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入境教学的基本策略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歌怎么鉴赏?应该遵守哪些基本规律?朱光潜先生主张: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诗的境界是用直觉“现”出来的——他强调的是经由“直觉”进入诗的境界(即“意境”)。袁行霈教授指出:鉴赏中国古典诗歌,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个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鉴赏中国古典诗歌——他强调的实质是要透过意象来把握意境。
  二位大家都把进入诗的意境作为古典诗歌鉴赏活动的核心与目标,强调读者鉴赏古典诗歌必须进入诗的意境,足见其重要性。因此,拟就古典诗歌的入境教学,从三个方面谈一些具体策略,供同行们参考。
  一、感知内容
  赏读诗歌,首先要过语言文字关,能读懂才能感知内容,而感知内容的入境策略又有下列几种。
  1.直接讲解
  直接讲解要求教师对诗歌烂熟于心,把握好语速、节奏,豪迈处挥斥方遒,凄婉处如泣如诉,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有情不自禁的表达。学生便可借助教师的语言表达,产生感悟文本的直觉。
  2.心理示范
  教师要将欣赏诗歌时内隐的心理活动过程明确呈现给学生。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诗句时可指出:《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惊涛拍岸”一句为什么要用“惊”字来形容浪涛呢?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惊”字的本意乃“马受惊吓”之意。“惊马”具有猛烈迅疾和势不可当之势,因此,用“惊”来形容江涛,就比较容易使人感受到强烈的震撼,由此可以想见迅猛的急浪拍打江岸的气势。
  3.以文解诗
  “以文解诗”是联系熟悉的现代文来解读陌生的诗句。例如,学习《钱塘湖春行》一诗时,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普遍对“水面初平云脚底,乱花渐欲迷人眼”二句没有真切的感知。为此,教师启发他们到刚刚学过的朱自清的散文《春》里,寻找可以照应的句子。学生很快发现“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是能够印证“水面初平”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则生动阐释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含义。
  4.抓关键词
  抓关键词要达到“不破坏诗词的整体美感,同时又切中要害、加深理解”的目的。第一种关键词是诗眼或句眼,比如《江城子》的诗眼“狂”字。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三层体味:词人写了他哪些方面的“狂”?你怎么看待苏轼的“狂”?教师最后点评苏轼的“狂”。第二种关键词是那些最有表现力、最有视觉冲击力的词。比如“为报倾城随太守”,教师就要抓住“倾城”问学生:看到“倾城”这个词,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一般会想到漂亮的女子。这时,笔者拍案叫绝:苏轼的魅力不亚于漂亮的女子啊,全城的老百姓都出来了。
  5.问题引领
  比如教学温庭筠的《望江南》,笔者只抛出了两个问题:这首词写的是怎么一回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哪些词或句子能够给你带来联想?然后教师随机点拨、评说、提升,引领学生不仅弄明白词的含义,还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味词中人物的思想情绪。
  二、感受意象
  感受意象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自己的语言,重在让学生具体领会。
  1.想象—感悟—内化
  例如,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教师设计了“想象—感悟一内化”三个简洁明快的步骤,帮助学生由感受意象进入诗的意境。
  “羌管悠悠霜满地”是一种怎样的情景?能把你看到的情景描述出来吗?这是第一步——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还原诗中的意象,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吹羌管的人是怎样的人?他心中在想谁?他想对那个^说些什么?这是第二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介入诗中情境,作一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个体感悟。
  读了这样意蕴丰富的诗句,你有何感想?这是第三步——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学生对诗歌意象隋志的领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2.换词对比法
  将诗歌中用得精妙的某一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学生通过反复比较,品味诗词语言的精妙,感悟诗词创设的意境。如“北风卷地白草折”中将“折”换成“断”;“几处早莺争暖树”中将“几处”换成“处处”,等等。让学生通过对比去感悟其中的意境。
  3.品读关键句子
  如品读“千骑卷平冈”,你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又如品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的心情如何?学生在品读过程中,读出诗人的忧伤;读出诗人的矛盾;读出诗人的理想;读出诗人的形象。
  三、感悟情感
  语文是隋感的舞蹈,若未能体悟作者的情感,古典诗歌教学的“入境”就没能真正达到。
  1.别出心裁的朗读设计
  诗歌语言凝练,情感丰富,非反复朗读无法品味其中韵味。当然这个“读”更需要别出心裁的朗读设计。它可以是教师的精心设计,让学生渐入佳境,此时的课堂有可能成了竞赛场、朗诵会;也可以是学生自主的体味和演读,对语气、语调、节奏、重音的把握,不求统一,但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如此处理的理由,以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即入境。
  2.还原情感
  如教学《天净沙·秋思》,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词人为什么不选择菊花,不选择螃蟹,而选择文中的几物组成一景。由文中“物”到构成“景”再到抒发的“情”,最后让学生回头看,这些物和景的背后一定承载着诗人的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领会便水到渠成。
  3.由画面生发联想
  例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可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时的情景画面;读懂《赤壁》后可设计杜牧与周瑜见面的场景画面;教学《石壕吏》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些教学策略,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诗人的情感变化和生命活力,从而更好地入境。
  总之,入境诗歌教学,需要教师对诗歌发自内心地喜爱,并且师生要在课堂上共同呈现出美感洋溢、韵味丰足的精神状态。在读懂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找一个好的入境切入点,在适当的时机,恰当运用与诗歌意境协调统一的媒介,渲染、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氛围,才能渐入佳境。
  (编辑 刘泽刚)
其他文献
人参Panax schinseng Nees(Panax ginseng G.A.Mey.)系五加科(Ara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名贵特产药材之一,主要作为滋补强壮药。目前由于人参生长迟缓且限于少数地
几年来,药学通报和过去的北华药讯都曾经常地、及时地发表了一些有关抗生素的新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抗生素生产和应用上的新发展,并且补足了过去一些书籍的不足,对读者是很
前曾报道[本刊15(3)∶47,1980]从卫矛科新种植物密花美登木(Maytenus confertiflorus J.Y.Luo et X.X.Chen sp.nov.)茎分得抗癌活性成分美登新(maytansine)。我们现又在同种
自本刊第二卷第三期124页发表了张峻德同志关於“在调剂工作中应设法消除不利於病人的外界因子”一文后,我们在这方面摸索着做了一些工作,不久就收到病人的反映一致欢迎这种
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 Schn.)有效成分Ⅳ-3结晶是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从细叶小檗根中提取的一种水难溶性生物碱。系黄色结晶,经高分辨质谱分析,m/e 为355.1133,
作者之一曾报道关于檳榔粉末粗細、煎煮时間及浸出方法对于檳榔煎中醚溶性生物硷煎出效能的比較,认为制备檳榔煎都不能将檳榔中的醚溶性生物硷全部提出。中国药典(1953)对檳
丹参酮(?)-A 磺酸钠足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中分离的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A经磺化而制得的水溶性物质,为一新型的治疗冠心病药,已鉴定并推荐应用于临床。
(一)制药工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年轻的工业,解放几年来,由于人民的需要、党和政府的重视,发展是空前迅速的;不过因为从前的基础差,水平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落后,产品
本品(Mistura Glycyrrhizae Composita)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制剂,味微甜而辛,並帶茴香油香气。药典收載以前,許多医院药房曾定为协定处方。有些药厂大量生产供应一般药房
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以及反动政府的漠视人民健康,药品制剂的生产是非常落后的,不但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条件也是非常简陋的。当时外国向旧中国大量倾销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