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十分必要。通过实施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德,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对提高我国人民的道德和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途径方法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新世纪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崇礼、修礼、习礼的良好习惯和道德风尚,提高学生的文明道德和礼仪修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十分必要。通过实施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德,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对提高我国人民的道德和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礼仪融合东西方伦理观,是东西方文明的共同财富,历来受到东西方各国各民族的普遍重视。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是与公民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全面渗透来实现。国外对青少年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普遍非常的重视,有的学校有开设专门的德育课,有的则是将德育渗透到各门学科当中。法国的德育教育主要通过“公民道德教育”课为主,其他各科为辅的方式来进行。英国和德国同样属于宗教德育国家,都没有专门的德育课程,而是在各门文化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求受教育者要养成正直、尊重他人、遵守法律等良好的个人品质。
  二、我国相关研究的现状
  (一)我国礼仪教育特点的研究
  1、礼仪是传统社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传统文化中,“礼”是节制人们社会生活的社会、道德规范。孔子视礼仪为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强调礼仪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同时,把礼仪还当作人际交往的准则和联络人际关系的纽带,主张“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2、礼仪教育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教育史上,历来重视礼仪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礼”的主导地位,孔子规定弟子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把“礼”置于首位,强调对人的思想道德要“齐之以礼”,对人的日常行为要“约之以礼”。
  (二)大学礼仪教育的方法的研究
  关于礼仪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正确行为来影响学生,具体形象地给学生树立规范、礼仪行为的模仿榜样;二制约训练法:指用行为规范,常规等手段去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三情境法:通过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做出正确规范的礼仪行为;四交流法:是把学生在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好思想、好方法、好经验,通过交流加以推广,起到相互教育的作用。五评议法:是针对教材中某个角色的行为,或在课堂上设计小品演示,让学生对这些角色行为的正确与错误作出评议,并帮助改进和纠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行为规范。
  (三)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1、学校礼仪教育观念淡薄,对文明礼仪教育不够重视
  学校是传播文明礼貌的重要场所,在普及礼仪知识、增强伦理教育、传播现代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从目前实际状况上,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德育的内容理解狭隘,把礼仪教育排斥在外。
  2、家庭教育失误,严重影响了儿童品德的发展
  家庭教育主要来自良好的家庭风气和正确的教养观念。只要具备了高尚、健康、和谐的家庭风气,才有可能培养出品德健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的孩子。这取决于家长本身的文化因素,也取决于为人父母、教育孩子的准则和做法。
  3、礼仪教育方式缺乏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四)大学礼仪教育的策略的研究
  1、抓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在礼仪教育中,应该重视新闻媒介和社会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宣传的文明礼仪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作为有关礼仪教育的内容。在各种评优活动中,应突出文明礼仪的要求,大力宣传礼仪教育,也可以通过演讲比赛、作文竞赛或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礼仪教育。
  2、注重学科教学中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
  学校应把课堂教学作为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对教学内容做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德育教育目标。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文明礼仪教育。
  3、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作用
  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辅导员,要非常注重自身的模范作用,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每个教师都要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和熏陶着学生。
  4、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启发与反思
  目前礼仪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礼仪教育的概念、礼仪教育的特点、礼仪教育的内容、礼仪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上,而这些研究大都是基于理论而空谈理论。泛泛而谈居多,个案研究很少。在做个案研究时,也会多借鉴和参考其他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者简介:吕拥军(1970-),男,浙江永康人,讲师,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其他文献
开禧北伐是南宋时期一次大规模北上用兵,是南宋政府意欲收复失地而主动发动的一场抗金战争。这场战争从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持续至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以南宋的失败告终。在这场北伐战争中,前线将士纷纷败退,唯有毕再遇率领部下屡屡得胜。史书谓之“开禧用兵,诸将皆败,唯毕再遇数有功” 。在北伐战争中,毕再遇屡建奇功,震慑金军,虽然他的胜利并不能改变南宋战败的事实,但他“起身行伍,骤为名将” 的事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要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富有成效,掌握一定的工作艺术,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工作艺术  所谓工作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有创造性的、给人以美感的工作技能,也就是那些非程序化、非模式化、非定量化的工作技能,它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领域比较广泛的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学生人
期刊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据有关学者研究统计,2008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远远低于世界大学生20%的平均水平。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经验,不断总结国内创业教育实践,探索有效的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一、高职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建立独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接受完善系统的创业教育。多数创业教育项目采取在模拟公司、校内
期刊
摘要:唐宋时期巴渝地区地甲病的流行,与该地区尚鬼信巫的社会风俗有密切的关系。唐宋时代,巫鬼之术在巴渝地区非常盛行,导致该地区人民形成了有病不寻医问药,而是尚鬼信巫的主流社会风俗。巫鬼之术的盛行,造成了中原主流医学知识向该地传播的巨大障碍,使巴渝地区的人民无法共享到中原主流医学界在治疗地甲病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关键词:唐宋时期;巴渝地区;地甲病;尚鬼信巫  龚胜生先生认为:除外环境缺碘导致巴渝
期刊
影响对文章人们分析课文一般采用先分后总的程序,但阅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阅读材料的总体把握将直接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分析课文《陋室铭》时,我向学生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初读课文后,对这间陋室的印象如何?学生马上回答:陋室不陋。(板书:不陋)于是,我就以这样一个总印象作为全文分析的切入口。  教文言文,一般采用串讲法,读一句讲一句,这种教法看似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都不能得到训练
期刊
摘要:文章以《华商报》熊宁报道及相关报道为例,从七个方面,即用感情贯穿事实、采用平民化视角、注重受传者参与以拉近其与新闻媒体和所报道的典型人物之间的距离、借用其他新闻媒体或艺术形式的优势、纵横交叉立体报道、报道与评论紧密配合相得益彰、设身处地追寻人物典型的活动足迹等方面阐述了强化人物典型报道传播效果途径或方式,以资进行人物典型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关键词:人物典型报道; 传播效果  人物典型报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与国外的思想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也随之不断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何统一人们的思想,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输出和智力支持,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所谓的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学
期刊
摘要:新时期,我党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木的就是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全而发展、自身发展、协调发展提供终极的关怀和服务。因而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转向全面关怀学生,全过程关怀学生,特别是要关怀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价值、学生的道德和学生的精神。文章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进行人文关怀提供了几个途径。  关键词
期刊
“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  ——叶圣陶  从叶圣陶老先生的理解中很明显的就可以了解到,语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汉韩十二生肖动物词汇中“鼠”和“牛”的词汇的比较,总结出了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两者的共同点表现在意义和形式两方面:在意义上,汉韩十二生肖动物词汇中所表达的文化喻义基本相似;在形式上,韩语中有部分从汉语中原封不动地引进的生肖词语,还有部分是意义相同,基本框架相似只是用字不同的。两者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由于两个民族语言使用者认知视角的不同而产生的部分不同的文化喻义上。这些对比都将有助于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