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支架式教学理念,借助多模态手段对大学英语课堂实施支架式教学,结合教学实践,分析该教学模式有效性,探讨该教学模式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验证该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所贡献。
【关键词】多模态;支架术教学;大学英语;应用;有效性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持续升温,不同的教学方法、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被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探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但不管如何改革,都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大学英语教学客观环境的变化,即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网络资源丰富便捷,教学手段和媒介更加多样,这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挑战。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化社会提供的丰富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有效的外语教学呢?本文将多模态教学理念和支架式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并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论证其实践价值和有效性,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所贡献。
一、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
多模态指的是在一个交流成品或交流活动中不同符号模态的混合体(van Leeuwen, 2005: 281),这些符号资源被调动起来共同构建意义。1996年“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提出“多模态教学”这一全新教学理念,国内较早研究多模态与外语教学的学者有顾曰国、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该教学模式认为传统的语言能力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全方面发展人才的需求,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剪辑和肢体动作等多模态手段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促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其记忆,最终实现学生语言多元能力的提高。但是,如何将多模态手段有效运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呢?盲目无序地选用多模态手段和借助多媒体设备是不可取的,将多模态手段和恰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是正确的选择。
支架式教学法是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并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的概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最邻近发展区”是指人在认知上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建构知识所提供的概念框架被形象地比作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并且这种支架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建立,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发展水平穿越“最近发展区”,到达潜在发展水平。支架式教学法包括五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赵蒙成,2002)。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支架式教学法为教师提供了合理的教学依据,多模态理念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教学手段,将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以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2013级学生为实验对象,教材使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选取第二单元Passage A On Growing Old Gracefully为例,探讨以多模态手段为辅助,以支架式教学为主要方法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运用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的具体环节如下:
(一)搭脚手架
搭脚手架即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和“最近发展区”理念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该环节要求教师在准备讲授新内容之前应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以所选课文为例,该课文主要涉及中美两国对“变老”和“养老”的不同态度,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是对国内关于“变老”和“养老”的态度有一定但不系统的了解。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就要为学生搭脚手架,引导学生了解美国的相关态度,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现有英语水平引导学生弄懂课文中一些难词难句。而教学PPT课件的制作将以搭脚手架的过程为依据,借助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剪辑等多模态手段,设置互动、讨论等活动,同时教师要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肢体动作以加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二)进入情景
教师在搭好支架、使教学过程变得立体化之后,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首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次教学的第一板块设计了两个问题:1) Do you want your aging parents to move in to stay with you after you get married? 2) What is the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 old ag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第一个问题由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看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第二个问题先由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利用PPT课件展示相关文字案例、图片和视频片段,借助多模态手段刺激学生感官,让其对中美两国关于“变老”问题的不同态度有更直观的了解,并加深其记忆。当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和文章相关的主题时,教师提供的支架帮助就可以逐渐撤走,给学生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三)独立探索
独立探索是指给予学生探索时间,使学生能独立“攀升”概念框架。本次教学中,笔者给学生20分钟的独立探索时间,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段落大意,发现并理解文中新的语言点。而针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先让学生借助词典、手机网络等工具独立探索领会,再由教师借助PPT课件中单词发音、例句、图片等多模态手段给学生适当讲解,加深学生对新语言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即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笔者根据授课班级情况将学生分成十组,整篇英语课文共有三大段,将整篇课文分成十部分学习,每个小组负责其中的一部分,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理解课文,将小组负责的课文内容到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讲解。内容讲解完后,每个小组都要接受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在该环节,学生共享了独立探索的成就,共同解决了独立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了知识与经验的共享,也提高了自身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讨论、合作的进程及效果,对学生进行提示、鼓励及引导;在协作学习环节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讲内容,借助PPT课件、文字、图片等多模态手段对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并对课文中某些长句难句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对课文中的语言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加以掌握。 (五)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的效果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本次教学注重教师评价,教师一方面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各个环节的表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采用书面写作的方式进行评价,即要求学生课下写一篇总结性作文并上交,题目为What is the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 old age and children’s care for the old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评价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点的情况。
三、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
以上的应用案例分析是笔者将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次尝试。综合学生课堂表现和课下对学生的询问和访谈,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是得到学生认可的,利用多模态手段刺激学生感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提高,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将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一改传统的“教师主导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利用多模态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记忆力,并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语言多元能力。将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是有效可行的,是具有实践意义的。
然而,若想实现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性,并不是将这两种教学理念进行简单地叠加,而是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使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授课前要根据学生水平合理搭建概念框架,设置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在需要为学生搭建支架帮助的环节,教师要考虑选用哪些多模态手段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而在多模态手段的选用方面,教师要把握适宜的度,不能太过单调或繁复,太过单调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太过繁复如视频片段选取过长或同一教学环节选取过多多模态手段,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两种情况都会减弱教学效果。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多元语言能力,而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要求学习者能够投身其中,发挥自身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这门语言。运用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性,同时为学生营造多模态语言环境,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义建构能力。
参考文献:
[1] Van Leeuwen, T. Introducing Social Semiotics[M]. London: Routeledge, 2005.
[2] Vygotsky, L.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M].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 彭元玲.“支架”理论在E-learning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138-141.
[4]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 20.
[3] 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9):15-19.
作者简介:秦丹丹(1989-),女,河南滑县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研究。
基金项目:新乡市社科联调研课题“信息化时代下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多模态;支架术教学;大学英语;应用;有效性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持续升温,不同的教学方法、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被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探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但不管如何改革,都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大学英语教学客观环境的变化,即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网络资源丰富便捷,教学手段和媒介更加多样,这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挑战。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化社会提供的丰富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有效的外语教学呢?本文将多模态教学理念和支架式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并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论证其实践价值和有效性,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所贡献。
一、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
多模态指的是在一个交流成品或交流活动中不同符号模态的混合体(van Leeuwen, 2005: 281),这些符号资源被调动起来共同构建意义。1996年“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提出“多模态教学”这一全新教学理念,国内较早研究多模态与外语教学的学者有顾曰国、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该教学模式认为传统的语言能力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全方面发展人才的需求,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剪辑和肢体动作等多模态手段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促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其记忆,最终实现学生语言多元能力的提高。但是,如何将多模态手段有效运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呢?盲目无序地选用多模态手段和借助多媒体设备是不可取的,将多模态手段和恰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是正确的选择。
支架式教学法是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并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的概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最邻近发展区”是指人在认知上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建构知识所提供的概念框架被形象地比作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并且这种支架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建立,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发展水平穿越“最近发展区”,到达潜在发展水平。支架式教学法包括五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赵蒙成,2002)。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支架式教学法为教师提供了合理的教学依据,多模态理念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教学手段,将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以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2013级学生为实验对象,教材使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选取第二单元Passage A On Growing Old Gracefully为例,探讨以多模态手段为辅助,以支架式教学为主要方法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运用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的具体环节如下:
(一)搭脚手架
搭脚手架即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和“最近发展区”理念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该环节要求教师在准备讲授新内容之前应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以所选课文为例,该课文主要涉及中美两国对“变老”和“养老”的不同态度,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是对国内关于“变老”和“养老”的态度有一定但不系统的了解。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就要为学生搭脚手架,引导学生了解美国的相关态度,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现有英语水平引导学生弄懂课文中一些难词难句。而教学PPT课件的制作将以搭脚手架的过程为依据,借助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剪辑等多模态手段,设置互动、讨论等活动,同时教师要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肢体动作以加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二)进入情景
教师在搭好支架、使教学过程变得立体化之后,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首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次教学的第一板块设计了两个问题:1) Do you want your aging parents to move in to stay with you after you get married? 2) What is the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 old ag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第一个问题由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看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第二个问题先由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利用PPT课件展示相关文字案例、图片和视频片段,借助多模态手段刺激学生感官,让其对中美两国关于“变老”问题的不同态度有更直观的了解,并加深其记忆。当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和文章相关的主题时,教师提供的支架帮助就可以逐渐撤走,给学生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三)独立探索
独立探索是指给予学生探索时间,使学生能独立“攀升”概念框架。本次教学中,笔者给学生20分钟的独立探索时间,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段落大意,发现并理解文中新的语言点。而针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先让学生借助词典、手机网络等工具独立探索领会,再由教师借助PPT课件中单词发音、例句、图片等多模态手段给学生适当讲解,加深学生对新语言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即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笔者根据授课班级情况将学生分成十组,整篇英语课文共有三大段,将整篇课文分成十部分学习,每个小组负责其中的一部分,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理解课文,将小组负责的课文内容到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讲解。内容讲解完后,每个小组都要接受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在该环节,学生共享了独立探索的成就,共同解决了独立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了知识与经验的共享,也提高了自身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讨论、合作的进程及效果,对学生进行提示、鼓励及引导;在协作学习环节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讲内容,借助PPT课件、文字、图片等多模态手段对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并对课文中某些长句难句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对课文中的语言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加以掌握。 (五)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的效果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本次教学注重教师评价,教师一方面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各个环节的表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采用书面写作的方式进行评价,即要求学生课下写一篇总结性作文并上交,题目为What is the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 old age and children’s care for the old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评价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点的情况。
三、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
以上的应用案例分析是笔者将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次尝试。综合学生课堂表现和课下对学生的询问和访谈,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是得到学生认可的,利用多模态手段刺激学生感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提高,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将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一改传统的“教师主导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利用多模态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记忆力,并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语言多元能力。将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是有效可行的,是具有实践意义的。
然而,若想实现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性,并不是将这两种教学理念进行简单地叠加,而是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使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授课前要根据学生水平合理搭建概念框架,设置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在需要为学生搭建支架帮助的环节,教师要考虑选用哪些多模态手段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而在多模态手段的选用方面,教师要把握适宜的度,不能太过单调或繁复,太过单调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太过繁复如视频片段选取过长或同一教学环节选取过多多模态手段,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两种情况都会减弱教学效果。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多元语言能力,而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要求学习者能够投身其中,发挥自身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这门语言。运用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性,同时为学生营造多模态语言环境,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义建构能力。
参考文献:
[1] Van Leeuwen, T. Introducing Social Semiotics[M]. London: Routeledge, 2005.
[2] Vygotsky, L.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M].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 彭元玲.“支架”理论在E-learning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138-141.
[4]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 20.
[3] 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9):15-19.
作者简介:秦丹丹(1989-),女,河南滑县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研究。
基金项目:新乡市社科联调研课题“信息化时代下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