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文科附加名著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12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8年开始,江苏高考语文的考点增加了一项内容: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必考的篇目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10篇。其考查的范围一为考查名著的主要内容,二为考查名著的艺术特色。考查题型主要分为四大类。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语文的名著阅读教学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妥之处,所以笔者通过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近几年苏教版高考文科附加名著考查的方向分析
  1.考查的范围
  斯蒂夫·艾伦告诉我们:名著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可以从中得到乐趣,可以把我们带到更高的思想境界。从2008年开始,江苏高考语文的考点增加了一项内容: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苏教版的文科语文附加名著阅读必考的篇目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欧也妮·葛朗台》《边城》《哈姆雷特》《呐喊》《子夜》《茶馆》《飞鸟集》《老人与海》。江苏省语文高中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这句话就为苏教版的名著考查范围定下了指向标。其考查的范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考查名著的主要内容。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是课外阅读的基础,是高考检查阅读能力的标准之一。从近几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的题目来看,对附加名著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主要情节、精彩片断、主旨、主人公的形象等范围上。在故事情节的考查上,要求考生能够高度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的分析,则要求学生能够从某个故事片断,准确地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考查名著的艺术特色。何为作品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名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作品或作者的语言风格是怎么的、当前对作品或对作者的主流评论等,在考查时也会兼顾一些文学常识等基本知识。笔者对近几年的高考题目进行分析发现:分析鉴赏语言和人物性格的考查比以往有所侧重。其考查的角度可归纳为四点:1)对名著中和人物形象有关的某个故事情节做简要的概述;2)写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用简明扼要的事例来补充说明;3)对某名著标题的命名进行合理的阐述,考查其含义;4)对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文章的结构、作者所要提示的主旨、文章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进行一番鉴赏分析。
  2.考查的题型
  近几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附加名著阅读考查的题型主要分为四大类:情节概述题、人物概述题、人物性格分析题以及内容提要题。
  情节概述题型:把和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叙述清楚、理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够明确故事的重要细节以及高潮部分。
  人物概述题:扣紧人物身份,把握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交代清楚人物的结局等。
  人物性格分析题:通过标志性的语句,提取关键的事例或情节,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内容提要题:此题要求内容要高度概括,能够从名著的整体出发,它分为介绍名著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两个方面。
  3.设题的技巧
  命题者在设题时,会根据考生的一些不当阅读习惯来设置陷阱,使考生在做题时模棱两可,或者是在审题时遗漏一些关键的信息,从而不能正确的答题。特别是在选择题上更会使学生混淆视听。例如,会把本属于角色A的内容安放在角色B的身上,如果学生对名著的内容不太熟悉,就无法确定正确的答案;文学名著中的人物比较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较复杂,特别是外国名著。所以命题者就会利用名著阅读的漏洞,混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当然,命题者的命题技巧不止这些,笔者在此不一一罗列。
  二、近几年苏教版高考附加名著考试方向对学生名著阅读及教学的影响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虽然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仍然围绕高考的考试方向及考试内容而进行教学。学生在阅读名著时紧贴考试的题型、考试内容、答题技巧等方面去阅读名著,而不是从提高自身素养的角度去阅读名著。
  1.对教学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江苏省高中语文教师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规规矩矩、按部就班地遵照考试的大纲去辅导学生阅读附加名著。语文教师们“紧咬”这些名著阅读,自己把这些名著“细嚼慢咽”,先进行“消化”,然后把“消化”了的东西像母亲哺育小孩一样,一口一口地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这种“压缩饼干”的知识点只是作为高考的敲门砖,并不能培养语文能力,并不能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熏陶,只能满足考试大纲的要求,而无法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除此之外,教师只是片面地、着重地指导学生进行解题。例如下题:《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分别是指谁?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去题干中找出信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和文中相关的信息“宝玉给花袭人取名时曾引用过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与“似桂如兰”相吻合。然后指导学生从中判断“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是指袭人。“优伶”是指戏子——袭人的丈夫蒋玉菡。“公子”是指宝玉。
  2.对学生阅读的影响
  学生在教师如此“呵护”下,他们也不会认真地去阅读名著,而是心安理得地享受教师给他们安排的“快餐文化”,不能静下心来阅读一两本有益的名著。阅读的功利性和趣味性占据了他们大多数的阅读时间,花费了他们很多的精力。
  现代高考制度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构成了很大的阻力,教师的教学指导如此,更不用说学生的阅读观了。针对上述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苏教版高中语文文科附加名著阅读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的对策
  对策一:视其为内在素质的需要   没有灵魂的人如行尸走肉一般,我们要想自己活得有滋有味,单单靠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源是不够的,而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人格完美,获得心灵上的愉悦。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这种问题,名著阅读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而不是为了应付高考。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要引导他们进入作家的内心世界,探究作家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生的赞美,对人生的欣赏等,唯有如此,才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一面,使之迸发出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促进自己内在素质的提高。
  对策二:注重名著阅读的实际效果
  饥不择食虽然能填饱肚子,但是没有任何营养可言,所以在当前“唯分数”论的形势下,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名著读完,那么该如何办呢?我们应该以退为进,让教师和学生明白: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教师当然需要熟悉大纲中所要求阅读的名著,不能越俎代庖,把学生该做的事做了。而应该要求学生选择思想内涵丰厚、文学价值俱佳的经典片断认真读下去,为自己思想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打下文学的底蕴。这样阅读,读出了效果,读出了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思想得到了熏陶,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子夜》第三章中,当唐云山和吴荪甫大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时,其他人只想着如何赚钱,只有吴荪甫的眼睛里却闪出了兴奋的光彩,在第五章中,吴荪甫和另外两个老板联合起来准备建立一个托拉斯时,他脑子里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憧憬: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他不由得微微笑了。由此可见,吴荪甫作为一个资本家,他想的绝不仅是个人赚钱发家,他已经很自觉地把自己的经商行为、企业行为,跟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前景联系起来。他想象出来的内容和孙中山所倡导的内容一样,都反映了要使中国走了富强的愿望。
  对策三:与应试教育有机相连
  名著阅读不但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其实对于学生的考试也能助一臂之力。只是这种作用不能很快见成效,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其效果。正如珍贵的珠宝一样,它们的亮点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才能被人们发现。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名著阅读的应试效果转化成现实,并使其呈现在学生、家长面前。此外,要强化学生培育优势资源、学以致用的意识,鼓励、指导学生对阅读的名著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如对名著中的某个人物进行评论、与名著中的某个人物进行对话、借名著中的人事联系现实进行发挥、名著新编等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和语文高考的考试内容相关。当学生尝到了名著阅读的甜头之后,就会“一发而不可收”,形成阅读名著的良性循环。
  对策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被动地阅读名著,其效果极其低下,学生无法在名著文本中感悟人生,无法体验人文性的教育。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风格,借助现代网络、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班会平台、借助各种竞赛平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一旦学生对名著产生了好奇心理,就会被它吸引着,被名著的故事情节所打动,或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从而沉浸于其中,欲罢不能,其喜悦之情自然就会洋溢于表情之中。此时文学名著阅读对于学生来说,真正会起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苏教版高中语文文科附加名著是要求学生用来学的,而不是通过教师把名著本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高考的过程中取得高分。名著阅读的教学应该要和新课标中的要求相符,通过名著阅读,使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打下人文基础。所以,作为苏教版的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内在素养的培养,注重名著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一定的名著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同时助应试教育一臂之力。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鲜明、生动的意象。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文学鉴赏的过程,就是感受形象,理解形象,从而获得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是当前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是分析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师如何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彰显学生的个性,因为这样的课堂才是重视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生命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生命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自主多一点  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点自主,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不断探究、交流,方能打造生命课堂。恰好现在我们已经把“学讲计划”模式成功地应用于我们的课堂,这种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不像我们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完
近几年,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模式被当做重中之重进行了全面刷新,“翻转课堂”“MOOC(慕课)”“微课”,“创客教育”蜂拥而至,学生主演的课堂热闹一时。于繁华之中定睛回望,处于应试教育和创新教育转型期的一线教师到底该怎么做?  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有句名言:“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这句话告诉我们,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共享,教育教学必须走创新之路。否则我们可能很快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成本的降低是增加利润的有效方法之一。制造业企业成本的经济含义正进行着传统与现代的过渡,企业成本在管理中存在的人为和非人为因素是造成企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