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地理学科的学习变得日益重要。在新时期的地理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地理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创新思维中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创新意识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在发展,对人才的各种需求也就越多。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对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应引起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大胆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提高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地理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我国从1986年以来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特殊的国情和教学体制等原因,目前我国在地理教学模式上主要还是体现为应试教育。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老师、学生和家长在初中阶段对地理的重视更多是关注会考的成绩,而不是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扎实掌握,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地理课堂中依然以传统教学为主,老师教、学生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依然是地理教学所存在的最大现象,对地理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有限,甚至是没有。因此要实现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观念上入手,只有大胆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在课堂中逐步引入创新意识的培养,真正的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学习地理的作用。
二、地理教师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地理教师将逐步改变粗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地理教师本身只有对地理学科拥有高度兴趣,乐此不疲,在上课过程中充满激情,才能有效的唤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有了兴趣之后配合地理本身的魅力,自然在上课过程就会主动的参与到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上得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因此地理教师应认真备好课,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地理课,从而不知不觉中参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地理老师在创新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思维突破固定的书本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有效的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地图、视听工具、游戏性活动、地理故事与知识比赛等培养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讲述地球运动时,先粗略介绍一下太阳系,用Athrware做九大行星模拟运行图,这样将抽象的物理分析过程动态化,有利于知识的剖析、深化,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本质,使那些枯燥的、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顺利接受,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初中地理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善于发掘学生思维创新的亮点,加以引导和发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维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中来。
三、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要的改革之一。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在课程中保持独立的思想,摆脱传统依附老师的习惯,才能对知识加以质疑,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地理老师也要很好的转变自己地位角色,从传统的授课者,变成合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使学生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虽强,但是敢于叛逆老师的并不多,在地理的课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多用鼓励的言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如果学生有突出的独立和创新思想,一定不要担心自己的教师地位和形象,对学生的创新要给予高度的肯定。坚定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决心。只有让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由“被动听取知识”到“主动汲取知识”然后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主动寻找答案”。这样,才能逐步促进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地壳运动”一节学习时,老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地壳为什么运动?2、地壳怎样运动?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探知、讨论和思考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通过培养学习地理的间接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地理的间接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地理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并且主动参与地理课程,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了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的魅力和能力之外,还要通过一些手段直接或者间接的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程。学习的间接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明确了学习目的性,意识到学习任务的重大,对学习的结果发生兴趣。如在讲述印度时,有位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爱看《西游记》吗?你最喜欢里面哪个人物呀?为什么?然后接着问:“他们千辛万苦干什么呀?”(取经)到哪里去取经呢?(西天)那里风景美吗?而有没有同学知道《西游記》里的“西天”是现在的哪个国家呢?紧接着教师把反映印度热带风光的幻灯片放到幕布上,再问你愿意到那儿游玩吗?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这里地形特点、风俗人情(板书课题)。这样就设置情境,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主动思维中逐步导入到课堂,间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型人才在社会上受到的欢迎度越来越高,在初中的教育阶段,我们遵循课程改革的原则,把地理课堂更多的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地理课程的主体。在地理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培养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有效的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实现地理课程中有效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创新意识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在发展,对人才的各种需求也就越多。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对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应引起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大胆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提高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地理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我国从1986年以来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特殊的国情和教学体制等原因,目前我国在地理教学模式上主要还是体现为应试教育。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老师、学生和家长在初中阶段对地理的重视更多是关注会考的成绩,而不是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扎实掌握,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地理课堂中依然以传统教学为主,老师教、学生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依然是地理教学所存在的最大现象,对地理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有限,甚至是没有。因此要实现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观念上入手,只有大胆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在课堂中逐步引入创新意识的培养,真正的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学习地理的作用。
二、地理教师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地理教师将逐步改变粗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地理教师本身只有对地理学科拥有高度兴趣,乐此不疲,在上课过程中充满激情,才能有效的唤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有了兴趣之后配合地理本身的魅力,自然在上课过程就会主动的参与到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上得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因此地理教师应认真备好课,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地理课,从而不知不觉中参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地理老师在创新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思维突破固定的书本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有效的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地图、视听工具、游戏性活动、地理故事与知识比赛等培养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讲述地球运动时,先粗略介绍一下太阳系,用Athrware做九大行星模拟运行图,这样将抽象的物理分析过程动态化,有利于知识的剖析、深化,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本质,使那些枯燥的、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顺利接受,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初中地理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善于发掘学生思维创新的亮点,加以引导和发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维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中来。
三、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要的改革之一。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在课程中保持独立的思想,摆脱传统依附老师的习惯,才能对知识加以质疑,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地理老师也要很好的转变自己地位角色,从传统的授课者,变成合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使学生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虽强,但是敢于叛逆老师的并不多,在地理的课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多用鼓励的言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如果学生有突出的独立和创新思想,一定不要担心自己的教师地位和形象,对学生的创新要给予高度的肯定。坚定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决心。只有让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由“被动听取知识”到“主动汲取知识”然后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主动寻找答案”。这样,才能逐步促进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地壳运动”一节学习时,老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地壳为什么运动?2、地壳怎样运动?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探知、讨论和思考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通过培养学习地理的间接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地理的间接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地理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并且主动参与地理课程,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了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的魅力和能力之外,还要通过一些手段直接或者间接的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程。学习的间接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明确了学习目的性,意识到学习任务的重大,对学习的结果发生兴趣。如在讲述印度时,有位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爱看《西游记》吗?你最喜欢里面哪个人物呀?为什么?然后接着问:“他们千辛万苦干什么呀?”(取经)到哪里去取经呢?(西天)那里风景美吗?而有没有同学知道《西游記》里的“西天”是现在的哪个国家呢?紧接着教师把反映印度热带风光的幻灯片放到幕布上,再问你愿意到那儿游玩吗?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这里地形特点、风俗人情(板书课题)。这样就设置情境,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主动思维中逐步导入到课堂,间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型人才在社会上受到的欢迎度越来越高,在初中的教育阶段,我们遵循课程改革的原则,把地理课堂更多的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地理课程的主体。在地理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培养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有效的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实现地理课程中有效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