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征)》提出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北京十二中积极开展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对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和经验。
1.普通高中当下的历史使命
普通高中教育的使命是要兼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大众化的普及,不能顾此失彼。这主要是基于对普通高中教育的三个特性的考虑,即教育性、阶段性和选择性。教育性指立德树人是首位,通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掌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阶段性指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个性特征和能力才干初步显露,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而且,很多潜在的精英人才的才能在高中阶段开始显露。选择性指人的发展是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基于准成年人身心特征多样化的选择性,学校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平台,以满足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发展的需要。
2.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即普适性、先进性和时代性。
第一,普适性原则。人人都有创造力,每个学生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能,教育的功能就在于使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各门学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中都蕴含着创新教育的元素。所以,明确提出“三全创新教育”: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全过程的创新教育。
第二,先进性原则。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基于未来人才的核心素养需求开发课程,遵循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开展基于“三环天才理论”和现代“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引领下的创客教育研究。采用显性与隐性结合的方式强化科学方法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时代性原则。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它是一种综合性、涵盖性很强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自主发展能力,还可以把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素养统摄起来。充分运用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 ”将各种社会创新优质资源与学校资源融合,在STEAM教育背景下开展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着力中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以“人”为中心,走多样化发展之路
(1)构建“真善美”课程体系
秉承“求真、崇善、唯美”的办学理念,在“求真”之“育智慧”的过程中通过创新驱动培养学生的“知”,掌握科学正确的认知论和方法论,润泽学生的智慧。在“崇善”之“育精神”的过程中通过实践积淀培养学生的“行”,拥有走向社会、面向世界的伦理观和行为,塑造学生的精神。求真和崇善两条线最终汇至于唯美,实现真善统一,知行合一,达到“唯美”之“育气质”的结果。这种课程体系就是追求知行的合一,追求真善的统一,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塑造,提出了将创新教育全覆盖教育的各个学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的固本工程和将创新教育思想融汇到教材体系中的铸魂工程。每个教研组都加强对学科特点和育人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学科宣言。同时,发展特色的学科教学法,就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如英语学科的同语速听写教学法、数学学科的问题连续体教学法、语文学科的三新笔记、五子登科教学法到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化学学科的在新技术背景下的探究式教学法,生物、物理学科的数字互动与探究教学法,历史学科的图示教学法,政治学科的体验和案例教学法,艺术学科的生态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2)实践“心新教育”模式
学校借鉴辽宁本溪高中开展的立体多元的“1 3X”心新课程体系,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让学生既深度地学好國家规定的核心课程,形成核心能力,打赢高考关键仗;又能使个性特长、能力得到拓展,打赢人生持久战。
“1 3X”心新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知识学习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与世界的开放联系中不断认识自我、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创生意义、形成个性,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世界,成就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4.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两条基本途径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只有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的欲望,促使教师和学生迸发出持久不衰的人格力量,进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基于上述认识,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提出了在“真善美”理念统领下,通过“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见图一)。
5.STEAM是载体、创客是形式、创新素养的培养是创新教育之本
学校把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作为新课改的实验田,突出项目学习、体验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创客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
STEAM的核心是学科融合,强调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和各种技术手段解决具体问题;创客的核心是设计、创造、技术、交流与分享,而教育的核心是全人发展;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当前形式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我们当前基础教育的“巨大痛点”。而以STEAM为主要载体的创客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为目标的,这是创新教育之本。
所以,我们提出推进“基础创客教育”,将高校、研究院所、科技馆、博物馆、公司、社会创客和创客空间等资源与中学自身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遵循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开发创客课程,大力培养教育创客队伍,开展创客教育活动。
通过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北京十二中创客教育模式”(见图二)。
6.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联动
基础教育重在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基。虽然常规课堂也会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但更侧重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源于常规课堂的知识大多是有“标准”的,是经过科学证明的主流认识。而创新型人才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的思考方式,对待问题往往有创造性的答案。所以,普通高中要积极主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系,合作探索高中阶段、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学校借“英才计划”“翱翔计划”“后备人才培养”和“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等项目,将在科研方面有所作为。我们将有研究欲望的学生直接送到高校和科研机构,直接参与一些适合学生的学习研究工作,为培养未来科学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清华、中科院、北航、北师大、首医大等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自主创建了“小卫星”“脑与记忆”“生态环境”“环境化学”“分子生物”“三维设计与3D打印”“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等十五个“创新科学工作室”。将高校和各种研究所当中的高端实验室引入校园,并依托于这些创新工作室开展相应的选修课以及“微科研”课题,让学生得以在实验室中学习研究,在学习中进行“科研”,在“科研”中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促进学校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整体提升。
创新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熏陶、磨练的过程,而我们目前的许多创新性的工作刚起步,这需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凝练,探索前行。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HA150118)阶段性成果
1.普通高中当下的历史使命
普通高中教育的使命是要兼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大众化的普及,不能顾此失彼。这主要是基于对普通高中教育的三个特性的考虑,即教育性、阶段性和选择性。教育性指立德树人是首位,通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掌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阶段性指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个性特征和能力才干初步显露,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而且,很多潜在的精英人才的才能在高中阶段开始显露。选择性指人的发展是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基于准成年人身心特征多样化的选择性,学校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平台,以满足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发展的需要。
2.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即普适性、先进性和时代性。
第一,普适性原则。人人都有创造力,每个学生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能,教育的功能就在于使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各门学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中都蕴含着创新教育的元素。所以,明确提出“三全创新教育”: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全过程的创新教育。
第二,先进性原则。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基于未来人才的核心素养需求开发课程,遵循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开展基于“三环天才理论”和现代“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引领下的创客教育研究。采用显性与隐性结合的方式强化科学方法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时代性原则。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它是一种综合性、涵盖性很强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自主发展能力,还可以把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素养统摄起来。充分运用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 ”将各种社会创新优质资源与学校资源融合,在STEAM教育背景下开展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着力中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以“人”为中心,走多样化发展之路
(1)构建“真善美”课程体系
秉承“求真、崇善、唯美”的办学理念,在“求真”之“育智慧”的过程中通过创新驱动培养学生的“知”,掌握科学正确的认知论和方法论,润泽学生的智慧。在“崇善”之“育精神”的过程中通过实践积淀培养学生的“行”,拥有走向社会、面向世界的伦理观和行为,塑造学生的精神。求真和崇善两条线最终汇至于唯美,实现真善统一,知行合一,达到“唯美”之“育气质”的结果。这种课程体系就是追求知行的合一,追求真善的统一,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塑造,提出了将创新教育全覆盖教育的各个学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的固本工程和将创新教育思想融汇到教材体系中的铸魂工程。每个教研组都加强对学科特点和育人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学科宣言。同时,发展特色的学科教学法,就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如英语学科的同语速听写教学法、数学学科的问题连续体教学法、语文学科的三新笔记、五子登科教学法到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化学学科的在新技术背景下的探究式教学法,生物、物理学科的数字互动与探究教学法,历史学科的图示教学法,政治学科的体验和案例教学法,艺术学科的生态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2)实践“心新教育”模式
学校借鉴辽宁本溪高中开展的立体多元的“1 3X”心新课程体系,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让学生既深度地学好國家规定的核心课程,形成核心能力,打赢高考关键仗;又能使个性特长、能力得到拓展,打赢人生持久战。
“1 3X”心新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知识学习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与世界的开放联系中不断认识自我、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创生意义、形成个性,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世界,成就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4.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两条基本途径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只有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的欲望,促使教师和学生迸发出持久不衰的人格力量,进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基于上述认识,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提出了在“真善美”理念统领下,通过“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见图一)。
5.STEAM是载体、创客是形式、创新素养的培养是创新教育之本
学校把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作为新课改的实验田,突出项目学习、体验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创客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
STEAM的核心是学科融合,强调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和各种技术手段解决具体问题;创客的核心是设计、创造、技术、交流与分享,而教育的核心是全人发展;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当前形式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我们当前基础教育的“巨大痛点”。而以STEAM为主要载体的创客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为目标的,这是创新教育之本。
所以,我们提出推进“基础创客教育”,将高校、研究院所、科技馆、博物馆、公司、社会创客和创客空间等资源与中学自身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遵循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开发创客课程,大力培养教育创客队伍,开展创客教育活动。
通过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北京十二中创客教育模式”(见图二)。
6.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联动
基础教育重在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基。虽然常规课堂也会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但更侧重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源于常规课堂的知识大多是有“标准”的,是经过科学证明的主流认识。而创新型人才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的思考方式,对待问题往往有创造性的答案。所以,普通高中要积极主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系,合作探索高中阶段、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学校借“英才计划”“翱翔计划”“后备人才培养”和“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等项目,将在科研方面有所作为。我们将有研究欲望的学生直接送到高校和科研机构,直接参与一些适合学生的学习研究工作,为培养未来科学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清华、中科院、北航、北师大、首医大等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自主创建了“小卫星”“脑与记忆”“生态环境”“环境化学”“分子生物”“三维设计与3D打印”“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等十五个“创新科学工作室”。将高校和各种研究所当中的高端实验室引入校园,并依托于这些创新工作室开展相应的选修课以及“微科研”课题,让学生得以在实验室中学习研究,在学习中进行“科研”,在“科研”中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促进学校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整体提升。
创新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熏陶、磨练的过程,而我们目前的许多创新性的工作刚起步,这需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凝练,探索前行。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HA15011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