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国内外正在迅速兴起一股播客热,播客的文本意义究竟有哪些可以挖掘的内容?同一类型的播客也可以通过文本解读产生不同的意义结构。本文从文本解读来深入剖析播客的兴起,播客是在一种特殊的语境下,人们使用一些不同的符号来实现自我满足,编码者的自我实现是一种话语能力和“符号”的一种交流形式。而解码者的自我实现是对于话语能力的回归,使一些通过读和写来完成的文本可以得到更多的意义。
关键词:播客 文本意义 编码者 解码者 话语能力
播客,即“有声博客”。博客是外来词汇,根据音译可以表达“网络日志”,而播客是数字媒体的运用形式,也可以用来代表制作播客的人和传播者。播客不仅沿袭了博客的一些文本特点,而且突出了博客的匿名、真实以及大众的特征,语言和图像的真实性让更多的观众可以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见解,让更多的人有了自由发言的空间和方式,应该说播客是主流媒体形式之外,让老百姓尽情表现真实自我的传播形式。
播客受到大众的追捧也引起了媒体研究人士和文本意义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播客具有挖掘文本意义在不同形式和内容下的理论意义。播客是一种全新言论发表的载体,通过网络这样一个媒介表现出来,也是对传统媒介运作形式和内容的一种挑战。我们可以理解成是博客之后网络媒介的第二次变革,也成为大众发挥网络媒介功能的方式。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样态,播客的文本解读和意义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去探索这种文本形式的解读方式和不同的文本意义。
一、 文本架构下的播客
文本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符号或符号集成。文本一般源于符号或者语言体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产生意义和传播意义的核心。而文本架构下的播客,我们可以理解为非常丰富的符号构成,包括了听觉符号、视觉符号以及文字、图像、声音等等。我们认为,播客的文本意义可以归纳成,人们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如文字、图像、声音等达到自我表现的满足。
人类是最善于用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知的,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人类本身也是一种符号或符号体系。与其他媒介不同,播客的文本意义是以人的符号体系为根本依据的,无论是编码者在创作播客文本信息,还是解码者在解读文本意义,都是以人的符号体系为基础,挖掘人的自我和个性内涵以及特色。
在播客文化中去实现自我的个性特征的张扬,也一定会出现文本的多义性,同时兼具独特性和创造性。播客文本包含了对日常生活中独特现象的独特反映,对民生问题的一种诉求和表现,通过视频和音频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化问题的或赞扬或不满的情绪,播客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令人预想不到,也正是这些文本意义的多义性带来了播客的创造性,我们也可以用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去解析这些文本。
二、 编码的权利实现
编码者在播客的制作过程中是主要参与者,播客的表现平台——播客网站,因为没有限制编码者的创作内容和形式,所以播客们在一种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下拥有了最大程度的话语权,当然,编码者其实在扮演主要制作者的角色的同时,也是播客的传播者和使用者。
土豆网应该说是中国最早的播客支持平台,土豆网把“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作为广告语,也道出了播客的实质意义,在生活中只要存在的事实和可以被观察到的内容都可以变成播客的素材,不给出太多的题材限制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编码者的文本能力,把生活的内容都用视频和音频等方式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和更多的人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和博客相比,播客应该说更上一层楼,跳脱文字的表达限制,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内容来表达自我,每个人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博客和播客内容去阅读和欣赏。不可否认的是,电视和广播仍然占据着声画的主动权,这样的主动权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主导权力。一直以来,人们习惯通过电视和广播来了解世界,理解世界,因此形成了主流媒介的权威印象,可是,播客应该说改变了一些这样的绝对主导权威的印象。传统的传播模式在电视和广播中表现为“一方说一方听”,主要是单向传播,而播客的传播模式做到了双向,既可以选择喜欢的,也可以创作喜欢的,实现双向主导。在这样的传播模式下,受众由被动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转变成为媒介的主导者和参与者,也是创作者,消除主动和被动间的界限,打破话语权力的垄断,提供真正的自由言论平台。
话语权力的获得,意味着话语规则也会随之改变。传统的媒介在长期的发展中,拥有了一套自我的被接受的表达方式。有些人会认为是规则限制了媒介的发展,而播客的编码者认为自己是可以完整地表达情绪和话语权力的,无需设定固有的规则,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创作出可以表达自我的作品。这就是播客乃至网络媒介带给我们的话语规则的一个变化。
由于播客的符号系统比较丰富和多样,播客的发表平台也就成为了普通大众的话语权利展现的平台。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尤其是在进行自我内在情感和精神世界表达的时候,播客突破了规则和技巧的限制,实现了全民参与均可制作的可能。语言作为符号,始终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去表达,比如语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因此有时也会出现语言不可完全或者准确描述和表达情感的情况,而播客可以说是跨越符号的传播形式,在语言、声音和影像等多种符号中交替运作,把人类的情感和表述方式完全糅合,声在义中,情在画中。
三、解码者的意义价值
很多文本本身是存在分歧或是问题的,因此存在分析的必要。在传统媒介主导时,人们依赖于这种传播形式传递给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影响,如果脱离这些影响,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失去价值判断体系的约束和指导,但是播客的出现,让每一个独立的文本都可以有一个完整的空间,解码者也可以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去解读这些文本的意义,重新寻找到解码者自身的价值,改变那些依赖某些价值体系的状态。
编码者的文本和解码者的文本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创造文本的主宰者,可以完全依照自我的价值意义需求去制作文本,后者则更多的是在前者的一个大致框架下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的,尽管可以有多种解读,但依旧有一条潜在的主导线索在指引解码者进行解码。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把符号分为所指和能指二个维度,前者是概念、内涵,后者是音响、形象等。所指和能指的结合可以是有规则的,也可以是随意的,二者之间看似约束却又彼此相对独立存在。能指具有更为独立的特质,可以脱离于所指之外。因此,即使是表意明确的文本,也可以由解码者来完成不同中心、不同层次的解读,甚至可以将文本进行分化,于是,符号可以变成无限延展的若干体系,之后再进行分层解读,解码者的文本解读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播客文本的意义变化
播客文本当前的意义更注重自我的展现,是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所以不可否认,在播客的载体之上,个体个性得到了充分释放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与传统意义上的理解相悖的现象,这些现象可能会随着个性的释放而放大。由于限制较少,播客传播的信息缺乏舆论的监督和审视,而播客自身不可能完全约束自身的非主流和非正常文本的创作,于是,我们需要对播客的价值取向、道德约束和自我调节进行一些反思。
文本意义的变化会随着播客的形式变化,以及内容意义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文本意义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这样一个新兴的媒介形式能否长久的存续下去的关键问题,在表达自我,突出个性,反映民生的同时,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播客传播平台才是避免低俗化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美】《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李彬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3、 齐效斌:《人的自我发展与符号形式的创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4、 【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5、 杨大春:《文本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单位:郑远龙,广东省东莞广播电视台
江夏,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广播
责任编辑:傅先萍
关键词:播客 文本意义 编码者 解码者 话语能力
播客,即“有声博客”。博客是外来词汇,根据音译可以表达“网络日志”,而播客是数字媒体的运用形式,也可以用来代表制作播客的人和传播者。播客不仅沿袭了博客的一些文本特点,而且突出了博客的匿名、真实以及大众的特征,语言和图像的真实性让更多的观众可以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见解,让更多的人有了自由发言的空间和方式,应该说播客是主流媒体形式之外,让老百姓尽情表现真实自我的传播形式。
播客受到大众的追捧也引起了媒体研究人士和文本意义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播客具有挖掘文本意义在不同形式和内容下的理论意义。播客是一种全新言论发表的载体,通过网络这样一个媒介表现出来,也是对传统媒介运作形式和内容的一种挑战。我们可以理解成是博客之后网络媒介的第二次变革,也成为大众发挥网络媒介功能的方式。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样态,播客的文本解读和意义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去探索这种文本形式的解读方式和不同的文本意义。
一、 文本架构下的播客
文本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符号或符号集成。文本一般源于符号或者语言体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产生意义和传播意义的核心。而文本架构下的播客,我们可以理解为非常丰富的符号构成,包括了听觉符号、视觉符号以及文字、图像、声音等等。我们认为,播客的文本意义可以归纳成,人们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如文字、图像、声音等达到自我表现的满足。
人类是最善于用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知的,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人类本身也是一种符号或符号体系。与其他媒介不同,播客的文本意义是以人的符号体系为根本依据的,无论是编码者在创作播客文本信息,还是解码者在解读文本意义,都是以人的符号体系为基础,挖掘人的自我和个性内涵以及特色。
在播客文化中去实现自我的个性特征的张扬,也一定会出现文本的多义性,同时兼具独特性和创造性。播客文本包含了对日常生活中独特现象的独特反映,对民生问题的一种诉求和表现,通过视频和音频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化问题的或赞扬或不满的情绪,播客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令人预想不到,也正是这些文本意义的多义性带来了播客的创造性,我们也可以用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去解析这些文本。
二、 编码的权利实现
编码者在播客的制作过程中是主要参与者,播客的表现平台——播客网站,因为没有限制编码者的创作内容和形式,所以播客们在一种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下拥有了最大程度的话语权,当然,编码者其实在扮演主要制作者的角色的同时,也是播客的传播者和使用者。
土豆网应该说是中国最早的播客支持平台,土豆网把“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作为广告语,也道出了播客的实质意义,在生活中只要存在的事实和可以被观察到的内容都可以变成播客的素材,不给出太多的题材限制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编码者的文本能力,把生活的内容都用视频和音频等方式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和更多的人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和博客相比,播客应该说更上一层楼,跳脱文字的表达限制,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内容来表达自我,每个人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博客和播客内容去阅读和欣赏。不可否认的是,电视和广播仍然占据着声画的主动权,这样的主动权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主导权力。一直以来,人们习惯通过电视和广播来了解世界,理解世界,因此形成了主流媒介的权威印象,可是,播客应该说改变了一些这样的绝对主导权威的印象。传统的传播模式在电视和广播中表现为“一方说一方听”,主要是单向传播,而播客的传播模式做到了双向,既可以选择喜欢的,也可以创作喜欢的,实现双向主导。在这样的传播模式下,受众由被动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转变成为媒介的主导者和参与者,也是创作者,消除主动和被动间的界限,打破话语权力的垄断,提供真正的自由言论平台。
话语权力的获得,意味着话语规则也会随之改变。传统的媒介在长期的发展中,拥有了一套自我的被接受的表达方式。有些人会认为是规则限制了媒介的发展,而播客的编码者认为自己是可以完整地表达情绪和话语权力的,无需设定固有的规则,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创作出可以表达自我的作品。这就是播客乃至网络媒介带给我们的话语规则的一个变化。
由于播客的符号系统比较丰富和多样,播客的发表平台也就成为了普通大众的话语权利展现的平台。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尤其是在进行自我内在情感和精神世界表达的时候,播客突破了规则和技巧的限制,实现了全民参与均可制作的可能。语言作为符号,始终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去表达,比如语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因此有时也会出现语言不可完全或者准确描述和表达情感的情况,而播客可以说是跨越符号的传播形式,在语言、声音和影像等多种符号中交替运作,把人类的情感和表述方式完全糅合,声在义中,情在画中。
三、解码者的意义价值
很多文本本身是存在分歧或是问题的,因此存在分析的必要。在传统媒介主导时,人们依赖于这种传播形式传递给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影响,如果脱离这些影响,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失去价值判断体系的约束和指导,但是播客的出现,让每一个独立的文本都可以有一个完整的空间,解码者也可以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去解读这些文本的意义,重新寻找到解码者自身的价值,改变那些依赖某些价值体系的状态。
编码者的文本和解码者的文本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创造文本的主宰者,可以完全依照自我的价值意义需求去制作文本,后者则更多的是在前者的一个大致框架下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的,尽管可以有多种解读,但依旧有一条潜在的主导线索在指引解码者进行解码。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把符号分为所指和能指二个维度,前者是概念、内涵,后者是音响、形象等。所指和能指的结合可以是有规则的,也可以是随意的,二者之间看似约束却又彼此相对独立存在。能指具有更为独立的特质,可以脱离于所指之外。因此,即使是表意明确的文本,也可以由解码者来完成不同中心、不同层次的解读,甚至可以将文本进行分化,于是,符号可以变成无限延展的若干体系,之后再进行分层解读,解码者的文本解读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播客文本的意义变化
播客文本当前的意义更注重自我的展现,是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所以不可否认,在播客的载体之上,个体个性得到了充分释放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与传统意义上的理解相悖的现象,这些现象可能会随着个性的释放而放大。由于限制较少,播客传播的信息缺乏舆论的监督和审视,而播客自身不可能完全约束自身的非主流和非正常文本的创作,于是,我们需要对播客的价值取向、道德约束和自我调节进行一些反思。
文本意义的变化会随着播客的形式变化,以及内容意义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文本意义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这样一个新兴的媒介形式能否长久的存续下去的关键问题,在表达自我,突出个性,反映民生的同时,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播客传播平台才是避免低俗化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美】《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李彬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3、 齐效斌:《人的自我发展与符号形式的创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4、 【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5、 杨大春:《文本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单位:郑远龙,广东省东莞广播电视台
江夏,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广播
责任编辑:傅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