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偏关楼沟遗址发掘简报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山西偏关;楼沟遗址;龙山时期;房址
  【摘 要】山西偏关楼沟遗址地处晋西北、陕北及内蒙古中南部交接地带,2011年为配合基建工程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房址5座,灰坑3座。该房址是目前在该区域内发现的室内面积最大的房址之一,为研究该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提供了新的资料。
  楼沟遗址位于山西偏关县楼沟乡楼沟村东南约1公里的杜家峁南坡上(图一),南北长60米,东西长120米,面积7000余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坡度12°。遗址南临南梁河(自东向西流入黄河支流县川河),西南约3公里为吴城遗址[1]。地理位置为N39°16′56.30″,E111°35′06.86″,海拔1365米。遗址所在的杜家峁基岩之上覆盖厚厚的黄土和第三纪红土,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及农田修整,遗址遭到巨大破坏,附近还有不少被破坏的白灰面房屋裸露在断崖上,地面也有零星陶片分布。
  2011年7月至8月,为配合神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对楼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布设10×10米探方16个,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共发现房址5座,灰坑3座(图二),出土数件石器及少量陶器残片。现将简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层堆积
  由于遗址破坏较为严重,现存地层十分简单,部分发掘区表土以下即为生土。现以T0102西壁为例介绍如下(图三):
  第1层 表土层,黄褐色粉沙土,土质疏松,内含植物根系、瓷片及少量陶片。北高南低呈坡状分布,厚10~20厘米。F1开口于该层下。
  第2层 浅黄色粉沙土,土质较致密,内含少量陶片。分布于探方北部,厚20~30厘米,距地表深15~20厘米。出土有石凿1件。
  二、遗 迹
  1、房址 5座。自南向北呈三排分布,第一排1座,第二排3座,第三排1座,平面形状均不完整。残存墙壁均挖在生土内,而且向上逐渐内收,房内及周边亦未发现柱洞,由此推测5座房址应为窑洞式建筑。
  F2 位于T0301中部,叠压于表土层下,地面距地表最深0.75米。平面形状大致为圆角方形,中部为圆角方形火塘。前端门道及半个火塘均已破坏,残进深3米,间宽5.6米,后壁残高0.6米。火塘宽1.3米,残长0.6米。火塘中心距北壁为3米,火塘至东西两侧各2.1米,结合以往考古发掘材料推断,该房址室内面积约为28平方米。方向116°(图四)。房屋内白灰面破坏严重,白灰厚度为0.5~1厘米,白灰面以下为1~2厘米厚的草拌泥层。
  房内地层堆积自上而下依次为次生土及浅黄色花土。次生土层为窑洞顶部塌陷后形成。其下的浅黄色花土土质较软,最厚约40厘米,内含有白灰残片、红烧土块、泥质篮纹灰陶残片等,部分白灰残片有烟熏痕迹。
  F3 位于T0302南部,叠压于表土层下,地面据地表深0.6~0.7米。从残存情况看,其平面形状为“凸”字形,中部为圆角长方形火塘。前部残,残进深3.6米,间宽3.8米。火塘宽0.9米,长1.05米。方向118°(图五)。地面白灰厚度为0.5~1厘米,白灰面以下为1~2厘米厚的草拌泥层。房内堆积与F2基本相同。
  2、灰坑 3座,根据坑口形状可分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两种。
  H1 位于T0401北部,开口位于第2层下,平面形状为圆形,口小底大,平底。口径1.74米,底径1.82米,深0.62米(图六)。坑内填土为灰褐色花土,出土有少量夹砂灰陶残片,纹饰为篮纹,因陶片较小,器形难以判断。
  三、遗 物
  1、石器
  石斧 1件。标本F5∶1,青灰色,体略呈梯形,横剖面为圆角长方形,正锋,粗琢后经打磨,刃部光滑。残长11.3厘米,宽4.8厘米,厚3.1厘米(图七,1)。
  石凿 1件。标本T0102②∶1,青灰色,残,体略呈长条形,偏锋,正刃,精细琢磨。残长2.3厘米,宽1.1厘米,厚0.7厘米(图七,5)。
  矛形器 1件。标本F3∶1,肉红色,细石器,呈不规则梯形。残长5.8厘米,宽2.4厘米,厚0.5厘米(图七,4)。
  2、陶器
  陶器出土较少,均为残片,不能复原。标本F4∶1,陶罐口沿残片,夹砂灰陶。圆唇,领内、外壁旋抹,外壁颈部以下饰斜向绳纹。残高7.8厘米(图七,3)。标本F5∶2,陶罐口沿残片,夹砂灰陶。平沿外折。沿下饰斜向篮纹。沿宽1.4厘米,残高6.4厘米(图七,2)。
  四、结 语
  楼沟遗址因破坏严重,地层堆积简单,但还是出土了石斧、矛形器、石凿等具有重要价值的遗物。所出土的陶片多为夹砂灰陶,纹饰主要有篮纹和绳纹。在发掘的5座房址中,F3根据残存情况判断为“凸”字形,这与河曲坪头遗址[2]发现的同时代房址形制比较接近,与内蒙古园子沟、老虎山、西白玉等遗址[3]同时代房址形制也相同。内蒙古园子沟遗址中房址面积最大者为16平方米,一般面积为10~12平方米;最大间宽未超过4.2米。同样在老虎山、西白玉遗址最大的房址间宽也在4米左右。而楼沟遗址中F2间宽达5.6米,仅次于宁夏菜园LF13间宽6米(总面积41平米)[4]。规模如此大的窑洞式房子在晋西北附近地带较为少见。根据出土器物以及房址形制,我们初步推断该遗址的年代应为龙山时期。
  楼沟遗址地处晋西北、陕北及内蒙古中南部交接地带,这一地域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次发掘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房址是目前在该区域内发现的占地面积最大的房址之一,对于研究古代窑洞式建筑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另外,通过对房址相互之间位置关系及前后的使用过程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居民的活动范围、居住空间变化以及生产生活等多方面内容,因此,该遗址的发掘对于聚落考古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
  执笔:韩炳华、张喜斌
  [1]解希恭:《偏关发现古代文化遗址》,《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10期。
  [2]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杜萍等:《山西河曲坪头遗址的发掘与收获》,《中国文物报》2010年12月3日第4版。
  [3]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岱海考古(一)——老虎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
  [4]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宁夏菜园——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80页。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其他文献
【关键词】首都博物馆;正始二年;弩机;铭文  【摘要】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正始二年铭弩机,因为是传世品,多年来真伪未做考证。本文以出土的正始二年弩机与此弩机进行铭文、器形的比对,认为馆藏弩机是一件汉代不带铭文弩机伪刻正始二年铭文,又依据弩机各部件在各个时代的不同特征,将该弩机的时代定为东汉早期偏晚.  弩是由弓发展而成的一种远程杀伤性武器,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极为重要的进攻和防御武器。明《武备志·军资
期刊
【关键词】河北唐县;淑闾遗址;Ⅲ区;发掘简报  【摘要】2006年5—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唐县淑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遗址Ⅲ区发现灰坑三座,其中H3出土大量夏时期遗物,可复原陶器较多,为研究太行山东麓夏时期考古学文化增添了新资料。  淑闾遗址位于河北唐县高昌镇淑闾村西民居至汽训队之间,向南越过唐河灌渠。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2006年5—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期刊
【关键词】张之洞;吴大激;信札;考析  【摘要】本文刊发了一件晚清重臣张之洞致吴大激的信扎,它不仅是研究张之洞和晚清史的珍贵历史资料,亦是张之洞的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  最近发现晚清重臣张之洞致吴大潋信札一件,不仅是研究张之洞和晚清史的珍贵历史资料,亦是张之洞的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信札全文凡8页,每页纵23厘米,横15厘米(图一)。释文如下:清卿仁兄麾下:  久别极为怀想,恨鲜暇作书耳。海上多警,
期刊
【关键词】河北满城;荆山遗址;汉墓;发掘简报  【摘 要】2005年8—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满城县文物保管所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对满城荆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汉墓8座。墓葬分布较集中,出土遗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为认识满城地区汉代平民墓葬特点、埋葬习俗等提供了新材料。  荆山遗址位于河北省满城县神星镇荆山村西北的台地上,东临沙河,东南距满城县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夫人窦绾墓约10公里(
期刊
【关键词】河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旅游  【摘要】本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切入点,对河北“国保”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河北的旅游发展提出建议,期望借“国”字招牌,发挥“国保”优势,大力发展河北的文化旅游事业,让旅游者能够从中汲取历史文化精华,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一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由中央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名单、明令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
期刊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化博物馆;文化传播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出现并日益发展,新技术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让博物馆文化传播也有了全新的概念。本文从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整合的必然性、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作用、新媒体展示技术的定位与“尺度”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讨论在新媒体技术的指引下,如何重新认识并定义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价值,发挥数字化博物馆优势,使博物馆建设
期刊
【关键词】河北唐县;金代墓葬;仿木结构  【摘 要】2011年9月,在唐县县城的一座高层住宅施工中发现一座古墓,经清理发掘,出土瓷器有盘、碗、罐、盖、瓶、盆以及银簪、骨质牙刷、铜钱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对比研究,此墓葬的年代为金代。  2011年9月,在唐县县城的一座高层住宅地基施工中发现一座古墓,县文物保管所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勘查,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该墓葬位于县城东方秀轩
期刊
【关键词】清东陵;陵园格局;孝庄文皇后;“卑不动尊”说  【摘要】 清承明制,清东陵最初规划的陵园格局完全仿明十三陵,并按规划进行了首批陵寝建设。但在孝庄文皇后“卑不动尊”说的影响下,清东陵的陵园格局逐步发生改变,先后建立了皇后陵、妃园寝以及东西陵分葬的兆域制度。  清东陵是清王朝入关后建立的第一处皇家陵园。清承明制,清皇陵与明皇陵建筑相似点很多,但清皇陵中帝陵、后陵和妃园寝所组成的完整陵寝体系以
期刊
【关键词】河北唐县;淑闾;东周墓葬  【摘 要】2006年5-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中,对唐县在淑闾遗址的三座东周墓葬进行了发掘。墓葬保存完整,出土遗物种类较多,为冀中地区东周时期考古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淑闾遗址位于唐县高昌镇淑闾村西至唐县城北的一座兵营(汽训队)之间,向南延伸越过村西南的唐河灌渠。2006年5-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河北省文
期刊
【关键词】古人骨;年龄鉴定;蓟县;桃花园墓地  【摘要】对于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来说,“提高人骨年龄鉴定的准确度”是一个重要的且急需多学科共同探讨的课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学术界常用的两种年龄判定方法,结合天津蓟县明清时期人骨的年龄鉴定工作,提出仅仅用牙齿磨耗来鉴定年龄是存在一定偏差乃至错误的,因此建议在以后的年龄鉴定过程中,使用多个鉴定指标做出的校正值是比较稳妥的。    对于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