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是民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管的高等职业院校。建院以来始终把培养各类民政人才作为核心工作,逐步发展成为以民政行业为依托,以服务社会为使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实践中,学院依托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所、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行指委)办公室设在学院的资源优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推进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婚庆服务与管理、假肢与矫形器技术、殡葬技术、特殊儿童服务与管理等服务基层社区、特殊群体和特殊行业领域的特色专业,填补了行业空白。
本文以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介绍学院在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做法。
根据行业企业需求,明确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院与婚庆行业协会联合成立“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婚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论证。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本专业要培养婚庆服务行业企业急需的策划、主持、影像制作类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方向比较明晰。
构建“两个平台、三个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两条主线、三训三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婚庆服务有三个特点:一是季节性强,学生实习实训要因时调整,不能和其他专业一概而论;二是婚庆服务承载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的继承、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教学中文化和技术并重,甚至文化底蕴的强调更甚;三是婚庆服务场面宏大,给实习实训的顺利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些问题,学院构建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课程平台,解决婚庆服务底蕴内化问题;婚礼策划、婚礼主持、婚礼影像三个教学模块,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方向相匹配,学以致用。充分运用好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两条主线,课内平行实训、阶段专项实训、方向综合实训三大实训有效融合,见知实习、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有效结合。
实行课证合一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本专业建立之初,学院就确立了将课程内容与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思路。以考取婚庆行业资格证书,获得行业认可为目标,与婚庆行业和企业共同开发职业属性强、课程合一类课程群。学生在校期间选修和专修摄像师职业资格考试、摄影师职业资格考试、礼仪主持人资格考试、普通话、花艺师职业资格考试和化妆师职业资格考试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紧贴行业要求,遵循资格认证规范,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并通过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行业认可。
注重婚庆文化塑造的同时,加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确定婚礼策划、婚礼督导、婚礼花艺与现场布置、婚礼化妆、婚礼主持、婚礼摄影、婚礼摄像、婚庆专业软件应用等核心课程,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实行“课证合一”;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一线资深专家同时授课,构建“专兼结合双讲式”教学模式;师资优势互补,提高专兼职“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内外资源密切衔接,实现婚庆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提高课程体系的内生力和凝聚力。通过礼仪大赛、花艺大赛、婚礼策划大赛、礼仪主持大赛等特色学生技能大赛活动,加强了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养,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设立之初,学院就确定了以科学研究统领专业建设的发展思路。在全国率先出版婚庆专业教材,为婚庆教育、培训提供了教材支持,如先后出版了《婚姻登记制度》(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婚姻登记服务与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婚姻庆典服务概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婚礼策划实务》(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婚姻登记服务与管理》获得了2011年度北京高校精品教材奖。2013年与《中国婚庆》杂志、全国开设婚庆专业的3所高校、中国铁道出版社联合出版10本婚庆专业教材,填补了国内此类教材的空白,在教材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教学成果得到有效推广应用,社会服务效益得以体现
一是专业的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婚庆行业专业人才匮乏、无学历教育的现状,有效地推动了婚庆行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培养了婚庆行业所需求的专业人才,毕业生深受行业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对口率达75%。通过对婚庆行业企业回访显示,毕业生在整体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94%,优秀率为43%。
二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向同类院校推广,对公共服务婚庆服务类专业高职教育起到示范作用。除内地高职示范院校来访之外,香港婚礼管理协会、香港婚礼管理学院等院校也来学院互访交流。
三是社会影响显著,专业带头人获得“中国婚庆行业推动奖”。本专业在婚庆行业获得好评,由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和中国婚庆网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婚庆人高峰论坛”上,专业带头人王晓玫在“2012中国婚庆领秀人物风云榜”颁奖盛典上获得“中国婚庆行业推动奖”。
四是学生培养质量较高,获得“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多项奖励。2011年,学生获得尚德电力杯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二等奖、获得北京市竞赛团体二等奖;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民政职业技能大赛礼仪主持人二等奖、三等奖。
五是校企合作走向深入,实现共赢。院外一线专家在为专业建设提高深度和厚度的同时,学院也向行业积极提供科研服务,如2012年承担了北京花海阁婚礼策划公司婚礼服务标准化流程和礼仪规范研究及培训项目。即研究和设计北京花海阁婚礼策划公司各岗位的标准服务流程、标准服务礼仪规范和服务接待技巧、婚礼庆典标准程序和服务礼仪、各岗位的服务质量考核标准;培训北京花海阁公司的内部培训师,起到日常监督、督导、培训的作用,目的是为提高婚庆行业的服务水平作出贡献。
六是通过专业建设,带动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本专业已获教学项目研究课题15项、公开发表教学论文20篇,核心期刊论文15篇;获科研课题10项,各类科研成果奖7项,北京市精品教材1项,民政部“民政论坛”二等奖1项,完成国家职业大典“婚礼策划师”新职业论证课题。教学团队全部为“双师”素质教师,1名教师获得“第七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普通人群的多样化需求而诞生的,直接面对人群服务,以非物质的形式满足特殊人群、普通人群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文化消费、精神慰藉、组织协调、技术服务等方式来提升服务对象的生活品质。相对于动漫制作、机械电子等工科专业而言,不是以生产具体物质产品为重要标志(前述特殊儿童服务、老年服务、殡葬服务等专业都有类似之处),如何针对社会服务类专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课程改造,构建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还没有特别适合的模式。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服务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作为民政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将会继续深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老年、儿童、残疾人、普通人群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构建适合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单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本文以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介绍学院在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做法。
根据行业企业需求,明确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院与婚庆行业协会联合成立“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婚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论证。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本专业要培养婚庆服务行业企业急需的策划、主持、影像制作类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方向比较明晰。
构建“两个平台、三个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两条主线、三训三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婚庆服务有三个特点:一是季节性强,学生实习实训要因时调整,不能和其他专业一概而论;二是婚庆服务承载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的继承、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教学中文化和技术并重,甚至文化底蕴的强调更甚;三是婚庆服务场面宏大,给实习实训的顺利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些问题,学院构建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课程平台,解决婚庆服务底蕴内化问题;婚礼策划、婚礼主持、婚礼影像三个教学模块,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方向相匹配,学以致用。充分运用好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两条主线,课内平行实训、阶段专项实训、方向综合实训三大实训有效融合,见知实习、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有效结合。
实行课证合一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本专业建立之初,学院就确立了将课程内容与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思路。以考取婚庆行业资格证书,获得行业认可为目标,与婚庆行业和企业共同开发职业属性强、课程合一类课程群。学生在校期间选修和专修摄像师职业资格考试、摄影师职业资格考试、礼仪主持人资格考试、普通话、花艺师职业资格考试和化妆师职业资格考试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紧贴行业要求,遵循资格认证规范,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并通过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行业认可。
注重婚庆文化塑造的同时,加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确定婚礼策划、婚礼督导、婚礼花艺与现场布置、婚礼化妆、婚礼主持、婚礼摄影、婚礼摄像、婚庆专业软件应用等核心课程,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实行“课证合一”;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一线资深专家同时授课,构建“专兼结合双讲式”教学模式;师资优势互补,提高专兼职“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内外资源密切衔接,实现婚庆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提高课程体系的内生力和凝聚力。通过礼仪大赛、花艺大赛、婚礼策划大赛、礼仪主持大赛等特色学生技能大赛活动,加强了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养,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设立之初,学院就确定了以科学研究统领专业建设的发展思路。在全国率先出版婚庆专业教材,为婚庆教育、培训提供了教材支持,如先后出版了《婚姻登记制度》(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婚姻登记服务与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婚姻庆典服务概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婚礼策划实务》(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婚姻登记服务与管理》获得了2011年度北京高校精品教材奖。2013年与《中国婚庆》杂志、全国开设婚庆专业的3所高校、中国铁道出版社联合出版10本婚庆专业教材,填补了国内此类教材的空白,在教材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教学成果得到有效推广应用,社会服务效益得以体现
一是专业的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婚庆行业专业人才匮乏、无学历教育的现状,有效地推动了婚庆行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培养了婚庆行业所需求的专业人才,毕业生深受行业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对口率达75%。通过对婚庆行业企业回访显示,毕业生在整体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94%,优秀率为43%。
二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向同类院校推广,对公共服务婚庆服务类专业高职教育起到示范作用。除内地高职示范院校来访之外,香港婚礼管理协会、香港婚礼管理学院等院校也来学院互访交流。
三是社会影响显著,专业带头人获得“中国婚庆行业推动奖”。本专业在婚庆行业获得好评,由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和中国婚庆网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婚庆人高峰论坛”上,专业带头人王晓玫在“2012中国婚庆领秀人物风云榜”颁奖盛典上获得“中国婚庆行业推动奖”。
四是学生培养质量较高,获得“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多项奖励。2011年,学生获得尚德电力杯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二等奖、获得北京市竞赛团体二等奖;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民政职业技能大赛礼仪主持人二等奖、三等奖。
五是校企合作走向深入,实现共赢。院外一线专家在为专业建设提高深度和厚度的同时,学院也向行业积极提供科研服务,如2012年承担了北京花海阁婚礼策划公司婚礼服务标准化流程和礼仪规范研究及培训项目。即研究和设计北京花海阁婚礼策划公司各岗位的标准服务流程、标准服务礼仪规范和服务接待技巧、婚礼庆典标准程序和服务礼仪、各岗位的服务质量考核标准;培训北京花海阁公司的内部培训师,起到日常监督、督导、培训的作用,目的是为提高婚庆行业的服务水平作出贡献。
六是通过专业建设,带动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本专业已获教学项目研究课题15项、公开发表教学论文20篇,核心期刊论文15篇;获科研课题10项,各类科研成果奖7项,北京市精品教材1项,民政部“民政论坛”二等奖1项,完成国家职业大典“婚礼策划师”新职业论证课题。教学团队全部为“双师”素质教师,1名教师获得“第七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普通人群的多样化需求而诞生的,直接面对人群服务,以非物质的形式满足特殊人群、普通人群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文化消费、精神慰藉、组织协调、技术服务等方式来提升服务对象的生活品质。相对于动漫制作、机械电子等工科专业而言,不是以生产具体物质产品为重要标志(前述特殊儿童服务、老年服务、殡葬服务等专业都有类似之处),如何针对社会服务类专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课程改造,构建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还没有特别适合的模式。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服务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作为民政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将会继续深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老年、儿童、残疾人、普通人群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构建适合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单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