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作文是高考考试经常采用的作文形式,就是命题时给考生提供一个既开放又有限制的“由头”,只规定写作的话题范围,至于文章的具体体裁、主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则由考生自由选择。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表达方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然而越是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考生越容易出现跑题、偏题、文体不清等错误。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写好考场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避免出现以上的错误。
一、正确审题
“走好第一步”非常重要,写作也是如此。审清文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审不清文题,一是无从下手,二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得不到基本分。如果能审清题意,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抓住文题中透露出来的关键信息,了解常规要求,再动笔就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
审题,就是弄清命题者的“指令”,叫你写什么,就得写什么。打个比方:当某市1万6千名考生都按照命题要求去打“排球”的时候,你却我行我素,去踢“足球”,这就违背游戏规则,“足球”踢得再好,也是无效的。
审题的大忌,是匆匆扫描考题。正确的做法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强迫自己定下心来咬文嚼字,把题目的意思看清楚。譬如这么默读:以——珍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如此咬文嚼字,是力图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来。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关键。
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出现两次以上时,它就有可能是关键词。如有的作文题中,多次出现“你”(“你是怎样的呢”“你的情况”“关于自己”“你的经历、体验”等),可见考生必须写自己。但有许多人高度“忘我”,只写“他人”。
综上:一要认真阅读,静心审题;二要找准找全“关键信息”;三要圈划摘录“关键信息”。
二、扣实材料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用来“启发”考生思路的一个“引子”,可算一次“作前辅导”。所以写作时不能简单地、僵硬地“复制”提示语上的“材料”。另外在选择材料时,自己选用的材料不能出现低幼化的倾向,更不要把“话题”直接拿来做自己的文题,一定要自己设计一个标题。“话题”仅仅是一个写作范围,文题只能从自己的文章中提炼,一定要有个性色彩。
如话题“心灵的选择”,一位考生写司马迁经过一夜的心灵搏斗,留下生命来写作《史记》,他个性鲜明地标上了颇有诗意、颇具悲剧意味的《历史从那一夜开始……》,这就大为增色了。
三、须有亮点
所谓“精彩”的地方,就是文章的“亮点”——某一点放“光”,令阅览老师眼睛为之一亮,心弦为之一动。动笔之前一定要思考我的亮点是什么(请在草稿纸上写下来),即最“亮”的是“太阳”,没有“太阳”也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也得有颗“星星”,没有“星星”也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之光都没有,那就与“高分”无缘了。“亮点”何处寻?
最大的亮点乃是一个巧妙的、机智的构思。“机智”者,“亏他想得出来”也。因此,应当在巧妙构思上下工夫。这里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借助一些新颖的形式。平时注意留心生活,如电视节目“焦点访谈”、“大写真”、“社会大广角”之类,留意其中的话题及组合形式,可以启发自己构思。二是在描画日常生活平凡生活画面时,精心加入一点“味精”,如果选用俗材料,更要在“随大流”中显示出自己的“个性”。
“亮点”,可以是一个生动的、传神的细节描写,这在记叙文写作中尤为重要。
“亮点”,可以是一个内涵较丰富、颇有韵味的句子。如能在文章中闪现“亮点”,放出“光彩”,吸引阅卷老师的注目,那分数就会较高。
四、文体明确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自由地选择文体。这是作文命题的一大进步。但是,“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
动笔之前应当定位我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记叙文要寓情(理)于事,然后思考:我意在向读者传达什么理或要让读者通过我的文章感受到怎样的情。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决不能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然后思考:我得选择什么样的论据来论证我的观点,我想用我的观点向读者讲什么样的道理。
与文体意识相关的,还有几个具体问题必须注意:①纯粹的抒情性散文,在考试时尽量不要采用,因为容易空泛,容易飘浮;②“故事新编”特别难写,如果你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③想象作文尽量不要采用,因为很难编得自然,编得有个性;④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新”。不会灵活运用反而会倒人胃口。
五、表意明白
考试作文决不能“弯弯绕”、“太含蓄”,也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因为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不一样,其阅卷速度是很快的,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览老师在一瞬间被吸引,被打动。“犹抱琵琶”,太曲折,太含蓄,都是考试作文的大忌。
比较妥当的做法是:努力写好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即一上场就使出“看家本领”。切忌在第一节就大量复述或引录命题“材料”,把第一二小节写得平平淡淡、唠唠叨叨,更切忌开篇空发一通议论,然后隔靴搔痒,毫无生气。
精心设计的有个性的“亮点”,精彩之笔,要尽量在文章的前头展示出来。要一“亮相”便获“满堂彩”,不能搞“图穷匕见”,不要玩“深沉”及玄而又玄的“哲理”。应当快人快语,尽快释放“动情力”,迅速打动读者的心灵。
例如一篇文章的开头:““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各位参加‘诚信’拍卖会!本次拍卖无起拍价。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只要你愿意,任你报价,下面开始起拍第一件拍品……”
如此起笔,很有生气;“开场辞”式的起笔,带有浓郁的生活韵味;第一件拍品后面用省略号颇能吸引人的眼球。考试作文十分讲求这种“凤头”效果。
总之,话题作文同时考查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其中考查阅读能力的不仅表现为对题意的领会和把握,而且表现为对材料的理解和驾驭。只要我们认真审题,扣实材料,明确文体,意思表达得明明白白,写出自己的亮点,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作文成绩。
一、正确审题
“走好第一步”非常重要,写作也是如此。审清文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审不清文题,一是无从下手,二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得不到基本分。如果能审清题意,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抓住文题中透露出来的关键信息,了解常规要求,再动笔就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
审题,就是弄清命题者的“指令”,叫你写什么,就得写什么。打个比方:当某市1万6千名考生都按照命题要求去打“排球”的时候,你却我行我素,去踢“足球”,这就违背游戏规则,“足球”踢得再好,也是无效的。
审题的大忌,是匆匆扫描考题。正确的做法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强迫自己定下心来咬文嚼字,把题目的意思看清楚。譬如这么默读:以——珍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如此咬文嚼字,是力图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来。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关键。
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出现两次以上时,它就有可能是关键词。如有的作文题中,多次出现“你”(“你是怎样的呢”“你的情况”“关于自己”“你的经历、体验”等),可见考生必须写自己。但有许多人高度“忘我”,只写“他人”。
综上:一要认真阅读,静心审题;二要找准找全“关键信息”;三要圈划摘录“关键信息”。
二、扣实材料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用来“启发”考生思路的一个“引子”,可算一次“作前辅导”。所以写作时不能简单地、僵硬地“复制”提示语上的“材料”。另外在选择材料时,自己选用的材料不能出现低幼化的倾向,更不要把“话题”直接拿来做自己的文题,一定要自己设计一个标题。“话题”仅仅是一个写作范围,文题只能从自己的文章中提炼,一定要有个性色彩。
如话题“心灵的选择”,一位考生写司马迁经过一夜的心灵搏斗,留下生命来写作《史记》,他个性鲜明地标上了颇有诗意、颇具悲剧意味的《历史从那一夜开始……》,这就大为增色了。
三、须有亮点
所谓“精彩”的地方,就是文章的“亮点”——某一点放“光”,令阅览老师眼睛为之一亮,心弦为之一动。动笔之前一定要思考我的亮点是什么(请在草稿纸上写下来),即最“亮”的是“太阳”,没有“太阳”也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也得有颗“星星”,没有“星星”也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之光都没有,那就与“高分”无缘了。“亮点”何处寻?
最大的亮点乃是一个巧妙的、机智的构思。“机智”者,“亏他想得出来”也。因此,应当在巧妙构思上下工夫。这里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借助一些新颖的形式。平时注意留心生活,如电视节目“焦点访谈”、“大写真”、“社会大广角”之类,留意其中的话题及组合形式,可以启发自己构思。二是在描画日常生活平凡生活画面时,精心加入一点“味精”,如果选用俗材料,更要在“随大流”中显示出自己的“个性”。
“亮点”,可以是一个生动的、传神的细节描写,这在记叙文写作中尤为重要。
“亮点”,可以是一个内涵较丰富、颇有韵味的句子。如能在文章中闪现“亮点”,放出“光彩”,吸引阅卷老师的注目,那分数就会较高。
四、文体明确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自由地选择文体。这是作文命题的一大进步。但是,“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
动笔之前应当定位我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记叙文要寓情(理)于事,然后思考:我意在向读者传达什么理或要让读者通过我的文章感受到怎样的情。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决不能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然后思考:我得选择什么样的论据来论证我的观点,我想用我的观点向读者讲什么样的道理。
与文体意识相关的,还有几个具体问题必须注意:①纯粹的抒情性散文,在考试时尽量不要采用,因为容易空泛,容易飘浮;②“故事新编”特别难写,如果你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③想象作文尽量不要采用,因为很难编得自然,编得有个性;④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新”。不会灵活运用反而会倒人胃口。
五、表意明白
考试作文决不能“弯弯绕”、“太含蓄”,也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因为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不一样,其阅卷速度是很快的,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览老师在一瞬间被吸引,被打动。“犹抱琵琶”,太曲折,太含蓄,都是考试作文的大忌。
比较妥当的做法是:努力写好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即一上场就使出“看家本领”。切忌在第一节就大量复述或引录命题“材料”,把第一二小节写得平平淡淡、唠唠叨叨,更切忌开篇空发一通议论,然后隔靴搔痒,毫无生气。
精心设计的有个性的“亮点”,精彩之笔,要尽量在文章的前头展示出来。要一“亮相”便获“满堂彩”,不能搞“图穷匕见”,不要玩“深沉”及玄而又玄的“哲理”。应当快人快语,尽快释放“动情力”,迅速打动读者的心灵。
例如一篇文章的开头:““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各位参加‘诚信’拍卖会!本次拍卖无起拍价。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只要你愿意,任你报价,下面开始起拍第一件拍品……”
如此起笔,很有生气;“开场辞”式的起笔,带有浓郁的生活韵味;第一件拍品后面用省略号颇能吸引人的眼球。考试作文十分讲求这种“凤头”效果。
总之,话题作文同时考查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其中考查阅读能力的不仅表现为对题意的领会和把握,而且表现为对材料的理解和驾驭。只要我们认真审题,扣实材料,明确文体,意思表达得明明白白,写出自己的亮点,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作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