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学特别强调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适时适量地进行教材的拓展,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才能有效地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目标。因此,认真落实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就如何拓展教材,优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今后教学中必须贯彻落实一个重要环节。
一、聚焦社会热点、贯穿主题思想,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与公民意识
新闻报道本身具有新颖、独特、奇妙之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将这些鲜活的新闻热点引入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关注意识,使学生对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最新时政热点具备感性认识,耳濡目染,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的养成了关注社会时政的习惯与觉悟,并朝着政治课程特点思考,提升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做一个有意识觉悟的中国公民。放眼当前社会,我们可以发现能够引进课堂进行情景创设的时事资源非常丰富。比如,高一开学的第一节政治课,我们运用了最新的时政材料2016年里约奥运会,根据这一主题我们设计几个问题:第一,在这场体育盛会有哪些看点?第二,同样是夺冠,为什么万民更加关注中国女排?第三,每个体育项目背后都有哪些赞助商?中国女排夺冠对它的赞助商产生的影响是什么?通过女排夺冠引导学生了解弘扬女排精神,进而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意义。通过女排、奥运会各项目的赞助商、出现在奥运会的中国产品理解经济生活消费的心理,公司的经营,投资理财,经济全球化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很自觉的具备这些方面的政治意识。
二、走进现实世界,回归生活实际,诱导真情体验,培养学生政治情感与公共参与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这样可以引领学生领悟生活,进入社会,感受现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身受感染,激发心灵震撼。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公共参与。比如,在讲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里面有一个观点: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学生始终觉得教师是在说教,劳动怎么会幸福呢,奉献怎么会幸福呢。我做了一个班级卫生扫除的调查表,如下:
并将评价结果展示出来询问学生,你不劳动别人对你的评价这么差,大家很看不起你,你的心情如何?学生都觉得很伤心,不舒服,不高兴。对于长期坚持打扫的同学,大家评价很好,你的心情怎么样呢,学生觉得心情很好。老师要是不劳动不奉献教不好书,你们会喜欢老师吗,得不到学生喜欢的老师会开心吗?认真备课乐于帮助学生的老师你们会喜欢吗?可以看出劳动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学生连连点头。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三、挖掘本土资源、体味民俗风情,强化文化归属,培养学生民族情感与政治认同
充分利用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适时加入乡土资源,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
例如,在讲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时,可用多媒体展示璧山的文庙、翰林书院等、传统文艺潘启慧大师的微刻作品,大擹舞等。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走访,了解这些遗迹的历史以及家乡人民对它们的保护,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乡土材料创设教学情境,使我们的课堂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升华思想品质,由学生对文化的认同上升为对自己所在的家乡和国家的认同,进而培养政治认同感,树立坚定的政治认同立场,实现政治核心素养的目标。
四、遨游历史瀚海、弘扬优秀传统、点燃民族自信,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与理性精神
做一个有立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要有民族特色,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孝道、节俭、谦让,道家的清净节制、爱护自然、遵循规律,墨家的重实践、赖民力、任人唯贤等。在集纳韩非子思想的《韩非子》一书里收录了许多诸如“白马非马“”郑人市履”这样的寓言故事;而刘禹锡在诗中所写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为体现辩证法中发展观思想的经典诗句。如讲规律的客观性时,用“揠苗助长”的故事,来认识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动形象,体会深刻。所以,引用传统文化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全面、准确地领会到教材的内涵,同时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沉淀,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提升,使学生的思辨思维得以激发,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对历史明辨是与非,释疑解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培养其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法制意识。
五、巧取他山之石,博采学科众长,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综合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基于学科的,又是超越学科的,应当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各学科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开发和运用知识多元化,尝试依据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来丰富本学科的知识内涵,通过取用“他山之石”来构筑和优化高中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我们可以从几何学角度,通过对“凸面”与“凹面”内角和的变化来认识“真理的条件性”;当然,也可以用生物学知识去分辨“遗传变异”这一内在规律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遗传现象的本质不同等。因此,实施本课程,宜采取“综合性”教学,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培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聚焦社会热点、贯穿主题思想,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与公民意识
新闻报道本身具有新颖、独特、奇妙之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将这些鲜活的新闻热点引入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关注意识,使学生对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最新时政热点具备感性认识,耳濡目染,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的养成了关注社会时政的习惯与觉悟,并朝着政治课程特点思考,提升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做一个有意识觉悟的中国公民。放眼当前社会,我们可以发现能够引进课堂进行情景创设的时事资源非常丰富。比如,高一开学的第一节政治课,我们运用了最新的时政材料2016年里约奥运会,根据这一主题我们设计几个问题:第一,在这场体育盛会有哪些看点?第二,同样是夺冠,为什么万民更加关注中国女排?第三,每个体育项目背后都有哪些赞助商?中国女排夺冠对它的赞助商产生的影响是什么?通过女排夺冠引导学生了解弘扬女排精神,进而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意义。通过女排、奥运会各项目的赞助商、出现在奥运会的中国产品理解经济生活消费的心理,公司的经营,投资理财,经济全球化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很自觉的具备这些方面的政治意识。
二、走进现实世界,回归生活实际,诱导真情体验,培养学生政治情感与公共参与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这样可以引领学生领悟生活,进入社会,感受现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身受感染,激发心灵震撼。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公共参与。比如,在讲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里面有一个观点: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学生始终觉得教师是在说教,劳动怎么会幸福呢,奉献怎么会幸福呢。我做了一个班级卫生扫除的调查表,如下:
并将评价结果展示出来询问学生,你不劳动别人对你的评价这么差,大家很看不起你,你的心情如何?学生都觉得很伤心,不舒服,不高兴。对于长期坚持打扫的同学,大家评价很好,你的心情怎么样呢,学生觉得心情很好。老师要是不劳动不奉献教不好书,你们会喜欢老师吗,得不到学生喜欢的老师会开心吗?认真备课乐于帮助学生的老师你们会喜欢吗?可以看出劳动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学生连连点头。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三、挖掘本土资源、体味民俗风情,强化文化归属,培养学生民族情感与政治认同
充分利用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适时加入乡土资源,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
例如,在讲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时,可用多媒体展示璧山的文庙、翰林书院等、传统文艺潘启慧大师的微刻作品,大擹舞等。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走访,了解这些遗迹的历史以及家乡人民对它们的保护,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乡土材料创设教学情境,使我们的课堂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升华思想品质,由学生对文化的认同上升为对自己所在的家乡和国家的认同,进而培养政治认同感,树立坚定的政治认同立场,实现政治核心素养的目标。
四、遨游历史瀚海、弘扬优秀传统、点燃民族自信,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与理性精神
做一个有立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要有民族特色,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孝道、节俭、谦让,道家的清净节制、爱护自然、遵循规律,墨家的重实践、赖民力、任人唯贤等。在集纳韩非子思想的《韩非子》一书里收录了许多诸如“白马非马“”郑人市履”这样的寓言故事;而刘禹锡在诗中所写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为体现辩证法中发展观思想的经典诗句。如讲规律的客观性时,用“揠苗助长”的故事,来认识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动形象,体会深刻。所以,引用传统文化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全面、准确地领会到教材的内涵,同时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沉淀,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提升,使学生的思辨思维得以激发,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对历史明辨是与非,释疑解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培养其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法制意识。
五、巧取他山之石,博采学科众长,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综合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基于学科的,又是超越学科的,应当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各学科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开发和运用知识多元化,尝试依据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来丰富本学科的知识内涵,通过取用“他山之石”来构筑和优化高中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我们可以从几何学角度,通过对“凸面”与“凹面”内角和的变化来认识“真理的条件性”;当然,也可以用生物学知识去分辨“遗传变异”这一内在规律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遗传现象的本质不同等。因此,实施本课程,宜采取“综合性”教学,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培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