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阳唐墓发掘简报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y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北京;房山;唐代;墓葬
  【摘 要】2010年12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配合轨道交通房山线长阳镇站七号地块建设中,发掘清理唐墓一座。墓葬为长方形竖穴砖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等组成,出土随葬品主要有执壶、陶罐、釜等。该墓形制具有地方特色,为研究北京地区唐代墓葬的形制和结构提供了重要证据,为今后研究唐代的社会形态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北京长阳唐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西侧约1公里处,东邻107国道,西邻小清河,南邻京良路,北邻纬三路(图一)。2010年12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为配合轨道交通房山线长阳镇站7号地块建设,对该墓进行了考古发掘,现将发掘情况介绍如下。
  一、墓葬形制
  墓葬为长方形竖穴砖室墓(图二),坐北朝南,方向165°,平面近“甲”字形。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等组成,南北总长6.2米。
  1、墓道 位于墓室南部,平面梯形,以台阶状延伸至墓门处。南宽1米,北宽1.2米,南北长2.1米。底部南端带斜坡,向北有台阶四级:一级宽1.1米,进深0.4米,高0.15米;二级宽1.12米,进深0.3米,高0.18米;三级宽1.15米,进深0.3米,高0.3米;四级宽1.2米,进深0.5米,高0.6米。两壁直且光滑,内填五花土,土质松软,包含有碎砖块、陶片、瓦片、石块等。
  2、墓门 位于甬道南侧,面宽2米,高1.8米,中门宽0.8米。两侧从底向上,先用青砖平铺错缝垒砌三层,之上又平砌一层,门东西两侧在四平砖之上单砖各竖砌四块。在东西侧两壁上,分别采用四块砖竖砌,四块整砖横砌,共8层,高1.8米。顶部用瓦形砖8块仰铺,间距6~10厘米,北高南低,之上用瓦形砖扣盖。墓门用方砖封门,斜侧放,只残存一层,向东倾斜放置。
  3、甬道 位于墓门北侧,墓室南侧,南北长0.5米,东西宽0.8米,上部已损毁,甬道东西壁均用砖平放错缝垒砌。
  4、墓室 墓室位于甬道北侧,平面近方形,南北长2.9米,东西宽2.9米。墓室均用青砖铺砌。墓室四壁中部均向外弧,之上开始层层内收成穹窿顶。墓室内填满淤土,土质松软,夹有大量碎砖块及腐朽人骨。墓室壁采用两平或三平一丁的砌法垒砌,顶部内收,部分采用平放错缝垒砌。
  棺床位于墓室北部及西部,平面近曲尺形。东侧东西长1.7米,南北宽1.6米;西侧向南拐0.6米,南北长2米,东西宽0.7米;棺床高0.5米。棺床做工讲究,平砌错缝,向上内收,砌有砖雕构件。
  二、出土器物
  1、铜钱 2枚。标本M1∶2,外圆廓,内方穿,钱文楷书“开元通宝”,对读,光背。钱径2.5厘米,穿径0.68厘米,厚0.11厘米(图三)。
  2、白釉执壶 1件。M1∶3,瓷质,青白色,轮制修整,尖圆唇微敞,颈肩处连接曲柄,流较短矮,深腹,平底外展。施半釉,为蘸釉,胎较粗。高19厘米,腹径9.4厘米,口径5.4厘米,底径6.6厘米(图四,1)。
  3、陶罐 2件。标本M1∶6,灰陶质,轮制修整,圆唇外翻,鼓肩深腹,小平底。高19.4厘米,腹径14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7.4厘米(图四,2)。
  4、六耳釜 1件。M1∶7,陶质,褐陶灰衣,轮制修整,圆唇内敛,鼓腹,饰六个耳,斜腹内敛,小平底,微内凹。高5.8厘米,腹径11.5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4.2厘米(图四,3)。
  三、结 语
  墓葬中没有发现墓志和有明确纪年的出土器物,其年代只能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征推断。墓葬结构和出土器物与北京市海淀区朱房村发现的唐天宝十三年(756年)道士王徽墓[1],丰台区右安门外草桥东南四顷三村发现的唐元和元年(814年)王致夫妇合葬墓[2],海淀区太平路发现的唐大中元年(847年)纪公与张氏夫人合葬墓[3],姚家井第一监狱前发现的唐薛府君墓[4]以及河北衡水汇龙中学唐墓[5]等大致相同。该墓的形制亦具有北京地区唐墓的特色[6],如北京地区的唐墓一般都是由墓门、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平面多为抹角弧方形,无论是单室还是双室,都具这些特点。因此,该墓的年代应为唐代。
  从该墓的封门处可见早期被盗扰迹象,棺床上被扰动的两具骨架,南边的为男性,北边的为女性,未发现葬具痕迹。
  通过该墓的发掘,对研究北京地区唐代墓葬的形制和结构提供了重要证据,为今后研究唐代的社会形态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发掘、执笔:刘乃涛、韩鸿业
  [1][2]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市发现的几座唐墓》,《考古》1980年6期。
  [3]《海淀区出土一座唐代墓葬》,《北京日报》1985年5月26日第2版。
  [4]周耿:《介绍北京市的出土文物展览》,《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8期。
  [5]衡水市文物管理处:《河北衡水汇龙中学汉唐墓葬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4年2期。
  [6]北京市海淀区文物管理所:《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唐墓》,《文物》1995年11期。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其他文献
【关键词】清东陵;陵园格局;孝庄文皇后;“卑不动尊”说  【摘要】 清承明制,清东陵最初规划的陵园格局完全仿明十三陵,并按规划进行了首批陵寝建设。但在孝庄文皇后“卑不动尊”说的影响下,清东陵的陵园格局逐步发生改变,先后建立了皇后陵、妃园寝以及东西陵分葬的兆域制度。  清东陵是清王朝入关后建立的第一处皇家陵园。清承明制,清皇陵与明皇陵建筑相似点很多,但清皇陵中帝陵、后陵和妃园寝所组成的完整陵寝体系以
期刊
【关键词】河北唐县;淑闾;东周墓葬  【摘 要】2006年5-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中,对唐县在淑闾遗址的三座东周墓葬进行了发掘。墓葬保存完整,出土遗物种类较多,为冀中地区东周时期考古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淑闾遗址位于唐县高昌镇淑闾村西至唐县城北的一座兵营(汽训队)之间,向南延伸越过村西南的唐河灌渠。2006年5-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河北省文
期刊
【关键词】古人骨;年龄鉴定;蓟县;桃花园墓地  【摘要】对于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来说,“提高人骨年龄鉴定的准确度”是一个重要的且急需多学科共同探讨的课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学术界常用的两种年龄判定方法,结合天津蓟县明清时期人骨的年龄鉴定工作,提出仅仅用牙齿磨耗来鉴定年龄是存在一定偏差乃至错误的,因此建议在以后的年龄鉴定过程中,使用多个鉴定指标做出的校正值是比较稳妥的。    对于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来
期刊
【关键词】山西偏关;楼沟遗址;龙山时期;房址  【摘 要】山西偏关楼沟遗址地处晋西北、陕北及内蒙古中南部交接地带,2011年为配合基建工程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房址5座,灰坑3座。该房址是目前在该区域内发现的室内面积最大的房址之一,为研究该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提供了新的资料。  楼沟遗址位于山西偏关县楼沟乡楼沟村东南约1公里的杜家峁南坡上(图一),南北长60米,东西长120米,面积7000
期刊
1989年春,汤原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下乡进行文物普查时,根据当地农民提供的线索,发现一座已被破坏的古墓葬(编号M1),并追缴回部分出土遗物。现将这次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一、地理位置  该墓位于黑龙江省汤原县振兴乡新城村南侧,东距松花江4.5公里,西南距古城村3公里,东北距民主村3.5公里(图一)。地理坐标为:北纬47°08′,东经130°43′,海拔高度为75米。现地表面已开辟成为耕地。  二
期刊
【关键词】北京;清代;恭勤夫人;谢氏茔园;形制布局  【摘要】2010年9月至10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大兴区黄各庄恭勤夫人谢氏茔园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围墙、甬路、朝房、大宫门、圆亭、二宫门、祭台、月台等遗迹及石牌楼、功德碑、华表基础,使我们对茔园的建筑形制、构造特点及建造年代都有了明确的认识,为下一步实施保护规划及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0年9月至10月,为配合恭勤夫人
期刊
【关键词】北京;民国时期;陆徵祥;家族墓庐;题刻  【摘 要】陆徵祥家族墓庐位于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大街,其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以西式为主。墓庐中的名人题刻在近代文物中独此一例,包括清末帝溥仪及民国时期的政界名流等,一方面反映了陆徵祥本人的政治身份及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书风及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及文物价值。  一、墓庐概况  陆徵祥家族墓庐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8号院内,现为中国人民
期刊
[关键词]山海关;长城修复;瓮城遗址;保护展示  [摘要]本文以山海关关城西門、北門瓮城遗址的考古清理工作为依据,详述了西門、北門瓮城的形制及现状,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及展示构想。    纵观千古城池攻防,城門实为最薄弱的环节,无论外敌强攻或巧设诈术,还是内奸反叛,皆通过城門得手。而瓮城的建造一举将这个薄弱环节变为易守难攻之地。瓮城,又称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門,与城墙连为一体的
期刊
【关键词】河南巩义;唐墓;唐三彩;器物组合  【摘要】2005年1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巩义城西变电站唐墓M17进行了发掘,该墓的随葬器物有陶器、瓷器、铜器三类,陶器组合明显由两套组成,但是每套又不够定额,合起来个别器类又超出定额,这在郑洛地区唐墓中是不多见的现象。    2005年12月,巩义市电业局在城西22公里的李沟村东麦田里建变电站一座,巩义市文物钻探队对20亩的征地范围内进行了文物
期刊
[关键词]满城汉墓;铜组合器;用途  [摘要]满城刘胜墓出土的一套由三足器、平底、承盘、龙柄勺组成的铜器,在汉代墓葬中尚属首见,对其用途有药用冷却器、灯具、温酒器等不同的说法。本文通过对其器型、结构、保存状况等的考察分析,认为这几种说法都显牵强,但在没有更多的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印证下,对其定名和用途尚难下定论。    河北满城陵山刘胜墓出土了一套由三足器、平底皿、承盘、龙柄勺组成的铜组合器(图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