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研究为了解云贵渝三省市初中学生的体质差异,针对运动设施充足性、学生个人运动计划及落实情况、学校体育重视程度、家长运动态度及行动性、个人运动意愿各因素对初中生体质的影响及各影响因素的关系,随机抽取云贵渝三所中学七至九年级的722名初中生为样本,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因子分析等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建议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使学生达到每周两次体育课、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指导和督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 云贵渝 初中学生 体质 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自身体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青少年的健康素质越来越重视。我国曾先后颁布的《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都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十六大报告中提到把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表明党和政府对保护与增进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本研究旨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掌握初中生的体质现状,分析影响其体质健康的因素,对初中生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自主锻炼习惯,确定学校体育教学课时目标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拟采用编制的包含学生自身体质健康意识、家庭影响、学校工作和社会因素的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正式的施测,由施测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一)被试
被试为从重庆、云南、贵州三省市随机抽样的三所初中的722名初中学生,其中初一191人,初二343人,初三188人;城镇人269人,农村453人;重庆282人,云南166人,贵州274人;男410人,女312人。
(二)调查过程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80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722份,有效回收率90.25%。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问卷分析
对学生体质现状研究调查问卷进行因素分析,根据因素项目内容对因素进行命名。因素一命名为运动设施充足性,可解释为家庭或社区体育设施是否充足,能否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因素二命名为个人运动计划及落实状况,可解释为学生个人的运动计划和运动时间;因素三命名为学校体育重视程度因素,可解释为学校对学生体质的重视程度及组织体育活动的情况;因素四命名为家长运动态度及行动性因素,可解释为家长运动情况对学生的影响及家长对学生运动的支持度;因素五命名为学生个人运动意愿,可解释为对学生用于体育运动的时间、休闲时间与锻炼时间的协调状况、个人做操认真程度。总共解释总方差的49.462%。
三、针对问卷调查结果的讨论
(一)运动设施充足性方面
在运动设施充足性方面,城市学生的情况优于农村学生。城市经济状况比农村好,城市住宅旁一般都有文化运动场所,比如少年宫、体育馆等,城市家庭配备的运动器材也相对充足。从统计结果看,选择家庭里可供体育锻炼活动的设施很少和比较少的城市学生为58.8%,农村学生为82.3%。
(二)学生个人运动计划及落实情况方面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运动欲望呈现下降趋势。七年级有58.6%的学生表示几天不锻炼就会产生运动的欲望,而九年级只有42.5%的学生赞同这一看法。年级升高,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都在增加,因此投入运动的时间减少。16.6%的农村学生和17.1%的城市学生在几天不运动会产生运动欲望的问题上都选择非常赞成;29.7%的城市学生选择比较赞成,40%的农村学生选择比较赞成,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的运动欲望更强烈;59.5%的男生选择赞成,女生只有44.3%选择赞成,男生的运动欲望比女生强烈。
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不满意的学生人数比重增多。这是因为一方面高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在运动上,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的主观判断力更强,他们更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会有自己的意见。有34.9%的女生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满意,比男生多出8.1%。
(三)学校体育重视程度方面
85.9%的七年级学生表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常被占用,这一比例在八年级和九年级分别是60.1%、75.5%。3.9%的城市学生和25.8%的农村学生选择从不占用这一项,说明农村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更能得到保证。
四、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
(一)学校和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的初中教育仍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归根结底还是由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引发出来的①。此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严重不足。对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表明:居于首位的是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24%);其次是作业太多(21%);第三、第四分别是怕受伤怕累(13%)和没有喜欢的体育运动(12%)。由此可见,学习负担重,没有养成锻炼习惯是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这是初中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周末学生活动安排占前三项的是学习、做作业(29%),看电视、玩电脑、游戏(25%),看课外书籍(19%),且这些都是室内活动,室外体育运动少。
(二)学校体育课程和活动开展存在问题
学校的宏观导向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运动的主动性。首先,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学态度存在“弊端”。对学校对于体育活动组织和运动情况的调查统计显示,68.7%的学生对“学校体育活动项目是否喜欢”持否定态度,部分体育教师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其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调查中,47.6%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活动太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将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三)学生缺乏经常性的体育锻炼
对学生每周参加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次数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每周锻炼一两次的人数比例占52%,每周锻炼三四次的学生占26%,每天都锻炼的学生占5%。从锻炼时间上看,学生每次锻炼时间在一小时内的比例为78%。由此可见,进行经常性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少,这是导致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影响了自身的健康。饮食习惯方面:有29.14%的学生就餐无规律,零食、垃圾食品、快餐差不多两三天吃一次。
(五)家庭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家庭模式是仅由父母、子女两代人组成的三口之家,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家长都希望子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读书、考试、升学上,为生存做准备,这势必压制了子女对于体质健康的关注和兴趣。另外,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父母对安全的考虑,也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五、对策建议
(一)改善农村体育师资和硬件设施条件
城乡体育教育在体育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上相差甚远。首先,师资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学校,基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农村的一些专业体育教师通过考试调到城区学校去。其次,场地器材缺乏。即便配备器材,不懂专业体育知识的兼职教师也不知如何使用。因此,国家应给予农村学校更多的资金支持,提供更多的专业体育器材;农村政府部门在当地建设体育锻炼的公共场所;平衡城乡师资水平,通过流动授课、支教等方式,为农村引进更多的专业体育老师,让农村体育教育专业化、规范化。
(二)促进城市周边体育资源的免费开放
在调研过程中,某些城市学生和教师都反映:虽然现在很多社区都有配套的运动设施,但是很多体育器材和设施年久失修,已经不能使用。体育馆、少年宫及周边大学的运动场馆运动时都要收费,限制了很多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加大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社区和学校的运动文化功能;周边体育场馆降低收费或者免费为学生提供运动的场所和环境,各方合力保障学生的运动时间和空间。
(三)减轻课业以保障学生体育运动时间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课业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与锻炼时间,并且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某些学生在学习时间和运动时间的取舍中,纷纷选择放弃运动。因此,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还给学生运动锻炼的时间。
(四)学校在健康第一下多种方式促健康
学校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利用课堂、广播、专刊、专栏宣传体育健康知识;向家长发健康教育宣传信,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在体育健康行为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学校應建立学生健康卡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卡,每学期复测一次;学生可开展“讲卫生红十字”活动,一学期评选一次体育先进个人;各班设体育委员和课外锻炼监督岗,开展相关监督活动;对个人体育锻炼习惯差和经常逃体育课的学生定时在班级会议上提出警告和教育。
(五)找到安全意识与体育间的平衡位置
随着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安全问题开始成为学校、老师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顾虑。当地教育部门应定期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正确地进行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和安全意识上找到平衡点,使学生的体育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展。
(六)改善体育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体质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对这个问题,学校应常对学生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掌握他们的现状、特点、差异与发展规律。
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性。在施教的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
(七)父母科学地引导孩子提高体质健康
某些家长都是口头上支持孩子运动,自己并没有陪伴或监督孩子。家长最好亲自参与孩子的体育锻炼活动,这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帮助家长增强体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因此,建议广大家长适当地增添家里的体育用品,监督与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从亲自参与做起。
(八)改善村校饮食条件以保证充足营养
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就要以饮食作为基础,在一日三餐上做到营养搭配均衡。现在国家给农村学生免费发放牛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学生的乳制品需求。改善农村学生的饮食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包括对学生家庭的关心,对学校食堂的监督,对学生本身的营养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饮食差异带来的体质差异。
注释:
①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0-25.
参考文献:
[1]陈明达.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66.
[2]陈玮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探析[J].体育科技,2009(2):13-15.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0-25.
[4]倪建银.浅谈学生体质现状与提高学生体质的对策[J].体育师友,2013(1):70-71.
[5]曲宗湖.学校体育测评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8-12.
[6]万有善,王晓宇.中学生体质下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6):140-144.
[7]赵世美.学生体质现状与提高学生体质对策的研究[J].运动人体科学,2012(22):22-23.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晏阳初创新基金一般项目
关键词: 云贵渝 初中学生 体质 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自身体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青少年的健康素质越来越重视。我国曾先后颁布的《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都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十六大报告中提到把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表明党和政府对保护与增进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本研究旨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掌握初中生的体质现状,分析影响其体质健康的因素,对初中生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自主锻炼习惯,确定学校体育教学课时目标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拟采用编制的包含学生自身体质健康意识、家庭影响、学校工作和社会因素的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正式的施测,由施测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一)被试
被试为从重庆、云南、贵州三省市随机抽样的三所初中的722名初中学生,其中初一191人,初二343人,初三188人;城镇人269人,农村453人;重庆282人,云南166人,贵州274人;男410人,女312人。
(二)调查过程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80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722份,有效回收率90.25%。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问卷分析
对学生体质现状研究调查问卷进行因素分析,根据因素项目内容对因素进行命名。因素一命名为运动设施充足性,可解释为家庭或社区体育设施是否充足,能否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因素二命名为个人运动计划及落实状况,可解释为学生个人的运动计划和运动时间;因素三命名为学校体育重视程度因素,可解释为学校对学生体质的重视程度及组织体育活动的情况;因素四命名为家长运动态度及行动性因素,可解释为家长运动情况对学生的影响及家长对学生运动的支持度;因素五命名为学生个人运动意愿,可解释为对学生用于体育运动的时间、休闲时间与锻炼时间的协调状况、个人做操认真程度。总共解释总方差的49.462%。
三、针对问卷调查结果的讨论
(一)运动设施充足性方面
在运动设施充足性方面,城市学生的情况优于农村学生。城市经济状况比农村好,城市住宅旁一般都有文化运动场所,比如少年宫、体育馆等,城市家庭配备的运动器材也相对充足。从统计结果看,选择家庭里可供体育锻炼活动的设施很少和比较少的城市学生为58.8%,农村学生为82.3%。
(二)学生个人运动计划及落实情况方面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运动欲望呈现下降趋势。七年级有58.6%的学生表示几天不锻炼就会产生运动的欲望,而九年级只有42.5%的学生赞同这一看法。年级升高,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都在增加,因此投入运动的时间减少。16.6%的农村学生和17.1%的城市学生在几天不运动会产生运动欲望的问题上都选择非常赞成;29.7%的城市学生选择比较赞成,40%的农村学生选择比较赞成,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的运动欲望更强烈;59.5%的男生选择赞成,女生只有44.3%选择赞成,男生的运动欲望比女生强烈。
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不满意的学生人数比重增多。这是因为一方面高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在运动上,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的主观判断力更强,他们更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会有自己的意见。有34.9%的女生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满意,比男生多出8.1%。
(三)学校体育重视程度方面
85.9%的七年级学生表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常被占用,这一比例在八年级和九年级分别是60.1%、75.5%。3.9%的城市学生和25.8%的农村学生选择从不占用这一项,说明农村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更能得到保证。
四、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
(一)学校和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的初中教育仍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归根结底还是由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引发出来的①。此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严重不足。对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表明:居于首位的是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24%);其次是作业太多(21%);第三、第四分别是怕受伤怕累(13%)和没有喜欢的体育运动(12%)。由此可见,学习负担重,没有养成锻炼习惯是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这是初中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周末学生活动安排占前三项的是学习、做作业(29%),看电视、玩电脑、游戏(25%),看课外书籍(19%),且这些都是室内活动,室外体育运动少。
(二)学校体育课程和活动开展存在问题
学校的宏观导向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运动的主动性。首先,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学态度存在“弊端”。对学校对于体育活动组织和运动情况的调查统计显示,68.7%的学生对“学校体育活动项目是否喜欢”持否定态度,部分体育教师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其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调查中,47.6%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活动太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将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三)学生缺乏经常性的体育锻炼
对学生每周参加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次数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每周锻炼一两次的人数比例占52%,每周锻炼三四次的学生占26%,每天都锻炼的学生占5%。从锻炼时间上看,学生每次锻炼时间在一小时内的比例为78%。由此可见,进行经常性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少,这是导致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影响了自身的健康。饮食习惯方面:有29.14%的学生就餐无规律,零食、垃圾食品、快餐差不多两三天吃一次。
(五)家庭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家庭模式是仅由父母、子女两代人组成的三口之家,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家长都希望子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读书、考试、升学上,为生存做准备,这势必压制了子女对于体质健康的关注和兴趣。另外,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父母对安全的考虑,也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五、对策建议
(一)改善农村体育师资和硬件设施条件
城乡体育教育在体育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上相差甚远。首先,师资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学校,基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农村的一些专业体育教师通过考试调到城区学校去。其次,场地器材缺乏。即便配备器材,不懂专业体育知识的兼职教师也不知如何使用。因此,国家应给予农村学校更多的资金支持,提供更多的专业体育器材;农村政府部门在当地建设体育锻炼的公共场所;平衡城乡师资水平,通过流动授课、支教等方式,为农村引进更多的专业体育老师,让农村体育教育专业化、规范化。
(二)促进城市周边体育资源的免费开放
在调研过程中,某些城市学生和教师都反映:虽然现在很多社区都有配套的运动设施,但是很多体育器材和设施年久失修,已经不能使用。体育馆、少年宫及周边大学的运动场馆运动时都要收费,限制了很多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加大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社区和学校的运动文化功能;周边体育场馆降低收费或者免费为学生提供运动的场所和环境,各方合力保障学生的运动时间和空间。
(三)减轻课业以保障学生体育运动时间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课业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与锻炼时间,并且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某些学生在学习时间和运动时间的取舍中,纷纷选择放弃运动。因此,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还给学生运动锻炼的时间。
(四)学校在健康第一下多种方式促健康
学校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利用课堂、广播、专刊、专栏宣传体育健康知识;向家长发健康教育宣传信,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在体育健康行为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学校應建立学生健康卡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卡,每学期复测一次;学生可开展“讲卫生红十字”活动,一学期评选一次体育先进个人;各班设体育委员和课外锻炼监督岗,开展相关监督活动;对个人体育锻炼习惯差和经常逃体育课的学生定时在班级会议上提出警告和教育。
(五)找到安全意识与体育间的平衡位置
随着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安全问题开始成为学校、老师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顾虑。当地教育部门应定期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正确地进行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和安全意识上找到平衡点,使学生的体育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展。
(六)改善体育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体质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对这个问题,学校应常对学生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掌握他们的现状、特点、差异与发展规律。
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性。在施教的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
(七)父母科学地引导孩子提高体质健康
某些家长都是口头上支持孩子运动,自己并没有陪伴或监督孩子。家长最好亲自参与孩子的体育锻炼活动,这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帮助家长增强体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因此,建议广大家长适当地增添家里的体育用品,监督与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从亲自参与做起。
(八)改善村校饮食条件以保证充足营养
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就要以饮食作为基础,在一日三餐上做到营养搭配均衡。现在国家给农村学生免费发放牛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学生的乳制品需求。改善农村学生的饮食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包括对学生家庭的关心,对学校食堂的监督,对学生本身的营养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饮食差异带来的体质差异。
注释:
①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0-25.
参考文献:
[1]陈明达.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66.
[2]陈玮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探析[J].体育科技,2009(2):13-15.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0-25.
[4]倪建银.浅谈学生体质现状与提高学生体质的对策[J].体育师友,2013(1):70-71.
[5]曲宗湖.学校体育测评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8-12.
[6]万有善,王晓宇.中学生体质下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6):140-144.
[7]赵世美.学生体质现状与提高学生体质对策的研究[J].运动人体科学,2012(22):22-23.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晏阳初创新基金一般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