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我国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自市场经济实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显著,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提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充分展现了人的能动性,实现了人之为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人学观;人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马克思主义人学观
人性,这里简单的定义为人的属性。人,作为自然界的生命体,同时兼具生物人和社会人的双重属性。马克思在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在生物人存在后,才可能有构成社会存在的细胞。从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理解他的思想,可以看到他认为的共产主义,是消灭了剥削、没有阶级的一个联合体,是可以满足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所当然,要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中心。
马克思研究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他强调:“只有当对象对人说来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对象里面丧失自身。只有当对象对人说来成为社会的对象,人本身对自己说来成为社会的存在物,而社会在这个对象中对人说来成为本质的时候,这种情况才是可能的。”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出发,大概可以理解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为马克思更注重人的社会属性。而人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应当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应当是以人为中心的,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条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国初,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规模还不大,经济结构比较简单,发展目标较为单纯,因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容易奏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与国家间交流的增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国际发展的轨道,只有让国内经济发展,才能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才能进而争取政治上的话语权。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出路,本着让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基本目标,研究和学习西方经济发展的方式。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重要谈话中说到,“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就应当实行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即先是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然后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计划经济的内涵;最后从根本上破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1992年十四大时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自市场经济实施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着眼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十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见证了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在中国的成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也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会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获利机会增多,根据中国劳动力相对较廉价的情况,这种国际国内的发展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作为社会人的社会属性。同时带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性的体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人的物质需求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近30年,中国社会出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确实巨大。这种巨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紧密相联的。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好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可能性。市场经济本就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经济形式。但市场经济是有其缺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其实践中,避免了这些缺陷发生消极作用,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快速的发展。国内物资的逐渐增加,与国外物资的不断引入,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需求,尽可能多的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极大程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扩大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覆盖面,使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直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改革开放是为了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人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鼓励人们自主创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人们以正当的手段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同时,在经济发展后,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兴业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为人的社会属性的更好体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随着城镇医保的推行和发展,城市“空巢”老人和低保用户等弱势群体也受到了实实在在更多的关爱。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的人性思考
1.尊重生命,平等互爱
从生物人的属性来看,人也是和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体一样,由细胞构成的,人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这种生命,不只是人的,也应该是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为追求经济利益损害人类、动物生命的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对环境的破坏还在进一步加剧。同时,也由于发展的迅速人的压力随之变大,当压力得不到舒缓时,自杀、杀他/它、自虐、虐他/它的情况也经常出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发展而来,在满足人的物质欲望时,也应当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和人的救助机制等,不应让经济的发展扼杀人作为生命体的基本道德。
2.诚信友爱,遵纪守法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缺陷,要做到诚信,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大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
3.追求发展,自我实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条件下,珍惜现在提供的好机会,努力学习,认真思考,不断反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超越自我,找到人生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面对各种消极的思想,要有自己的认知和立场,时刻警惕文化的侵蚀,由于现在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国外思想的渗入,致使一些没有定力的青少年沉迷网游,不思进取。有甚者伤身,更多的是对人生和未来没有深入的思考。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每个人都应该有超越自我的认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人学观;人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马克思主义人学观
人性,这里简单的定义为人的属性。人,作为自然界的生命体,同时兼具生物人和社会人的双重属性。马克思在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在生物人存在后,才可能有构成社会存在的细胞。从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理解他的思想,可以看到他认为的共产主义,是消灭了剥削、没有阶级的一个联合体,是可以满足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所当然,要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中心。
马克思研究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他强调:“只有当对象对人说来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对象里面丧失自身。只有当对象对人说来成为社会的对象,人本身对自己说来成为社会的存在物,而社会在这个对象中对人说来成为本质的时候,这种情况才是可能的。”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出发,大概可以理解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为马克思更注重人的社会属性。而人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应当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应当是以人为中心的,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条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国初,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规模还不大,经济结构比较简单,发展目标较为单纯,因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容易奏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与国家间交流的增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国际发展的轨道,只有让国内经济发展,才能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才能进而争取政治上的话语权。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出路,本着让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基本目标,研究和学习西方经济发展的方式。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重要谈话中说到,“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就应当实行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即先是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然后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计划经济的内涵;最后从根本上破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1992年十四大时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自市场经济实施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着眼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十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见证了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在中国的成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也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会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获利机会增多,根据中国劳动力相对较廉价的情况,这种国际国内的发展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作为社会人的社会属性。同时带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性的体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人的物质需求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近30年,中国社会出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确实巨大。这种巨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紧密相联的。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好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可能性。市场经济本就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经济形式。但市场经济是有其缺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其实践中,避免了这些缺陷发生消极作用,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快速的发展。国内物资的逐渐增加,与国外物资的不断引入,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需求,尽可能多的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极大程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扩大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覆盖面,使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直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改革开放是为了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人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鼓励人们自主创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人们以正当的手段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同时,在经济发展后,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兴业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为人的社会属性的更好体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随着城镇医保的推行和发展,城市“空巢”老人和低保用户等弱势群体也受到了实实在在更多的关爱。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的人性思考
1.尊重生命,平等互爱
从生物人的属性来看,人也是和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体一样,由细胞构成的,人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这种生命,不只是人的,也应该是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为追求经济利益损害人类、动物生命的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对环境的破坏还在进一步加剧。同时,也由于发展的迅速人的压力随之变大,当压力得不到舒缓时,自杀、杀他/它、自虐、虐他/它的情况也经常出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发展而来,在满足人的物质欲望时,也应当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和人的救助机制等,不应让经济的发展扼杀人作为生命体的基本道德。
2.诚信友爱,遵纪守法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缺陷,要做到诚信,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大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
3.追求发展,自我实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条件下,珍惜现在提供的好机会,努力学习,认真思考,不断反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超越自我,找到人生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面对各种消极的思想,要有自己的认知和立场,时刻警惕文化的侵蚀,由于现在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国外思想的渗入,致使一些没有定力的青少年沉迷网游,不思进取。有甚者伤身,更多的是对人生和未来没有深入的思考。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每个人都应该有超越自我的认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