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方法杂议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1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听专家讲:“该器物器型、胎质、纹饰、工艺、款识……与某某朝完全一致,鉴定为某某朝真品”或“该器物青花发色艳丽,纹饰生动、流畅,但胎质、工艺等与某某朝有较大差异,故鉴定为现代赝品。”昕起来很是有理,但细一思量,又有不少疑问。疑问一,如果仿制科学进步到能仿制出与某某朝完全一致的东西怎么办呢?如今,人类都能在太空漫步,何况是重金诱惑下的仿制呢?这并非没有可能。疑问二,如果某一器物是那一时代的另类,或者是特殊地方窑,与该朝标准器有较大区别怎么办?疑问三,极贵重的东西往
  往数量较少,甚至是孤品,而我们又没有其标准怎么办?这就是标型学的不足。
  标型学是以纪年墓葬出土,或已有定论的器物为标准器,利用类比推理得出结论的一种鉴定方法。目前在文物鉴定中普遍使用此方法。鉴定程序是:当被鉴定物出现时,鉴定者马上在头脑中调动库存资料比对,根据比对结果作出判断。(参阅《中国考古学通论》)
  首先,从理论上讲,标型学使用的类比推理、结论不具有必然性,即使被鉴定物与标准器特征完全吻合,也不能确定其真伪,这也是高仿品能混进大型知
  名拍卖会的原因。同时,即使两者在某些特征上不吻合,也不能必然否定其真假,只能说结论是或然的。其次,从当前实际看,标型学主要依赖于鉴定者经验,还停留在眼学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鉴定者主观影响。除经验、知识、品德以外,甚至健康原因、情绪等都会影响鉴定结果,所以各位专家意见不一就不足为怪了。再次,许多特定器物的标型难以确定。比如汝窑,事实上现存传承有序的汝窑器以及汝官窑窑址出土的汝器、瓷片,两者之间也不完全一致。又比如争论极多的元青花,在鬼谷子下山大罐拍出2亿多后,人们更是议论纷纷,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标型不一致。最后,标型要大量积累,并存入大脑中,这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为的。
  总的来说,标型学对鉴定常规器、官窑器是有一定作用的(标型比较统一),而对鉴定非标准器,特殊地方窑就有一定局限了。
  为了克服标型学的缺陷,人们尝试用科学仪器测量鉴定法,如:热释光测定、碳14测定、荧光光谱分析等,仪器测量法完全避免了人的主观性,其结论是客观的,定量的,但是又带来新的问题。首先,一些科学鉴定法仍需要大量标型样品,而只要需要标型样品,就不能完全避免标型学固有的缺陷。其次,科学鉴定法只能对鉴定对象样品的结果负责,但鉴定样品的真伪并不一定就是被鉴定对象整体的真伪,如对胎土样品鉴定为明代,并不能确证该瓷器就是明代。因为可能出现老胎新彩、接底、换头等。再次,科学鉴定的结论往往有一定局限性,如在时间上只能定在某时间段内,这对于鉴定清以前器物基本可以,但鉴定近现代器物就有局限了。不管是热释光,还是碳14,对鉴定“文革”器就无能为力了。最后,对科学仪器鉴定也可以作假。如用老瓷片磨细作胎土对付碳14法,用人工辐射对付热释光法等。
  除了以上鉴定法外,还有“野战派”最爱用的“痕迹学”。笔者自身属于不入流的野战人士,不揣冒昧,将野战常用的痕迹法详述于下,就教于方家。
  痕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历史痕迹和工艺痕迹。
  先说历史痕迹,历史痕迹是器物岁月历练的结果,如果排除了人为伤痕的因素,即可证明器物的历史性。历史痕迹又可分为增加和减少,即岁月使器物增加或减少了某些东西,传世器物和出土器的历史痕迹是不同的。(至于窖藏、库藏笔者没有体会,故存而不述)
  作为传世器物,增加的是包浆,这是器物表面自然氧化的结果。每种器物可以有不同包浆,但关键是要分辨包浆的真伪。老瓷器的包浆就像瓷器罩了一层塑料薄膜,宝光内蕴(图1)。另外,部分器物有特殊的增加物,如粉彩、部分红釉、蓝釉、三彩等含铅釉,由于年代久远就会泛铅或出现蛤蜊光(图2)。当然仿制者也可仿出泛铅和蛤蜊光,但与真的有许多差别,真的晕可以在彩周围,也可以在整個白釉上,而假的目前只能做在彩上。
  传世器减少的主要是自然磨损。传世品一般都要使用,不管是实用还是陈设,都必然有痕迹留下,但是每类器物的磨损痕迹是不同的。陈设器用于供奉,只在打扫或整理时移动,那么它主要在足部有磨痕,这种磨痕是天长日久自然形成,没有任何摩擦纹路,手感极光滑(图3)。实用器按其用途视其磨损痕(行话叫软道),如画缸在口沿、碗盘在内底、笔筒在内壁等等(图4)。自然的磨损其划痕方向不一、深浅不一,有熟旧感;人为的或方向一致(使用砂纸),或线条不流畅,有玻璃碴痕(使用凿器)(图5)。总之要综合考虑,如一瓶浑身斑驳,而底足虽脏却无磨损痕,除非它是横着放,否则违反逻辑。
  出土器减少的是剥釉、开片等,每一种减少都有自然与人为的区别,自然的剥釉其边缘是直角,而人为的往往呈斜面。自然开片是长期热胀冷缩的结果,开片不规则而细碎(图6),人为的开片往往大而规则。
  出土器增加的是各种沁和味。由于埋藏地下,经一定岁月后,环境必然给它增加一些东西,女口土沁、水沁等,这相应就产生了味。必须要明确的是沁是一种增加,因此,一般来说沁是略高于釉面或沁入釉内部。(图7)而大片凹下去的土斑只能是人为腐蚀的结果。至于味,与沁相关联,土沁有土香味,水沁有水锈味,但不可以有异味,如酸、臭等。即使墓葬出土,经岁月淘洗,也早已没有异味,异味是人为结果。
  工艺痕迹属于时代留下的烙印,每個时代不同的工艺势必会在器物上留下不同痕迹,如“线割底”只有慢轮加工才会产生,其器物应产生于工业社会前。(图8)现在,许多工艺可以人为达到,如覆烧、支钉烧等。但有些工艺痕迹则有一定的鉴定意义,如鸡心底、泥鳅背、波浪釉等。
  痕迹学,优点在于有助于断新老,缺点在于不能断代,难点在于辨别痕迹真伪,局限在于它对窖藏、库藏,特别是官窑器住往无效。
  综上所述,各种鉴定方法各有长短。从逻辑学角度看,标型学运用类比推理;痕迹学使用归纳推理;科学仪器法虽然使用演绎推理,但大前提理论不够成熟,小前提鉴定范围不够全面,结论也是或然的,所以一票肯定或者一票否定都是不可取的。有的专家很赞赏一票否决,这其实是对假货横行的一种情绪反映,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这有可能出现一個真品被不识货的作假者作了旧。所以要综合运用各种鉴定方法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其理想状态是:痕迹学初鉴定新老,标型学复鉴定年代,科学仪器确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做到这样,也无必要达到。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对大多数藏品而言,应该尽量使用所掌握的鉴定方法,得出开门真、新和存疑三种初级结论,以决定是收、是弃及其价格。“存疑”是收藏活动中的正常状态,说明理论上我们还达不到认识它的程度,实践中我们还没有它的标准参照物,并且它游离在痕迹学之外。当然,存疑品有存疑品的价格,要打一個风险折扣,并且在赝品横行的时代,风险折扣应很高。
  藏品乃身外之物,学习和鉴赏过程就是收藏的乐趣所在。
其他文献
扬州,古称广陵,地处江淮要冲,运河入江之口,自古为我国东南重镇。自隋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明末虽然曾遭屠城十日,但入清以后很快得到了恢复发展,扬州再现往日的繁华,并成为全国的盐业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各地货资云集,商品经济获得了大发展,城市一派繁荣。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活也逐渐兴盛起来。一大批财力雄厚的商人们附庸风雅,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大肆营造园林、演奏戏曲、收藏书画古玩、举行诗文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展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高速交通的不断拥挤,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安全出行,降低了出行效率。不断地修建道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
公路行业基层单位养护作业,工作环境恶劣,危险性高,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众多,要确保公路养护单位安全生产无事故。需要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及职工充分挖潜,主动作为,充分
□浙江德清土墩墓出土古老瓷器  □广州新发现120座古墓葬  □六安战国双墓出土六山镜、完整皮质甲胄等珍贵文物  □甘肃发现多处茶马古道遗迹全国唯一有碑刻佐证  □湖北隨州叶家山墓地出土多件有“曾侯”、“曾侯谏”铭文青铜器  □安徽首次发现战国土墩墓    德清小紫山14座土墩墓重见天日,其中一座商代早期土墩墓为全国最早,这座坟墓里埋着全世界最老的瓷器。  成熟的瓷器烧制始于东汉,距今大约2000
文徵明的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正如王世贞所言:“吴中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寅伯虎,彼自以专技精诣哉,则皆文先生友也。而皆用前死,故不能当文先生。人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也是目前世界上考古发掘成果最为丰硕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发掘出的文物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我们后世子孙面对祖先所创造的灿烂文明,在产生无限敬仰与自豪的同时,也会从内心中萌发探寻祖先们生产生活状况的冲动。祖先们为什么能够以极其简单的工具创造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文明?那些“国宝器物”的生产工艺又是怎么样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单单运用传统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我
作为公路的常见病害形式,沥青路面网裂病害如果未能及时处理,将会给路面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公路的使用性能以及寿命大大缩短,并且对于公路的行车安全,也是较大的隐患。本文
四川青瓷在烧制时间、数量、品种、品质等方面,在全国除越窑外是不多见的。东汉至唐代,我国有东部沿海、四川盆地、长江中游、中原地区等四大青瓷产区。雄踞四川盆地的川窑,是我国南方除越窑、洪州窑之外,又一处大量生产青瓷的古瓷窑群,当前正引起收藏界和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四川陶瓷源远流长,在四川新津县花源镇联合社区宝墩文化地层中,考古发掘出距今已有4500年的陶窑遗址,成都青羊宫窑窑址曾出土过战国窑炉,还出
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交通量,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加宽改扩建。由于扩建工程是依赖于原有旧路,故增加了许多约束条件。在线路拟合、新老路基路面衔接处理、新旧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商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印章的雏形。印章所用的材质比较广泛,金属、牙木、泥石皆可成印。在元代以前,人们多以金、银、铜、铁及玉石为制印材料,因为这些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