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数学教学存在教师的教育思想未能与时代同步,教育现实与教育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需要等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提出了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变革首先需理解学生的学习是因意义而发生,教师的教学需立足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活经验和专业需要相融合,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学生的智力发展相适合,教学节奏与学生的学习节奏相合拍。在教学组织上突出团队合作,教育目标上体现悦己达人——学会自我发展。文章简要分析了精彩课堂的几个特征,即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活动,通过组内、组间分享学习成果,形成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接纳自己,体验成功。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中职数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至少承担三项功能,一是为专业学习服务;二是为社会服务,培养公民基础素质;三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但在职业学校,因学生的基础及职业教育本身的专业性,文化课教学相对于专业课来说研究较少,教师教学缺少成就感,特别是数学,更是学生的短板。教师常见的归因也会是基础差,学不会或者习惯差,无规范。这一归因背后的思想实际上是: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知识的反复训练就是学会(机械训练)。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其必然的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对于中职数学教学现状该如何破解呢?作为一直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对这一问题是这样认识的。
一、 原因分析
(一) 教师的教育思想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不同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责任理解、教育期望、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学习地点、环境文化和教学关系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的教师耳濡目染的都是普通学校教育时代的教育思想。我们接受的教学模式就是讲练结合,这一模式也被我们成功带进了自己的课堂。但是,我们面对的对象已经不是和我们一样习惯于传统教学的学生。他们更崇尚个性,更方便获取信息,也更容易受各種影响。学习途径的增多,使得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影响力正在减弱,教师因为管理课堂引发的冲突在所难免,如果放任自流就成为我们看到的课堂状况。
(二) 现实教育与理想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
在我们了解了教育思想落后的原因之后,还需要找出现实教育与理想教育之间的差距,明确哪些是作为教师可以改变的,这些就是改进我们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着力点。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最理想的教育取决于几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学校外部所赋予的机会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对于其中关键的四项除了学校外部所赋予的机会这一点无法由我们自己的力量改变外,其他三点都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提高的。
(三) 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的需要
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在经过筛选后被动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进校以后也一直处于被学习状态中,但是学校承担着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的责任,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载体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中职数学的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说数学知识是基础,能力培养是关键,目的是服务专业需要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 提高数学课堂学生学习参与的途径
学习是因为意义而发生的,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就是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培养责任意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具体途径如下:
(一)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专业需要融合——解决想学问题
现实生活中学习无处不在,只要是我们感兴趣的,并能引发我们思考的都是学习的过程。那为什么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总是差强人意呢?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是关键问题。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交往活动,逐步改善或发展或修正其思维或知识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内容必然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与其未来的专业学习需要相关的内容,融合生活经验和未来专业需要,使数学知识变得丰满有趣且有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想学。
(二) 学习目标要与学生的智力发展相适合——解决可学问题
就数学教学而言是需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数学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逻辑思维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这方面没有优势,而且学生之间发展也不平衡。适合就是指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一定要与学生现有的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合。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前面已对多元智能进行了说明,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处于科学的浪漫期,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大部分要求学生达到的是精确期,不顾学情,唯课程标准设计目标,对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的目标毫无意义,我们可以选择放慢速度,耐心培育,等待这些迟开的花朵。
(三) 教学节奏要与学生的学习节奏合拍——解决乐学问题
职业学校的教师一般都会感觉到学生接受能力差,特别是在符号学习,空间想象,逻辑推理等方面尤为突出。“缺乏对智力发展的节奏和特征的认识是我们的教育呆板无效的主要原因。”智力的构成及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中职学生在数学逻辑及空间想象力方面相对来说不是强项,因此,教师只有合着学生的节奏并与其产生共振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掌握学生的学习特质,调整好教学的节奏,这要求教师对学生能做到无差别的教育,有差异的发展,学习不再是折磨而是一种共鸣,合拍的节奏能让学生爱上学习。
(四) 教学组织要突出团队合作——解决能学问题
布鲁斯·乔伊斯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比起个体化且充满竞争的环境,学生在合作型的学习环境中会产生更强烈的动机合力,与独立学习相比,它能提供更多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的智力活动”。我们会发现,在有人帮助且有团队目标的情况下,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很大改观。合作不仅能解决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中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合作增强人的自尊”,通过“合作行为增强成员之间的积极情感,减少疏远感和孤独感,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并培养对他人积极的态度”。 三、 精彩课堂的特征
(一) 情境设计,任务控制
教学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阅读材料、实物或其方式进行情境导入,重点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可感触的现实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之内。问题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需注意问题的难度梯度,根据情况可将所有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也可以逐步展示学习的任务。但是每一个任务完成后均需要有一个检测,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控制教学的进度。
(二) 学生活动,教师主导
职业学校学生自律性不强且数学文本阅读能力较差,因此对数学学科而言,教师主导作用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体现在全盘讲授上,而是在教學活动的组织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有合作探究,特别在概念教学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 成果分享,意义建构
小组间的学习成果分享即是对由教师主导的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评价,体现的是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对新知识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生长点的准确把握,这一环节是实现学习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各组的总结反映了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水平,也是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回头审视教学过程的依据。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虽然职业教育没有像普教一样的应试教育压力,但是来自传统教育的教师还是沿袭着传统教育的思想,这种教育割裂了学校和社会、认识与实践的联系,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是带着原有的认识和现在的情绪参与学习的。我们希望通过观念的转变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减少对自我的关注度,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增强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情感,这些都是学生学会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4: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7.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4:26.
[4]布鲁斯·乔伊斯.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03.
作者简介:
王浩,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中职数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至少承担三项功能,一是为专业学习服务;二是为社会服务,培养公民基础素质;三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但在职业学校,因学生的基础及职业教育本身的专业性,文化课教学相对于专业课来说研究较少,教师教学缺少成就感,特别是数学,更是学生的短板。教师常见的归因也会是基础差,学不会或者习惯差,无规范。这一归因背后的思想实际上是: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知识的反复训练就是学会(机械训练)。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其必然的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对于中职数学教学现状该如何破解呢?作为一直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对这一问题是这样认识的。
一、 原因分析
(一) 教师的教育思想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不同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责任理解、教育期望、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学习地点、环境文化和教学关系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的教师耳濡目染的都是普通学校教育时代的教育思想。我们接受的教学模式就是讲练结合,这一模式也被我们成功带进了自己的课堂。但是,我们面对的对象已经不是和我们一样习惯于传统教学的学生。他们更崇尚个性,更方便获取信息,也更容易受各種影响。学习途径的增多,使得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影响力正在减弱,教师因为管理课堂引发的冲突在所难免,如果放任自流就成为我们看到的课堂状况。
(二) 现实教育与理想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
在我们了解了教育思想落后的原因之后,还需要找出现实教育与理想教育之间的差距,明确哪些是作为教师可以改变的,这些就是改进我们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着力点。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最理想的教育取决于几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学校外部所赋予的机会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对于其中关键的四项除了学校外部所赋予的机会这一点无法由我们自己的力量改变外,其他三点都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提高的。
(三) 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的需要
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在经过筛选后被动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进校以后也一直处于被学习状态中,但是学校承担着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的责任,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载体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中职数学的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说数学知识是基础,能力培养是关键,目的是服务专业需要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 提高数学课堂学生学习参与的途径
学习是因为意义而发生的,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就是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培养责任意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具体途径如下:
(一)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专业需要融合——解决想学问题
现实生活中学习无处不在,只要是我们感兴趣的,并能引发我们思考的都是学习的过程。那为什么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总是差强人意呢?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是关键问题。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交往活动,逐步改善或发展或修正其思维或知识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内容必然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与其未来的专业学习需要相关的内容,融合生活经验和未来专业需要,使数学知识变得丰满有趣且有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想学。
(二) 学习目标要与学生的智力发展相适合——解决可学问题
就数学教学而言是需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数学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逻辑思维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这方面没有优势,而且学生之间发展也不平衡。适合就是指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一定要与学生现有的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合。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前面已对多元智能进行了说明,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处于科学的浪漫期,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大部分要求学生达到的是精确期,不顾学情,唯课程标准设计目标,对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的目标毫无意义,我们可以选择放慢速度,耐心培育,等待这些迟开的花朵。
(三) 教学节奏要与学生的学习节奏合拍——解决乐学问题
职业学校的教师一般都会感觉到学生接受能力差,特别是在符号学习,空间想象,逻辑推理等方面尤为突出。“缺乏对智力发展的节奏和特征的认识是我们的教育呆板无效的主要原因。”智力的构成及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中职学生在数学逻辑及空间想象力方面相对来说不是强项,因此,教师只有合着学生的节奏并与其产生共振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掌握学生的学习特质,调整好教学的节奏,这要求教师对学生能做到无差别的教育,有差异的发展,学习不再是折磨而是一种共鸣,合拍的节奏能让学生爱上学习。
(四) 教学组织要突出团队合作——解决能学问题
布鲁斯·乔伊斯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比起个体化且充满竞争的环境,学生在合作型的学习环境中会产生更强烈的动机合力,与独立学习相比,它能提供更多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的智力活动”。我们会发现,在有人帮助且有团队目标的情况下,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很大改观。合作不仅能解决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中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合作增强人的自尊”,通过“合作行为增强成员之间的积极情感,减少疏远感和孤独感,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并培养对他人积极的态度”。 三、 精彩课堂的特征
(一) 情境设计,任务控制
教学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阅读材料、实物或其方式进行情境导入,重点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可感触的现实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之内。问题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需注意问题的难度梯度,根据情况可将所有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也可以逐步展示学习的任务。但是每一个任务完成后均需要有一个检测,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控制教学的进度。
(二) 学生活动,教师主导
职业学校学生自律性不强且数学文本阅读能力较差,因此对数学学科而言,教师主导作用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体现在全盘讲授上,而是在教學活动的组织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有合作探究,特别在概念教学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 成果分享,意义建构
小组间的学习成果分享即是对由教师主导的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评价,体现的是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对新知识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生长点的准确把握,这一环节是实现学习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各组的总结反映了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水平,也是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回头审视教学过程的依据。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虽然职业教育没有像普教一样的应试教育压力,但是来自传统教育的教师还是沿袭着传统教育的思想,这种教育割裂了学校和社会、认识与实践的联系,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是带着原有的认识和现在的情绪参与学习的。我们希望通过观念的转变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减少对自我的关注度,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增强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情感,这些都是学生学会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4: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7.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4:26.
[4]布鲁斯·乔伊斯.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03.
作者简介:
王浩,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