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的采集量、离心时间、离心速度、储存时间和标本是否溶血等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该院检验科859例不同因素的凝血标本对PT、APTT、TT、Fib指标的影响。结果采血量小于2.0mL标本和大于2.0 mL标本检测PT、APTT、TT结果均明显长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Fib检测结果短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标本经5、10、15 min后不同离心时间检测PT、APTT、T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的标本经4 000r/min离心5min和3 000r/min离心1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在室温(20~25℃)环境下储存1h后检测凝血4项结果与立即送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储存4h后检测APTT长于储存2h的标本,TT明显短于储存2h的标本(P<0.05),PT和Fib检测结果与储存2h的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在4℃环境下储存1、2、4h后的凝血4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储存时间与立即送检标本的凝血4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检测PT和APTT结果明显短于未溶血标本(P<0.05);溶血标本检测TT结果明显长于未溶血标本(P<0.05);溶血标本检测Fib结果与未溶血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比例不合适、室温时间储存过长和标本溶血与否等都可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出现异常,采用4 000r/min离心5min替代3 000r/min离心15min可更快速地向临床报告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