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教学语文需要敬畏。唯有敬畏语文,才会毕恭毕敬,至真至诚。唯有敬畏老师,才会尊师重教,崇智尚学。唯有敬畏课堂,才会孜孜以求,逐道而行。
关键词:敬畏语文 敬畏老师 敬畏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还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理解,是诸多精神的熏陶以及各种品质的养成的主要渠道。
敬畏,是我们对待语文的一种态度。著名教育家于漪在首届全国“正道语文”高端论坛上作了题为《坚守语文,敬畏语文》的书面发言,她指出:“语文就是语文。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人生在天地之间,需有敬畏之心,方能生存发展,造福于社会。”可见,教学语文,需要敬畏。
一、敬畏语文,才会有源源活水
语文,是有生命的。在字里行间有世间的酸甜苦辣,历史的更迭交错,文明的发展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也有文化的薪火相传等。当一个个方块字连成句,组成篇,形成文,它的生命力也就不断地在充盈。而生命是需要敬畏的,也唯有敬畏,我们才会珍爱。
早些年前,学校新进了一位年轻教师。在此之前,小伙子学历不错,也很上进。对于课堂,他自以为轻而易举,对于语文,以他的学识他自认为当个好的小学教师绰绰有余。可当他走进我们的课堂,聆听了几位老教师的课后,他开始变得忐忑。他觉得自己的语文课堂没有张力,缺少活力,他觉得自己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语文功底,只能算是半吊子,远远不够。曾经以为语文教师只要有一桶水就能把语文教好,没想到语文的内涵丰富至极。
跟我聊起语文的时候,他显得至诚至敬。我用自己的读书体会告诉他,语文是一门群书艺术,语文老师更需要博览群书,提高自己的语文功底和教学水平。作为语文教师还要养成勤动笔墨的习惯,摘抄读书笔记,撰写教学反思和随笔、论文等,同时也要引领学生在阅读和习作的过程中享受读和写的快乐。
小伙子一点就透,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虔诚地读书。读语文教学的书,读名家大师的书,读天文地理的书,读人间冷暖、世间万象的书。
阅读,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短暂的激动,而应是一种生活日常和行动自觉。小伙子每日与书籍为友,天天与朋友打招呼,虚心地向书本请教;每日和书籍为伴,徜徉在智慧的海洋里,他在不断地充实着自己思想的河流。几年下来,他的读书笔记不下几十本。教师读书会,美文诵读会,他样样参加,一次不落。各种的论文评比,教学比赛,他主动参与,不断提升自己。现在与他谈话,谈吐间透露着智慧,他的语文俨然如一泓清泉,源源活水不断涌出。
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同样需要充满敬畏。在我看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敬畏心,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只有敬畏语文,他们才会怀着一颗谦恭的心,脚踏实地,羡之慕之,思之求之。
当下一些学生对待语文的态度着实令人担忧。阅读走马观花,朗读平淡无味,作业任性涂鸦。林林总总的乱象,凸显的正是对语文缺乏敬畏。
读师范专业的时候,我的老师是一位很严谨的先生。每节课他的板书都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宛如一位小学生在毕恭毕敬地行使自己的使命。那时,我觉得他太讲究,太较真。当我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后,才逐渐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我的老师是在用行动告诉我们要尊重知识,敬畏语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老师敬畏语文,引领着学生敬畏语文,语文的素养才会彰显,文化的自信才会更加坚定。
二、敬畏老师,才会有谦谦以恭
毛泽东小时候读的是私塾,教书的先生叫毛禹珠。在先生的教导下,主席从八岁一直读到十三岁。新中国成立后,时隔三十多年,毛主席再回故乡请家乡的老人们一起吃饭。当毛泽东向毛禹珠老先生敬酒时,老先生激动不已,毛泽东却谦恭地以为,敬老尊贤,实属应该!一代伟人敬老尊贤,正是源于他内心深处对老师的敬重。主席此举更是告诉我们,要尊重教师,敬爱教师,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
尊师重教自古有之,宋朝游酢、杨时“程门立雪”就是对老师的敬重。如果说敬畏语文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態度,那么敬畏老师就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尊重。
敬畏老师,首先是老师自己敬畏教师这份职业。教师职业是一份崇高的、神圣的职业。她塑造人类的灵魂和生命,她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重任。无上光荣,珍惜教师的职业荣誉;淡泊名利,严格教师的职业操守;立德树人,担当教师的核心使命,体现的就是教师的职业敬畏。
敬畏老师,其次是社会、家长、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教师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教师的工资收入成为自豪,让教师体体面面从教,安安心心育人,体现的都是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和尊重。略显尴尬与不和谐的是近年来发生的家长因孩子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而殴打辱骂教师的事件;孩子因迟到罚站,家长把老师关进审讯室7小时,全程限制人身自由等事件,令人深感震惊和痛心。教师需要尊重,需要敬畏。父母养育是恩泽,老师教育同样也是恩泽。做家长的,不尊重老师,不信任老师,孩子怎么会亲其师,信其道。谭嗣同说,为学莫重于尊师。我想,当“尊师重教,崇智尚学”成为时代的新风尚,深深植根于社会、家长、学生中,那么我们将更多地看到温文尔雅。
三、敬畏课堂,才会有孜孜以求
语文的课堂是自然的,是诗意的,是本真的……我们可以用很多的词语来形容,但无论怎样,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敬畏课堂。
“我用一辈子来准备每堂课,对于这节课我只准备了15分钟。”这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一位历史老师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那位老师在学校工作了30多年,他的课堂非常出彩,课堂上,他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思考,充满了思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每一节课都是满怀敬畏、用全部的身心去准备,用全部的生命来演绎的。
进入新时代,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知求索,引领学生撑起风帆,筑梦、逐梦、圆梦的阵地。作为老师,只有敬畏课堂,才会孜孜以求,逐道而行,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学生学习语文同样需要敬畏课堂。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养成敬畏课堂的自觉。只有敬畏课堂,学生才会在课前做好预习,在课中心无旁骛,在课后认真作业;只有敬畏课堂,学生才会大量阅读,广泛涉猎,拓宽视野;只有敬畏课堂,学生才会用语文的素养、道德的力量来挺起做人的脊梁。
语文是感性的,精神的。语文也是生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所以说,敬畏语文就是在敬畏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敬畏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人的素养体现文明,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教学语文就是在培养人的素养。由此看来,教学语文,的确需要敬畏!
关键词:敬畏语文 敬畏老师 敬畏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还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理解,是诸多精神的熏陶以及各种品质的养成的主要渠道。
敬畏,是我们对待语文的一种态度。著名教育家于漪在首届全国“正道语文”高端论坛上作了题为《坚守语文,敬畏语文》的书面发言,她指出:“语文就是语文。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人生在天地之间,需有敬畏之心,方能生存发展,造福于社会。”可见,教学语文,需要敬畏。
一、敬畏语文,才会有源源活水
语文,是有生命的。在字里行间有世间的酸甜苦辣,历史的更迭交错,文明的发展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也有文化的薪火相传等。当一个个方块字连成句,组成篇,形成文,它的生命力也就不断地在充盈。而生命是需要敬畏的,也唯有敬畏,我们才会珍爱。
早些年前,学校新进了一位年轻教师。在此之前,小伙子学历不错,也很上进。对于课堂,他自以为轻而易举,对于语文,以他的学识他自认为当个好的小学教师绰绰有余。可当他走进我们的课堂,聆听了几位老教师的课后,他开始变得忐忑。他觉得自己的语文课堂没有张力,缺少活力,他觉得自己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语文功底,只能算是半吊子,远远不够。曾经以为语文教师只要有一桶水就能把语文教好,没想到语文的内涵丰富至极。
跟我聊起语文的时候,他显得至诚至敬。我用自己的读书体会告诉他,语文是一门群书艺术,语文老师更需要博览群书,提高自己的语文功底和教学水平。作为语文教师还要养成勤动笔墨的习惯,摘抄读书笔记,撰写教学反思和随笔、论文等,同时也要引领学生在阅读和习作的过程中享受读和写的快乐。
小伙子一点就透,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虔诚地读书。读语文教学的书,读名家大师的书,读天文地理的书,读人间冷暖、世间万象的书。
阅读,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短暂的激动,而应是一种生活日常和行动自觉。小伙子每日与书籍为友,天天与朋友打招呼,虚心地向书本请教;每日和书籍为伴,徜徉在智慧的海洋里,他在不断地充实着自己思想的河流。几年下来,他的读书笔记不下几十本。教师读书会,美文诵读会,他样样参加,一次不落。各种的论文评比,教学比赛,他主动参与,不断提升自己。现在与他谈话,谈吐间透露着智慧,他的语文俨然如一泓清泉,源源活水不断涌出。
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同样需要充满敬畏。在我看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敬畏心,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只有敬畏语文,他们才会怀着一颗谦恭的心,脚踏实地,羡之慕之,思之求之。
当下一些学生对待语文的态度着实令人担忧。阅读走马观花,朗读平淡无味,作业任性涂鸦。林林总总的乱象,凸显的正是对语文缺乏敬畏。
读师范专业的时候,我的老师是一位很严谨的先生。每节课他的板书都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宛如一位小学生在毕恭毕敬地行使自己的使命。那时,我觉得他太讲究,太较真。当我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后,才逐渐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我的老师是在用行动告诉我们要尊重知识,敬畏语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老师敬畏语文,引领着学生敬畏语文,语文的素养才会彰显,文化的自信才会更加坚定。
二、敬畏老师,才会有谦谦以恭
毛泽东小时候读的是私塾,教书的先生叫毛禹珠。在先生的教导下,主席从八岁一直读到十三岁。新中国成立后,时隔三十多年,毛主席再回故乡请家乡的老人们一起吃饭。当毛泽东向毛禹珠老先生敬酒时,老先生激动不已,毛泽东却谦恭地以为,敬老尊贤,实属应该!一代伟人敬老尊贤,正是源于他内心深处对老师的敬重。主席此举更是告诉我们,要尊重教师,敬爱教师,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
尊师重教自古有之,宋朝游酢、杨时“程门立雪”就是对老师的敬重。如果说敬畏语文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態度,那么敬畏老师就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尊重。
敬畏老师,首先是老师自己敬畏教师这份职业。教师职业是一份崇高的、神圣的职业。她塑造人类的灵魂和生命,她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重任。无上光荣,珍惜教师的职业荣誉;淡泊名利,严格教师的职业操守;立德树人,担当教师的核心使命,体现的就是教师的职业敬畏。
敬畏老师,其次是社会、家长、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教师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教师的工资收入成为自豪,让教师体体面面从教,安安心心育人,体现的都是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和尊重。略显尴尬与不和谐的是近年来发生的家长因孩子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而殴打辱骂教师的事件;孩子因迟到罚站,家长把老师关进审讯室7小时,全程限制人身自由等事件,令人深感震惊和痛心。教师需要尊重,需要敬畏。父母养育是恩泽,老师教育同样也是恩泽。做家长的,不尊重老师,不信任老师,孩子怎么会亲其师,信其道。谭嗣同说,为学莫重于尊师。我想,当“尊师重教,崇智尚学”成为时代的新风尚,深深植根于社会、家长、学生中,那么我们将更多地看到温文尔雅。
三、敬畏课堂,才会有孜孜以求
语文的课堂是自然的,是诗意的,是本真的……我们可以用很多的词语来形容,但无论怎样,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敬畏课堂。
“我用一辈子来准备每堂课,对于这节课我只准备了15分钟。”这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一位历史老师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那位老师在学校工作了30多年,他的课堂非常出彩,课堂上,他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思考,充满了思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每一节课都是满怀敬畏、用全部的身心去准备,用全部的生命来演绎的。
进入新时代,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知求索,引领学生撑起风帆,筑梦、逐梦、圆梦的阵地。作为老师,只有敬畏课堂,才会孜孜以求,逐道而行,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学生学习语文同样需要敬畏课堂。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养成敬畏课堂的自觉。只有敬畏课堂,学生才会在课前做好预习,在课中心无旁骛,在课后认真作业;只有敬畏课堂,学生才会大量阅读,广泛涉猎,拓宽视野;只有敬畏课堂,学生才会用语文的素养、道德的力量来挺起做人的脊梁。
语文是感性的,精神的。语文也是生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所以说,敬畏语文就是在敬畏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敬畏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人的素养体现文明,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教学语文就是在培养人的素养。由此看来,教学语文,的确需要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