南的加查县,西到日喀则地区的昂仁县,其区域涵括了现在的拉萨市,日喀则大部分地区及山南大部分地区。虽从地形上看,卫藏地区被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系所重重包围,为雪山环绕之地,但西藏三大粮仓拉萨河流域、年楚河流域、雅鲁藏布江河域
生命中的不期而遇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去西藏的梦想。而我能来到美丽而神秘的墨脱,是一份幸运,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福分。不期而遇,人生之幸。  2015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征得父母和导师的同意后,我休学参加西部计划西藏专项,成为一名志愿者。进藏短暂的培训和修整后,我们就出发前往墨脱,路过“通麦天险”,到达藏王故里波密。经嘎隆拉隧道进入墨脱境内,刚出隧道口,只见云雾缭绕,宛若仙境。道路曲折蜿蜒,
【摘 要】北京市培智学校基于20多年的课程建设与教学经验,梳理出目前培智学校教学的困难主要聚焦于“缺乏对学生的有效评估,在课程实施时找不准目标;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与教学主题活动内在联系不够;现有教师队伍不适应主题教学的实施”三个方面。以此问题为核心,研制了基于学生课程本位评估系统,制订了以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核心的教学实施方案,构建了三方参与的教师研修模式,着力于提升培智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
“白莱岁却”是西藏古代祭祀女护法的节日。如今,“仙女节讨钱”已经成为节日里部分女士喜爱的活动,也可以说是西藏妇女地位得到提升的一个明证。\  一  2014年12月5日是藏历木马年的十月十四日。  下午,生得一副蛙面的班丹拉姆吉祥天母塑像便已被迎请到大昭寺中央的天井处。  大昭寺内的僧人在众人朝拜时给塑像刷上金粉,为迎接“白莱岁却”节做准备工作。  15日清晨零点起,信众便已披星戴月地从四面八方涌
没有多余的线条,没有旖旎的色彩,只在美术家寥寥几笔的勾勒下,西藏的美丽便如“清水出芙蓉”般跃然纸上。  7月8日至1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全国25位著名美术家在拉萨、山南等地区采风、创作,用一幅幅生动画卷展现了西藏经济社会5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这些作品也将作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的献礼,于9月在北京展出。  武警政治学院教授罗田喜是第一次进藏。在来西藏之前,他就做足了准备功课:从网上
西藏的医学,总给外人神秘的感觉。不但如此,藏族人也将其奉为神灵,一度秘不示人。公元8世纪,藏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著成藏医学经典巨著《四部医典》,之后藏王赤松德赞将其作为珍贵的“伏藏”埋入桑耶寺,直到11世纪初才被发现,重见天日。此后,历代藏医学家都把它奉为经典,为藏族同胞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没有人想到,在《四部医典》面世近1300年后,有一位汉族的女企业家通过光彩事业,既为藏区扶贫做
我是1960年大学毕业响应祖国的召唤到拉萨工作的,眨眼已50过去了个春秋。但初到圣城的印象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古老的宫阙、庙宇娓娓讲述着历史的沧桑,河畔垂柳伸出细嫩粉红的手背荡起一圈圈涟漪,男女老少路灯下的即兴歌舞淋漓尽致地展示出高原民族豪放乐观的天性禀赋。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勾起我这个远道而来的汉族大学生无边无际的遐想。拉萨,她古老而又年轻,美丽而不矜持,神奇而又实在,酷似苦恋中的情人,让
拉萨靴子非常漂亮,黑色的鞋腰,红绿相间的鞋面花朵艳丽,栩栩如生,做工考究,针脚细腻,可谓巧夺天工,引人入胜,令人赞叹不已。  藏鞋,人们能从一个人所穿的鞋子  判断出这个人的职业和社会阶层。  藏靴还有一个特点,  就是不分左脚和右脚,  其妙处在于任何一侧有磨损,  只要把鞋子调换一下,  就又可以穿很长时间。藏族鞋靴的简明百科  赤列塔青带我们到他工厂的陈列室参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30多种不同
目前,西藏拉萨市和林芝市已正式纳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规划。今年起,西藏旅游部门将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升级,逐步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环境一体化和旅游“私人定制”。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省会城市,文化底蕴浓厚、自然人文资源富集,是海内外游客进藏游重要目的地。而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凭借原始森林、冰川飞瀑,同样跻身西藏生态旅游重要驿站行列。  为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西藏旅游部门已经开始
出于宗教的原因,藏族画师极少在作品上署名,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有画师署名的作品,当算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斯坦因32号藏品——药师佛帛画,这幅作品创作于敦煌,约在吐蕃王朝晚期公元9世纪。作品背面写有藏汉文题记,其中藏文记载了一位名叫白央的藏族僧人与汉族画师共同制作帛画的佳话。稍晚至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11—13世纪),日喀则艾旺寺、姜普寺也有个别画师留下了自己的签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弥久及天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