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在几十年前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看似一句话,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一、模仿这个“例子”,训练表达能力
【案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魏金花执教)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样一段话:“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我们再看看这样一段话:“他们躲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两个句子都是“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
师:再看看,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后面是句号,“他们躲在大树下乘凉”后面是逗号。
师:真了不起!你能将“他们躲在大树下乘凉”一句也变成上面的写法吗?
生:一群蝈蝈在大树下乘凉。他们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师:出示对应的两个句子。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句式。
出示: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他们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个个__________。(学生口头回答)
出示:同学们在__________。他们有的跳绳,有的__________,个个__________。
(学生口头回答)
出示: __________。他们有的__________,有的 __________,个个__________。
【反思】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从说话开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最要紧的在锻炼语言习惯,这是寻到根源去的办法。”(《叶圣陶教育论集》第417页)学生们展开口头上的沟通,依赖于词、句。所以积累语言的成分很重要,我们要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就应该从一句一句话开始训练。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以教材为蓝本,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在说话教学训练上,不是枯燥地传授语法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说话训练资源(包括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乃至国内外的事物、问题等),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口头交流信息,口头发布见闻,就某一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大家展开辩论,等等。总之,在研究中力求整合教学中的各个因素,使这些因素所共同构成的整体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理解这个“例子”,训练阅读能力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
师:课文在描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时,有些句子是直接写的。请同学们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1: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脖子来咬你一口。
生2: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
师:朗读这些句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表面上时说不喜欢这只鹅,在说它的缺点,实际上更能感觉到作者特别喜欢这只白鹅。
师: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所以鹅的“缺点”也就成了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那么,文中除了用这种写法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外,还用了什么方法?
生:我发现作者一直把白鹅当作人来写。
师:那你觉得这只白鹅像一个怎样的人?
生:它叫的时候像一个严厉的教官,走起路来像一个悠闲的绅士,吃饭的时候像一个挑剔的老爷。总之,像一个很高傲的人。
【反思】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除了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以外,重中之重就应该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从何而来?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自我训练而逐步形成的。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形成光靠老师讲,没有效果;光靠学生自习,效果不大。教师的指导、点拨,学生的实践,两者缺一不可。而教材经过专家的精挑细选,它们都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绝好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实践阅读的机会,对难点和重点只作适当点拨,适时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把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为形成阅读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三、拓展这个“例子”,训练想象能力
【案例】苏教版第五册《第八次》(薛法根执教)
师:文中布鲁斯王子动员号召人民起来抵抗的情节省略了,留下了空白,也留下了一个想象补白的空间。
师:(创设情境) 布鲁斯王子会怎样运用蜘蛛织网的故事来动员人民呢?请你当一回王子,写一份简洁有力的动员书。
生:埋头写作。
(课堂上,学生的言语智慧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父老乡亲们、同胞们:苏格兰在经受侵略,苏格兰在经受磨难,苏格兰在哭泣、在流血啊!(师插话:以情动人,高!)(众笑)虽然我们一连失败了七次,但那算得了什么!你知道吗,就连小小的蜘蛛都能坚持不懈,第八次结成了一张网。难道我们连一只蜘蛛都不如吗?(师插话:以理服人,妙!)我们一定能像蜘蛛一样,获得第八次抵抗的胜利!勇敢的苏格兰人,拿起你的武器,跟我前进吧!(掌声)(师插话:身先士卒,鼓舞人心!算我一个!)(众大笑)
【反思】作品的创造需要想象力,科学理论的建立需要想象的参与,因为想象超越经验事实,从而导致发现新的事实和理论。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利于学生根据课文语言文字产生想象,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掘语言课文的有利素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
四、运用这个“例子”,训练写作能力
一、模仿这个“例子”,训练表达能力
【案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魏金花执教)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样一段话:“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我们再看看这样一段话:“他们躲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两个句子都是“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
师:再看看,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后面是句号,“他们躲在大树下乘凉”后面是逗号。
师:真了不起!你能将“他们躲在大树下乘凉”一句也变成上面的写法吗?
生:一群蝈蝈在大树下乘凉。他们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师:出示对应的两个句子。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句式。
出示: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他们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个个__________。(学生口头回答)
出示:同学们在__________。他们有的跳绳,有的__________,个个__________。
(学生口头回答)
出示: __________。他们有的__________,有的 __________,个个__________。
【反思】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从说话开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最要紧的在锻炼语言习惯,这是寻到根源去的办法。”(《叶圣陶教育论集》第417页)学生们展开口头上的沟通,依赖于词、句。所以积累语言的成分很重要,我们要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就应该从一句一句话开始训练。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以教材为蓝本,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在说话教学训练上,不是枯燥地传授语法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说话训练资源(包括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乃至国内外的事物、问题等),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口头交流信息,口头发布见闻,就某一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大家展开辩论,等等。总之,在研究中力求整合教学中的各个因素,使这些因素所共同构成的整体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理解这个“例子”,训练阅读能力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
师:课文在描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时,有些句子是直接写的。请同学们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1: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脖子来咬你一口。
生2: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
师:朗读这些句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表面上时说不喜欢这只鹅,在说它的缺点,实际上更能感觉到作者特别喜欢这只白鹅。
师: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所以鹅的“缺点”也就成了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那么,文中除了用这种写法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外,还用了什么方法?
生:我发现作者一直把白鹅当作人来写。
师:那你觉得这只白鹅像一个怎样的人?
生:它叫的时候像一个严厉的教官,走起路来像一个悠闲的绅士,吃饭的时候像一个挑剔的老爷。总之,像一个很高傲的人。
【反思】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除了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以外,重中之重就应该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从何而来?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自我训练而逐步形成的。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形成光靠老师讲,没有效果;光靠学生自习,效果不大。教师的指导、点拨,学生的实践,两者缺一不可。而教材经过专家的精挑细选,它们都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绝好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实践阅读的机会,对难点和重点只作适当点拨,适时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把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为形成阅读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三、拓展这个“例子”,训练想象能力
【案例】苏教版第五册《第八次》(薛法根执教)
师:文中布鲁斯王子动员号召人民起来抵抗的情节省略了,留下了空白,也留下了一个想象补白的空间。
师:(创设情境) 布鲁斯王子会怎样运用蜘蛛织网的故事来动员人民呢?请你当一回王子,写一份简洁有力的动员书。
生:埋头写作。
(课堂上,学生的言语智慧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父老乡亲们、同胞们:苏格兰在经受侵略,苏格兰在经受磨难,苏格兰在哭泣、在流血啊!(师插话:以情动人,高!)(众笑)虽然我们一连失败了七次,但那算得了什么!你知道吗,就连小小的蜘蛛都能坚持不懈,第八次结成了一张网。难道我们连一只蜘蛛都不如吗?(师插话:以理服人,妙!)我们一定能像蜘蛛一样,获得第八次抵抗的胜利!勇敢的苏格兰人,拿起你的武器,跟我前进吧!(掌声)(师插话:身先士卒,鼓舞人心!算我一个!)(众大笑)
【反思】作品的创造需要想象力,科学理论的建立需要想象的参与,因为想象超越经验事实,从而导致发现新的事实和理论。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利于学生根据课文语言文字产生想象,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掘语言课文的有利素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
四、运用这个“例子”,训练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