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习惯,就是人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学习的习惯。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在全国各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不知怎么了,一代不如一代!”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孩子字写不工整,写不正确,更有甚者连字的笔画笔顺都弄不清楚,写字只图把该字“变全”,没有养成读书读报的习惯,也不会做笔记。新课标下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而大多数学生平时根本就不能积累知识,怎么去谈创新呢?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重视。每接手一届新生,我就要从下面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首先,让学生养成朗读习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或许是课文增长了、内容增多了,学生不愿读书,大多数默看或者声音很小,还有一些学生读一会儿,休息一会儿。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朗读这一关就过不去。为此,我从语气、语调、停顿这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先自己亲自范读,再让学生把自己置于作者当时的环境去品读文章、领悟文章、大声地朗读,并适时不断地鼓励他们,肯定他们朗读的进步,力求让学生养成朗读习惯。
  其次,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厚积才能簿发,没有一定量知识的积累,怎么谈得上去创新、去开拓呢?当然,不可否认现在许多孩子没有机会读书(有些孩子是不主动读书),确实也比较忙。作为教师应多渠道帮助他们的做好积累工作。例如,语文试卷上都有一些课外阅读分析,每一次学生做完练习,我都会让他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并“就地取材”做摘抄。另外,在双休日,我鼓励学生到图书馆读书,做笔记;每周抽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比如,让他们念自己本周摘抄的最精彩的内容给大家听,哪怕只有一个句子、一个词都可以。同时,我还会不定时地把我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及时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做笔记。
  最后,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试卷分析课的习惯。很多学生不认真对待试卷。试卷是教师精心编制的特殊的练习,它具有单一性和综合性,看似独立,其实每一份试卷的综合性都较强,而学生发回试卷只看分数,不作分析,教师分析也不做好笔记,当时知道该怎样做,过后拿到卷子又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对每一节试卷分析课,我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作好记载。比如:一道选择正确项的题,我就要求学生在错误的各项中找出其错误所在,并马上在该处进行修改,每期结束复习时,把每张试卷拿出来看,特别要看重点修改处,这样反复多次,相信学生应该会有所提高。
  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用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上,我认为说得太好了。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创造健康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的发展,真正达到提高教学之目的。    一、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内在主动性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感情的交流过程。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关键是教师要捧出一颗心来去爱学生,去感染学生。这样可以焕发学生“学”的主动性,从而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1、了解学生的内
期刊
文学鉴赏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活动,需要从语言文学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联系自我思想认识和生活经验,驱遣想象和联想,揣摩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内涵,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引发自身的生活思考,陶冶情操、警诫自励,使鉴赏者能力再上一层楼,思想更趋成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依据心理学作家沃特勒斯提出的“准备——孕育——明朗——证实”的思维四阶段
期刊
一、物理实验法在新课导入环节中的运用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有关伽利略的人物传记。开篇首先记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接着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教材力求让学生通过伽利略的两次重大发现领悟并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并深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涵。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较低,对“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还较陌生。在教此课时,为了开好头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如何达到文言文的优化教学,是众多语文教师长期争论的话题。下面就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原则是:以谈为主,以讲为辅。重在让学生疏通文意,理清课文思路,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结合作者的情感谈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讲太多古汉语知识,不能把古汉语课与文言文阅读课混为一谈。    一、教学中的首要环节——朗读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平时作文试卷中发现,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选材老套、思路狭窄等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可以运用美育指导小学作文教学,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根据体验原则,指导感受生活     所谓体验就是指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特征所进行的观察和体验,并形成积累经验的一种心理反应。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习作,就
期刊
凡文章皆少不了题目,据题作文必须切合题意。因此,动笔作文之前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审题,谨慎立意。这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第一件大事,容不得丝毫粗心大意。“一步不慎,全盘皆输。”所以审题和立意是作文成败的第一步。    一、关于审题    中学作文命题一般不超出学生经历见闻和感觉体验的范围,只要认真想,总可以想出一些眉目来,切题也办得到。可事实上又往往不尽然,有的同学面对题目一筹莫展,想来想去仍不知写什么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呢?我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1、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自信心。很多小学生在学写作文前都认为写作文很难,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如果老师一开始就向学生讲授许多写作文的理论、技法,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每次作文时,往往出现无从下笔、一头雾水的现象。其原因就是我们教师受从前教育模式的影响,爱给学生出作文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学生生活范围小,无材料可写。他们只能从作文书或者其他资料书上转载一些材料为己用,于是就出现了很多编造作文,“说假话”成了学生作文中的普遍现象。为了成绩,老师对这种情况不是加以指责,相反对于“好”的作文还加以表扬。这一授课方式,成了学生作
期刊
三年级是由说话、写话向命题作文过渡的中转站,随着作文训练内容的不断深入,作文难度也同时加大了。如果低年级的学生读写训练不及时,进入中年级后就会遇到一个大陡坡,“怕”的心理油然而生。为使学生由“怕”到“不怕”,需要设计各种形式的训练。    一、在读写结合中学写作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要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要边学课文边引导作文,课文中有许多好的构段、构篇方式。应结合教
期刊
学生作文内容来自于生活,但作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地把生活中的内容记下来,那么应该说文章就象炒菜中不放油盐一样淡而无味。要在文章中写出亮丽的语言,主要取决于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语言修养。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识器。”句中“千曲”、“千剑”均指广博的积累;“操”、“观”均指锻炼。那么学生的作文也是这样,多写多练,还要有阅读积累才行。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大千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