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汇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具体的语境中,词汇的含义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教师利用语境理论教授词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在实际情况中的运用,并能增强学生词汇记忆。文章从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从联系上下文、结合英语歌曲语境、创造英语游戏语境、创设多媒体英语词汇教学语境四个方面,探讨语境理论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境理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一、前言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大小和正确运用词汇的熟练程度,是衡量其语言水平的尺度之一。运用语境理论进行词汇教学,创设丰富的、立体的、联系实际的词汇使用背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语境或上下文学习新的词汇,使学生能够领悟英语词汇应该怎么学、怎么使用。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了解词汇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词汇的真正含义。
二、语境理论概述
语境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的,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词汇教学实践中,一般将语境分为一般语境和具体语境。一般语境是指关于某篇课文主题的自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具体语境是指词法、句法和语篇方面的信息,即上下文。因此,单词离开了语境就会显得生硬、单板。只有在语境中学习、领会词汇,学生们才能真正理解词汇的真正含义,提高提、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和技能,从而达到灵活使用的目的。
三、语境在中学词汇教学中的实践
语言三要素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英语词义包括单词、短语和习惯用语。词汇学习是中学英语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将语境融入词汇教学中。
(一)联系上下文本,领悟词汇
在中学词汇教学中一词多义现象往往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教师应以直观教学为主,在语境中教授单词不仅使学生积极掌握词汇,而且还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一个词和词组,在词典里是孤立的,但一旦用于具体的语篇中,它就形成了整个语篇结构的一部分,与其它词语构成一个有机的编码系统,即上下文,并和特定的语境相关联。”
同时,根据英语词义的多义性的特点来说,单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在表达上也容易引起歧义。具体的语言环境可以将这些歧义消除。对于孤立的单词很难知道其正确的用法和含义,只有和特定的语境相关联,结合上下文,我们才能更好地弄清它的意思。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在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消除歧义。
(二)结合英语歌曲,巩固词汇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记忆英语单词最难,最枯燥,但是有些英语歌曲里融入了要记要学是英文单词、句型,这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利用优美的、熟悉的英语歌曲创造语境,学生们将会乐在其中。英语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朗朗上口,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英语词汇的语言环境。创造游戏语境,活用词汇于游戏中教授知识是教学常用手段。学生天性爱唱、爱跳、爱玩,在游戏里获取知识是学生喜爱的方式。游戏语境不仅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理解枯燥的英语新词汇,而且培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创造游戏环节将单调的语言知识。创设多媒体英语词汇教学语境,掌握词汇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图、文、声并茂的方式。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激发课堂活力,促进学生与教师积极交流,营造出一个节奏明快、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多媒体应用可以将新的词汇和短语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记忆深刻。通过对图片或视频的视觉效果到思维的联想,学生很容易就接受并学会新的词汇,而且还会非常感兴趣。
词汇和语境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在英语学习中,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词汇的含义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语境理论的丰富内容决定了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自从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结合语境理论教授英文词汇以来,本人发现了一些变化:从学生参与度来看,教学形式丰富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对英语学习更加感兴趣了。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只有利于语境来理解词义,在具体情境下领会正确含义,才能恰当、得体表达思想,才能有效地进行外语学习。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来看,结合语境理论进行词汇教学极大地改变了旧模式教学理念,活跃了英语课堂,并且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四、结语
运用语境理论进行词汇教学是一个反复实践的、长期持久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进行词汇教学。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创设丰富的语境,学生能轻松、主动地学习和掌握英语词汇。
参考文献:
[1]刘天霞.谈词汇教学的“以两拨千斤”[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
[2]管琳.从语境中学习词汇[J].英语学习,1999(4).
[3]黄瑞峰.语境与词汇教学[J].内江科技,2008 (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鹿山中学)
关键词:语境理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一、前言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大小和正确运用词汇的熟练程度,是衡量其语言水平的尺度之一。运用语境理论进行词汇教学,创设丰富的、立体的、联系实际的词汇使用背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语境或上下文学习新的词汇,使学生能够领悟英语词汇应该怎么学、怎么使用。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了解词汇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词汇的真正含义。
二、语境理论概述
语境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的,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词汇教学实践中,一般将语境分为一般语境和具体语境。一般语境是指关于某篇课文主题的自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具体语境是指词法、句法和语篇方面的信息,即上下文。因此,单词离开了语境就会显得生硬、单板。只有在语境中学习、领会词汇,学生们才能真正理解词汇的真正含义,提高提、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和技能,从而达到灵活使用的目的。
三、语境在中学词汇教学中的实践
语言三要素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英语词义包括单词、短语和习惯用语。词汇学习是中学英语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将语境融入词汇教学中。
(一)联系上下文本,领悟词汇
在中学词汇教学中一词多义现象往往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教师应以直观教学为主,在语境中教授单词不仅使学生积极掌握词汇,而且还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一个词和词组,在词典里是孤立的,但一旦用于具体的语篇中,它就形成了整个语篇结构的一部分,与其它词语构成一个有机的编码系统,即上下文,并和特定的语境相关联。”
同时,根据英语词义的多义性的特点来说,单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在表达上也容易引起歧义。具体的语言环境可以将这些歧义消除。对于孤立的单词很难知道其正确的用法和含义,只有和特定的语境相关联,结合上下文,我们才能更好地弄清它的意思。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在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消除歧义。
(二)结合英语歌曲,巩固词汇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记忆英语单词最难,最枯燥,但是有些英语歌曲里融入了要记要学是英文单词、句型,这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利用优美的、熟悉的英语歌曲创造语境,学生们将会乐在其中。英语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朗朗上口,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英语词汇的语言环境。创造游戏语境,活用词汇于游戏中教授知识是教学常用手段。学生天性爱唱、爱跳、爱玩,在游戏里获取知识是学生喜爱的方式。游戏语境不仅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理解枯燥的英语新词汇,而且培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创造游戏环节将单调的语言知识。创设多媒体英语词汇教学语境,掌握词汇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图、文、声并茂的方式。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激发课堂活力,促进学生与教师积极交流,营造出一个节奏明快、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多媒体应用可以将新的词汇和短语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记忆深刻。通过对图片或视频的视觉效果到思维的联想,学生很容易就接受并学会新的词汇,而且还会非常感兴趣。
词汇和语境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在英语学习中,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词汇的含义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语境理论的丰富内容决定了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自从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结合语境理论教授英文词汇以来,本人发现了一些变化:从学生参与度来看,教学形式丰富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对英语学习更加感兴趣了。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只有利于语境来理解词义,在具体情境下领会正确含义,才能恰当、得体表达思想,才能有效地进行外语学习。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来看,结合语境理论进行词汇教学极大地改变了旧模式教学理念,活跃了英语课堂,并且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四、结语
运用语境理论进行词汇教学是一个反复实践的、长期持久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进行词汇教学。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创设丰富的语境,学生能轻松、主动地学习和掌握英语词汇。
参考文献:
[1]刘天霞.谈词汇教学的“以两拨千斤”[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
[2]管琳.从语境中学习词汇[J].英语学习,1999(4).
[3]黄瑞峰.语境与词汇教学[J].内江科技,2008 (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鹿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