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私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和推动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私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私营经济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办法。笔者就此提出了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吉林省 私营经济 策略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私营企业走过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路程,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是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研究统计,到2012年3月末,吉林省私营经济市场主体已突破百万户,其中,私营企业发展到14.6万户,同比增长13%;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9.1万户,同比增长16.8%;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3250户,同比增长84.3%。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经济总量能以平均每年9%以上的速度递增,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私营企业在吉林省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吉林省私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1.1市场准入方面的不平等
虽然在十六大报告中我国就提出来了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紧接着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36条中明确规定了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可以进入垄断行业、社会事业领域、金融服务业等。但是这些政策的贯彻执行并不尽如人意。2007年吉林省私营经济涉足行业及其所占的比重其中吉林省私营经济主营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共占私营经济的61.8%,而垄断行业及社会事业领域和金融服务业只占不到10%。可见,虽然国家出台了这些准入政策,但是在实际中,由于高准入门槛的设置以及有关部门的行政垄断,使私营经济进入这些国家控制的行业的难度远远超过了进入商业和制造业。
1.2融资困难,外部经营环境差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要想谋求可持续发展,资金是首要要解决的问题。私营企业的融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其中内源性融资主要包括企业的自身积累。外源性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于内源性融资,由于我国基本不存在直接沟通融资者和投资者的自由市场机制,如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产权主体不清,使我国目前处于缺少适应各类企业融资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联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渠道尚未开通,私营经济不具备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机制。在外源融资上,尽管有关部门在不断地呼吁,甚至出台“指导意见”来敦促商业银行积极地向中小企业贷款,但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还是出现了增量减少,增速减慢的现象。无论从哪方面分析,社会的大环境加上企业自身的一些因素,导致了私营企业在债券融资上也面临困境。
1.3税收财政政策不科学,税收负担过重
国务院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36条中指出,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但是由于私营经济的经济成分的因素,很难从国家获取财税支持,所以导致目前吉林省私营企业仍然存在着税费过高的负担。
1.4管理体制不健全,生产方式落后
吉林省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采取家长式的单一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科学决策,因而增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许多中小企业产权不明,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完善,中小企业管理者可能是所有者自己,也可能是所有者聘请的管理人员,企业的决策往往不具有科学性,重大的投资决策常常是由企业主一人决定,而且在企业内部缺乏一套完备的管理体制和内部监督与审计制度。
1.5缺乏技术创新,匮乏新鲜血液
中小企业多数为技术比较陈旧条件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数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有些处于原始的手工劳动阶段。许多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不少中小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水平粗放化,竞争能力弱。由于中小企业势单力薄,缺少必要的科研设施,难以给紧缺人才支付较高的工资待遇,无法为其职业生涯进行前景设计,再加上基础性科研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下,所以很难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2. 吉林省私营经济前景分析
2.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使私营经济获得平等地位
私营经济之所以受到歧视,是因为私营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背景使人们对私营经济存在思想障碍。因此要想转变对私营经济的观念,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领导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2012年,吉林省将按照即将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配套细则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工商部门落实“新36条”的具体措施,鼓励和引导私营资本进入法律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
2.2落实金融政策,健全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借鉴外国经验,尽快制定《中小企业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系统的法律制度保障,为私营经济的融资提供各种金融支持,确保私营企业有平等的融资环境,促进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吉林省工信厅等相关政府部门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如实施融资担保创新工程、创业孵化工程、企业素质提升工程、产业集群工程、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工程,促进私营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强化融资手段,着力缓解中小企业和私营经济融资难。另外,吉林省中小企业也要改变那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想,要积极寻求社会闲散资金,让社会资本投入到企业中来,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实力;积极和金融机构合作,争取资金,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贷款的过程中要努力争取政府支持,主动寻找担保者。
2.3改善税收财政政策环境,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加大对私营企业的财政补贴,增加资本性支出。政府可以根据现有的政策确定投资和补贴的范围,对于对吉林省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的私营企业,吸收劳动力较强的,科技水平较高的,有较强发展潜力的私营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倾向性的财政政策。
2.4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私營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结论
振兴东北战略的确立和实施,为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吉林省私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强,私营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将会进一步提高。通过全面落实振兴东北战略,加快改革开放,加大政策支持,大力推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主要力量,实现吉林省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木志荣.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 任希佳.吉林省民营经济执掌半壁江山[N].吉林日报,2011.
[3] 杨博. 继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J].经济研究导刊,2011.
作者简介:张向君(1974- ),女,汉族,吉林工商学院管理分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质量管理、生产与物流。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关键词】 吉林省 私营经济 策略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私营企业走过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路程,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是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研究统计,到2012年3月末,吉林省私营经济市场主体已突破百万户,其中,私营企业发展到14.6万户,同比增长13%;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9.1万户,同比增长16.8%;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3250户,同比增长84.3%。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经济总量能以平均每年9%以上的速度递增,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私营企业在吉林省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吉林省私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1.1市场准入方面的不平等
虽然在十六大报告中我国就提出来了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紧接着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36条中明确规定了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可以进入垄断行业、社会事业领域、金融服务业等。但是这些政策的贯彻执行并不尽如人意。2007年吉林省私营经济涉足行业及其所占的比重其中吉林省私营经济主营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共占私营经济的61.8%,而垄断行业及社会事业领域和金融服务业只占不到10%。可见,虽然国家出台了这些准入政策,但是在实际中,由于高准入门槛的设置以及有关部门的行政垄断,使私营经济进入这些国家控制的行业的难度远远超过了进入商业和制造业。
1.2融资困难,外部经营环境差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要想谋求可持续发展,资金是首要要解决的问题。私营企业的融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其中内源性融资主要包括企业的自身积累。外源性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于内源性融资,由于我国基本不存在直接沟通融资者和投资者的自由市场机制,如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产权主体不清,使我国目前处于缺少适应各类企业融资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联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渠道尚未开通,私营经济不具备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机制。在外源融资上,尽管有关部门在不断地呼吁,甚至出台“指导意见”来敦促商业银行积极地向中小企业贷款,但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还是出现了增量减少,增速减慢的现象。无论从哪方面分析,社会的大环境加上企业自身的一些因素,导致了私营企业在债券融资上也面临困境。
1.3税收财政政策不科学,税收负担过重
国务院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36条中指出,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但是由于私营经济的经济成分的因素,很难从国家获取财税支持,所以导致目前吉林省私营企业仍然存在着税费过高的负担。
1.4管理体制不健全,生产方式落后
吉林省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采取家长式的单一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科学决策,因而增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许多中小企业产权不明,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完善,中小企业管理者可能是所有者自己,也可能是所有者聘请的管理人员,企业的决策往往不具有科学性,重大的投资决策常常是由企业主一人决定,而且在企业内部缺乏一套完备的管理体制和内部监督与审计制度。
1.5缺乏技术创新,匮乏新鲜血液
中小企业多数为技术比较陈旧条件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数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有些处于原始的手工劳动阶段。许多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不少中小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水平粗放化,竞争能力弱。由于中小企业势单力薄,缺少必要的科研设施,难以给紧缺人才支付较高的工资待遇,无法为其职业生涯进行前景设计,再加上基础性科研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下,所以很难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2. 吉林省私营经济前景分析
2.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使私营经济获得平等地位
私营经济之所以受到歧视,是因为私营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背景使人们对私营经济存在思想障碍。因此要想转变对私营经济的观念,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领导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2012年,吉林省将按照即将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配套细则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工商部门落实“新36条”的具体措施,鼓励和引导私营资本进入法律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
2.2落实金融政策,健全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借鉴外国经验,尽快制定《中小企业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系统的法律制度保障,为私营经济的融资提供各种金融支持,确保私营企业有平等的融资环境,促进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吉林省工信厅等相关政府部门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如实施融资担保创新工程、创业孵化工程、企业素质提升工程、产业集群工程、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工程,促进私营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强化融资手段,着力缓解中小企业和私营经济融资难。另外,吉林省中小企业也要改变那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想,要积极寻求社会闲散资金,让社会资本投入到企业中来,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实力;积极和金融机构合作,争取资金,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贷款的过程中要努力争取政府支持,主动寻找担保者。
2.3改善税收财政政策环境,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加大对私营企业的财政补贴,增加资本性支出。政府可以根据现有的政策确定投资和补贴的范围,对于对吉林省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的私营企业,吸收劳动力较强的,科技水平较高的,有较强发展潜力的私营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倾向性的财政政策。
2.4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私營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结论
振兴东北战略的确立和实施,为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吉林省私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强,私营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将会进一步提高。通过全面落实振兴东北战略,加快改革开放,加大政策支持,大力推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主要力量,实现吉林省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木志荣.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 任希佳.吉林省民营经济执掌半壁江山[N].吉林日报,2011.
[3] 杨博. 继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J].经济研究导刊,2011.
作者简介:张向君(1974- ),女,汉族,吉林工商学院管理分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质量管理、生产与物流。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